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2008届高三历史周练试卷(二)
命题人:周志 2007、8、2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否则答题无效)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2.历史典故“问鼎中原”中的“鼎”,反映了周期礼制的严格,周礼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维护宗法制 C.确保等级制度的划分 D.防止诸侯争霸
3.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最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措施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推行刺史制度 4.据班固 《 汉书 · 百官公卿表 》 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 „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 „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 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C 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 100 个乡 D 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朝制 5.“隋唐时期,中国拥有先进的政治体制”,这主要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度 B.行省制度 C.内阁制度 D.三省六部制
6.“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的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7.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司”,收财权 C.设参知政事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8.清初,皇权受到很大制约,主要是因为存在着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内阁 C 南书房 D 军机处
9.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①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 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④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一特权是通过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1.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12.“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呆如寒鸡”。这是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汉口发现的一条宣传标语。这条标语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义和团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北伐战争中
13.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14.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
D.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1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地位„„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起这种变化最早的事件可能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新中国成立 16.“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关于称呼的变化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演变是
A.民主共和→君主专制 B.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C.等级分明→民主平等 D.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17.右图为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
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
映了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18.今年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中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于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从这首童谣中我能获取的信息是 ①即使国难当头,过年传统依旧 ②战事非常紧迫,儿郎争上前 ③军工相当落后,需要买枪购炮 ④救国不靠空口号,实际行动最重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表明
A.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B.以发动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C.党对国情认识的加深 D.为实现国共合作扫清了障碍 21.孙中山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的一生中,最典型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兴中会誓词 22.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23.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号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2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
B.建立农村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25.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B.实行“三三制” C.实行减租减息 D.开展整风运动
26.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 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27.“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烘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28.梁启超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惊起民众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9.1911年8月10日,中国“海圻”号巡洋舰抵达纽约。1912年5月回到上海后“海圻”号应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30.“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虎门条约》的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3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防止袁世凯破坏民主制度而进行的努力是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成立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C.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33.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结合国情进行的探索是 A.宣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确定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C.用革命手段来实现奋斗目标 D.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34.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色政权实行战略转移主要由于
A.中国是半殖地半封建地社会 B.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 D.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严重 35.太平天国运动北伐出师的地点是图中的
A. 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10+10+11+8+11=5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孟子•告子》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分)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6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旧习最堪羞,女子竞同牛马偶,曙光新放白由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 鉴湖女伙 《 勉女权 》
材料二 “中国女子在京(指东京)者白人许,而其最著名者共 30 人,就中长于英文者有吴弱男女十及陈撷芬女十一流;长于汉文者有秋瑾女十、林宗素女士一流;长于数学、几何、代数者有陈光漩女十、黄振坤女十一流。长于音乐者有潘英女士一流。”
― 《 外国特别调查 》 , 《 女子世界 》 第 3 期
材料三 陈撷芬撰文 《 女界之可危 》 口:“国既为公共,‘全能让彼男子独尽义务,而我女界漠不问耶?非但彼男子欲始终鄙我,不能平等,即彼男子以平等与我,我辈自由,问能无愧乎? \"
― 陈撷芬 《 女男之可危 》
材料四 “妇女都在为革命尽力。我打算 lg 日去武吕。回国后白然是参加可敬的苏氏姑娘组织的娘子军,为革命而战 „ „ 假如不需要娘子军,那我就深入内地,或演说或做密使,决心为革命奉献白己的生命。”
一 《 吴女士和叶女士 》 , 《 东京朝日 》
材料五 秋瑾即口:“欲脱男子之范围,非白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
― 《 秋瑾集 》
材料六 1912 年 4 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织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此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
―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编: 《 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 》
请回答: 20 世纪初,面对社会巨变,中国新女性表现出思想意识的新动向。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新动向”的主要表现( 4 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6 分)。
38.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诸方面皆发生了重大变化,请加以分别概述,(4分)并简要说明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不足之处。(7分) )
39.在人类发展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一点也不否认卓越历史人物的作用,或者说,一点也不否认人们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的现成条件时,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时,他们才能创造历史。” 回答:
(1)洪秀全是近代农民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是如何从组织和思想上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2分)
(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概述孙中山是如何领导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的?(3分)
(3)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3分)
40.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代的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侵华战争是日本一贯所奉行的哪一侵略政策的结果?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两次侵略战争中均发生了日军屠城暴行,请分别列举典型事件。(2分)
(3)两次侵华战争不同的结局,对中国台湾省的命运、民族意识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4)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有何现实意义?(1分)
周练2参考答案
1-5 BBCDD 6-10 BAACA 11-15 CADDB 16-20 CBCDC 21-25BDCBB 26-30 ADCBC 31-35 AADDB
36(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2分)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2分)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3分)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分)
37 .参考答案:新动向:反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重视知识;主张男女平等;独立自救;积极投身革命浪潮;注重“合群”或妇女联合:积极准备参政( 4 分)
原因: 20 世纪初西方民主平等和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新时代妇女炽灼的爱国激情与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民国建立后解放妇女的措施;维新变法期间的戒缠足兴女学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地位和解放了思想。( 6 分,答到3点给满分)
38.答案:(1)重大变化:①政体上:君主制变为共和制:(1分)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分)③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或两大思潮并存)(1分)④文化上: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猛烈抨击封建文化。(1分)
(2)历史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也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比较自由的权利,民主观念深入人心。(3分)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1分) ③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分)
(3)不足之处: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的性质没有彻底改变。(2分
39(1)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将基督教教义、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相结合,宣传宗教理论。(2分)
(2)斗争方式: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组织上: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系统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实践上:发动了武装起义,领导了辛亥革命。(答对一点得1分,该问得分不超过3分) (3)吸取大革命(或秋收起义)失败教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实事求是(正确分析近代中国的国情);敢于创新的个人品质。(答对一点得1分,该问得分不超过3分) 40.(1)大陆政策。(1分) 为垄断资本获取原料和市场。(1分) (2)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2分) (3)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割占,遭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1分)推动民主革命进程。(1分)抗日战争:台湾光复;(1分)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分)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分)(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1分)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中期,中国革命出现了两次严重的危机。试分析这两次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挽救革命危机的。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原因是,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4分)
挽救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开了“八七会议”,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2分)为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1分)
(2)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的错误在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2分)结果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长征。(1分)
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分)从而胜利完成了长征。(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