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

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

来源:筏尚旅游网
匆宁识 放 字既学报 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2010年第15卷第4期 2010 Vo1.15 No.4 关于当代汉月腹兴的探讨 陈 英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与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承载着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 神。通过阐述汉服的定义与特征,分析汉服的兴衰与现状,探讨汉服复兴的现象及积极意义,对汉 服复兴的原因、思路和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汉服;衣冠;礼仪;传统;复兴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21(2010)04—0020-04 汉服,是汉家儿女的美丽衣裳。透过这身衣裳,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 绳带系结,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 可以领略秦汉雄风的豪迈,可以体味曲水流觞的风 雅,还可以感受祖先的悲欢与激扬。 汉服,不仅有着御寒、蔽体的原始功能,还是美 与意的融合体,更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及民 族历史的承载物,可以说,汉服融入汉族人的血脉, 衔接着既往的历史与文明。穿上汉服,让我们有着 华夏文明继承者的骄傲,也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历 史责任感。 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另外还有将士所穿的 戎装。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 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 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 王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 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 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一、汉服的定义及特征 汉服的外形特点,给人以洒脱飘逸的印象,一 言以蔽之,即“行云流水”。 汉族,在先秦上古时代称为华夏族,因汉朝的 辉煌而改名为汉族。 二、汉服的兴衰历史 汉服,有着与华夏文明一样悠久的历史,汉服 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或者传统服装,也可 称华夏衣冠、汉族衣冠、汉家衣冠等。虽然有人建议 称汉服为华服或者国服,但在汉服尚未大规模融人 生活的现况下,笔者不认同这样的提法。 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上古。《易・系辞》明确记录:“黄 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汉服作为一种独立的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 与发展中,有着鲜明的风格特色、独特的文化背景 和民族风貌,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与 现代服饰在制式和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 部《周礼》,记录着完整系统的衣冠礼制,深 深影响了后来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成为日后历代 一礼制衣冠的蓝本。从周秦汉魏到隋唐宋明,虽然每 朝每代都会受“改正朔、易服色”的衣冠服制影响, [收稿日期]2010--04-27 [作者简介]陈 ̄(1976一),女,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与工程研究。 o 陈英 但汉服一直保持了源自深衣衣裳制的腹手笼袖、袼 宽运肘、交领右衽、结缨隐扣的重要特征。华夏礼仪 服饰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保持了惊人的传承性, 并传播至周边的民族,构筑起了东亚的华夏文明 圈。礼仪之邦,衣冠上国,成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 汉服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 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 集权政府。满族统治者下令强迫全国剃发易服。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在血腥高压 下,汉服基本从华夏土地上消亡。 三、汉服的现状 汉家衣冠消亡已六甲子。汉服,对民众说起来 已经陌生到一个沉重的词——古装。 当今的汉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自己民族传 统服装的民族,这对于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文 明的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的主体民族来说,是十分遗 憾的。