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专栏2014年第11期 者阴道内伸人左手中指和食指,撑起左侧阴道壁,从会阴后联合 患者进行鼓励,尽量让患者选择自然分娩的方式,在患者的分娩 中线向左侧45o,应用会阴侧切剪,剪开患者会阴。剪开前,需观察 过程中,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如应用传统的分娩技 患者会阴,高度膨隆时,需选择60o一70o的剪开角度,避免对直肠 术,需要孕产妇应用被动体位,以实现对助产士的积极配合,保护 的损伤。一般情况下,手术切口为4—5cm,切开后,可用纱布进行 患者的会阴。但会影响产妇的自然分娩舒适感和主动性,并且不 压迫止血。必要情况下,可应用钳夹结扎止血。 能实现对产后会阴疼痛和会阴裂伤的有效预防。相关医学研究发 1.3观察指标 现,应用无创接生分娩技术可有效发挥孕产妇的自主性,增加孕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正常分娩过 产妇的分娩舒适感,避免肌肉和盆底损伤。本组资料中,在5O例低 程中的会阴损伤程度。 危孕妇的正常分娩中,应用无创接生,无会阴III度裂伤者。对比两 1.4统计学方法 组患者的会阴损伤程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 综上所述,低危孕妇患者的正常分娩过程中,应用无创接生, 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O.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会阴裂伤情况,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具有较好 2结果 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对两组患者的会阴损伤程度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会 阴III度裂伤;观察组50例,40例无裂伤,占80%,6例I度裂伤,占 参考文献: 12%,II度裂伤者4例,占8%;对照组5O例,30例无裂伤,占60%,14 [11李静,马绮梨,袁慧,等.低危初产妇正常产中实行性会阴 例I度裂伤,占28%,6例II度裂伤,占12%。对比两组患者的会阴损 切开的临床对照实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 伤程度,具有明显差异(p<O.05),有统计学意义。 (34):32—34. 3讨论 g]z少芳,黄银英,章慧燕.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 低危孕产妇的正常分娩过程中,应用无创接生分娩技术,可 常分娩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3,30(3):69—71. 有效减轻患者的会阴损伤程度,保护患者的会阴完整性。临床医 [3】张宏玉,李亚洁,谢春丽,等.低危初产妇正常分娩会阴侧切的 学中,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对于低危孕产妇,助产士应对 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9):10--12. 关于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李晓燕 (内蒙古包头市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服务管理中心,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开展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良好沟通的实现可以有效化解医患冲突,沟通不良则会推动护患矛盾的发 生。在儿科,护理人员所服务的对象是比较特殊的,普遍具有年龄小、表达能力差、不愿配合治疗、家长溺爱等特征,所以与成人病房相 比,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是比较困难的。为了提升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能力,有效化解医患矛盾,现将护患沟通体会做出总结。 【关键词】护患;沟通;儿科;护理;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转变,患儿及家长 的沟通和娴熟的护理技术赢得家长的信赖,创建融洽的护患关系, 自我保护能力,维权意识的加强,护患冲突和医疗纠纷呈上升趋 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有效发挥技术水平,使护理技术顺利进行, 势,特别是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患矛盾更为突出。 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改善或治愈。 好多纠纷和护患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有很大的关系。儿科护理 2.3有效沟通可改善医患关系 工作繁琐,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是护士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 患儿人院后,来到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不安全感。家长由于担 患儿及家长着想,进行有效沟通,实行人道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心疾病的预后和对各种治疗及检查的不了解,产生焦虑,护士应针 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要求,使家长对护士的信任度,满意度提高,积 对患儿及家长的知识及理解能力,分层次、人性化的进行健康宣 极参与病房管理,支持护理工作,融洽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 教,使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心 高护理质量。 理,积极面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 1 护患沟通的条件基础 3有效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 对患儿来讲,护理人员在进行护患沟通时的面部表情、手势、 3.1运用娴熟技术来沟通 眼神、仪表和身体姿势都会对沟通效果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护理 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是有效沟通的重要体现,操作时镇静自 人员面对天真的孩子和襁褓中的孩子时,更要求护理人员能够面 如,“一针见血”的效果容易赢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产生好感。如 带微笑,积极主动接待患儿,能够及时与患儿和家长沟通并征求 果护士慌张,穿刺失败,家长就会抱怨,会影响到操作者的情绪,护 意见,使其消除陌生感,为以后医疗工作中进行护患沟通打好基 患双方产生戒备心理,激化矛盾。