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学报 2010,32(5):57—63 CN 53—1211/G4 ISSN 1674—5639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明代文学研究】 编者语: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数量尤为可观,这个现象早已引起了学者的关 注。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陈益源教授的大作《<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考辨》,整合了学界迄今已有的发现, 并有新的补充,进而对其抄录状况和诗词征引的规律性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可说是目前学界对这个问 题研究的集成。明代诗歌流派“公安派”的领袖袁宏道,以其“独抒性灵”的主张,促进了反复古文学的兴盛。 然而,对“独抒性灵”的实质及其与倡导者人生经历、人生意趣、审美取向等关系的研究,看似老生常谈,其实 并未穷尽。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博士的论文《“狎”与袁宏道的人生趣向》,从一个新的角 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阐释。本期发表的两篇论文,皆有利于相关研究的推进。 《 讯构词 》{『玉;『 5词 稿 陈益源,傅想容 (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 摘要:《金瓶梅词话》的写作素材来源众多,相较于其它长篇小说,在征引诗词上的数量尤为可观,就目前已发现 者来说,有90%以上集中在《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历代诗词之中。统计其数量分别为: 引自《水浒传》65首、宋元话本28首、元明文言小说28首、宋元戏曲21首。 关键词: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种类;数量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639(2010)05—0057—07 Veriifcation of Quoted Poems in Jin Ping Mei Cihua CHEN Yi—yuan.FU Xiang—ro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Taiwan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The materials for writing J/n Mei Cihua are numerous,compared with other novels,especially in quoted poems.There are more than 90%from The Outlaws of Marsh,Words Books of Song and Yuan Dynasty,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of Yuan and Ming Dynasty,dramas of Yuan and Ming Dynasty and historical poems.The numbers by statistics are 65 from The Outlaws ofMarsh,28from words and books of Song and Yuan Dynasty,28 from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of Yuan and Ming Dynasty,21 from dramas of Yuan and Ming Dynasty. Key words:Jin Ping Mei Cihua;quoted poems;kinds;numbers 《金瓶梅》的写作素材来源众多,单就诗词来 本文先呈现目前《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研 究现况,并就诗词的征引做搜罗考证工作,接着对这 些征引诗词的抄录状况加以说明,再就诗词征引统 说,有源于《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 明戏曲、历代诗词等。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诗词的征 引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金瓶梅词话》相较于其它长 篇小说,在征引诗词上的数量尤其可观。历来有不 少学者致力于寻找《金瓶梅》的诗词出处,成就亮 眼,但还是有一些可能征引自他书的诗词遍寻不着 其来源。