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旅游空间布局分析
作者:惠林彬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第09期
一、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高铁拉近空间距离
时速350公里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使郑州和西安间的旅行时间由过去的6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大大拉近了中原经济区内城市之间的距离。今后河南的交通枢纽地位还会进一步加强,高铁开通将改变中原经济区的空间格局,进一步缩小城市间的旅行时间,实现中原经济一体化,为区域旅游提供发展契机,1小时、2小时旅游圈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二)“大黄河之旅”成为热线
全国旅游专线区——“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是国家旅游局于1992年向海内外推出的14条国家级旅游专线之一。目前,“大黄河”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旅游品牌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原经济区的空间布局必然要以黄河一线为轴,围绕“大黄河”旅游轴线,突出精品黄河文化旅游线,发挥“大黄河”旅游品牌的品牌效应,以线带面,推动整个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腾飞。
(三)区域合作深入人心
区域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大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合作的理念应该贯穿于中原经济区的空间布局中。中原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必须考虑区域合作战略,不仅要将中原经济区的城市群纳入发展范围之内,同时还要联合周边省市共同发展,在促销、产品开发、人才、资源等方面开展合作。其总体旅游空间布局必须将范围扩宽,从全局角度进行空间布局,展开区域旅游合作。
二、中原经济区旅游空间布局
综合以上对高铁开通、“大黄河”品牌以及区域合作理念等空间影响因素的考虑,以及对中原经济区旅游资源分布、交通及区位条件进行分析,依据资源赋存原则、客流市场原则、地理区位原则、与中原经济区总体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旅游线路组织原则等五项基本原则,结合中原经济区各个地方制订的旅游发展规划,对区域内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区、重点产品等统筹布局,形成 “一轴•四区•九亚区•两翼”的空间发展布局。 (一)一轴(黄河文化生态旅游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轴”是贯穿中原经济区的一条中轴线,是依托“大黄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条精品旅游线;同时这条轴线也是中原经济区南北对称的中心线,功能分区以这一轴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这条轴线贯穿了郑汴洛等处于核心层的城市,是中原经济区游客最为集中、旅游吸引物最为密集且旅游接待设施最为丰富、交通最为便利的地方所在,因此,应该成为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极,辐射带动整个经济区的发展,成为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中心轴。 黄河文化生态旅游线由运城开始,经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到达菏泽为止,贯穿了中原经济区的六个城市。基于“大黄河”品牌,重点打造大黄河精品旅游区,突出生态与黄河文化,其定位是“大黄河领跑大旅游”。 (二)四区
“四区”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区位、交通、景脉、人脉、文脉和旅游类型划分为四大功能分区,包括山水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文化体验区、都市旅游区。 1.山水旅游区
山水旅游区是以伏牛山为中心,南太行、桐柏山和大别山为两翼,充分利用山地的山体、水系、气候、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中医药、宗教、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人文资源,重点打造伏牛山、南太行、大别山等区域休闲度假区。以“一轴”为中心,南部主要打造养生度假旅游区,以南阳药文化为依托开发养生旅游产品,同时联合平顶山(石人山)、驻马店(嵖岈山)、信阳(鸡公山)等地区开发休闲度假产品,突出养生与休闲的结合,打造养生度假旅游区。北部主要打造精品山水旅游区,以焦作云台山为中心,联合周边晋城、济源、洛阳、新乡四个城市,打造高品质山水旅游产品,作为世界级的旅游线路推出国际,叫响全球。 2.文化体验旅游区
