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应用翻译理论下时政词汇英译分析——以《中国关键词》为例

应用翻译理论下时政词汇英译分析——以《中国关键词》为例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8年第5期(2018年5月)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No.5 2018doi:10.3969/j.issn.1674-9499.2018.05.066应用翻译理论下时政词汇英译分析

——以《中国关键词》为例

钱 阳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摘  要:时政词汇的翻译关乎语言交际、文化传播,更关乎国家交往。从时政词汇的定义及特点出发,以应用翻译论为理论指导,引用《中国关键词》英译本若干实例,探讨了时政词汇翻译的可行性策略,即功能性“归化”策略,以期为时政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翻译;时政词汇;功能性归化;《中国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8)05-0143-02

翻译活动是不同民族实现沟通的途径,使不同国家之间实现经济交往成为可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翻译既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也是两种文化相互的传播。翻译既需要实战技巧,也需要理论指导。应用翻译论既是对经典翻译理论的总结与概括,也是在新形势下对翻译理论观念的升华。时政词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新动向,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时政词汇的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影响国家的对外形象及国际交往。因此,将时政词汇准确译出尤为重要。

一、应用翻译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翻译市场的扩大,翻译手段及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促使应用翻译研究进一步深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应用翻译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说法。Delisle在Translation: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中指出应用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是运用语言学知识对应用文本所进行的以传达信息为根本目的的翻译[1]。Newmark认为,应用翻译(practical translation)是成功实现翻译目的、翻译目标明确,并且意在再现源语文本信息或将文本感染力尽可能有效地转移到另一种文化中的翻译[2]。韩子满认为,除文学文本翻译外的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都属于应用翻译[3]。方梦之指出,应用翻译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应用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并考虑信息传递效果的翻译[4]。虽然对于应用翻译的定义不同,但上述研究表明,应用翻译多指实用文体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强调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黄忠廉指出,应用翻译论是研究各类应用翻译活动的学问[5]。熊兵基于2000—2012年的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应用翻译研究的视角变化,并指出应用翻译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应用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建设性意见[6]。程敏等从基本翻译理论出发,探讨应用翻译论的体系构建[7]。韩

子满分析应用翻译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并为应用翻译研究的全面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3]。以上研究表明,应用翻译论的研究应在应用文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应用翻译经验模块和理论模块的开放性构建。

二、时政词汇的定义与特点

目前,对于时政词汇的定义,学者仍没有统一的定论。有些学者认为,时政词汇是国家政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词汇。张爱华 [8]、王晓娟[9]等认为,时政词汇是党和在处理当前国家重大时事、政治形势和大政方针、等活动中产生的特定词汇。有些学者则认为,时政词汇不仅包含政治活动中产生的特定词汇,还包括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词汇。李凌认为,时政词汇是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及对外相关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关键性词汇[10]。虽然前人对于时政词汇的定义各有侧重,但笔者认为以上定义都表明:时政词汇是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发展的特定词汇。

时政词汇区别于日常用语。张爱华等在研究时政词汇翻译时,曾提出时政词汇的特点在于“新”。国家重大的制定往往伴随着时政词汇的出现[8]。王晓娟等将时政词汇的特点归纳为:时代鲜明、政治色彩浓厚、语言简洁、修辞手法多[9]。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时政词汇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时政词汇虽来源于日常用语,但被赋予了专业词汇的意义。“打铁还需自身硬”原为俗语,意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时政词汇,用来强调中国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摸着石头过河”原为俗语,表示以保守方法解决问题。作为时政词汇,表示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改革路线。其次,时政词汇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因而,时政词汇中常出现新词。如“供给侧改革”是2015年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提出的重要理念,是

收稿日期:2018-04-05

基金项目:外研社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项目“语用学视角下红色旅游英译研究及《旅游指南》编制——以滁州为例” (2016112806)作者简介:钱阳(1989—),女,安徽滁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143

2018年第5期(2018年5月)语言文学艺术研究No.5 2018 指从供给和生产端出发的改革,旨在鼓励企业创新、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一带一路”也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新词,指与相关国家共同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最后,时政词汇流传性广,常使用修辞手法。如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中,出现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权力”拟人化,用“笼子”比喻监督机制。“治大国若烹小鲜”中,使用了类比、对比修辞手法,将治理国家与烹饪进行类比,同时,“大国”与“小鲜”形成了对比。