中国典籍浩瀚,再加上若干书籍业已散佚, 我们并无法确定《金瓶梅词话》实际征引自他书的 作品共有多少,只能就目前所寻得的资料来作统计 和分析。 收稿日期:2010—06—26 整出其规律性,期能对《金瓶梅》成书过程提出若干 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研究现况 《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范围相当广泛,就目 前已发现的诗词来说,有90%以上集中在《水浒 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历代 诗词①: 作者简介:陈益源(1963一),男,台湾彰化人,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从事古典小 、民间文学、民俗学、 东亚汉文学研究;傅想容,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主要从事汉文学研究. ①这是本文为了研究上的方便所作的归类,但并无法概括《金瓶梅词话》中所有的征引诗词,例如第三十八回有首诗作: “自从别后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亏杀瓶儿成好事,得教巫女会襄王”,前两句出元稹的《莺莺传》,是唯一出自唐传奇者,既 无法划为一类,也不能归入宋元话本或其它文类,因此便不予选录。而本文这样的分类方式已经涵盖了《金瓶梅词话》征引诗 词的90%以上。又,本文所引《金瓶梅词话》的诗词,皆出自香港梦梅馆于1993年3月出版的梅节重校《金瓶梅词话》,为了行 文方便,不另一一附注。 58 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9月 第一,《水浒传》:谈到《金瓶梅》,必然联想到 《水浒传》,因为《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故 事所衍出,故以重要性及影响性而言,将之列为第一 来源。 到《水浒传》的启发和影响,在剧情发展上有承接 《水浒传》的部分,也有脱离《水浒传》而独自发展的 地方。众所周知,《金瓶梅》的第一回至第十回,取 材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至第二十七回的武松、潘 金莲故事,此外还有许多地方,证实《金瓶梅》也受 第二,宋元话本:《金瓶梅》素材的另一个大量 来源,就是宋元的短篇白话小说,还包括明代的拟 话本。 到《水浒传》的影响。韩南在《<金瓶梅>探源》一文 中,从情节和诗词两部分,考证出两者密切的血缘关 第三,元明文言小说:除了白话小说,《金瓶梅》 也受到了元明中篇文言小说的影响,此类与宋元白 话小说区别之。 第四,元明戏曲:《金瓶梅》受到说唱文学的影 响很深,这从书中大量的散曲、套曲可见一斑。除了 系。《金瓶梅》借用《水浒传》分两类:一是武松和潘 金莲故事的直接引进,其次是若干片段被广泛地改 编移植于《金瓶梅》。l9 除了《金瓶梅》的前十回脱 胎于《水浒传》之外,韩南教授还发现有“若干片 段”,亦取材自《水浒传》:《金瓶梅》第十回李瓶儿带 珠宝逃离梁中书家,取自《水浒传》第六十六回《吴 用智取大名府》;《金瓶梅》第八十四回吴月娘上泰 安进香还愿,利用了《水浒传》四个片段,分别为第 四十二回宋江梦见九天玄女娘娘、第五十二回殷天 锡的形象、第七回高俅调戏林冲娘子、第二十三回王 英强劫清风寨夫人;此外,他还罗列出二十三笔抄自 《水浒传》的诗词。 散曲,《金瓶梅词话》也有不少诗词源自元明戏曲。 第五,历代诗词: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各类小说和 说唱文学,《金瓶梅词话》还有一些引用自历代诗人 的诗词作品,由于这些作品不见于上述各类小说及 说唱文学中,因此无法确定《金瓶梅词话》是直接引 用这些诗词,抑或辗转引自上述通俗作品;此外,还 有些属于当时流行传唱的俗谚,这些俗谚能够被时 人所背诵,当然也包括《金瓶梅》的作者,不见得是 要引自某书。上述这两种类别,由于情况特殊,故总 归为历代诗词。 一魏子云教授在《金瓶梅探原》一书中,再增补二 十六回《来旺儿递解徐州》出自《水浒传》三十三回 例,并说明: 《金瓶梅词话》中有同首诗出现于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典籍中,针对此现象,本文的分类原则为:1. 《金瓶梅词话》取于《水浒传》的情节部分, 约分三类,一是原情节照录,只在形体的揉合 上,略加剪裁,如武松打虎部分;一是把原情节 取来,加以改写,如来旺捉贼部分;一是根据水 该诗若同时出现于《水浒传》和另一典籍中,且两部 典籍的诗并无差异,则来源归为《水浒传》,取其对 《金瓶梅》影响至深;2.该诗若同时出现于《水浒传》 和其它典籍中,且两部典籍的诗有部分差异,则以和 《金瓶梅词话》的诗最接近之典籍为其来源,未必归 为《水浒传》;3.该诗若出现于非《水浒传》的其它两 种典籍,且两部典籍的诗并无差异,那么,以该典籍 浒上的多处情节,萃成《金瓶梅》的一个情节, 如吴月娘泰山进香部分;其它便是诗词的照抄。 但无论哪一部份,如从小说的形体上看,它们在 被运用到《金瓶梅》中的《水浒》,它已是《金瓶 梅》的整体,与《水浒》的关系,仅是血统上的渊 源。