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高考地理合格性仿真模拟试卷(1)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巨型行星”NGTS﹣1b绕着一颗遥远而微弱的矮星做轨道运动,让他们惊讶不已。因为在理论上,这颗行星不应该存在。据此完成下列(1)~(2)题。
材料中的矮星是( ) A.恒星
2.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巨型行星”NGTS﹣1b绕着一颗遥远而微弱的矮星做轨道运动,让他们惊讶不已。因为在理论上,这颗行星不应该存在。据此完成下列(1)~(2)题。
下列有关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C.本身不发光
3. 在一些城市十字路口,我们会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为电源),据此完成下面(1)~(2)题。
某人注意到在一周内的几个白天,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有较大变化,影响因素主要是( )
B.由炽热气体组成 D.呈云雾状外表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A.海拔高度
4. 在一些城市十字路口,我们会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为电源),据此完成下面(1)~(2)题。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试卷第1页,总23页
A.拉萨
5.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据此完成下面(1)~(3)题。
在英国伦敦的华人观看到此卫星成功发射的直播时间是( ) A.2020年6月23日1时43分 B.2020年6月23日17时43分 C.2020年6月23日2时43分 D.2020年6月24日9时43分
6.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据此完成下面(1)~(3)题。
此卫星发射时,地球处在公转轨道(如图)的位置是( )
B.成都
C.大庆
D.海口
A.
B. C. D.
7.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据此完成下面(1)~(3)题。
此卫星发射时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重庆的昼夜状况是( ) A.昼长于夜,且昼越来越长 B.昼短于夜,且昼越来越长 C.昼长于夜,且夜越来越长 D.昼短于夜,且夜越来越长
8.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9月3日08时47分,台湾花莲县海域(23.71°N,121.6°E)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7km。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1)~(3)题。
图中N、C代表的不连续界面和圈层的名称分别是( )
试卷第2页,总23页
A.莫霍界面、地幔 C.古登堡界面、地壳
9.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9月3日08时47分,台湾花莲县海域(23.71°N,121.6°E)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7km。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1)~(3)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B.莫霍界面、地核 D.古登堡界面、地幔
A.A
(2)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B.B
C.C
D.D
A.地壳
C.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10. 近年来我国农村玻璃温室(或塑料大棚)的大规模推广,杜绝了秋冬季节依靠人造烟幕使农作物免遭低温冻害的做法。完成下面(1)~(2)题。 霜冻多出现在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大气( ) A.反射太阳辐射强 C.逆辐射能力弱
B.吸收太阳辐射少 D.散射太阳辐射强 B.地壳和软流层 D.地壳和上地幔
试卷第3页,总23页
11. 近年来我国农村玻璃温室(或塑料大棚)的大规模推广,杜绝了秋冬季节依靠人造烟幕使农作物免遭低温冻害的做法。完成下面(1)~(2)题。 关于两种避冻害的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烟幕减弱了地面辐射 B.烟幕减弱了大气逆辐射 C.温室增强了太阳辐射
D.红外线辐射难以穿透温室屋顶
12. 影视剧中女主角往往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长发向后飘。图1和图2分别是北半球某海滨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和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1)~(2)题。
图1中气温最低和气压最高的分别是( ) A.①②
13. 影视剧中女主角往往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长发向后飘。图1和图2分别是北半球某海滨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和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1)~(2)题。
B.③②
C.③④
D.②④
图2中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应该选择的拍摄时间是( ) A.8~16时
14. 如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间分配示意图。完成下面(1)~(2)题。
B.6~18时
C.18~次日6时
D.17~次日8时
试卷第4页,总23页
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信风带为北半球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 C.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D.东南信风属中纬环流
15. 如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间分配示意图。完成下面(1)~(2)题。
甲地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16. 读常见天气系统(甲、乙)示意图,完成下面(1)~(2)题。
B.地中海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暖锋示意图
B.甲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发生在锋前 C.乙图是南半球反气旋
D.乙天气系统的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下沉
试卷第5页,总23页
17. 读常见天气系统(甲、乙)示意图,完成下面(1)~(2)题。
下列天气现象与其成因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6、7月份的江淮梅雨﹣﹣甲
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乙 C.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的伏旱﹣﹣乙 D.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午后的暴雨﹣﹣乙
18. 如图为“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循环示意图”,该地农民以砍伐速生林木作为主要生活燃料。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1)~(2)题。 示意图反映的该区域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是( )
A.生物循环
19. 如图为“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循环示意图”,该地农民以砍伐速生林木作为主要生活燃料。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1)~(2)题。 大量砍伐林木,会导致该地( )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A.大气降水增加 C.水土流失加剧
20. 如图为印度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1)~(2)题。
B.地下径流增加 D.蒸发、蒸腾增强
试卷第6页,总23页
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3月
21. 如图为印度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1)~(2)题。
B.6月
C.10月
D.12月
