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华彩绘家乡之韵——浅析张守世笔下的工笔山水画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20世纪80年代,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工笔画作为中国视觉艺术中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艺术门类,在风格样式、技术手法、表现形式的拓展与创新中,出现了新的面貌,艺术家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新认识与挖掘。工笔画发展到今天,承载着深厚的传统,融合文学、书法、哲学、诗兴寓言等传统的文学内涵,不断地发展和拓展了更多的材料和技法。当代的艺术创作者就工笔画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焕然以新貌、如何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寻找到契合点,当代工笔画家不断的做出努力探索。
张守世先生以壁画的形式结合工笔绘画技法与中国的书法线条艺术相融合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视觉表达艺术。先生的工笔山水,淡雅清丽,色彩和谐,气韵生动。层峦叠嶂间几处流泉飞瀑,意境幽渺,蕴含无限诗情;绿野浓荫掩映着溪桥村舍,烟云初起,宛若春风惊鸿,动人情怀、引人向往,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张守世先生的艺术能达如此境界,诚非易事,盖源于其扎实的传统功底。他稚年习画,得到严格的基本功训
练,加之天资聪颖,不懈的心摹手追,历练弥深,故而根基牢固;也源于其几十年矢志不移的艺术苦旅,熔古铸今,吸纳东西,广取博收,
化为自家血脉,炼就丰富的艺术语言:他的线条,富有弹性和表现力。
他的山水绘画与传统的青绿山水、浅绛山水有了分明的区别,而令人印象深刻。正是因为张守世先生在画中各种色调融,
所以他的作品画面色彩清丽明快又不失浑厚苍润,恰到好处地表现物象的远近明暗和层次,营造出变幻莫测、隽永耐看的意境。所以观先生的,给欣赏者的总是清新质朴、诗意盎然的田园风情。
张守世先生的画面经营,更是匠心独具。满构图的布局,由于大块面的巧妙安排,达到疏密有致,空灵生动,古意盎然,韵致尽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那就是张守世先生对于祖国河山的真诚挚爱。作为艺术家,他深谙生活是一切艺术本源的真谛。所以几十年来,他把自己沉浸于家乡的青山绿水间,竭尽全力去体验和捕抓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陶冶心性,为之传神,“藏万象于胸臆,出机杼于腕底”。在创作中先生不是着意去描摹耸入云天的巍巍高山,不是去苦心经营如削如劈的峡江峭崖,亦没有去重复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奇观,也不是去臆造倒悬的危松,依依的堤岸垂柳;而是以质朴无华的笔调描绘山乡的繁荣和勃勃生机。他笔下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自然山水的心灵颂歌,是画,更是诗。
张守世先生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当代山水画艺术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探索与追求
中,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很好地表现在创作上,并使其艺术语言日趋走向精粹和深化,展现出了对艺术真谛的执着探究和对天地精神的深度叩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