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

来源:筏尚旅游网
 理性地认识事物关系及评述史实

——结合课堂教学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收获

作为一个理科生,也许很难想象,从高中起,除了学好理科的知识外我便对政治课程中哲学这一部分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保持着不错的成绩,在我看来,哲学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死记硬背,因为每句话之间都有着严谨的逻辑,科学的思维方式,只要能理顺其推导认知的过程,既是对自身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的提升,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上了大学后知道了高中的哲学即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先前的知识进行了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可是,“什么是马克思?”、“你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的?”,刘老师第一堂的两个问题几乎难住了在场的极大多数的同学,大家三三两两的回答之外,一位文科生的回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研究对象和内容上讲,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让大家很吃惊,同时也知道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老师点评了自己的回答后,我也明白了自己在探知一个问题上有着浅显的认识上的不足,并一直努力在课堂上好好听讲,踊跃发言与老师探讨问题,虽然老师经常就我们回答的问题找毛病并“穷追不舍”,但是在一次一次地深入思考后,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上完马克思哲学后,我想就理性地认识事物和评论史实,也即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大块内容中谈谈自己的收获。

总看第一章节内容,主要围绕着“联系与区别”、“对立与统一”分别从辩证唯物主义中的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斗争性、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认识与实践、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等等方面让我们在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懂得了探求事物之间的关系应从联系与区别两方面,或者从辩证关系的角度应从对立与统一两方面在思考一个问题上,需要保证思维逻辑的严谨性和回答的客观完整性。

例如在如何看待康德的唯物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康德认为自在之物不依赖于感觉独立存在,自在之物是感觉经验的来源及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自在之物的现象可以认识,但是本质不可以认识,那么就这几句陈述的逻辑而言,有着自相矛盾之处,既然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那么在人的认识之外的事物又如何认定它为不可认识的?因此康德的唯物主义又是不彻底的,不全面的。而同样在看待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黑格尔认为意识先于物质产生,之后产生精神,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不彻底、头脚倒置的缺陷。

在运用联系与区别探索事物关系的方法中,最主要的寻找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拿到一个问题,首先应当从对立面出发,即了解并掌握其概念与区别,然后探索两者的统一性,即找出两者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特性。在学习对立统一规律过程中,给我以启迪很大

的便是矛盾分析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要同时处理许许多多的事而不知从什么事开始,没有条理,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又生怕耽误了那件事,很有可能两件事都处理不好,落得两头空的结局,在学习矛盾分析法后,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同时看到事物之间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的方面和次要方面,而在看清两方面的同时,分清主要与次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主流地去解决问题。做事不仅有先后顺序,显得条理,更是提高了做事的效率。

在学习完第一章节内容后,我深受其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我认为自己更是一个偏向于唯物主义的人,但不代表我就缺少感性的认识,我更愿意从客观实际出发去看待问题,不否认从人的主观意愿去分析问题的普遍性以及得到大多数人的共鸣性,但是我觉的看待问题就应当从根本上,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上去寻找答案,联系其存在的客观条件,因为它存在了,那么它应当是合乎一定必然性的规律,这样的答案才更具客观,理性,合理,从本质出发,能得出更有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答案,从而避免那些浅显片面的回答。

在第二章节中,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并归纳总结出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人民群众和个人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就分析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来看,首先我们应当分清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的区别,其次以历史人物为重点探求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而历史人物又有分推动历史前进与阻碍历史前进的区别,最后进行科学的评价。我们知道虽然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不能最终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但是历史人物往往对历史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导致历史加快或减慢其发展进程,推动历史发展的人,我们可以称其为杰出人物,而在众多杰出人物之中,往往会诞生出领袖。那么如何才能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他们呢?时势造英雄,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应当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应该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尊重历史事实。

例如,在如何评价毛泽东主席这一问题上,毛泽东同志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这一点功绩上无可争议,而在建国后施行的一系列措施,在我们今天看来确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使中国发展的进程往后推迟了几十年,因此有人得出结论其过大于功。然后在我看来,许多时候我们作为一个事后诸葛亮针对前人的做法导致的结果好坏来评价一个人不具有足够说服力,从当时的历史出发,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我们细细考虑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如一个新生儿,身体发展并不健全,而外国敌对势力却又是虎视眈眈,就全国大炼钢铁一事而言,虽然方式不一定恰当,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得不首先增加国家军事硬实力来确保国家安全,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对新中国的初步稳定发展有着深远和及其重要的意义。当然,客观地分析,人无完人,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大跃进的举措中,犯了重大的错误,应当理性地批判。

纵观已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首

先它具备一定科学性,体现在: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其次,它具备创新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国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在平时,我们应该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认识、分析、评述问题,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做一个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