精湛的护理技术是对患儿和家 础。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个人修养也通过仪表表现出来,特别是第 长最好的安慰,是取得信任的良方,所以护士平时要多练,不断提 一印象更起到重要作用,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求护理人员必须 高自己的操作技术,做到有条不紊,确保“一针见血”,提高护理质 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稳重,精神饱满而有朝气,这样能够让患者及 量。 家属更加信任和依赖护士。例如,在儿科病房会听到患儿要求,让 3.2运用丰富的知识来沟通 漂亮阿姨给自己打针,其实这就是护理人员的仪表美在起作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 对消除护患沟通障碍是很有利的。 以&Jh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护士是患儿及家庭的代 2有效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言人,这就要求护士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乐观、开朗的情绪,豁达 2.1有效沟通可以缓解家长的心理状态 宽容的胸怀,良好的忍耐力,强烈的进取心,求取新的知识,丰富和 儿科护理中沟通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与家长的沟通,家长 完善自己,具有与患儿成为好朋友,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的心理状态对小孩有直接的影响。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家 为患儿提供促进其身心健康恢复的人文环境。 长了解孩子的病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利用家长和患儿熟悉 3.3运用口头语言来沟通 的表达方式和亲密关系,稳定患儿的情绪,积极配合护理操作和医 刚接触患儿和家长时,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合适的语调和 疗检查,及时把与患儿疾病有关的医疗信息提供给医护人员,形成 声调,保证语言的清晰和简洁,将医院的环境、治疗介绍给患儿和 良好的医疗环境。 家长,并认真了解患儿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让患儿和家长感觉 2.2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医护质量 到护士对工作的热爱,对患儿的关心,对家长的尊重,取得家长的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士在与患儿沟通时,了解儿童的心理, 信任,博得患儿的好感,缩短与患儿的心理距离。性格、年龄不同的 运用鼓励的语气来加强患儿的配合。与患儿的家长沟通时,换位 儿童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护士要学会运用儿童的语言、行为方式 思考。理解家长焦虑以及希望孩子病情得到改善的心理,运用有效 与患儿交流,适当的使用幽默,释放患儿的紧张感,主动配合治疗。 I-71 医学前沿2o14年第11期 3.4运用非语言进行有效沟通 医护人员的表情和目光注视是最为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 进行护理操作时,亲切和蔼的微笑、轻柔的抚摸、温暖的怀抱、主 动表扬患儿,可以缓解患儿的紧张心理,使患儿感觉舒适、安全。对 病情较重的患儿,运用非语言进行沟通,可以减轻家长的忧虑,减 少沟通障碍。 4结束语 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和患儿安全,护理人员必须要取 得患儿及家长的理解支持;良好的护患沟通,也让患儿和家属更 加全面了解患儿的治疗和护理过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逐渐增 加。 参考文献: 【1】乔艳.论护患沟通在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I】.中外医 疗,2013,30:145+147. [2]陆琳琳.浅谈有效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U].求医问药 (下半月),2013,12:1.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 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与患儿及家属接触最多的就是护理人员, 不仅进行主治医师、病房、疾病情况的介绍,还为其解决生活中遇 到的难题,帮助患儿消除紧张和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使家长建立 战胜疾病的信息。这可有效弥补医患沟通的不足,同时儿科护理 中进行护患沟通也是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影响护理质量的 【3】辛雪莲.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Ⅱ].基层医学论坛, 2014,09:1216-1217. [4]叶秋云.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应用分析 2O14.11:267-268. 中国实用医药, 探讨儿童用药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 梁念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150) 【摘要】最近几年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因此儿童的地位越来越高, 他们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比如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本文对怎样合理、安全的对儿童使用药物进行了探讨,提出一 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儿童用药;合理用药;有效措施 【Abstract】in recent years,our society is in a constant development,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situation,more and more families children are the only child in the family,SO it is more and more high status of children,their health problem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 tention,such as children's drug safety,effectiveness.So how to reduce the risk of pediatic clirnical medication,how to promote the problem of sick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clinic,this article 0n how to reasonable,safe use of drugs for children's poetry is discussed,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Keywords】Medication for children;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Effective measures 1 引言 儿童期通常指从出生之后到14岁的这一生理阶段,这一阶段又 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等。