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高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其认知发展是连续的,按固定顺序进行,一个阶段发展后再经历下一个阶段,不会有某一个阶段会突然出现,也不会各个阶段发展前后颠倒、跳跃。往往前一个阶段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的基础,这对所有的儿童都一样。早期的都是直观的认知,慢慢走向抽象的认知,即感知运动阶段是前理解阶段的基础,前理解阶段又是具体运算的基础,最后才是形式运算,不能从感知运动阶段直接跳到具体运算,也不能先形式运算,再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就比如学生文字认识的过程,往往先接触的是直观的文字,以象形文字和会意字为主,如人、口、手等,有了一定基础以后才会接触指事字和形声字,如仪、意、依等。
小学生年龄段一般是7~12岁(),依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前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之间。一年级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他们很多还带有在幼儿园生活时的习惯,好动,稳稳当当坐着上完一节课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困难。对他们来说对一些简单的词语认知就不容易了。
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开始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度,一段文字就能让他们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字已经能让他们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的内容,留给他们空间的概念。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以此来作为我们组织语文教学必须遵从的原则。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