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 U DAO HANG 浅谈小学傩胄教学的创觚 【摘要】人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后天的 复杂的心理特征。古人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 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是学生掌握 学习方法获得有效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它能使学生保持旺 盛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l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不断变革的条件下,传统的学校教育及单一的管理 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体育教 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也需要不断 创新,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 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践来谈谈。 一、集合的创新 小学生都比较好奇,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这是创 新人才的基础。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人手。用 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新的心理需求,激发学 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 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 想,在集合队形E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 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 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 高、集合快、精神画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 待老师的到来。由于自已创新的意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 扬,创新欲望更强,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 大大提高。 二、分组练习时的创新 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 . 从改变教学的分 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 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和学习的兴趣。 I.互帮互学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 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 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 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分层教学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 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 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 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 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创新 1.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答 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发挥 丰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技术 动作、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例如: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助 文理导航2.013/09 文/王春黎 跑,采用发现法教学步骤:教师预选不给正确的技术概念, 而向学生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起跳跳得远?” 学生经过练习验证得出“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接 着教师又引发下列问题“你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度有 关吗?”学生通过练习的比较可以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 远。”进而教师创设情境,问学生“现在你要跨过一条河沟。 必须快速助跑才能跳过去,但起跳时不小心踩进小河沟就 惨了,你们该怎么办?”教师把起跳板假设为沟沿。让学生练 习、验证、体验,再与学生来谈练习体会。许多学生会发现快 到沟沿时凑小步和迈大步都会减速造成掉进“河沟”的惨 局。只有把起跳点确定好,才能保证快速助跑,准确起跳,跃 过“河沟”。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出蹲踞式跳远 助跑的方法和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挖掘和发展学 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示情 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像、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语 言描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如在“抢救伤员”游戏巾,教 师可用录音机播放战场上的枪炮声,战乍的轰鸣声,战士的 呐喊声,创设出战斗的氛围。令学生不知不觉地步人“硝烟 弥漫”的“战场”,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生动的音乐使得“抢 救”伤员的游戏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兴趣,情绪更加高涨,思 维更加活跃。 3.创造教学法 创造教学法指老师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在平 时已经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性地学习,去创造新知 识,例如在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编、 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 体育学科教学自执行全国统编教学大纲以来,以三荩 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课 堂教学讲解一示范一练习一纠正一再练习的教学模式,这 种模式以教材为中心,把教材比作图纸,力求把学生加工 成“标准件”。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 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 态,与当前的素质教育不相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会不自觉的形成 一种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它 的不变性却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才 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如在 “后滚翻”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 跟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 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 领却也滚动自如。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 和不成功的原因,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 实践,结果基本上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高科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