……《金瓶梅》中的《水浒》,说的最亲切些 个,也只能视为一双连体儿,彼此相连的部分, 只是两者间的一层皮肉而已oH01v ̄7 影响《金瓶梅》最深者(由诗词的引用数量及情节继 承等方面来判断)为其来源;4.该诗若出现于非《水 浒传》的其它两种典籍,且两部典籍的诗有部分差 异,则以和《金瓶梅词话》的诗最接近之典籍为其 来源。 《金瓶梅》和《水浒传》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就 像一对相连的孪生姊妹,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问的一 此外,《金瓶梅词话》还有几首诗是出自于宝 卷q)。这是薛姑子和王姑子所讲演的佛经故事,由于 与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并无关联,因此暂不予以 歹 入 层皮肉,《水浒》的情节和诗词运用到《金瓶梅》中, 成为《金瓶梅》这部书的血肉之一。黄霖随之又继 续考证出两者间更多的相承情节 ”,更可证明 《金瓶梅》继承《水浒传》的血统渊源。 (二)征引诗词与宋元话本 (一)征引诗词与《水浒传》 《金瓶梅词话》的征引诗词以《水浒传》为大宗, 《金瓶梅》的另一个大量素材来源,为宋元话本 或拟话本。《金瓶梅》创作于明代中叶,这是一个拟 依据学者们的考证,《金瓶梅》袭用《水浒传》的诗词 数量高达65首(此数据是笔者综合了韩南、蔡敦 话本创作繁兴的时期,因此在作品中保留了大量的 话本的特征和痕迹。… 勇、黄霖等学者的考证 。 统计得出)。《金瓶梅》受 ①《金瓶梅词话》引用的宝卷诗词有7首:第三十九回“五祖一佛性”(《五祖黄梅宝卷》)、第五十一回“无上甚深为妙法” (《金刚科仪》)、第七十四回“富贵贫穷各有由”、“净埽灵台好下工”、“无上甚深为妙法”、“黄氏看经成正果”、“众等所造诸恶 业”(《黄氏宝卷》)。 第5期 陈益源,傅想容:《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考辨 59 韩南在《金瓶梅探源》中,详论了白话短篇小说 来源之一。由于目前能够找到的诗词出处,以《娇 和《金瓶梅》的关系,其中被论及到的有《刎颈鸳鸯 红记》、《贾云华还魂记》、《钟情丽集》、《怀春雅集》 会》、《至诚张主管》、《戒指儿记》、《西山一窟鬼》、《五 等元明中篇文言小说为多,因此本节以这四本小说 戒禅师私红莲记》、《杨温拦路虎传》、《新桥市韩五卖 为讨论对象。除此之外,目前还发现有一首诗源自 春情》及公案小说《港口渔翁》等,这些小说的情节被 《剪灯余话》④。 《金瓶梅》或多或少地借用… ~。至于《金瓶梅》的 这里所说的元明文言小说,大部分指的是元明 诗词,虽然不能够确定它一定就是征引自某一话本, 中篇传奇小说。所谓的元明中篇传奇小说,出现在 但至目前为止,还是能够在许多话本中找到许多可能 元末到明代嘉靖年问,指的是《娇红记》、《钟情丽 是《金瓶梅》诗词的来源。搜寻的线索通常是从情节 集》等同批作品,这一批小说多穿插诗词韵文,字数 上已经被《金瓶梅》借用的话本为先,这类的话本x,1 多达一万言以上,有别于唐宋二三千字上下的短篇 《金瓶梅》的影响较大,在诗词上的承袭就有更强的 传奇小说。有鉴于这批作品自成体系,篇幅确实 可能性。此外,还有不少诗词被发现源自其它话本, “不长不短”,形式与内容则因循唐宋传奇体制,史 而且并非是宋元明三代流行的套语,也没有同时见于 笔、-i#才、议论兼而有之,又多以浪漫爱情故事为主 多篇话本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先把找到诗词的 要题材,正与唐传奇代表作《莺莺传》一脉相承…… 话本归类为《金瓶梅》诗词的原始来源。 这类文言爱情故事定名为“中篇传奇小说”,取其篇 《金瓶梅》征引自宋元话本的诗词,学者已经明 确指出25首 ,本文还发现有3首也出现在宋元 幅特征跟历代短篇文言小说有所划分,兼与清代 话本中,详见表1. 《燕山外史》、《蝉史》等一二十万言的文言作品,以 及明清动辄数十万言的长篇白话小说区别开来。 表i征引自宋元话本的诗词3首 《金瓶梅》诗词出于元明中篇传奇小说者为数 宋元话本 《金瓶梅词话》 不少,梅节率先发现《金瓶梅词话》袭用《怀春雅集》 归去只愁红El晚,思量犹恐马行迟。 归去只愁红日短,思卿犹恨马行迟。 的17首诗,陈益源于《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中 横财红粉歌楼酒,谁为三般事不迷? 世财红粉歌楼酒,谁为三般事不迷? 又提供了更多袭用的材料,合计已有27首 ” , (《至诚张主管》) (第十八回) 得失荣枯总在天,机关用尽也徒然。 得失荣枯总是闲,机关用尽也徒然! 现在再加上《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九回的“百年秋露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与春花”(详见表2),总计有:《娇红记》1首、《贾云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华还魂记》3首、《钟情丽集》4首、《怀春雅集》20 甘贫守分随缘过,便是逍遥自在天。 家常本分随缘过,便是消遥自在天。 首,也就是说,元明文言小说至少有28首诗词为 (《张员外义抚螟蛉子,包龙图智赚 (第三十回) 《金瓶梅词话》所袭用。 