三、时政词汇的英译

近年,虽然有些学者开始关注时政词汇的翻译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广度和深度仍然不足。笔者在CNKI文献总库中以“时政词汇翻译”为关键词,搜索2007—2016年的相关文章仅为11篇。这些研究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对时政词汇翻译进行探讨:有的学者以翻译理论为基础对时政词汇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如侯妍妍 [11]、季明暘 [12]分别以功能对等理论和“模因论”为基础分析英语时政词汇的翻译策略。有的学者以时政词汇为语料,论证了新的翻译模式。如李凌提出了视角的翻译模式,并以时政词汇为例,分析了该模式在翻译实践中的积极作用[10]。还有些学者关注了时政词汇的多语种翻译策略。如黄东超 [13]、金莉 [14]分别探讨了时政词汇的越文翻译和俄文翻译。

总结以上研究成果,笔者发现时政词汇翻译的相关研究仍有不足,如时政词汇的英译缺乏理论指导,时政词汇的英译策略有待实践检验。因此,笔者以《中国关键词》英译本为例,将应用翻译论作为时政词汇翻译的理论指导,旨在提出时政词汇英译的可行性策略。

四、应用翻译论与《中国关键词》英译

《中国关键词》已有包括英文在内的9个语种的译本。《中国关键词》所提及的时政词汇分五类:综合类、党建类、政治类、经济类、外交类。词汇涉及中国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旨在向世界介绍中国特色思想、和发展道路。

根据方梦之对应用翻译的定义及Newmark的文本类型说,时政词汇涉及对外宣传,强调信息传递效果和读者反应,属于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应归类于应用文范畴[4]。贾文波认为,应用文翻译应注重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及读者效应[15]。因此,翻译过程中应以实现文本交际功能为目的来选择相应的策略,并提出“功能性”归化的翻译方法。笔者将以上述翻译方法为指导,以《中国关键词》英译本为语料,分析应用功能论指导下的归化策略在时政词汇翻译过程中的可行性。

1.功能性“归化”

功能性“归化”即改变源语语言形式和结构,使用符合目的语行文习惯的表达方式,将源语文本功能按目的语要求和习惯“归化”为适合目的语环境的交际功能。贾文波表示功能性“归化”强调实现源语和译语的功能对等,这种对等

144

不是表层语言形式的对等,而是深层文本功能的对等[15]。因此,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前提下,译者应突出文本的交际意图和译文在译语环境中的交际功能。但翻译实践证明,不同语言之间有时存在不可通约性,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期待也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汉英互译过程中汉语和英语的文本功能是无法实现对等的。因此,译者应根据不同目的,优先考虑目的语读者需求,以实现译文预期基本功能为主,即信息传递功能,帮助读者理解和接受源语信息。

2.《中国关键词》英译分析

《中国关键词》政治类词汇中有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非指在太阳的照耀下运行权力,而是强调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如果不改变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译文为“exercise power under the sun”。很显然,这一译文会让目的语读者产生疑问乃至困惑。在《中国关键词》英译本中,正确的译文为“greater transparency in the exercise of power”。源语想要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实现文本的信息传递功能和呼唤功能。传达的基本信息是实现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权力运行的透明化。因此,为了传递原文的基本信息,译本中使用了“transparency”一词直接表达出该词的核心信息,目的语读者也可以通过译文对该时政词汇传递的信息一目了然。在无法同时实现两种功能的情况下,译者应选择功能性“归化”,即优先考虑实现原文的信息功能,或将原文的呼唤功能转换成信息功能。

经济类词汇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译文也颇为讲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汉语的行文习惯,即使用“四字格”、对称结构。但英语中没有“四字格”这一特殊的语言结构。同时,汉语在使用对称结构时常出现意义的重复表达,而英语的行文习惯则强调语言表达的简洁性。汉语的表达人文色彩浓厚,呼唤文本功能明显,相反,英语表达重客观逻辑,重信息传递,信息文本功能明显。因此,在翻译此类词汇时,译者应优先遵循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丢弃源语语言形式,突出实现信息文本功能,以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信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大众”和“万众”表达的意义相同,按照目的语习惯,应丢弃其中一词的译文,使用一词将源语两个词的基本含义翻译出来即可。在英译本中,该短语被翻译成“widesprea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即保留了源语的基本信息,又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时政词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的最新发展,具有区别于普通词汇的特点。通过《中国关键词》英译本分析可以看出,应用翻译论指导下的功能性“归化”策略的运用对于时政词汇翻译起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1]Delise, Jean.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M]. Ottawa & London:

(下转第181页)

