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宋代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宋代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来源:筏尚旅游网
第20卷第2期2018年6月防 灾 科 技 学 院 学 报J.ofInstituteofDisasterPrevention

Vol.20,No.2Jun.2018

宋代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廖玉凤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2)

摘 要:近年来灾害频发,自然灾害史研究成为热点。通过对大陆地区辽、宋、西、夏、金时期自然灾害史研究的总结得出,这一时期自然灾害史的研究中,关于宋代自然灾害的研究较多,其他政权的研究成果较少;宋代灾害研究成果以荒政为主,各类自然灾害研究中生物灾害、海潮灾害等研究较少;还有不少使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提高灾害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关键词:宋代;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44;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47(2018)02-0091-06

  自然灾害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即使是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依旧深远。辽、宋、西夏、金时期,自然灾害频仍,对各个政权的内部政治结构、各政权的关系变化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催化作用,对这一特殊时段自然灾害的研究能够使人们对这一历史时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各种年表,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及异常年表总集》、张秉轮、方兆本主编的《淮河和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年表与旱涝规律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水利局1976年编印的《江苏省近两千年洪涝旱潮灾害年表》等。近年来,电子资源快速发展,灾害史数据库应运而生,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历史自然灾害数据库;方修琦等建立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数据库等等。

云特(邓拓)的《中国救荒史》[1],该书通过对中国远古至中华民国时期历代自然灾害演变趋势和特征的探讨,清晰地揭示了中国历代救荒思想的全貌和发展脉络;陈高佣主编的《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2]将秦朝至清朝2000余年的天灾人祸以年表形式予以记载,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张剑光著《三千年疫情》[3]对秦朝至清朝的传染病的史实和规律进行了总结;李文海、夏明方主编的《中国荒政全书》收录了宋及以后朝代士人著录的救荒书。这类著作还有宋正海主编《中国古代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张兰生教授主持编绘《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张波等编《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李向军著《中国救灾史》、高文学主编《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等等。

有关宋代自然灾害史的通史性研究著作有邓

1 宋代自然灾害史研究现状

1􀆰1 宋代自然灾害史研究现状总述

对于辽、宋、西夏、金时期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所基于的史料有地方志和记录灾异、灾情、救灾等的相关官私文献。近人对古代灾害文献进行整理,出版了许多灾害史料汇编,从各代方志中整理灾害史料的有来新夏主编的《中国地方志历史文献专辑:灾异志(全90册)》(学苑出版社,2010)、贾贵荣,骈宇骞选编的《地方志灾异资料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李德龙根据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的收藏所编成的《云南气候与灾异资料辑录》(学苑出版社,2011)等;还有很多区域性的自然灾害史料整理著作,如《广东省自然灾害史料》(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编,1999)、《山东历1979)、《海河流域历代自然灾害史料》(气象出版社,1985)等。近人还根据古代自然灾害编成了

收稿日期:2018-05-02

代自然灾害志》(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情报资料室,

作者简介:廖玉凤(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宋代灾害史。

·92·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第20卷

宋代断代自然灾害史的整体性研究著作中,袁祖亮和邱云飞的《中国灾害通史·宋代卷》[4]专论宋代灾害,探讨了宋代自然灾害的具体情况、时空分布等,阐述了宋人的灾害思想及宋代社会的防灾救灾理念;石涛的《北宋时期自然灾害与政府管理体系研究》[5]上编对北宋政府赈灾投入和灾害管理思想进行深入探讨,下编重点研究管理系统本身;在宋代自然灾害史的研究论文中,罗先勇[6]对灾后宋政府采取的一些弥灾措施以及在关于宋代地质灾害的研究中,张维[16]概述了宋代地震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指出宋代地震有着地域集中、时段集中、次生灾害严重、破坏力巨大等等特点;刘双怡[17]统计和分析了宋代的地震灾害的基本情况,指出宋政府在灾后积极展开救灾和论证;同类研究还有王仁康的《宋嘉佑二年“雄州北界幽州大地震”考释———兼谈有关北京的一次古地震》、张世民等的《公元1038年定向地震的地质、地貌遗迹的研究》等。

灾害对宋代虑囚制度、官员仕途和言谏制度进行了探讨;邱云飞、孙良玉[7]认为宋代的农业自然灾害程度相当严重,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金蓓蕾[8]分析了南宋时期的自然灾害及灾害意识和减灾救荒思想。

