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

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陈荣荣 李静

来源:《双语学习》2018年第06期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作为游戏化的教育活动形式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及一线幼儿园教师的重视。其中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载体,材料的投放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活动的质量。本研究以民办幼儿园为研究对象,着重了解民办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收集整理民办幼儿园在区域材料投放的现状。研究发现民办幼儿园的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程度不高,主要的影响因素涉及幼儿园教师自身和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方面,应针对这两大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民办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一、选题来源

(一)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作为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形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活动对幼儿潜能开发、社会性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需要

笔者曾在乌鲁木齐一所民办幼儿园实习过一学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开展较少,在区域材料的投放方面存在形式化、应付化、死板化的现象,因此笔者对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方面特别感兴趣,也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对提升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质量提出可操作化的建议和措施。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了解民办幼儿园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探究民办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提升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研究随机选择了乌鲁木齐5所民办幼儿园,对5所民办幼儿园的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发放和访谈,因此这5所民办幼儿园的区域材料投放情况就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借助知网、期刊等平台检索有关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学术性文献,通过查阅硕博论文、期刊等文献,整理国内外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方面已有的研究,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支持。 2.问卷法

本研究引用邓双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的了解和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从材料的适宜性、层次性和可探究性三个维度着手分析民办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情况。本研究随机选取了乌鲁木齐市5所民办幼儿园的三个年龄班150名教师进行问卷的发放,通过问卷了解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情况,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回收率是86.6%。 3.访谈法

对5所民办幼儿园中5个大班、5个中班和5个小班共15名教师进行访谈,辅助问卷法以期获得比较全面的有关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在材料投放方面的资料。 三、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借助湖南师范大学邓双硕士论文中《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调查》问卷,从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层次性和可探究性进行调查,揭示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程度。

(一)幼儿园教师基本信息统计

研究者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5所民办幼儿园中的150名教师进行问卷的发放,了解民办幼儿园关于区域材料投放的基本情况,对于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再结合与教师的访谈,探究民办幼儿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程度。

由表1数据显示:样本基本信息较全面,问卷涉及三个年龄阶段,涵盖六个民族,主要调查教师的学历、职称、所学专业、教龄,对于问卷的各个选项,利用百分比的统计方式展现基本信息所占比例。由表可知问卷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涉及小中大三个年级且比例相当;民族涵盖6个民族且以汉族为主;学历层面以大专学历为主,占61.5%。本科学历占28.5%;职称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未评职称的幼儿园教师居多:所学专业方面师范类占91.5%,学前教育专业占61.5%;教龄方面则以新手教师为主。

(二)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分析 1.材料的适宜性原则发挥的较差

问卷采用4点计分的统计方式,分为材料适宜性、层次性和可探究性三个维度。每题平均分为2.5分,平均分越高发挥的越好,反之则不好。问卷中涉及适宜性的问题有5题,层次性有6题,可探究性有3题。由表2来看三个维度所得均值都高于均值(M=2.5),其中发挥较好的是材料的可探究性(M=2.627),而材料的适宜性是三个维度中均值最低的

(M=2.568),说明在民办幼儿园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原则发挥得较差。在访谈中教师普遍提到适宜性原则不容易把握,比如“投放的材料是否由幼儿自己提出、材料的数量种类能否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材料的投放能否让幼儿的发展得到提高”等,都会受到时间、地域、资源等问题的限制,进而影响材料适宜性的发挥。 2.材料的数量及种类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

由表3得出结论:小班在“活动材料数量充足(M=2.29)、活动材料种类丰富

(M=2.19)”上均沒有超过均值,尤其是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上,相较之下,中班(M=2.95)(M=2.79)做的较好,大班在材料的种类上(M=2.59)不如中班,原因可能是大班教师对大班幼儿在材料的数量种类上的需求了解有误导致的。而在“投放的材料由幼儿自己提出”这一项(M=2.43 M=2.07 M=2.24)三个年龄班做的都不理想,在访谈中教师也说到材料都是老师制作投放的,很少有幼儿的参与。

在与老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师在区域活动方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过于浅显,而对怎样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大部分教师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但是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尊重幼儿的需要,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轨。对于材料的数量和种类,教师也明确表示,没准备那么多,够看够玩就行,不重视材料的丰富多样。

(三)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分析 1.依据教育目标调整、更新材料也是层次性的体现

