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April 2011,Vo1.26 No.2 3讨论 出院率,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建立,控制疾病、预防复发, 提高自身健康维护能力等均有积极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3 张明园.精神科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3. 流浪精神病患者给社会环境造成影响,社会治安、 公共卫生等带来巨大的威胁。有研究表明,对精神病 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掌握一定保健知识及精 神分裂症的相关认知,可使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保持 心理平衡,改善人际关系,纠正不良行为,主动参与体 力劳动,从而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促进 病情缓解L3]。还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患者 [2] 卜时明,康华,沈剑,等.社区在册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及影 响因素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增刊):48—50. [3]刘德英.影响精神科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及对 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3):1052,1068. 接受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4]。本文观察 组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后,NOSIE各因子评分较对照 组明显提高,与以上报道结果一致,提示有计划、系统 [4]张红卫,李秀华,李俊凤.心理健康教育对男性精神分裂 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 (11):43—44. 的健康教育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管理的合作性及患者的 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傅列云,苏宗霞,纪红玉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O例,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O例,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个性特征辅以支持性 心理干预,并采用集体讲座、座谈会、家属培训、娱乐、日常生活及手工技能等进行有效行为干预。结果:治疗4周 末开始,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观察组较干预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0.01);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末时才出现明显降低(P<O.0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各因子分观察 组在治疗8周末时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O.05);对照组则无变化。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 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理行为干预;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 【中图分类号】R49;R749.3 [bOIl IO.3870/zgkf.2011.02.0040 慢性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存在残 留症状,致残率高等特点,为避免或减少复发,降低残 疾率是目前的主要治疗目的。本文观察心理行为干预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2.3)岁;病程10 ̄30年,平均(20.7土7.3)年;住院时 间72 ̄99 d,平均(86±13)d。②对照组:男21例,女 9例;年龄25 ̄50岁,平均(37.3±11.6)岁;病程12~ 3O年,平均(20.1士7.4)年;住院时间75~99 d,平均 (87±12)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 2006年3月 ̄2007年3月在我院住 1.1一般资料察组同时辅以心理行为干预:①支持性心理干预:通过 耐心倾听、预防性谈话等全面了解和评价患者及家庭 情况,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采用解释指导、鼓励和暗 示,帮助其消除心理及社会刺激,渡过疾病发作期,并 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O例,均符合CCMD-2一R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口],排除严重精神衰退及并发 有重大躯体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O例。①观 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5~51岁,平均(38.7± 收稿日期;2Ol1-09—28 作者单位: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摆药站),山东淄博255100 作者简介:傅列云(1972一),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方面的研 究。 逐渐适应环境;开展集体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讲解精 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治疗新动向,使患者及 家属了解精神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疾病转归等;对患 者家属进行专场精神病患者护理方法的讲座,取得家 中国康复・2011年4月・第26卷第2期 157 属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患者制定自身康复计划。② 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卫生宣教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 识及自身病态表现,分析发病诱因,以治疗性纠正,重 新建立和培养有利的行为模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针对患者的操作性行为建立按时起床、洗刷、进食、服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需长期住院治疗,缺乏 各种社会性接触,表现为退缩、冷淡,以至于阴性症状 加重,原有的社会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日益下降。其有 疾病本身及药物副作用的影响,也与心理与社会因素 3 6 3 5 6 3 0 5 3 8 2 3 ±±± 5 20 4..3 3 .8 7 8 6 药及睡眠的制度 ];开展文体娱乐活动L5 ],包括游戏、 △ 吣 *3 .2 5 3 8 3 5 3 O O 4 7 5 7 5 2 1 土±土6 1 6 O .8 .卡拉OK、球类比赛及棋牌等集体活动;进行适应出院 后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的各种手工劳动的强化训练, 并以“代币奖励”激发患者的激情。心理行为干预为干 预第1周每天1 h,以后每周2次,每次30 min。每次 干预后布置作业,下次时再针对性进行相应的心理疏 导及认知行为干预。 1.3评定标准 ①精神状态: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 疗4及8周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阴 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②功能状态:2组治疗前及 治疗8周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 定L1]。2个量表评定前均进行一致性检验,有良好的 一致性。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治疗前 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及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前BPRS,SANS及SDSS各项评分均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末,BPRS及SANS评分 观察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8周时下降 更显著;对照组在治疗8周末时BPRS、SANS评分才 出现明显下降。SDSS各项因子分在治疗8周后观察 组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比 较无明显变化。见表1,2。 表1 2组治疗前后BPRS及SANS评分比较 分,孟士s 组别 时间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观察组 BPRS ( 一3O) SANS 对照组 BPRS ( 一30) SANS 与治疗前比较, P<O.05,#P<O.Ol;与对照组比较, P<O.05 表2 2组治疗后SDSS评分比较 分, 土s 删时间 合盏 观察组治疗前1.48±0.60 1.10:k0.40 1.14 ̄0.80 1.51士O.50 ( 一30)治疗后0.69±0.60 0.54±0.80 0.30士0.60*0.35士0.80* 对昭蛔治疗丽1.d5±0.50 1.06±0.60 1.17±0.4O 1.41±0.70 ( 一30)治疗后1.30--_0.70 0.96±0.80 0.854-0.80 0.79士0.60 +-与治疗lji『及对照组比较。 P<0.05 密切相关。有报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积极有效 的心理行为干预可减轻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程度,使 其重返社会,保证其生活质量[7 ]。本文观察组在药 物治疗的同时,针对性开展心理行为干预和健康教 育[1。。,结果患者的BPRS、SANS及SDSS评分均显著 降低,与以上报道相一致。表明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 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积极参 加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以强化, 患者体会到自身价值,回归社会的信心增强。 【参考文献】 Eli周碧英,王兴莲,杨孝忠,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 教育路径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22(7):67—68. [2]张明园.精神科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3. [3]谷向东,吕秋霜.实用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行为矫正疗法 [J],四川精神卫生中心,1996,9(3):187—187. [4]高彩凤,姬玉平,高诚,等.Orem自理模式训练对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 22(11):66—67. [5]郭全芳,田冬梅,赵福云.综合性艺术干预对精神分裂症 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9):13— 15. [6]杨丽,兰桂荣,卢莎.乒乓球运动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 患者康复中的作用I-J].护理学杂志,2007,22(9):17— 17. [7] 黎艳鲜.171例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不同病程的健康 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45—46. [8]翁永振,向应强,陈学诗,等.精神分裂症院内康复措施及 疗效的一年随访[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1):32— 35. [9]杜宏群,陈玉民,马秀青.集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 者的康复作用E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5): 446—448. D0]曾妙容,蔡燕玉,彭燕萍,等.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 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9,2,4(5): 36O一362. 2 4 6 3 6 5 2 7 土6. ±19 9 .2 1 # 1△ 3 2 7 7 士 5.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