文化体验旅游区是中原经济区应该重点打造的功能分区。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部分,其重在文化,赢在体验。要突出其特色与内涵,必须打好文化体验这张牌。要按照国际化标准,完善建设少林寺、龙门石窟、白马寺、殷墟、清明上河园、玄奘故里、商丘古城、函谷关、黄帝故里等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全面整合少林功夫、太极拳、佛教禅修、演艺、书法、美食、戏曲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培育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体验产品,与国际山水旅游产品相配套,进一步增强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竞争力。以“一轴”为中心,南部主要打造历史文化体验区,北部主要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区。 3.乡村休闲旅游区
乡村休闲旅游区主要结合生态旅游、休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充分挖掘庙会、节庆、社火、传统农事活动等农耕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全民休闲拓展广阔的乡野空间。要深度挖掘温泉、漂流等休闲资源,开发休闲度假产品,使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打造“宜居宜游宜放松”的乡村休闲环境;要充分利用森林、花卉、动物等特色资源如鄢陵腊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淮阳荷花、漯河鸟文化园等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要开发知名古镇如朱仙镇、神垕镇等打造古镇风情区,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要为周边地区打造优质游憩带,开发农耕文明遗产和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造美丽山乡、中原村落的旅游目的地品牌。 4.都市旅游区
都市旅游区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开封为两翼,打造郑汴洛都市旅游区。一方面要基于郑州交通枢纽及贸易集散地的优势,开发商贸会展旅游区,通过会展旅游的相关产品开发,吸引外资,同时扩大贸易交流;另一方面要以郑汴新区为中心,打造郑汴现代都市旅游区,重点开发商务旅游、购物旅游、工业旅游等现代旅游产品,展现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使旅游者体会“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深刻内涵。都市旅游区的打造要突出“感受现代都市的时代气息,品味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变迁”的主题,着力开发一流的现代都市旅游区。 (三)九亚区
九亚区是中原经济区九个重点发展的旅游区,包括精品山水旅游区、养生度假旅游区、历史文化旅游区、民俗文化旅游区、古镇风情旅游区、红色旅游区、自然生态旅游区、商贸会展旅游区、现代都市旅游区。 1.精品山水旅游区
其范围包括洛阳、济源、焦作、晋城、新乡五个城市,是沿太行山分布的山水旅游胜地。要重点发挥焦作云台山的龙头带动作用,结合焦作神农山、洛阳白云山、济源王屋山和新乡万仙山等山水景区,实现共同发展,打造精品山水旅游产品。其定位是“北国山水佳天下”,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2.养生度假旅游区
其范围包括南阳、平顶山、驻马店、信阳四个城市,沿伏牛山-大别山系分布。南阳是药圣张仲景的故乡,要以药文化为依托发展养生旅游产品,同时结合平顶山的石人山景区、信阳的鸡公山景区(避暑胜地)开发养生度假旅游产品,打造养生休闲度假区。其定位是“疗养度假天堂”。
3.历史文化旅游区
范围包括商丘、淮北、亳州、宿州四个城市。依托该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深挖历史文化,重点发展遗迹访古如老子故居、太昊陵、商丘古城、燧皇陵、阏伯台等旅游产品,挖掘火文化、商文化、汉梁文化、楚汉文化资源等,发展特色历史文化游。其定位是“厚重历史看中原”。
4.民俗文化旅游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范围包括鹤壁、濮阳、菏泽、聊城、安阳五个城市。主要依托该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如鹤壁的文坯山民俗文化、濮阳的杂技、菏泽的书画、戏曲、武术等民俗资源,开发特色民俗旅游产品,建设具有高体验性与参与性的民俗文化旅游区。其定位是“赏国粹经典,品民俗文化”。