对宋代自然灾害史的区域性研究中,庄华峰、王先进[9]分析了宋代长江下游圩区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政府和民间的灾害应对;李晓康[10]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探讨了宋金时期山东地区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和救灾措施;魏华仙、徐瑶[11]统计了宋代四川地区发生的饥荒,指出其范围广、饥民多、危害大等特点,认为造成饥荒的主要原因是水旱等自然灾害以及赋役繁重等人为因素;徐瑶、田锐[12]概述了南宋临安的火灾状况、致灾观、致灾原因、火灾应对意识与举措以及火灾的影响,肯定了南宋临安防火救灾认识及举措的突破。同类文章还有张可辉的《两宋时期南京自然灾害考论》、金城的《宋代两浙路农业灾害初探》。

在宋代的气象灾害研究中,研究水灾的比例较大。程民生[13]将宋代气象预报分为朝廷、军队、官员个人和民间等系统,认为在具体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民间单纯实用的气象预报;董煜宇[14]通过对两宋水旱史实的统计分析和对相关法律制度、机构设置、职官选任等史料的分析梳理,探讨了两宋灾害应对的组织结构和体系特征,以及危机管理应对机制;刘恒武、金城[15]概述了宋代两浙路海洋灾害防御工程的概况,指出防御工程的资金来源有朝廷拨付、州县筹措和民间捐助,在防海限潮设施投入使用后,官方还会进行后期的维护和修治。同类研究还有邱云飞《宋朝水灾初步研究》、张吉寅《水灾、狄青与宋仁宗朝立储之议》、王玉华《两宋太湖地区的水灾及防治》等。

动物灾害、虫害和疫病也是宋代自然灾害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生物灾害研究中,尹美霖[18]概述了宋代动物灾害的具体情况、时空分布,探究了动物灾害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政府和民间的防灾救灾措施;陈鑫[19]从蝗灾灾情、时空分布特点及其防治措施和灾后救济等方面对北宋时期的蝗灾进行简要的论述;李铁松等[20]认为随着两宋时期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瘟疫灾害的重灾区也从开封迁移到杭州,受灾次数从东南向西南逐渐减少;李董男[21]运用医史学方法结合理论分析方法,探究了宋代对疫病病因、病机的新认识、新观点;同类研究还有很多,如金城《北宋时期的蝗灾及治蝗措施———以神宗朝为中心的考察》、张建东的《虎猛诚可伤:论宋代的虎患治理》、李立新的《疫病与两宋东南社会》等。

1􀆰2 宋代荒政研究

荒政伴随着灾荒而产生,是政府对灾荒的补救措施,灾荒往往发生在灾害之后。在关于宋代自然灾害的研究中,关于荒政的研究是相对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以学术论文为众,本文仅选取其中一部分进行介绍。在著作方面,李华瑞[22]剖析了宋代自然灾害的概况和特点,从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了灾害发生的原因,还深入探究了灾害死亡人数、救灾管理体制、救荒管理思想;张文[23]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政府救济上,系统论述了政府对灾荒人群的救济、对社会贫困人口与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救济官员;关于荒政的著作还有王德毅的、士人、学生、皇族、“归正人、以及对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宋代灾荒)的的救济政策》等。

在研究论文中,魏伟[24]重点对宋代荒政灾前备荒措施中的仓储制度和具有宋代时代特色的荒政思想进行了具体深入的论述;张文[25]将两宋赈灾救荒分为三类,其中南宋对市场性措施的沿用

第2期廖玉凤:宋代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1􀆰5 宋代灾害思想研究

·93·

和对社会性措施大规模应用意味着国家职能的转变,也是中国古代传统荒政的重要转型;石涛[26]从灾害学的角度论述了北宋时期的地方灾害评估系统及其运作效果,指出北宋时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灾害评估的重要作用;魏华仙[27]认为宋代在灾民住房安置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指导思想与行为措施;郑颖[28]认为制度和人为因素导致了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弊病,阻碍了对灾害的及时处理和救恤;王晶、张兰芳[29]按照时间顺杨晓红[36]指出宋代君臣百姓崇尚祥瑞虽然稳定了民心,但导致耗费巨大、世风日下,而灾异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加重了各种矛盾,但灾异迫使皇帝反省自己、大臣上言直谏,对于宋朝君臣的好处或许大于祥瑞;赵全鹏和袁得[37]指出王觌、范仲淹、朱熹等人已经认识到商人对于救荒积极的一面,并利用商人求利的特性,满足他们的利益以借助他们进行救荒;陈安丽[38]论述了宋代序,对灾前预防和灾后救济中所涉及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梳理、研究;同类研究还有石清秀的《宋时期的灾患及防治措施》、周浩《北宋中期水灾处置研究》、康弘《宋代灾害与荒政叙述》等。

