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难度也不断增大,因此建设工程的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安全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关系到现代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本文就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标签: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中国的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市场主体化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建筑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还有待改进,不能适用新的、快速的发展形式,已经影响到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使建筑企业稳步、快速地发展。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1、加大建筑工程管理力度是减少建筑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筑企业完成一项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竞投标、中标后合同的签订,据工程特点和实际要求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再对工程施工。必须严格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施工的材料、施工的设备、施工人员的管理等等每个环节,切实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
2、建筑工程的高水平管理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保证。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赶工期忽视质量、安全而造成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是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不严所致。因此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管理工程,加大管理力度,严防工程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工程质量、工程安全。
3、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先进的工程管理水平。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一些問题,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应对方法,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高效、稳步发展。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1、缺乏建筑工程管理意识、人员素质低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加大基础工程的建设,因此对建筑业的建筑工程的管理尤其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不够重视,管理意识淡薄,常出现重技术、轻思想的现象,这给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阻力。许多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对项目管理的优势,没有意识到管理部门的重要,认为只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就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的工程项目的建设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完全没有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单纯地通过行政手段兼
管,管理问题诸多,使工程受到局限。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素质整体素质不高,质量意识比较薄弱,结构层次也不合理。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要求高技术含量的管理人员,然而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中具备高等教育学历的人员不多,不仅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也缺少合格的项目经理等工程管理人员。特别是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素质亟待提高,这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容易发生工程安全事故。
2、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体制不够健全,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准则没有明确的作出规定。我国的建筑项目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标准,管理方式方法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很落后,对工程的约束性不足,缺乏专业性。因此难以做到系统化、全面性地管理建筑工程,从根本上限制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发展,妨碍了建筑工程有效的管理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3、不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不合理,以行政管理模式来取代科学规范的管理,还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这种现象在国内大型的企业尤其普遍。不重视总体规划,因此制定的工期计划不科学、不合实际,许多建筑单位依靠经验制定工期。若遇到新的项目,不熟悉结构形势更常常没有头绪,单凭主观臆断,从而工期制定不当。企业内部不重视控制,主要凭借经验和主观性,缺乏全面的控制体系。通过检查工作来控制大部分内容,等待任务结束后的检查构成了工程项目的事后控制。通常也不统计、不量化计算检查出现的问题,而是定性地作出判断。不重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这种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大多数建筑企业采用大批量采购材料的采购方式,接到工程项目再联系供货商,这种方式缺乏灵活性,许多材料一次性购买太多,与供货商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既占用资金也占场地,几番又采购零星材料,采购成本加大。
4、缺乏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来规范建筑工程的管理,才能按计划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规范、科学化地管理建筑工程。但是目前我国有的建筑单位缺乏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少数制定了管理制度的建筑单位,制度条例上不严谨,疏于管理,很多管理者为节约开支大量削减管理部门人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无法落实相关工作,因此无法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设立的管理部门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1、培养专业的工程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才,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因此培养企业内部人才,创建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强化对人才、员工的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知识、道德素质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让他们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建筑单位需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评定其工作表现,并通过实行工作考核制度、奖惩形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筑单位可从高校聘请学习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培养专业性的管理人才,对口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践较容易掌握组织管理能力。此外,建筑工程管理的人才需要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技术,还要灵活应用计算机,具备经济与企业管理知识,因此,建筑单位要培养专业性的管理全才,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
2、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企业长远的规划发展。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认识到工程管理出现问题的严重性。建筑单位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构建统一的管理制度,从而使施工合理化、文明化。为了改变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要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经济投入,采取新型的管理方式,将企业发展目标与新的管理模式相联系,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没有太多限制,鼓励员工创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来辅助管理是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管理者实时掌控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减少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采取新型管理模式,可提升建筑管理水平。3、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监管体制
建筑工程的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和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管理的目的主要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实现建筑单位利益最大化。但是这个首要前提是施工的质量,因此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的保障,一定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监督工作,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可建立目标责任制,施工人员完成的任务完成的工程量和质量与工资成正比,质量较好的工程获得的报酬也相对较多,这种方式来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可提高施工工程质量。
4、加強建筑工程管理“三控”
建筑工程管理“三控”指的是管理控制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的以及控制建筑工程成本。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结合企业各职能与质量管理,成立质量领导责任制,保证工程的质量。本着质量为先的原则,统筹安排施工计划,全面提高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合理组织施工、正确施工来加快施工进度,不因一味赶工期忽视质量。实行工期目标责任制,按工期进度来权衡个人经济利益。保证工程进度、质量的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核算管理体系,重视核算工作,及时办理已竣工工程的转资,保障企业的发展。要完善建筑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包括对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机械成本、现场成本等的控制,有效的对现场进行管理,通过缩短机械的使用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果。
5、做好安全管理
每周、每月的检查都很重要,要按时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落实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在工程现场张贴安全施工标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结合施工现场状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安全规范进行施工。施工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后持证上岗,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施工。由专业人士对作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再开始施工由班组长带领,施工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四、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引起各个建筑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切实完善做好这项工作,来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竞争力,也交付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韩向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研究探讨,2012(3).
[2]宋丽君.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2013(4).
[3]陈先念.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建筑科学,2013(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