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集权意识 B.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2.唐初建立起专门的谏官以规正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编写《贞观政要》确立了一系列关于君主的行为准则,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也规定了权力运行方式,但这些努力都无法约束后代君主的言行,不久就被破坏殆尽。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对官僚政治的有效约束 B.宋代用分化事权加强了君权 C.中国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缺陷 D.儒家等级观念导致强化
3.早在明末清初,中国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就先后创办了印局、帐局、票号等金融机构,但遗憾的是他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大规模海上贸易,中国商业丧失了扩大发展的机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封建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B.重农抑商影响资金流向 C.闭关锁国国策国际交往 D.“官本位”思想影响人才走向
4.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5.下表是近代在华的外国航运吨位占比情况表
年份 (百万) 英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其他(%) 1872 12 1907 据此可知( )
A.中国的民族经济遭受列强冲击 B.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弱
C.英国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D.日本的经济发展最快
6.洋务运动中,晚清不仅对中国的科技人才进行鼓励,还对在华的外国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如给予高薪、授予官衔、金钱奖励等,为鼓励回国的留学生,清赐予他们“翰林”“进士”“举人”出身或授官。这一现象表明清旨在( ) A.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B.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C.培养国家经济建设人才 D.强化巩固科举制度
7.1927年南京国民成立之后,积极推行反苏方针,使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但1932年6月,政治委员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国民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积极抵抗日本侵略 C.顺应美英远东
B.为“剿共”创造有利环境 D.压制东北抗日义勇军 8.5 22.9 63.4 46.8 84.4 52.5 41.1 0.3 1.6 0.1 2.8 24.6 7.2 6.4 10.5 4.9 6.1 10.8 8.2015年,《大刀进行曲》入选网络“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之一。该歌曲创作于1937年7月,歌词第二句先是“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这一变化表明( )
A.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基本化解
9.下面的图片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这表明( )
A.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方针 B.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 C.重视对持久抗战的理论研究 D.中国党率先提出持久抗战战略
10.“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该会议上( ) 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11.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而1978年以后,大量的农民工却可自由进入城市,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变革的结果 B.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 C.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 D.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12.下表展示的是1952—1978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
年份 1952 1957 1978 国民收入 指数 100 153 453 消费水平指数 全国居民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100 122.9 177.0
100 126.3 212.0 100 117.0 157.6 A.国民收入主要用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B.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在不断拉大 D.计划经济保证了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13.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的影响是(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促进农业向保障功能转变 C.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D.不利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14.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16块白色旋转木板上,史称《阿提卡法典》,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这一法典( )
A.基本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 B.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C.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成熟
15.“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频繁。……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对谷物的需求量很大。在从事波罗的海谷物贸易的主要港口但泽,黑麦、大麦和燕麦的价格在1550年至1600年间分别上涨了247%、187%和185%。这种情况促使(东欧)谷物及其他原料的出口量大大增加。”上述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欧的贸易逆差严重 B.圈地运动的推动
C.西欧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化
16.洛克纳是纽约一位面包主,他起诉纽约州刚订下的“每月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0小时”的法律侵犯他的“合同自由”和私人财产权,最终在1905年最高判定他胜诉,纽约州的最长劳动时间法律经“司法审查”为“不合格”。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
A.美国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B.最高实际上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C.本质上体现了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维护 D.推动了美国社会民主化
17.“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西方人对苏联的态度主要是因为( ) A.西方国家的经济远比苏联发达 B.长期对立造成对苏联的不了解 C.坚守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 D.苏联社会缺乏自由平等的精神
18.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0种商品提高关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个国家以上。美国提高关税旨在( ) A.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C.放弃自由贸易
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9.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材料旨在说明( )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
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20.下面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
A.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起决定性作用 B.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C.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D.二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