1􀆰3 宋代灾害与社会研究

现了一些关于宋代自然灾害与宋代社会的研究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学的兴起,出

果,方燕[30]分析了宋代灾害流言的传播心理,认为事件的重要性和信息的模糊性是滋生流言的主要原因,文章还论述了宋代各级政府针对灾害流言的应对策略;张文[31]认为宋人对灾害的以及有明显的阶层性———士大夫与民众,反映出两者对灾害导致的社会紧张与文化创伤采取的宣泄途径,其终极目标分别指向国家权力重建和地方社会共同体重建;杨晓红[32]认为政治上灾异常为政府制定或改变政策的重要依据,经济上灾异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以及经济政策的推行,文化上与灾异相关礼仪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同类研究还有张静《从<夷坚志>中雷电灾害看宋代民间雷神崇拜》、薛胤《宋代江西的灾害与社会》、黄繁光《蝗灾对宋代社会的影响》等。

1􀆰4 “宋代灾害与文学研究文学题材和主题类型灾害文学”在宋代已经发展成为了成熟的

[33]学史和灾害史的背景下。,分李朝军[34]在中国文类考察了两宋诗、

文、赋、词中有关自然灾害的文学书写,并对灾害题材创作的文学意义、社会功能、创作动机及其相关创作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李璐[35]认为蝗虫诗的出现具有浓重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鲜明的针砭时弊的风格;同类研究还有李朝军、周敏《论宋词的灾害书写》、李朝军《论宋代的地震诗》、周倩如《宋代祈雨诗研究》、王焕然《宋代辞赋的灾害书写》等。

灾害预防思想的三个突出点是重视治水、重视灭蝗和完善仓储制度,指出宋代灾害预防思想注重源头治理、制度建设和生态保护;关于人物的灾害思想研究有王宇[39]畏”没有否定天人感应理论,认为王,相反安石,王安石试图利的“天变不足用董仲舒以来的传统灾异观保护自己,以反击反对派用自然灾害为口实对新法发起的进攻。同类研究研究还有张希清的《王安石的赈济思想与<上龚舍人书>的真伪》、赵妍《王安石救荒思想研究》、孙世平《二程荒政思想发微》、邹枋《朱熹的救荒论与经界论》、刘军英《救灾与发展:范仲淹、刘晏救灾思想的现实意义》等等。

1􀆰6 宋代自然灾害长时段与对比研究

在宋代自然灾害研究中,不仅有仅就宋一代的自然灾害的研究,还有将宋代放在唐宋或者宋元这样的长时段中进行的自然灾害研究,此类研究有苏筠和郑圆圆[40]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唐宋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灾害发生具有阶段性及“较少发-高发-少发-较高发”的循环特点;金勇强[41]以宋元时期中国东部政治经济核心区为考察对象,集中探讨救荒行为中的政府应对与区域关系;关树东[42]从水旱灾害和水利建设的角度考察经济重心的转移问题;同类研究研究还有刘洪升《唐宋以来海河流域水灾频繁原因分析》、宋祎晨《宋元时期甘宁青地区的自然灾害研究》、金城,刘恒武《宋元时期海溢灾害初探》、马瑞江《宋辽金元时期西北地区涝灾大幅减轻的原因探析》等。

关于宋代自然灾害的对比研究中,许小涛[43]

分析了唐宋时人对蝗虫生活史的观察和蝗灾成因的认知上的变化以及当代治蝗措施以及所带来的问题的变化;何彦超[44]以木兰陂的修建与维护过程为主干,重点分析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陂田制度和木兰陂文化,反映出了水利工程与周边社会·94·的互动关系。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第20卷

