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航新冠疫情防控防护指南

民航新冠疫情防控防护指南

来源:筏尚旅游网


民航新冠疫情防控防护指南

1. 国际/地区航班实施分级差异化管理,在机组人员个体防护、机上服务和航空器环

境卫生管理等方面实施差异化防控。具体内容及航班防控风险分级方法详见最新版《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2. 加强航空器通风。航空器飞行过程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最大通风量。 3. 加强航空器清洁消毒。选择适航的消毒产品,做好航空器清洁消毒。日常清洁区

域、预防性消毒频次等依据航班风险等级、航空器运行情况等。

4. 优化机上服务。按照不同航班风险等级,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机上体温检测,

优化/简化机上服务,安排旅客正常/分散/隔座就座,设置机上隔离区,明确可疑旅客应急处置流程。

5. 加强机场通风。根据航站楼结构、布局和当地气候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加强空气流通。气温适合的应开门开窗,采用自然通风。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可视情全新风运行,并开启排风系统,保持空气清洁。旅客过于密集时,应根据人群密度,调整通风换气频率。

6. 根据需要对机场公共环境及物表进行预防性消毒。旅客聚集重点区域建议每天至

少进行两次环境消毒。需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和清理,及时清运,做好无害化处理。如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

做好候机旅客健康监测。候机楼应配备经过校准的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对所

1

有进、出港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手部清洁消毒产品。根据当地政府要求执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

8.

机场为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的航班设置专门停靠区域,尽可能远机位停靠。机

场为搭载可疑旅客及疫情严重国家/地区入境航班的旅客设置隔离等待区域,提供餐食等基本生活保障。旅客下机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旅客离开隔离等待区域后应对该区域进行预防性清洁 消毒。行李提取处应设立单独行李转盘,避免与其他航班旅客共同等候行李提取,减少人员交叉。

9.

为入境航班机组人员设置专门快捷通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和查验,尽

量避免与同机旅客混行。转运大厅用隔离带将旅客和机组通道分开、分区域等待,或采取分时段入境等方式,避免旅客与机组接触。

10.

入境保障区域工作人员应避免与旅客和其他人员同时混用公共设施,尽量固定工

作及上下班路线,避免与为国内旅客提供服务的员工混流。

11.

入境保障区域的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消毒后通过专用通道运输转运。如无法设

置专用通道转运,应相对固定路线,错峰转运。

12.

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为民航一线员

工建立健康台账,工作期间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对直接从事国际旅客、进口货物和航空器相关服务和保障的一线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一线工作人员”),如机场保洁、搬运、转运、地服等人员,要登记造册,实名制管理,要完善每日健康监测制度,至少每天上、下午各开展1次健康监测,有异常情况随时上报并及时处置。

2

13.

防 护。

做好员工个人防护。机场地面保障人员要根据是否保障国际航班,以及同航空

器、货物、旅客直接接触的情况,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个体防护标准,加强个人

14.

国际国内航班服务保障人员不得混流。对机场直接 服务国际入境旅客的相关人

员(国际客运保障人员),按照“四指定”(即指定工作人员、服务区域、休息区域、行李车及摆渡车)要求管理;对直接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国际货运保障人员),按照“四固定”(即作业人员、作业场所、生产设备、休息区固定)要求管理,做到有关货物专区存放、专车转运、专人处置。涉高风险航线保障的机场在上述要求基础上还要落实“两集中”要求(即相关工作区域集 中、相关作业人员居住集中)。直接参与国际入境旅客服务和直接接触进口货物相关工作人员离岗后需至少进行7天健康监测,无异常后方可从事其他工作。

15.

民航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防控按照最新版《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

情防控技术指南》实施。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