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22. 如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面(1)~(2)题。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23. 如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面(1)~(2)题。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关于①地貌的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
B.奇峰林立
C.沟壑纵横
试卷第7页,总23页
D.冰川广布
24. 读图“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1)~(2)题。 (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B.针阔混交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A.热量
25.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读我国2005﹣2050年45年间人口变化趋势(含预测)图,完成下列(1)~(2)题。 (1)由图分析未来十年间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B.水分
C.海拔
D.土壤
A.一直增长
(2)图中变化曲线中有两个阶段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 )
B.先增后减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再增
试卷第8页,总23页
A.出生率下降
C.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26. 西藏自治区人口迁移以区内为主,外迁人口比重低。完成下面(1)~(2)题。 限制西藏自治区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收入 ②风俗习惯 ③自然环境 ④政治因素 A.①③
27. 西藏自治区人口迁移以区内为主,外迁人口比重低。完成下面(1)~(2)题。 近年来,一大批教育、医疗工作者进藏帮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藏区人民的素质 C.开发西藏的矿产资源
28. 如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图中M为商业区。读图完成下面(1)~(2)题。
M成为商业区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B.加快藏区城市化进程 D.扩大国内的市场需求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死亡率下降
D.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A.位于城市中心
29. 如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图中M为商业区。读图完成下面(1)~(2)题。
试卷第9页,总23页
B.交通通达度高 C.土地租金低 D.消费人群少
该市规划建设一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图中最合理的地点是( ) A.甲
30.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下列(1)~(2)题。
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
31.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下列(1)~(2)题。
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32. 如图为甲、乙两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2)题。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市场需求
B.乙
C.丙
D.丁
(1)在城镇化人口比例从20%到50%的过程中( ) A.甲国发展早于乙国 C.甲国历时比乙国短
试卷第10页,总23页
B.甲国发展比乙国快 D.两国发展进程一致
(2)图中( ) A.甲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B.甲国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升 C.中国和乙国情况相符
D.乙国的逆城镇化现象较为普遍
33.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利用光、热、水、气等资源在不同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进行生产的一个多层次农业生产系统,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的千烟洲,是我国发展立体农业的典范。如表是千烟洲土地利用类型对比表。读表完成下面(1)~(2)题。
土地利用类型 比重(%) 土地利用类型 比重(%) 林业用地 人工饲料地 经济林地 50 10 15 水面养殖 耕地 庭院和其它 5 10 10 在立体农业示意图(如图)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A水面养殖
34.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利用光、热、水、气等资源在不同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进行生产的一个多层次农业生产系统,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的千烟洲,是我国发展立体农业的典范。如表是千烟洲土地利用类型对比表。读表完成下面(1)~(2)题。
B.B人工饲料地
C.C用材林地
D.D经济果林地
土地利用类型 比重(%) 土地利用类型 比重(%) 林业用地 人工饲料地 经济林地 50 10 15 水面养殖 耕地 庭院和其它 5 10 10 影响千烟洲模式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水源
试卷第11页,总23页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35.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据此完成下列(1)~(2)题。 “滴滴出行”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GIS ②R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36.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据此完成下列(1)~(2)题。 “滴滴出行”带来的影响有( ) ①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②节省资源、减轻城市污染 ③可替代城市公共交通 ④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A.①②
3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指出图中洋流②的名称:________。
(2)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
(3)图中丙处形成的大规模渔场的名称是________。
38. 读下面中国东北、美国中东部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12页,总23页
(1)⑤是三江平原,美国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地区是①和________(填数码)。这三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_______。
(2)我国与美国同类的农业地域相比,在国际市场竞争中⑤区的粮食生产最大优势是劳动力廉价和________。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的南昆线是1997年新开通的一条现代化铁路。铁路线穿过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这里贫困人口较多,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南昆线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有巨大的作用。读下面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
(2)南昆铁路修建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有________,________。
(3)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3页,总23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高考地理合格性仿真模拟试卷(1)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6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08分 ) 1.
