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

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

来源:筏尚旅游网
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

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农村普遍存在劳动力缺乏,青状年等主要劳动力人员外出打工,留守家园靠“99、38、61”人员,既老人、妇女、儿童。如何加大农村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老龄工作,笔者就对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在下罗乡进行了一次剖析调查。下罗乡地处珙县南中部山区,属纯农业乡,总人口17631人,总户数4510户,中青年外出务工5750余人,举家外出务工440户,全乡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1748人,其中:独居老人占271人。他们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表现为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笔者在分折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部署工作时参考。

一、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本应安详晚年现实却是辛劳每一天

建新村尹廷德老人今年79岁,有5个子女,孙子有10人,一家老小22人,子孙们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异地求学,家里就剩下夫妻俩。谈到尹廷德老人儿孙满堂时,老人说:“儿女长大了就分家,各自生活去了,不管是平时,还是过年过节,除了我就是她,除了她就是我”。老人子女虽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子孙们一年忙到头,有的仅够子女读书,有的连修房负债还未还清。虽然年老体迈,腿脚不灵便,但还承包着8亩多田地,养四头猪,一头牛,有时还帮人耕田找点电费钱,几乎没有清闲日子,每天晚上还要料理家务,自己养活自己。

(二)生活寂寞最盼过年团聚

在粮坝村见到81岁老人毛少康时,他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正在清除瀑雨后涌进屋内的淤

泥。老伴去世10年多了,2个子女外出务工已3年未归。再加上独户居住,最近邻居也相隔1公里多路,成了名副其实的“孤独老人”。看到饭桌上的稀饭,他告诉笔者,这是早上煮好后吃一天的。笔者问起他身体状况时,他说:“就怕得病,在一个月之前得病,起不了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鸣,在床上躺了两天两夜,后来收电费的到他家时,才通知村干部救了他,最怕的是死了无人知道……”说着说着眼泪禁不住涌了出来。又如:粮坝村的毛天祥夫妇俩已年过七旬,其儿子一家3口人全部外出务工,除了繁重的家务之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白天偶尔还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还算充实,一到晚上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卫星电视接收器、电视、音响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加之眼睛又不好,家用电器几乎成了摆设。为此,通常晚饭过后就上床休息,由于年岁过大,睡眠又不好,半夜三四点就醒了,日子难熬。他最盼望的是过年,儿女们都回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的天伦之乐。但正月过后,子女一个个外出务工,家中依然的冷清。

(三)精神压力大教育子孙伤脑筋

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建新村的尹朝平老人无奈的告诉笔者:“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心声

(一)孤独寂寞

人老了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条件下,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尤其是子女外出务工将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化为“肥皂泡”。特别是独居老人,有话没处说,有苦没处诉,精神抑郁。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廖生活。

(二)生活无照料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替请医生,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照顾,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

(三)安全隐患多容易受到伤害

随着空巢老年人身体肌能减退,有的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残疾),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安全隐患;加之农村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因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某些保健品到农村的推销,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针对我县农村老龄工作的实际,为搞好农村老龄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老年法》的宣传

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全社会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宏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二)基层政府应实施及时补位养老服务

农村外出务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务工时限没有固定性,基层政府应实施动态补位养老服务。“好钢用到刀刃上”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把贫困老年人救助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既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拓宽集中供养范围,建立有偿服务机制

如今农村集中供养仅限于五保老人,孤儿。空巢老人无法进入此行列,应适度拓宽集中供养范围,特别是对农村高龄空巢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制度,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其子女向供养机构提供生活补贴,让高龄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顾。

(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外出务工人数多的地区,绝大部分是贫困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差,无致富门路。基层政府应因地制宜,为村民找准致富门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特别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数量。

(五)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

农村地区大多数房屋散居,特别是空巢老人重病后无力上医院,甚至无人知晓。应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实行区域管理,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定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一定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六)建立党员、干部义务监护、帮护制度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安慰,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之苦,又防止受到犯罪分子的伤害。

农村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他们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这决定了她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她们安享晚年的愿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农民营造一个好的赡养环境,农村“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毕竟,构建和谐社会的春天已经来临!

某县老龄办宗烈平田新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