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卷烟厂(简称龙烟)创建于1951年,现有职工2000多人。1993年,该厂被国家经贸委、中国烟草总公司等七个部门核定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列入行业内10%重点技术改造企业。2000年,该厂实现产量48.5万箱,销售收入30亿元,税利18.5亿元。
烟草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必要手段之一,这是龙烟多年来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龙烟领导审时度势,预见到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以产、供、销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于是在1992年与中国航天科技咨询公司合作,开发建设了龙岩卷烟厂管理信息系统LYMIS,同年5月16日成立计算中心。经过2年的努力,LYMIS于1994年6月投入试运行,6月底全厂局域网开通,从此,龙烟信息系统从单机走向了网络化。
垂直与水平相结合LYMIS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为基础,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统计、分析、综合、查询以及报表输出,为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数据,为领导提供做决策所需的各类有效信息,以提高各职能部门和领导的管理水平,辅助决策人员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和生产规划。 该系统主要包括领导决策支持、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资供应、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八个体系,由30多个子系统构成。LYMIS投入运行以后,龙烟以“突出实用性,保证可靠性,兼顾先进性,具备扩充性”为原则,不断改造和完善这套系统。1997年3月,龙烟在应用软件方面,开发了复烤烟叶领用核算、烟叶销售收入核算、烟叶成本核算、烟叶盘盈处理、烟叶串级核算、烟叶正常库耗等程序,顺利实现了资金占有量最大的烟叶降级和烟叶核算问题,并成功实现了数据库系统升级。这是LYMIS的第一次升级。2000年2月,龙岩卷烟厂和北京百联优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LYMIS进行了第二次升级并在2001年4月投入试运行,5月份成功进行了新旧系统的更换。 整个烟厂管理系统的功能划分采用的是垂直与水平相结合的方法。垂直方向按企业不同职能划分;水平方向是对各垂直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这样的划分方法既强调多职能的相对独立性,又加强了各子系统横向的层次分隔和联系。水平方向划分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龙岩卷烟厂MIS功能架构图
图1龙岩卷烟厂MIS功能架构图
图2 LYMIS垂直方向上的结构图在垂直方向,系统按功能划分为销售管理体系、物料管理体系、生产制造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科研体系、设备能源体系、人力资源体系、财务成本体系等8个体系(如图2所示)。
经过7年多的应用,LYMIS在龙烟管理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很多部门都习惯于、甚至依赖于应用计算机来完成自己的业务,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据统计,LYMIS的应用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可达583.8万元,可量化的间接经济效益达960万元。 龙烟认为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带来效益的原因在于龙烟能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总结成败得失,并以务实的态度将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规划是前提在系统实施之前没有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往往是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原因之一,龙烟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把规划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工作。“预则立,不预则废”是该厂对于规划重要性的深刻体会。龙烟计算中心制定的规划内容包括经费计划、开发实施计划和人员培训计划。在这些计划中该厂保证了信息管理系统在实施及维护期间的人力、物力、财力合理调配,从而避免了因为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陷入混乱。
经费计划是指在信息化建设期间,对所需各种费用的大致估算。龙烟的经费计划分为以下几部分:系统的硬件、软件购置费;应用系统开发费用,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它不仅包括编程,还包括相关的设计方案和文档资料的编写;系统维护的费用;管理方面的投入,用于研究信息化建设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人员培训的费用,包括开
发人员和应用人员的培训以及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培养和提高。在计划中龙烟尽量避免了几种做法:重硬轻软;重开发投入,轻维护投入;重物资投入,轻管理投入。“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应用是目的”是龙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的思想。这种思想使投入的每笔资金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培训是基础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由经验管理为主到科学管理为主,这种转变不能靠简单地引进一种思想、一种方法或者一套MIS系统来实现,更重要的是靠转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龙烟始终把培训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由于人员岗位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龙烟在组织培训中采取分层次、分类型、分方法的策略,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培训。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能否正常运行与各部门、各员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系统实施中,龙烟通过培训,让所有员工知道自己本职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到底有哪些联系,每个员工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做。龙烟厂的培训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层的培训企业领导的支持是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这种支持不仅是在投资和组织上,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能及时指明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的方法,而且出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由于领导工作繁忙,龙烟计算中心的负责人通常利用向厂领导汇报工作以及提交书面材料的形式让决策者了解当前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领导全力支持信息化工作。
2.技术人员的培训 龙烟提高计算机中心技术人员水平的方法主要是靠“传帮带”和到兄弟企业参观学习。从1994年到2000年,该厂派往外地学习考察的技术人员达80人次,2000年就参加了Oracle数据库、Uni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Developer 2000开发工具和VB等多项培训。
3.最终用户的培训 龙烟计算机中心对基层操作人员采取大规模的初中级培训。1998年3月~6月,该厂与职教中心联合举办了3期直接取证班和6期普及培训班,并举行了19场理论和实践考试,参加人数达237人。为配合基层培训的开展,计算中心还精心组织并编写了《计算机应知应会手册》、《计算机基本操作手册》及8套试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9年,计算中心又配合职教中心完成了12期计算机培训,培训内容为Windows 95/98、Microsoft Word和Excel基础知识。通过培训,该厂培养出了一批基层计算机应用骨干,进一步提高了全厂基层操作人员计算机运用水平,规范了计算机操作规程,为LYMIS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管理是关键为了进一步强化LYMIS的运行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LYMIS的作用,保证LYMIS安全、准确、可靠运行,龙烟不断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995年9月,该厂首次下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考核办法》(试行稿),开始对各部门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水平进行考核,1998年7月,试行稿修订后并正式下发,这些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多家卷烟厂效仿和采用。1995年~1999年期间,该厂制定了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有《操作规程》、《机房管理》、《值班管理》、《数据删除》、《备份管理》、《岗位职责》、《用户应知应会》等,这些规章落实到LYMIS的每个操作环节和每个操作人员。完善的制度使该厂的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规范,对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信息化建设一直进行下去,龙烟还在LYMIS数据管理和软件管理中引入ISO 9002标准,并于1995年11月通过了上海质量审核中心按GB/T190021994idt ISO 9002:1994标准进行的质量体系认证,1998年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复评。为配合实现企业的质量方针,该厂专门编制了有关信息化的程序文件,以及各部门在LYMIS中所承担责任的程序文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