【答案】 A
【考点】
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C
【考点】
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C
【考点】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A
【考点】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A
【考点】 时差
试卷第14页,总23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B
【考点】
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C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1、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 2、北半球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3、北半球冬半年(秋分→冬至→次年春分):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解答】
6月23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因此重庆的昼夜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在变短夜在变长。 8.
【答案】 D
【考点】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A C
【考点】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试卷第15页,总23页
【解析】
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解答】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而题意中的震源深度7km。对应图示中的A层,A正确。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不仅仅只有地壳部分;
地幔部分只有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才构成岩石圈;C正确。 10.
【答案】 C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1.
【答案】 D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B
【考点】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A
【考点】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试卷第16页,总23页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A
【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5.
【答案】 D
【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6.
【答案】 D
【考点】
气压系统与天气 锋面系统与天气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7.
【答案】 C
【考点】
气压系统与天气 锋面系统与天气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
【答案】 D
【考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试卷第17页,总23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9. 【答案】 C
【考点】
森林、湿地等的问题成因及开发利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0.
【答案】 B
【考点】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1.
【答案】 C
【考点】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2. 【答案】 B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3. 【答案】 B
【考点】
试卷第18页,总23页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4. 【答案】 A B
【考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 【解答】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此地位于四川省,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最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针阔混交林,BCD错误。
读图可知,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根据图示可知,降水多,降水少,B正确。 25. 【答案】 B D
【考点】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
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况下,当人口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会刺激;当人口数量超越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消费总数后,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受到遏制。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解答】
未来十年为2020~2030年,我国人口变化为先增后减。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出生率与死亡率,而总人口的下降主要是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故D正确,A、B。 26.
试卷第19页,总23页
【答案】 C
【考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7. 【答案】 A
【考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8.
【答案】 B
【考点】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9.
【答案】 C
【考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
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 【解答】
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占地面积较大,一般选择土地面积大且价格便宜的地方,仓储物流中心对交通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图中甲乙丙丁均位于市区边缘,地价都比较低,且土地面积也较大。但是甲乙丁附近缺少公路或铁路,交通不便利,而丙地靠近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是大型仓储物流中心的最佳选址地点,故
试卷第20页,总23页
ABD错误,C正确。 30.
【答案】 A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1.
【答案】 B
【考点】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2. 【答案】 A C
【考点】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解析】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以第一产业为主;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以第二产业为主;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以第三产业为主。
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解答】
读图可知,在城市人口比重从20%提升到50%的过程中,A正确; 有些时期甲国发展比乙国慢,B错误;
图中无法看出甲国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故不能判断城市化人口从20%到50%时段甲国历时比乙国短;
两国发展进程不一致,D错误。
根据图示判断,甲国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城市化水平增长缓慢甚至停滞,AB错误; 乙国城市化起步时间晚,目前处于中期加速阶段,目前可能会出现郊区城市化。中国是发展中国家,C正确。 33.
试卷第21页,总23页
【答案】 B
【考点】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4. 【答案】 B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5.
【答案】 C
【考点】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6.
【答案】 A
【考点】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30分 ) 37.
【答案】 巴西暖流 快,减慢
试卷第22页,总23页
秘鲁渔场 【考点】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8.
【答案】
②,商品谷物农业 土地租金低
【考点】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9.
【答案】
运量大、速度快、费用低、连续性好,造价高,占地面加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地形起伏大,地质不稳定
完善交通运输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考点】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解析】
(1)铁路运输的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强。缺点是:修筑铁路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
(3)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 【解答】
读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速度快、费用低、连续性好。缺点是造价高,占地面加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南昆铁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位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地质灾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线路跨越江河。
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有完善交通运输网,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巩固国防等。
试卷第23页,总2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