合同文》) 自到川中数十年,曾在昆卢顶上眠。 自到川中数十年,曾在昆卢顶上眠。 表2新发现袭用自《钟情丽集》的诗词1首 欲透赵州关捩子,好姻缘做恶姻缘。 欲透赵洲关捩子,好姻缘做恶姻缘。 《钟情丽集》 《金瓶梅词话》 桃红柳绿还依旧,石边流水冷滠湮。 桃红柳绿还依旧,石边流水响潺潺。 百年秋露与春花,展放眉头奠自嗟! 百年秋月与春花,展放眉头莫自嗟! 今朝指引菩提路,再休错意念红莲。 今朝指引菩堤路,再休错意念红莲。 吟几首诗消世虑,酌三杯酒度韶华; 吟几首诗消世虑,酌二杯酒度韶华; (《月明和尚度柳翠》) (第七十三回) 闲敲棋子心情乐,慢拨瑶琴兴趣赊: 闲敲棋子心情乐,闷拨瑶琴兴趣赊: 分外不须多着意,且将风月作生涯。 人事与时俱不管,且将诗酒作生涯。 (第二十九回) 除了上述三篇话本外,还有《刎颈鸳鸯会》、《大 宋宣和遗事》、《合同文字记》、《简帖和尚》、《崔衙 内白鹞招妖》、《三现身包龙图断冤》、《郑节使立功 (四)征引诗词与元明戏曲 神臂弓》、《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五戒禅师私红莲 记》、《曹伯明错勘赃记》、《西山一窟鬼》、《西湖三 《金瓶梅》深受戏曲的影响,其程度不亚于话本 塔记》、《错认尸》、《吕洞宾飞剑黄龙》等为《金瓶 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多有戏曲描写,其中,以明代 梅》所取材,若再加上那些早已失传的话本,《金瓶 著名长篇小说《金瓶梅》最为丰富、详赡。它既写到 梅》征引自宋元话本的诗词数量应该远不如此。 声腔、剧种,又载录剧目、曲文;既有演员表演的细致 (三)征引诗词与元明文言小说 描绘,又有多种演出形式的忠实纪录,绚丽夺目、气 象万千。 除了白话小说,文言小说也是《金瓶梅》的素材 除了小说中搬演的曲目外,《金瓶梅》还使用了 ①这首诗为第二十一回:“赤绳缘分莫疑猜,度廖夫妻共此怀。鱼水相逢从此始,两情愿保百年谐。”此诗在《剪灯余话・ 江庙泥神记》作:“赤绳缘薄好音乖,姊妹相看共此怀。偶伴嫦娥辞月殿,忽逢僧孺拜云阶,春生玉藻垂鸳帐,香喷金莲脱凤鞋。 鱼水交欢从此始,两情愿保百年谐。”另外,《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刘项佳人绝可怜》一诗,也出现在《剪灯余话・月夜弹琴 记》,因为只有一句,不大能断定两者的相承关系,故暂不列人。 60 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9月 许多散曲、套曲来“以曲代言”。在小说体制上,《金 瓶梅》回前诗和回末诗的使用,和戏剧开场、定场的结 尾一致;在人物塑造方面,应伯爵、王婆显然模仿戏剧 若将重见诗词一并计入,总计有21首诗词承袭 元明戏曲。本文还发现有些宋元成语广泛流行于文 学作品中,例如“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 中的副净角色 。《金瓶梅》实际参考了多少戏曲? 尘”一句,被数度引用在数种戏曲作品里,以《琵琶 记》为例:“命薄多年受苦辛。不如身死早分离。惟 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琵琶记》第十 七出) ] 目前可以确定的至少有25种 ~,如果再加上遗而 不录及尚未被发现的作品,数量将不只这些。 《金瓶梅》使用了戏曲作品中的许多散曲和套 曲,此外还有少数几首诗词,诗词所占的数量远不如 散曲、套曲多。经由学者们的努力,已知有l5首诗 词出现于元明戏曲中,再继续比对的结果,发现还有 《金瓶梅词话》有一首诗作:“金莲恃宠仗夫君, 到使孙娥忌怨深。自古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生 尘。”这首诗出现在第十一回,描写潘金莲与孙雪娥 两人结怨,后两句用的就是这种流行广泛的宋元成 语。由于这句成语大量出现在戏曲作品中①,可以 5首诗词(包含三首重出)被遗漏,详见表3. 表3被遗漏的诗词5首 元明戏曲 《金瓶梅词话》 知道这是宋元戏曲、明传奇喜欢且惯用的词语,从戏 曲中汲取养分的《金瓶梅词话》也受到了这种民间 文学的影响。 (五)征引-z%词与历代诗词 柳底花阴压路尘,一回游赏一回新。 柳底花阴压路尘,一回游赏一回新。 不知买尽长安笑,活得苍生几户贫。 不知买尽长安笑,活得苍生几户贫。 (《玉块记》第十二出) (第十五回) 柳底花阴压路尘,一回游赏一回新。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亲。 (第九十回) 除了上述所言的写作素材,《金瓶梅词话》的诗 词还有一种征引情况,无法就现有数据判定诗词来 万里山河秋寂寂,千门市井月漫漫; 万井风光春落落,千门灯火夜漫漫; 此生此夜不长见,明月明年何处看? 此生此夜不长见,明月明年何处看? (《绣襦记》第二十九出) (第四十五回) 源出处,例如诗词的原始作者为历代诗人,这些诗作 目前还不被任何小说、戏曲所引用,因此无法断定这 公公病里莫生嗔,员外宽心保自身。 西施时把翠蛾颦,幸有仙丹妙入神; 正是医药不死病,果然佛度有缘人。 信是药医不死病,果然佛度有缘人。 些诗词是不是曾经出现在某 ̄/J-,说、戏曲中,再间接 被词话本所援引;又或者这些诗词被广为应用,是时 (《琵琶记》第二十三出) (第五十四回) 重到天台访玉真,三山不见海沉沉。 