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辽朝、西夏、金朝与两宋同时存在,空间上接壤,其领域的大部分为我国现有国土,对这些地方自然灾害的研究同样很有意义,现有的涉及这些地方的研究不足,今后在关注宋代自然灾害的同时,应该给予辽朝、西夏、金朝同样的关注。最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应用在灾害史的研究之中,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广泛使用加深了灾害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辽、西夏、金自然灾害史研究现状

与两宋同时存在的辽朝、西夏、金朝等少数民族也是古代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宋代相比,对于辽、西夏、金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显得单薄而不足。

关于辽朝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有,蒋金玲[45]综合考察了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和辽政府的防灾措施等因素,认为辽政府的防灾措施不力也是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辜永碧[46]认为辽中后期自然灾害频仍,但统治集团内部在救灾方面也有严重的分歧,影响了辽朝中后期的统治和社会稳定;同类研究成果还有方世勇的《从水灾防治看辽代的赈恤机制》、张国庆的《辽代的自然灾害及其赈恤措施》等。

有关西夏政权统治区域自然灾害的研究有杨蕤[47]对西夏王朝的自然灾害进行了梳理,论述了西夏政权主要的防灾、赈灾措施、自然灾害对西夏社会的影响等问题;王东

[48]

通过分析夏州党项自

然灾害概况、特点以及夏州政权的应对政策,认为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外扩张的欲望;王东[49]认为自然灾害在宋夏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双边关系;同类研究还有徐婕、胡祥琴的《西夏时期的自然灾害及撰述》。

关于金代自然灾害的研究有,武玉环[50]指出金代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并分析了其规律特征和趋势;武玉环[51]指出金代防灾救灾措施既有沿袭又有创新,既有积极的应对措施,也有消极、迷信的因素;同类研究还有彭传怀的《金代社会灾后的赈济特点》、武玉环的《论金代自然灾害及其对策》、周峰的《金代的蝗灾》、孙荣荣《金章宗时期的旱灾及赈灾措施》、仉惟嘉《论金代的河患》等。

3 关于辽、宋、西夏、金自然灾害史研究现状的思考

 果中 

,在辽首先、,宋以宋代研究成果为众、西夏、金时期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成

,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地质灾害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在宋代自然灾害史的研究中,大部分是关于荒政的研究,对于自然灾害本身、自然灾害与社会、自然灾害与经济、自然灾害与文学等方面还

参考文献

[1] 邓拓2012.

.中国救荒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 陈高佣店出版社.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1986.

[M].上海:上海书

[3] 张剑光1998..三千年疫情[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4] 袁祖亮州:郑州大学出版社,邱云飞.中国灾害通史,2008.

·宋代卷[M].郑

[5] 石涛[M]..北京北宋时期自然灾害与政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管理体系研究[6] 罗先勇大学,2013.

.自然灾害与宋代政治初探[D].四川师范

[7] 邱云飞农业科学杂志,孙良玉,2009,37(7):3317.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3321.

[J].安徽

[8] 金蓓蕾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南宋时期自然灾害分析和减灾救荒,2008(2):138-[139.

J].

[9] 庄华峰社会应对,王先进[N]..光明日报宋代长江下游圩区的自然灾害与

,2009-04-14(理论周刊)[2018-4-29].

[10] 李晓康范大学.,2012.

宋金时期山东地区灾害研究[D].山东师

[11] 魏华仙化论坛,,2014(6):59徐瑶.宋代四川地区饥荒述论-66.

[J].中华文

[12] [13] 田锐程民生.南宋临安火灾研究.宋代的气象预报[J].[D].河北大学学报辽宁大学,2017.

社会科学版),2014,2014,39(4):1-10+158.(哲学[14] 董煜宇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两宋水旱灾害技术应对措施研究,2016.[M].上[15] 刘恒武来源考察,金城[J]..宋代两浙路海洋灾害防御工程资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7,46(1):139-144.

[16] 张维宋代文化研究.两宋地震灾害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分析,2010,(00):295-302.[J].

[17] 刘双怡学院学报.宋代地震灾害与政府应对,2010,12(3):114-119.

[J].防灾科技

第2期

2017.

廖玉凤:宋代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95·

[18] 尹美霖.宋代动物灾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19] 陈鑫.北宋蝗灾浅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20] 李铁松,潘兴树,尹念辅.两宋时期瘟疫灾害时空

分布规律初探[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12(3)94-99.