答案全解全析
1.D “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成为后世一统天下的文化基础,故D项正确。
2.C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并且相互制约,同时还有专门的监察机构进行监督,故A项错误;“宋代用分化事权加强了君权”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这些努力之所以都无法约束君主言行,最重要的是君主制度本身赋予了君主至高的权力,所以所有约束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故C项正确;强化的根源在于制度本身,而非思想观念,故D项错误。
3.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故A项正确;“他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没有指明资金的流向,故B项错误;“他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大规模海上贸易”可见闭关只是原因之一,故C项错误;“但遗憾的是他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只强调了资金,没有提到人才走向的问题,故D项错误。
4.C “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作为故事的情节,不能反映科举制发展的情况,故A项错误;“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无法体现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反应了普通市民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由“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可知,不是读书做官的题材,故D项错误。
5.A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1872年到1907年,外国在华航运吨位增长迅速,这会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航运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表格只是显示美国在华航运的吨位比重小,不能由此说明美国经济实力最弱,故B项错误;表格中英国所占比重比较多,但这个比重只是英国航运吨位在所有外国中的比重,不是在中国航运的比重,所以不能说英国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故C项错误;表格只是显示日本在华航运的吨位比重增加迅速,也不能说明日本经济发展最快,故D项错误。
6.B “洋务运动”时期世界经济的趋势为资本主义经济,故A项错误;据“不仅对中国的科技人才进行鼓励,还对在华的外国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如给予高薪、授予官衔、金钱奖励等,为鼓励回国的留学生,清赐予他们‘翰林’‘进士’‘举人’出身或授官”可见有利
于引进先进的技术,故B项正确;所引进的人才中,很多是技术人才,故C项错误;“赐予他们‘翰林’‘进士’‘举人’出身或授官”没有提到科举考试,故D项错误。
7.B 此阶段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故A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苏联友好往来是为“剿共”创造条件,故B项正确;英美主张与苏联对峙,故C项错误;国民主张抗日,故D项错误。
8.C 《大刀进行曲》是反映二十九军奋勇抗日的一首歌曲,不是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在西安事变之后,故B项错误;歌词由“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说明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故C项正确;国共两党矛盾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就已基本化解,故D项错误。
9.B 材料中“论持久战”“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反映出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故B项正确。
10.D 根据材料中“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可知,这是周恩来在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应用到国际争端方面,故D项正确。
11.A 材料中对农村和城镇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到放开,主要是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的户口问题,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流动问题,不是人口结构的变动,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D项错误。
12.C 据表格可知1978年,国民收入指数是国民消费指数两倍多,故A项错误;据表格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国民收入增长,故B项错误;据表格可知1978年与1957年相比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扩大,故C项正确;由表格可知1978年国民收入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改革计划经济提高了国民收入,故D项错误。
13.C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是为改变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故A项错误;此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故B项错误;农村改革主要是土地制度改革,故C项正确;推动农村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故D项错误。
14.B 由材料显示的法典内容可知这是梭伦改革,梭伦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基本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是在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只是为民主政治奠基,不是标志着民主政治的成熟,故D项错误。
15.B “贸易逆差”是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价格,欧洲粮食价格上涨和出口增多说明欧洲农业发展,源于圈地运动,故B项正确;西欧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是表现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国际分工明显是其中一个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6.C 材料涉及劳动法而非涉及国家组织原则和形式,故A项错误;的判决体现了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故B项错误;的判决维护劳动法本质上是维护自由市场经济,故C项正确;的判决调整劳工关系而非涉及社会民主化,故D项错误。
17.D 据材料中“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并结合西方经济危机可知不是经济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可知西方对苏联的情况是了解的,故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西方发生经济危机,自由放任加剧危机受到怀疑,故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苏联推行计划经济,严格控制思想和个人自由,因此西方人认为苏联“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故D项正确。
18.D “1930年5月”美国尚未确立经济霸主的地位,故A项错误;“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0种商品提高关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反映了美国转嫁经济危机的做法,故B项错误;“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属于对自由贸易的抛弃,但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服从于对经济干预的需求,故D项正确。
19.D 据题干中“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可知此时美国为真繁荣,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失灵,新自由主义加强,故B项错误;冷战后多极化趋势加强,但多极化格局远未形成,故C项错误;据题干中“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形态,故D项正确。
20.D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无法体现其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故A项错误;通过贸易饼状图无法判断国家的,故B项错误;四个图突出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没有强调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联系必然性,故C项错误;在四个统计图中,发达国家参与的贸易占世界的绝大部分比重,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贸易有控制权,故D项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