谁道天台访玉真,三山不见海沉沉。 侯门一人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侯门一人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人流行的俚语,因此这类的作品,只能暂归为征引自 历代诗词。这类的统计较为困难,因为有太多的诗 (《玉块记》第十六出) (第六t九回) 几向天台访玉真,三山不见海沉沉。 句是流传久远的名篇②,有些更是只取全诗流传广 泛的两句③,本文择若干罗列于下页表4 .除了 侯门一El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第八十三回) 赶到严州访玉人,人心难忖似石沉。 侯门一旦深如海,从此萧郎落陷坑。 (第九十二回) 四方盗起如屯蜂,狼烟烈焰熏天红。 四方盗起如屯蜂,狼烟烈焰熏天红。 将军一怒天下息,腥膻扫尽夷从风。 将军一怒天下息,腥膻扫尽夷从风。 公尔忘私愿已久,此身许国不知有。 公事忘私愿已久,此身许国不知有。 金戈挽日酬战征,麒麟图画功为首。 金戈抑日酬战征,麒麟图画功为首。 雁门关外秋风烈,铁衣披戍卧寒月。 雁门关外秋风烈,铁衣披张卧寒月。 汗马心勤二十年,赢却斑斑鬓如雪。 汗马卒勤二十年,赢得斑斑鬓如雪。 天子明见万里余,几番劳绩来旌书。 天子明见万里余,几番劳绩来旌书。肘悬金印大如斗,元负堂堂七尺躯。 肘悬金印大如斗,无负堂堂七尺躯。 (《玉环记》第二十一出) (第一百回) 薛逢和谭用之的诗倾向骚人墨客的抒怀,其它大致 都是广为流传的佳篇。《金瓶梅词话》有许多诗句 出自《千家诗》、《增广贤文》、《古谚闲谈》等普罗大 众的诗歌选 16193,这可能是作者耳濡目染下所具备 的诗歌素养。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绣谷春容》中有一首作品 与《金瓶梅词话》有关(见下页表5)。《金瓶梅词 话》作者在第七十九回引用此诗时,云:“此八句诗, 乃邵尧夫所作,皆言天道福善,鬼神恶盈,作善降之 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邵尧夫即邵雍,他的作品 ①就目前搜寻的结果,这句宋元成语不见于话本、拟话本中,但却数度出现在戏曲作品里四言绝句中,例如:《琵琶记》、 《运甓记》、《绣襦记》、《青衫记》、《蕉帕记》、《灌园记》、《四贤记》等,证实这是一句被戏曲文学广泛应用的诗词。 ②例如第九十七回“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有文人诗和俚语诗二说,难以判定是文人诗转 为俚谚,还是俚谚变为文人诗,参见1993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傅憎享、杨爱群《金瓶梅词话》第90页。今经检阅,发现这 首诗也出现在宋元话本《张廷秀逃生救父》及元明戏曲《霞笺记》,分别作:“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莫问洞房花 烛夜,且看金榜挂名时”及“今宵久旱逢甘雨,况是他乡遇故知。重会洞房花烛夜,果然金榜挂名时”,证实这是一首具俚俗性 质的诗。又如第六十二回:“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闲中点检平生事,静里 思量Et所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理不相亏。”乃唐元真《垂训》诗,为《增广贤文》所收载,《增广贤文》将前人诗文中的警 句及民间俗谚俚语,收集编纂,做为处世的行为规范,在元明之时广为流布(同上第94页)。 ③例如自居易:“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被引入《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八回“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 人。痴心老婆负心汉,悔莫当初错认真!”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白马血缨彩色新,不来亲者强来亲。时来顽铁皆光 彩,运去良金不发明。”后两句出自王世贞著名的《养心歌》。 第5期 陈益源,傅想容:《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考辨 61 中并无这首诗。在宋元小说中,经常见人引用邵雍 常会将原诗分置于首尾。不过亦有将原诗置于前, 的话或诗,乃因他发明的先天卦位图,与时人深植于 心的宿命观一拍即合,成为小说界讲述历代兴亡的 理论依据,这首诗大概也是假邵雍之名m ,在 第二十六回和第七十九回皆做为回前诗来使用。 表4一些征引自历代名篇的诗句 《金瓶梅词话》章回与诗篇 《金瓶梅词话》诗词出处 第十六回“情浓胸紧凑” 北宋・晏几道《鹧鸪天》 第三十九回“汉武清斋夜筑坛” 唐・薛逢《汉武官辞》 第四十三回“细推金古事堪愁” 唐・薛逢《悼古》 第四十四回“穷途日日困泥沙” 唐・薛逢《长安春日》 第五十九回“日落水流西复东” 唐・杜牧《柳长句》 第六十二回“行藏虚实自家知” 唐・元真禅师《垂i)f1) 第七十四回“昔年南去得娱宾” 唐・ 谭用之《寄许下前管记王侍御》 第九十三回“人生莫惜金缕衣” 唐・杜秋娘《杂词》 表5 1首与《金瓶梅词话》相关的诗 《绣谷春容》 《金瓶梅词话》 仁者难逢思有常,平居慎论待无伤。 