没有民族服装,使我们在一些重大活动、重要 仪式或是xC ̄'I-交流的场合,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场 景:每逢重大节日,五十六个民族齐聚一堂时,各 民族的兄弟姐妹都穿着自己民族的传统盛装,而唯 有汉族人要么穿衬衫T恤(夏天),要么西装革履 (冬天)。 汉族人没有礼服。在一 需要礼服的场合,一 般人都很茫然,不知道穿什么。由于没有礼服,很多 礼仪基本消失,比如作为成人礼的笄礼与冠礼、射 礼、祭礼等等,即使在反映古代生活的影视剧中都 看不到踪影。而常见的婚丧礼仪中,穿什么的都有, 失去了礼仪原有的庄严与意义。 四、汉服传承复兴的必然性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 称夏;有章眼之美,谓之华。” 汉服的意义决不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那样简 单,它历经了几千年,已经融入汉族人的血脉,成为 我们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载物,是 我们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外在表现,它体现 着血脉里传承的文化内涵,代表着我们民族厚重的 文化根基,包含着我们对天地自然的尊重,对人格 理想的追求。 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主体的汉族有着不 应推却、也不能推却的责任,“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我们需要一面旗帜来引领我们,与断裂的历史 文化相衔接。汉服就是这面旗帜,由汉服把现在文 化与历史文化连接起来,使现代文化的根扎下去, 我们的民族才能凝聚,才能发展,才能强大,才能实 现复兴。 我们说复兴,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的封建社会, 而是通过汉服,复兴汉服所承载的文化精华,重塑 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凝聚民心,重振民族精神。 汉服复兴是一个引子,由此引出的传统复兴、 文化复兴、文明复兴,便是我们现在走出困境的复 兴中华之路,这是汉服复兴最重要的意义。 2003年,一个叫王乐天的普通人穿着汉服上 街,汉服,随之重新走进大家视野里,对历史来说也 许是个偶然事件,但偶然里又有着必然。也就是说, 如果不是他,在那段时期内也必然会有另一个人第 一个穿着汉服走上街头,点燃汉服复兴的燎原之 火 五、汉服复兴的思路 复,是考究古代服制的翔实;兴,是摸索适合当 今生活的汉服样式。兴而不复,兴就没有根本;复而 不兴,复就没有用途。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紧密联系传统,彰显文化礼仪 兴衣冠必兴于礼仪,可以说,现在汉服的复兴 是随着传统节I=l的兴起而兴起的,也只有孕含着深 厚文化的汉服才具有生命力。成年礼历来是一个备 受推崇的节日——成人仪式的精髓,在于使青年开 始懂得“成人之义”,所谓“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提 示他今后将要担负起对长辈、师长、朋友,乃至社 会、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提示他已正式跨人社会,获 得全新的人生角色。《冠仪》日:“礼义之始,在于正 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沐浴、礼告、正服、行- ̄;bH之 仪等看似繁琐的礼仪程式,强化了成人礼仪的神圣 感,增加了其文化感染力。这种源自文明深处、与历 史文化传统妥善联结的成人仪式,无疑是值得继承 和发扬的。 (二)适应时代,贴近生活 首先,在衣制服饰上要适应时代。三千年间,华 夏衣冠在延续基本元素的前提下,服制、用途历朝 。 匆宁识 放 ’掌既学报 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2010年第15卷第4期 2010 Vo1.15 No.4 均有损益,因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审美取向的变 迁,时代风尚肯定有所不同,服饰风貌也就相应变 化。汉服,特别是常服,应该以现代社会的习惯、审 美为出发点,为适应当代社会有所调整,如何变通, 由旗装马褂演化而来的伪唐装曾经风靡一时,它的 命名和APEC会议的免费公关活动是我们值得研 究和学习的地方。目前情况下,可以搞一些弘扬优 秀传统文化的公益广告,尽可能地利用各个传统节 需要通过摸索多种设计方式,在实践中让时间去检 验。 日和礼仪庆典场合加强对汉服的宣传造势。争取做 到,哪里有传统节日和礼仪庆典,哪里就要有汉服 其次,要在内涵上适应时代,不将古今割裂开 来看待。先贤论学以致用,修齐以治平,因为古时除 了从政之外其他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很少。现在经 世致用的选择就多了,譬如从商,“格物致知”是加 强专业知识,“修身”是端正工作态度,“齐家”是整 饬团队精神,“治国”是公司治理,“平天下”是做好 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使“近者悦”(企业员工的忠 诚),“远者来”(远方而来的客户)。 六、汉服复兴的方式 实现汉服复兴的过程是漫长的。离王乐天走上 街头,汉服重新进入民众视线不到十年,与衣冠断 代三百余年相比更是极短的时间。目前仅是民间的 推广阶段,只是初步得到媒体的关注,并没有得到 主流社会的认同。因此,复兴汉服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成立—个统一的团队或权威的机构 正因为汉服复兴道路的漫长,不是一朝一夕、 个人之力所能达到,因此有必要争取成立一个统一 的团队或权威的机构,比如说汉服协会或者汉服社 团,只有走出这一步,才会使汉服复兴有着长久的 凝聚力,才会使汉服有更大的作为和影响力,才能 够出版刊物,才有可能影响服装设计市场。