[21] 李董男.宋代疫病病因病机认识浅探[J].中医学[22] 李华瑞.宋代救荒史稿[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报,2011,26(12):1445-1447.会科学版),2008(4):327-329.

[36] 杨晓红.宋代的祥瑞与灾异初探[J].西南民族大[37] 赵全鹏,袁德.宋代的商人救荒思想[J].河南师范[38] 陈安丽.略论宋代的灾害预防思想[J].北京联合[39] 王宇.王安石“天变不足畏”新论[J].浙江社会科[40] 苏筠,郑圆圆.唐宋暖期我国东部重大气象、水文学,2002(5):116-119.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26-30.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15-18.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6):189-193.

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社,2014.

张文学出版社.宋朝社会救济研究,2001.

[M].重庆:西南师范大魏伟张文.[J]..宋代荒政研究[D].山东大学,2010.

(1):12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两宋赈灾救荒措施的市场化与社会化进程

-129.(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石涛(哲学社会科学版.北宋地方灾害评估系统),2005(1):120[J].-山西大学学报魏华仙学学报.(宋代灾民住房安置略论124.

社会科学版),2014,41(6):125[J].四川师范大-132.郑颖界,2012(9):15.北宋灾害信息的传递及其弊病-16.

[J].兰台世王晶览,2015(24):44,张兰芳.宋代救荒法律制度初探-45.[J].法制博方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宋代灾害流言的传播心理与应对策略(社会科学版),2016,43(5):

[J].

152张文-160.民族大学学报.宋人灾害记忆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人文社科版),2014,35(10):15[J].西南

20.

杨晓红学,2007(5):122.灾异对宋代社会的影响-125.

[J].云南社会科卞东波会科学报.宋代文学研究的,2017-09-27(007)[2018“新金花”[-N].4-29].中国社李朝军科学出版社.宋代灾害文学研究,2016.

[M].北京:中国社会李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宋代蝗虫诗与文,2014,35(2):61学的社会功能分-析63.管见

[41] 金勇强2012,28(4):98.宋元时期政府救荒应对与区域关系研究-102.[42] 关树东[D].陕西师范大学,2013.重心的转移.辽宋金时期的水旱灾害———以黄淮海地区和东南江淮两浙地、水利建设与经济

区为考察对象[J].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2014

[43] 许小涛(00):279.唐宋两代蝗灾比较研究-293.

2015.

[D].西南大学,[44] 何彦超[D].南京农业大学.木兰陂与宋清时期区域水,2015.利社会研究[45] 蒋金玲律[J]..东北师大学报辽代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基本规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6] 辜永碧(3):75-80.杨蕤(8):11[J].赤峰学院学报.试论自然灾害对辽朝中后期政局的影响

.西夏灾荒史略论-13.(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

[47] (4):73-77.

[J].宁夏社会科学,2000[48] 王东的经营.自然灾害与党项社会[J].宁夏社会科学—,2011——论宋初夏州政权(5):81-86+[49] 王东110.

为中心.自然灾害影响下宋夏关系述论[J].西夏研究,2012(2):113-—121.——以宋初[50] 武玉环律[J]..史学月刊金代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基本规,2010(8):90-101.[51] 武玉环社会科学学报.金代的防灾救灾措施述论,2010,50(4):64-71[+J].160.吉林大学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96·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第20卷

AReviewoftheNaturalDisasterHistoryResearchintheSongDynasty

(SongHistoryResearchCenter,HebeiUniversity,Baoding071002,China)

Abstract:Disastershappenfrequentlyinrecentyears,andnaturaldisastershistoryhasbecomeahotspotincurrentacademicresearch.ThroughsummarizingthenaturaldisastersintheperiodsofLiao,Song,Xixia,andJininmainlandChina,wefoundthattherearemanystudiesonnaturaldisastersinSongDynasty,buttheresultsofotherperiodsareless.AmongthedisasterresearchachievementsintheSongDynasty,therewerethelargestnumberoffaminereliefpoliciesresearchesandfewresearchesonnaturaldisasters,suchasbiologicalandmarinedisasters.conducivetoimprovingthedepthandextentofdisasterhistoryresearch.Keywords:SongDynasty;naturaldisasterhistory;researchreview

LiaoYufeng

Moreover,therewerealsomanyresearchachievementsbyusingnaturalscienceresearchmethods,whichwe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