闲居慎勿说无妨,氇说无妨便有妨。 争先径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 争先径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与其病后能求药,熟若病前能自防? 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士民藻鉴・仁者吟》) (第二十六回) 仁者难逢思有常,闲居慎勿恃无伤。 争先径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 爽口物多终作病,快心事过必为殃。 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第七十九回) 二、《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抄录特色 《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抄录方式有多种。 这些更动的多样性不排除是作者袭用时所犯的错 误,或者是翻刻人有心、无心的更改,因为无法加 以确定,我们只能如实地呈现这些诗词的抄录 风貌。 (一)改动幅度的形式不一 《金瓶梅词话》在改动诗词上呈现任意性,其一 为王年双所言,体现在诗歌改动的幅度有大有小,小 则改动几个字,多则至全书的一半或四分之三,有时 候甚至改诗为词 ,或改词为诗(如第六十八回 “花嫩不禁揉”一诗)。除了字数上的计算J'l-,我们 还可以发现《金瓶梅词话》的诗词改动在形式上有 如下几种: 其一是句式不变,例如右边表6的例子。原诗 是七言句式,改动后依然不变,这样的改动在《金瓶 梅词话》的征引诗词里占了最多的比例。 其二,以增添句式为主,例如右边表7的例子。 原本是为七言四句,增为七言八句。这类的增添通 增添置于后的例子,第一百回“劝尔莫结冤”属之。 表6旬式不变的改动 《水浒传》 《金瓶梅词话》 虎有伥兮鸟有媒,暗中牵陷恣施为。 虎有伥兮鸟有媒,暗中牵陷自狂为。 郓哥指讦西门庆,他E1分尸竟莫支。 郓哥指讦西门庆,亏杀王婆撮合奇。 (第二十五回) (第五回) 表7增添旬式的改动 宋元话本 《金瓶梅词话》 万里新坟尽少年,修行莫待鬓毛斑。 万里新坟尽十年,修行莫待鬓毛斑。 前途黑暗路途险;十二时中自着研。 死生事大宜须觉,地狱时常非等闲。 (《月明和尚度柳翠》) 道业未成何所赖,人身一失几时还。 前途暗黑路途险,十二时中自着研。 (第七十五回) 其三,以减少句式为主,这类可分成两种(见下 表8):前一首是由七言八句减为七言四句,《金瓶梅 词话》这类的减缩,经常把后半部直接删掉;后一首 则从七言诗变五言诗,作法是把每一句诗的前两个 字去掉。 表8减少句式的改动 《水浒传》 《金瓶梅词话》 万里长江水似倾,重湖七泽共流行。 万里长洪水似倾,东流海岛若雷鸣; 滔滔骇浪应知险,渺渺洪涛谁不惊。 滔滔雪浪令人怕,客旅逢之谁不惊! 千古战争思晋宋,三分割据想英灵, (第四十七回) 乾坤斗卜昧生豪杰,搔动貔貅百万兵。 (第四十一回) 宋元话本 《金瓶梅词话》 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莫问洞房花烛夜,且看金榜挂名时。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张廷秀逃生救父》) (第九十七回) (二)重复抄录的方式不一 所谓的“重复抄录”,乃指一首作品被《金瓶梅 词话》重复引用在不同的章回,经过本文统计,全书 总计有26首重录的征引诗词,分别出现在引录《水 浒传》者10首、引录宋元话本者4首、引录元明文言 小说者4首、引录元明戏曲者6首、引录历代诗词者 2首。重复引用表现出作者征引的任意性,其中这 些重复征引的模式可大致分为: 1.同样是重复引用的诗词,其中一首经过改动, 另一首则与原作相同,由此可以判定,这两首都是承 自原作,如王年双所言:“由于抄录同一篇作品,而 重复使用时却有意或无意地不加以对照,以致出现 很大的差异。”他并举“风拂烟笼”一诗为例。《金瓶 梅》诗词的任意性,又见于录自《水浒传》第三回“风 拂烟笼”一诗,这首诗初见于第八十九回,作者将 “能添”改为“多添”,“晓垂”改为“绕垂”,可是此诗 62 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9月 又复见于第九十八回,这些改动又恢复原状了。[1 Bl 本、元明中篇文言小说及元明戏曲,同时在他的脑 为了呈现涛词出现的差异,请看下面表格9的对照 情况。这种重复引用相异两首诗的例子很多,例如 第六回、第九回“色胆如天不自由”(引自 《水浒 中,还有一些平日能够朗朗上口的名诗佳句。但是 作者是不是已经熟读上述典籍,且能够在写作的过 程中随手拈人?以下表格1I可以作一个说明(历 代诗词不计入)。 表11《金瓶梅》征引诗词分类统计 传》),第九回、第十八回“前车倒了千千辆”(引自 《水浒传》),第二十回、第八十三回“淡画眉儿斜插 梳”(引自《简帖和尚》)等。