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栽培与养护》课程论文
(题目)土壤盐渍化与盐渍土改良技术(字体:小初)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靳亚忠 所在学院:农 学 院 专 业:园 艺 学 号:
中国·大庆 2014年12月
摘要:盐渍土是一种低产土壤,因为土壤中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可溶性盐对正在生长的植物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影响:一种是由于盐类中的特殊离子对作物有毒害而引起的特殊性影响,另一种是由于盐类提高了作物根部周围溶液的渗透压所产生的一般性影响。我国现在研究了许多盐渍土改良技术,实施措施概括为四方面:水利土壤改良,包括排水、冲洗、灌溉、种稻等;农业土壤改良,包括平整土地、耕作、施肥等;生物土壤改良,主要有植树造林等;化学改良是施用化学改良物质。(宋体,字体小四;行距:1.5倍行距)
关键词:盐渍化,盐害,排水,洗盐,施肥(宋体,字体小四;行距:1.5倍行距)
1.前言 (一级标题四号字体)
(正文字体小四;行距:1.5倍)
盐渍土是一种世界性的低产土壤,甚至是不毛之地,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又兼具地势平坦和灌溉之便,因而自古以来又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在当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的日益高涨,以及耕地资源的愈趋区乏,盐渍土的开垦利用则更为众多国家或地区所高度重视,其防治研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尚趋加强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就盐渍土的分布状况、改良途径及其研究动向等方面诌议如下。
2.盐渍土的分布
长期的实践证明,土壤盐渍化是困扰人类的五大土壤问题之一,另四个问题则是土壤侵蚀、沙漠化、退化与污染。首先,盐渍土分布广泛,其范围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五大洲,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表明,其总面积约达9.5×l08ha,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26%。在以上盐渍土总面积中大洋洲占37.5%,亚洲占33.3%,美洲占15.4%,非洲占8.5%,欧洲占5.3%。就国家而言,澳大利亚、前苏联、阿根廷、伊朗、印度、巴拉圭、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美国、加拿大、埃及、智利等,都是盐渍土分布面积很大的国家。尽管欧洲盐渍土的总面积虽小,但是所占其分布国家国土总面积的比例部很高,达2%。同时应当指出,盐渍土通常呈现于灌溉农业高度发达的地区,所以存在的问题同样十分突出。
我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我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我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3. 土壤盐渍化危害
在世界各国灌溉历史上,土壤盐渍化曾是影响农业发展甚至决定国家盛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世界上大约仍有一半的灌溉土地不同程度地遭到盐渍化的危害。据报道,苏联灌溉面积中,次生盐演化约占43%,其中盐渍化程度严重的有16%。苏联过去每年围盐渍化而废弃的土地占灌溉面积的1~2%。美国约有30%的灌溉土地受盐演化危害。印度盐渍化面积约占灌溉面积的65%,埃及占30%,叙利亚占50%,伊拉克占60%。下面来说明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我国在建国初期对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规律认识不足,在开发大型灌区、发展灌溉、扩大灌溉面积中,也曾使大面积土壤出现过严重的次生盐质化,造成了不良后果。例如1956年一1961年间,在华北平原大搞引黄灌溉便是一例。冀、鲁、豫三省平原有老盐碱地32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l0%左右(滨海区除外)。解放后,不少老盐碱地经过排水冲洗,挖沟种稻,引洪放淤,结合适当的农业措施,得到了改良利用。但是自50年代末期在黄淮海平原上大量引黄河水灌溉和平原蓄水而忽视了排水,曾导致平原北部大面积土壤盐渍化,使盐渍土面积由2800万亩增加到4800万亩,经过l0年的治理才得到恢复。
4. 综合治理盐渍化
实践证明,改良盐渍土是一项复杂、难度大、需时间长的工作,应视各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
4.1 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二级标题小四号字体)
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
出土壤中的盐份;②垂直(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价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质好、控制调节性地下水位灵活、维修工作少,同时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竖直设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为最好。 4.2 洗盐
洗盐就是用灌溉水把盐分淋洗至底土层,用排水沟吧溶解的盐分排走。在重盐渍土地区,特别是滨海和西北干旱地区进行开垦种植时,首先鼻祖进行排水洗盐。在盐渍较轻的地区,可加大灌溉水定额依淋洗土壤中的盐分,在华北和滨海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可进行伏雨淋盐或蓄淡压盐。
3.化学改良。农业、生物、水利措施在有灌溉和排水的条件下,对中度和轻度碱化土壤的改良是有效的,但对中度碱化土壤,还应配合施用化学改良物质,如:石膏、亚硫酸钙、矿渣(磷石膏),因土地类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当地的经验和资金的状况。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应用困难,而且成本高。但是,用这种方法能使土壤积水从379天降到145天,渗水从292mm升到605mm。化学改良尽管成本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看是有益的。
4.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匈牙利、罗马尼亚、前苏联、泰国、中国都在大面积盐土上种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产效果。匈牙利专家通过对中欧及东欧地区盆遗土的研究提出灌溉冲洗、施用化学改良剂和种稻改良三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这一措施为当前改良盐渍化的重点措施。但这一措施要求水平徘水畅通。
5.利用咸水灌溉。咸水灌溉虽然能增加土壤中盐份,但也能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美国、突尼斯、意大利、中亚、阿拉伯和北非分别用小于1g/1或3—8g/1的咸水灌溉,印度还研究利用稀得了的海水灌溉。美国和前苏联为利用咸水灌溉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6.种植绿肥。(1)种植绿肥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2)发展绿肥可培养地力。
参考文献
[1] Yin L N , Wang S W, Li J Y, et al. Application of silicon improves salt tolerance through ameliorating osmotic and ionic stresses in the seeding of sorghum bicolor[J].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2013,35(11):3099-3107.
[19] 王耀晶,王厚鑫,刘鸣达. 盐胁迫下硅对草地早熟禾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2012,34(6):13-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