否则的 话,我们的活动面和影响面就受到很大的限制,甚 至因为个人的退出而沉寂。 (二)同优秀的服装企业进行合作 协会的运转需要各种经费,必须要有稳定的来 源。最好是寻求优秀的服装企业进行合作,双方各 取所需。至于具体的合作形式,双方可以进行协调 交流,最终形成协议。l:L ̄n,我们的协会、网站、宣传 单上面可以为他们的产品做一些广告,指导企业将 汉服产品系列化。 (三)立足传统,扩大宣传,弘扬汉服 现代汉服多少有些与民众脱离,这说明对于汉 服的复兴,目前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与缺 少统一的团队、经费匮乏等原因分不开,转过来看, o 的身影和活动。 (四)挖掘汉服的内涵,形成汉服的理论体系 汉服理论是当今汉服运动的薄弱环节,目前还 很零散,缺乏充足的思想内涵和基础理论,尚未形 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然而汉服是美的,因为它 本身就是由华夏文化书写而成的。当我们理解了汉 服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就不会仅仅把 她看作一件作秀的古装,或者漂亮的时尚。华夏先 民在汉服中加入了大量意指的信息,以深衣为例: “用布l2幅,以合十二月;袖子是圆形,以合圆规; 交领是方形,以合方矩;背后的缝长达脚跟,以应绳 直;裳的大带和下摆像权衡(秤杆和秤砣),以应公 平”,“举手投足合乎天道之圆融,怀抱着地道之方 正,背负着人道之正直,行动须知权衡变通而公 平”。在穿上这件历史悠久的服装,品味汉服的文化 内涵的同时,人们会不知不觉体验到自己民族的那 种飘逸灵动、中正平和的风骨。这样直观地感知民 族的精神,也许比大段的言教更能打动人心。 (五)融入日常生活,满足市场需求 汉服的推广,离不开生活。目前,有很多网友都 在全国最大的汉服网站“汉网”上求购或询问汉服, 说明大众有着这方面的需求。如果汉网能承担起汉 服运动的领军人物,那么,开展这方面的业务,既可 以丰富汉网的资源,提高知名度,又可以满足网友 和会员的迫切要求,可以说是一举几得的美差。目 前,国内比较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应该是阿里巴 巴,或许,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非常好的网络营销 商开展宣传活动,共同开发汉服市场。 (六)潜移默化中培养下一代 汉服的复兴,并不是要让每一个汉族人马上加 入,现在要做的,仅仅是尽可能地团结同胞,让他们 成为孩子的榜样,因为,能否让孩子成为一个为华 夏复兴而奋斗的人,取决于我们作为上辈的教育方 式。让孩子穿上节日的盛装汉服,让他们能感受到 血脉里传承的传统文化气息,身着汉服过端午,能 感觉到屈原的一身傲气;身着汉服过七夕,能感觉 陈英 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 到织女的满腔柔情;身着汉服赛龙舟,能感受到汉 民族的凝聚力;身着汉服过春节,更能体会除旧迎 [参考文献] 新的喜悦! 服饰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是产生、发 [1]陈莲.漫谈失落的民族瑰宝——“汉服” .武汉科技学 展、演化着的文化体系。笔者认为汉服的复兴,不仅 院学报,2007,(8). 仅是一个民族服饰的复兴,而是通过对汉服这个传 2]王志敏.关于当代汉服设计的思考 J].山东纺织经济, 统文化的突破,激发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在对本 2008,(1】). 民族文化、精神、气节进行认同、回归、梳理和提高 [3]朱华,朴江玉.论《周礼》对周代及周后世服饰的影响[J]. 丹东师专学报,2001,(1). 的同时,实现中华传统的复兴、文化的复兴、文明的 [4]晏琦.透视汉服复兴现象下的中国民族服饰发展[J!.才 复兴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汉服的复兴是一个长 智,2008,f1). 久的、漫长的过程,现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需要 [5]王惠琴.“汉服”与“国服”[J].饰,2008,(1). 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A Discussion on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Han Ethnic Costume CHEN Ying (Department of Arts Engineering,Jiangyin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Jiangyin 214400,Jiangsu,China) 【Abstract】The Han ethnie costume,traditional costume of the Han ethnic group,with a history as long as Chi- nese civilization,carries the Han ethnic history,culture and spirit.By stating its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Han ethnic costume in terms of its rise and fall,present situation,rejuve- nation and positive significance,and subsequently propos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rejuvenate the Han ethnic costume. 【Key words】the Han ethnic costume;dressing;etiquette;tradition;rejuvenation 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