2018年第5期(2018年5月)语言文学艺术研究No.5 2018叙事情感,同时也利用普罗科菲耶夫独特的敲击技法,展示出乐曲幽默诙谐的一面,为第三乐章与第四乐章的衔接做准备,充分展现出个性与共性统一的艺术特征。

四、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演奏对后世演奏者的启示在弹奏第一乐章时,需要结合主题轻巧、快速的特点,避免笨拙与笔直的执法,依据普罗科菲耶夫所标记的断奏进行演奏。左右手运动需加以配合,左手准确与强拍位置向度,加强右手延留音的紧张度,并利用切分音的形式转向下一小节。在踩踏板时,还需按照节奏进行,踏板件需足够长,最好能延续到下一小节开始前(主要应用在三度音程)。在进行每小节的衔接时,需要找到不同部分的速度关系,了解小节结构交替特点,并在音调上逐步倾向下一小节。在弹奏第二乐章时,需注意第二乐章谐谑曲的特点,并要求演奏者利用钢琴演奏技巧,将4/4的拍子保持稳定,并以四分音符为单位进行律动,同时标明力度记号。还需确定每阶段中三连音与动机延续的结合,消除跳跃意识,准确把握节奏。

在弹奏第三乐章时,还需把握第三乐章抒情描写的主题,在四小节前奏后将乐曲从四个不同层次中进行动力性的

展开。通常在演奏这一乐章时需要把握句子逻辑、演奏方法、正确的音乐性质、正确的奏法与发音、钢琴弹奏力度与音响之间的关系、音响连贯性、踏板使用等问题。在弹奏第四乐章时要把握终曲回旋奏鸣曲式特点,确定主部与插部之间的关系,从而将乐曲在变奏中联系起来,突出乐曲特点,促进艺术多样化发展。

五、结语

20世纪钢琴音乐具有多元化特征,而普罗科菲耶夫在钢琴发展历程上发挥了里程碑的作用。针对其代表作《第二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与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旋律、启示、和弦三方面为后世钢琴演奏者提出启示,使其在传承优秀钢琴乐曲的同时,也能进行不断的创新,创造出更具艺术意义的钢琴作品。参考文献:

[1]王三明.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鸣奏曲》浅析[J].大舞台,2013(5).

[2]但功浦.对浪漫派钢琴音乐的反叛与变异——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研究[J].音乐探索,1998(4).

[3]潘伟.论普罗柯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艺术创新特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Performing Skills and Artistic Features in Prokofiev’s The Second Piano Sonata

Abstract: Prokofiev is a famous Soviet pianist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creates nine piano sonatas. The Second Piano Sonata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at his youth. The piano sonata breaks through the original music framework by discarding old tones and bring people spiritual enjoyment and shock by using simple melodies and rhyth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forming skills in Prokofiev’s The Second Piano Sonata from the four aspects: rhythm, melody, chord, playing techniques, analyzes its artistic features in terms of the classic, the modern, individuality and commonness, and finally summarizes several revelation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movements in The Second Piano Sonata so as to help performers improve performing skills.

Key words: Prokofiev; The Second Piano Sonata; performing skills; artistic features

[责任编辑:李慧慧]

Ge Yanqiu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232000, China)

(上接第144页)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88.

[2]Newmark, P. About Trans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3]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4).[4]方梦之.中国译学大典[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6]熊兵.应用翻译研究视角嬗变[J].中国翻译,2012(6).

[7]程敏.应用翻译研究的理论化和体系化[J].上海翻译,2013(4).[8]张爱华,庄焰.浅析时政新词汇的翻译[J].理论界,2007(7).

[9]王晓娟,赵驰.中国时政词汇翻译例证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3(2).

[10]李凌.时政词汇的视角翻译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11]侯妍妍.从功能对等角度看时政词汇的翻译[D].太原: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3.

[12]季明暘.基于“模因论”的中国特色时政词汇英译策略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

[13]黄东超.浅析广西时政新词汇的中越文翻译[J].视听,2015(5).

[14]金莉.外宣文本中时政词汇的汉俄全译研究[D].乌鲁木齐:大学硕士论文,2014.

[15]贾文波.应用功能翻译论[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翻译有限公司,2012.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Vocabulary under the Translation Theory

—— Taking Chinese Keywords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vocabulary matters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even 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discussing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vocabulary, applies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s it’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quotes some examples from the English version of Chinese Keywords, and probes into the feasibl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political vocabulary, namely the functional “naturalization” strategy,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political vocabulary.

Key words: applied translation; political vocabulary; functional “naturalization”; Chinese Keywords

[责任编辑:万红]

Qian Y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239000, China)

1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