本文认为除了作者的随 意引用外,也有可能是在传抄时所产生的错误,因为 这类诗词为数不少,可能两种假设兼而有之。 表9重复引用的差异对照 《水浒传》 《金瓶梅词话》 风拂烟笼锦旆扬,太平时节日初长。 风拂烟笼锦旆扬,太平时节日初长。 能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肠。 多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肠。 三尺晓垂杨柳外,一竿斜插杏花旁。 三尺绕垂杨柳岸,一竿斜插杏花旁。 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人醉乡。 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第三回) (第八十九回) 风拂烟笼锦旆扬,太平时节日初长。 能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腹。 三尺晓垂杨柳岸,一竿斜插杏花旁。 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第九十八回) 2.上述因为只更动了少数几字,还可以判定有 误抄之可能,但还有一种情况是改动的幅度太大,难 以判断出同出一源的重复抄录何以出入如此之大。 例如下表10的例子。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先后引用 自《简帖和尚》,首度引用时不加以更动,于后再度 援引时,有意或无意不去查照,导致同一首诗出现了 两次,分别指射西门庆与李瓶儿、陈经济与庞春梅。 有心的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许多诗词 以相似的文句重复出现,指射的可能是相同或不同 的事。以这两首诗为I,J,它们同样是描写男女恩爱, 但是更动的地方并无法突出两对男女的不同,读者 也就无法知道更动的用意了。 表10改动太大的差异对照 《简帖和尚》 《金瓶梅词话》 淡画眉儿斜插梳,不欢拈弄绣工夫。 淡画眉儿斜插梳,不忻拈弄倩工夫。 云窗雾阁深深处,静拂云笺学草书。 云窗雾阁深深许,蕙性兰心款款呼。 多艳丽,更清姝,神仙标格世间无。 相怜爱,情人扶,神仙标格世间无。 当初只说梅花似,细看梅花却不如。 从今罢却相思调,美满恩情锦不如。 (第二十回) 淡画眉儿斜插梳,不欣拈弄绣工夫。 云窗雾阁深深许,静拂云笺学草书。 多艳丽,更清姝,神仙标格世间无。 当初只说梅花似,细看梅花却不如。 (第八十三回) 三、结 语 经由研究,我们可以确知《金瓶梅词话》的作者 是个饱读通俗文学的人,他读遍《水浒传》、宋元话 经由表格的数据显示,《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在 写作过程中,受到资料掌握度的影响: 第一,以他最熟悉的《水浒传》而言,这部书一 直是他的重要参考书目,当他在写第一回至第十回 时,已经用掉了《水浒传》中他所欲挑选的一半诗 词,这时候,他对其他典籍的使用率几乎是零。 第二,在征引的过程中,《金瓶梅词话》的中间 呈现一段比较大的空缺,始自第十一回,终于第六十 回,这当中整整有五十回,占了全书回目的一半。在 这五十回中,诗词的征引状况0 ̄-不兴盛,勉强可以说 宋元话本出现了成长。 第三,征引诗词的状况再度蓬勃发展,是从第六 十~回开始,尤其于第七十一回至第八十回、第九十 一回至全书结束这二十回中达于鼎盛。这四十回 里,不仅《水浒传》重获作者的喜爱,宋元话本、元明 文言小说、宋元戏曲更受到作者的青睐。 上列表格显示了一个现象,即《金瓶梅词话》的 前十回和后四十回,有大量的征引诗词出现,而中间 的五十回则较为稀少。若作细部分析,这些征引诗 词所源自的典籍,呈现明显的集中性。由此可以看 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手边拥有一批资料,从小说到 戏曲都成为他写作的灵感来源,有时候可能是其中 的一个情节片段,触发了他的构思;或者当他在搜索 枯肠时,可以从里面借镜一些桥段。但是,作者是不 是对这些资I=4的掌握度相当熟悉?恐怕不然。从统 计结果来看,这些资料的引用是集中的,而不是被打 散的,例如当作者在写第一回到第十回时,他经常翻 的是《水浒传》这部书;当他在书写第九十一回至第 一百回时,他改翻《玉环记》和《绣襦记》。既然作者 第5期 陈益源,傅想容:《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考辨 63 在书写作某些章回时,只特定翻阅某些书,他必须从 这几本书中寻找他可以使用的诗词,但是这些书中 出现的诗词未必适合他现在所使用的情节,也未必 符合他的人物性格和思想主题,由于受到参考数据 的局限,他只能先援引,再修改。假设作者极为熟悉 这些典籍,他应当会视情节需要择优援引,这些典籍 分别为引自《水浒传》65首、宋元话本28首、元明文 言小说28首和宋元戏曲21首。其抄录状况以直 录、增添、减句为主,而在重复抄录的例子中,却见其 引用之紊乱。这些征引诗词的文类引用呈现集中状 况,其引用的水平确实不怎么高明,而且似乎留有集 体创作的特征,这些都是我们讨论《金瓶梅》作者及 其成书过程不应忽略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韩南.