5.红色旅游区
范围包括邢台、邯郸、安阳、长治四个城市,依托该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线路,要结合革命英贤文化,打造红色旅游区,传播革命精神。同时配合长治的峡谷漂流、邯郸的温泉等休闲资源开发乡村休憩旅游产品,将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进行结合,丰富游客体验。其定位是“游乡村,忆先烈”。
6.自然生态旅游区
范围包括许昌、漯河、周口、阜阳四个城市。主要依托许昌的鄢陵腊梅、漯河的鸟文化园、自然博物馆、周口的龙湖荷花等生物资源,开发赏花看鸟的自然生态旅游产品,打造独特的生物王国,建设自然生态旅游区,以此为依托优化乡村居住环境,打造原生态的环城游憩区。其定位是“鸟语花香,亲近自然”。 7.古镇风情旅游区
范围包括郑州、开封、许昌三个城市。主要依托郑州巩义的康百万庄园所在地康店镇、开封的朱仙镇、许昌的神垕古镇,打造金三角区域,重点开发古民居、古建筑、特色工艺品(如木版年画)、古玩等旅游资源,深挖文化内涵,增加休闲体验,构建古镇风情旅游区。其定位是“梦回千年”。 8.商贸会展旅游区
范围包括郑州市、开封市两个城市。基于郑州交通枢纽及贸易集散地的优势,依托郑汴新区开发商贸会展旅游区。重点开发主题公园、会展节事、商务贸易等旅游产品。通过会展旅游的相关产品开发,吸引外资,同时扩大贸易交流。其定位是“商会之都”。 9.现代都市旅游区
范围包括郑州市、洛阳市两个城市。主要依托郑州、洛阳两个大城市,挖掘和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和要素,重点发展工业旅游、特色购物旅游、新城观光旅游等产品,打造一流的现代都市旅游区。突出“感受现代都市的时代气息,品味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变迁”的主题,其定位是“Better city, Better life”。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两翼(旅游合作翼)
“两翼”是两个旅游合作翼。借助于中部崛起战略、高铁的建设开通以及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近年来中原经济区已经与周边的省市形成了良好的区域整合与联动。纵观未来中原经济区与邻近省市的空间关系,要打造以中原经济区为核心,以黄河沿线为纽带,形成郑西、郑济两个合作翼,开展区域旅游合作。 1.郑西(郑州-西安)旅游合作翼
依托郑西高铁进一步拉近两个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郑西合作翼主要包括西安、运城、三门峡、洛阳、郑州等沿郑西高铁分布的城市群,主要依托黄河游、丝绸之路游等旅游产品展开合作;同时也要针对于不同的旅游产品类型进行线路合作与组合,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开发优质旅游线路产品,实现客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 2.郑济(郑州-济宁-济南)旅游合作翼
郑济合作翼主要包括郑州、开封、菏泽、济宁、济南几个沿黄河分布的城市,依托大黄河之旅,联合河南、山东两省进行黄河文化产品开发,同时在精品项目带动、市场宣传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要结合山东临海的资源特点,弥补中原地区海洋旅游产品的匮乏,优势互补,丰富两省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三、旅游中心地体系
根据中原经济区“一轴•四区•九分区•两翼”的空间布局,结合资源分布、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构建以郑汴为核心极、豫中城市群为核心层、豫边城市群为紧密层、其他城市为辐射层的“一极三层”旅游中心地体系。 (一)核心极
中原经济区的空间布局中,现代都市旅游区、古镇风情旅游区、商贸会展旅游区都将郑州、开封划分在内,可见其重要地位。因此,中原经济区的旅游中心地体系以郑汴为核心极。这一核心极与空间布局中的一轴相对应,既是增长极,又是创新中心,是整个中原经济区的交通、信息、管理、服务、教育中心,对于周围其他城市起着扩散辐射的作用。 (二)核心层
核心层共包括五个城市:洛阳、焦作、济源、新乡、许昌。核心层与核心极联系最为紧密,是中原经济区中旅游活动最为频繁、旅游业与居民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既为核心极提供各种支持,同时也依赖核心极快速发展。 (三)紧密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紧密层共包括十一个城市:鹤壁、安阳、濮阳、菏泽、商丘、亳州、周口、漯河、平顶山、驻马店、晋城。紧密层处于中间位置,担负着产业轴向延伸、资源横向交流的作用,作为上下两层的连接,起着“上传下达”的沟通作用。 (四)辐射层
辐射层共包括个十一个城市:运城、长治、邯郸、邢台、聊城、淮北、宿州、阜阳、信阳、南阳、三门峡。辐射层发挥的交通、接待、吸引等功能均低于以上两级,但更多的表现出与周边地区接壤并进行衔接扩散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