如表4的数据显示,在层次性维度上,“根据教育意图准备具体材料(M=2.42)”的均值最低,不难发现,不管是教育意图(M=2.42)还是教育目标(M=2.49),教师都没能很好的重视起来,而“活动材料符合幼儿能力水平(M=2.83)”均值最高,说明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能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水平,但是缺少教育目的性和针对性。总的来说,教师对于层次性的理解就只停留在依据幼儿不同的能力水平上,而对材料体现教育目标的认识和实践方面不到位。 2.中班在材料的层次性上发挥较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表5数据表明:中班在材料的层次性上整体发挥较好,其中“活动材料符合幼儿能力水平(M=2.98)”得分最高,说明中班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时,会考虑幼儿的能力水平,而中班的幼儿经历了小班的过程,更加会和教师进行区域材料的沟通,积极和材料进行互动,所以中班教师对于材料层次性总体理解的要比小、大班的教师理解的要全面、透彻。小班在“根据材料难易循序渐进的投放(M=2.19)、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对材料进行更新调整(M=2.29)”这两项均值较低,说明小班教师对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及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理解不透彻,投放材料没有目的性;大班也存在教师投放材料目的性不强的问题。从访谈中了解,教师对于材料定期更换做的不好,认为更换材料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所以对于根据目标投放材料这一点也做得较差。

(四)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可探究性分析

可探究性顾名思义就是让幼儿有可以去探究的方面,区域之间建立联系,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去探索材料之间的某种联系,利于幼儿进行整合性的认知学习。 1.区域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

由表6数据显示:“注意不同区域以及同一区域不同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M=2.45)”这一项的均值最低,说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很少关注区域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幼儿整合性的认知学习。而“将玩具材料归类整理,摆放有序,便与幼儿取放(M=2.89)”这一项均值最高,说明班级在区域活动中对材料的整理方面做得较好,基本能做到材料的有序摆放,从访谈中了解到教师对“有机联系”的理解是什么区域对应什么材料,所以教师才会认为益智区就必须是益智材料。而这里的联系可以是在材料的性质、功能上建立的联系。数据统计结果显示50.8%的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很少会注意到区域之间材料的有机联系,从而影响了材料可探究性的发挥。

2.大班在材料的可探究性上发挥的较好

大班的幼儿在材料的种类要求上高于中小班,大班的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的思维能力都在逐渐发展,他们会喜欢一些空间构造性强的东西,例如积木或是拼插类的玩具材料,也更喜欢在提供的材料上去探究新的玩法和新的构造方式。

表7数据显示,总的来说,大班的材料可探究性发挥的较好,在“将玩具材料归类整理,摆放有序,便于幼儿取放”上小(M=2.43)、中(M=3.02)、大班(M=3.20)三个年龄班做的较好,说明三个年龄班教师在材料的归类整理上都能做到材料的分类规整,方便幼儿取放,因为大班幼儿的能力足以帮助教师进行材料的分类规整,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在材料分类规整上的工作量,所以大班在材料的分类规整上均值尤为突出。而在“提供半成品或替代品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均值适中,说明三个年龄在这一点上还有所欠缺。同时“注意区域之间或同一区域不同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均值最低,说明这一点是教师理解的难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小结

表8数据显示,材料的适宜性、层次性和可探究性与材料投放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材料投放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材料投放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材料投放有效性,第一是三个年龄班的适宜性(M=2.568)总体发挥的较差;第二是教师在投放材料上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第三是教师没能很好的理解区域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幼儿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认知学习;第四就是投放可供幼儿探索的材料不够多,不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四、民办幼儿园影响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因素研究 (一)教师区域活动理念的缺乏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专业知识中提到:“教师要熟悉和掌握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各项数据表明,教师对于区域活动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是欠缺的,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上,明确提到“教师要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而分析数据得出,教师自身理念的匮乏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中实际材料投放的行为和对区域活动的正确认识。访谈时教师对区域材料的选择依据只是从简单、便于制作、童趣生动方面去思考,而不是基于教育教学、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作为选择材料的依据。 (二)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管理过于专制

开放性区域环境能提高幼儿对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区域氛围中认知学习。教师对于区域活动的管理过于专制,会影响整个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例如,班里开展区域活动,幼儿因兴奋而变得躁动不安,环境秩序紊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觉得场面太吵太乱,所以不停地维持秩序,约束着幼儿的行为,甚至有时使幼儿处于被动接受材料的状态,材料对于幼儿的有效程度会大打折扣。 (三)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年轻化

教师队伍年轻化是民办幼儿园的一大特点,本研究共选取150名幼儿园教师群体,教龄在5年以上的仅有5人,学历方面也是以大专学历为主,非学前教育专业占到了38.5%,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年轻化,因此在教育教学技能和经验方面欠缺,从而影响区域活動材料投放的质量。 结束语

本研究可以发现,民办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层次性、可探究性与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呈正相关,说明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有效的,但同样存在不足,如投放材料不能照顾幼儿的需求、适宜性差等。影响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是幼儿园和教师两个维度,因此,后续的研究应着重从这两大主体去思考提升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胡吉利.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J].教师教育,2016.11(12). [2]张博.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7. [3]徐乐.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