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在 儿童期并没有成熟,身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够很好的抵御外界 的侵袭,所以相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更容易罹患疾病;与此同时 因为儿童身体发育并不完善,自身的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者缺 少,肾脏对于药物的清除能力较差,并且对药品具有较高的敏感 性,所以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2 目前儿童用药现状分析 2.1儿童用药规格不全、剂型少 目前我国经常用成人使用的药 物来代替儿童用药,因为缺少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所以儿童在用 药的时候,总是以成^剂型的1/4片或者1/2片来量化,不但对药物 造成了污染,也保证不了药量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从药品本身具有 的作用效果来看,许多药物被分割后会破坏药物自身的结构,使得药 物在不应该溶解的地方溶解,不但会失去药物本身的作用,严重时还 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2儿童滥用抗生素及用药成人化现象严重资料显示,儿童 最容易被细菌所感染,并且因为被细菌感染而到医院就诊的次数 比其他人群高很多,他们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次数比是其他人群的 3倍还要多。具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在住院过程有85%使用了两种 抗生素,其中使用不合理者占了60%;在门诊就诊的儿童中有 57%使用两种抗生素,使用不当者占40%。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儿 童需要一遍又一遍的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极易引起体内耐药株 的产生,并且造成二重感染,从而使得儿童的免疫力下降,并加重 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2.3给药途径不合理儿科患者主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 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医生只注重静脉注射的药效比口服或者肌 肉注射的好,却没有意识到静脉注射的危害性,习惯性将静脉注 射列为首选。另一方面,患者家属缺乏意识,主动要求使用静脉注 射,使得静脉注射现象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儿童尤其 是婴幼儿来说,他们的血管十分细小,静脉输液会给他们带来疼 痛感,并且极易产生静脉炎或者急性肺水肿,从而给儿童带来潜 在的危害和产生输液反应,同时输液给家庭带来的经济成本相对 于其他方法高很多。 3儿科合理用药措施 I.72 儿科患者的年龄越小,越不容易忍受药物的毒副作用,极易 发生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为了保证儿科的用药有效且安全,可以 考虑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3.1给药途径(1)皮下注射吸收不良而且会损害周围组织,不 适合新生儿的使用;(2)能鼻饲或者口服给药的儿童,尽量要经肠 胃道安全给药;(3)因为儿童皮肤的组成结构和成人不同,在皮肤 上用药很容易就被吸收,严重者甚至会引起中毒,所以在体外用 药格外要注意。(4)地西泮溶液直肠灌注要比肌内注射吸收更快, 因此更适合迅速应对儿童惊厥。 3.2选择合适药物首先明确指征,要熟悉药物,合理选择,减 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表示, 用药品种的数量和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正比,所以要遵 循“能用一种药物来治疗就不用两种药物”的原则。 3.3选择适宜剂量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 另一主要因素。(1)发病过程与其它潜在疾病都可以改变药物的 动力学过程,需要注意适当的增减药量;(2)经肾排泄或者肝代谢 的药物,用于有严重肾、肝疾病的儿童要减少剂量;(3)联合用药 应当注意药物浓度相比单一用药有没有改变,及时改变用量。 3.4个体化给药和指标监测 因为个体差异度,不同患儿在用 药后表现的药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不同,因此要根据尿药或 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实现给药个体化。药物监测 是根据药物代谢原理且借助体内中药物分析技术发展来的,它的 任务是由药物检测的量效关系检测治疗效果,以预测毒副情况的 出现。年幼的儿童很难出现早期中毒特征,所以要及时测量血药 浓度。 3.5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性疾病是最为常见的儿科疾病,治 疗关键在于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并且合理应用。当前滥用抗生 素的现象比较严重,在选择抗生素时,也要认识到抗生素有害的 方面,比如使体内微生物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耐药菌感染和易引 起真菌感染等症状,儿童用药就就更应注意这些因素。在选择抗 生素时应注意:(1)在使用卡那霉素、链霉素时,无论先后使用还是 同时使用,都会增加肾脏、听神经毒性反应,可能会对儿童造成肾 脏的损害或者药源性耳聋,应慎用;(2)切忌长时期、广泛的使用广 谱抗生素,一般儿童对抗生素比较敏感。只要能正常治疗,能用普 通的抗生素就不用长效、强效抗生素;(3)注意抗生素的适应症和 (下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