金瓶梅探源[G]//徐朔方.金瓶梅西方论文集.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7. [2]蔡敦勇.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 社,1989. 出现的顺序可能是被打散的,因为适合《金瓶梅》内 容的诗词,可能散落在不同的典籍中,在写作某十回 的过程里,他可能必须分别从《水浒传》、宋元话本、 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等各个不同作品中去搜寻 材料和汲取养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是不会呈现 这么明显的集中性。因此梅节先生根据《金瓶梅词 话》承袭《怀春雅集》的集中性,提出以下的观点: “这种连续引用同一作品的现象,反映词话作者对 雅文学即正统文学,似乎腹笥不丰,未能博览广采, 择最贴切的引用,而是逮着南瓜吃南瓜,逮着茄子吃 茄子。同时也反映作者并不把编撰词话视为严肃的 创作。” ”此外,他还列举了《玉块记》、薛逢诗三 首、《大宋宣和遗事》、《玉环记》、《绣襦记》等作品 的集中性,说明《金瓶梅词话》这种连续引用的现 象。在这个表格我们又看到,不单是个别作品而已, 连文类也都出现了集中现象。 有另外一种说法,牵涉到《金瓶梅》的成书是个 人创作或集体创作,如果是后者的话,陈诏针对《金 [3]黄霖.金瓶梅考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4]周钧韬.金瓶梅素材来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5]孟昭连.金瓶梅诗词解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6]张家英.由《金瓶梅》回前诗词看其作者[J].学习与探索,1991 (3):115—120. [7]陈东有.金瓶梅诗词文化鉴析[M].成都:巴蜀书社,1994. [8]方纲.《金瓶梅》诗词漫评[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 1996(1):51—53. [9]徐朔方.金瓶梅西方论文集[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O]魏子云.金瓶梅探原[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9. [11]周钧韬.金瓶梅探谜与艺术赏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 社,1990. 瓶梅词话》袭用《怀春雅集》诗词集中在第五十九回 至第八十回,提出看法:“在此以前及以后各回,却 没有发现一首诗词与《怀春雅集》相同。这似乎很 能说明,这二十一回都出于一人之手,而那位撰写者 又恰恰对《怀春雅集》特别爱好,因此会产生上述情 况。曾经有人认为,《金瓶梅词话》最初应是民间说 唱材料的底本,以十回为一个单元,好像《水浒》中 以“武十回”、“宋十回”一样,是几个说唱艺人分头 [12]陈益源.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M].香港:学峰文化事业公 司.1997. [13]刘辉.《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序[M]//蔡敦勇.金瓶梅词话剧 曲品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 [14]许志强.金瓶梅兰陵笑笑生之谜[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 社.2000. [15]毛晋编.六十种曲[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6]傅憎享,杨爱群.金瓶梅词话[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 社.1993. 写成的。现在看来,确实有此可能。”[20]48 《金瓶梅》“集体创作说”的被提出,自有其个中 的道理,不过由于尚未有充分的证据能够加以论断 定论,因此本文并不打算在这个议题表示太多意见。 然而,经过《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考辨,这类诗 词分别源自《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 明戏曲及散见于各朝各代的诗词。本文统计其数量 [17]丁朗.金瓶梅与北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18]王年双.从诗歌在《金瓶梅词话》中的运用看小说的发展[c]// 中国诗学会议论文集.彰化:彰化师大国文系出版,1992. [19]梅节.从套用窜改《怀春雅集》诗文看《金瓶梅词话》的作者 [G]//梅节.瓶梅闲笔砚一梅节金学文存.北京:北京图书馆出 版社,2008. [2O]陈诏.金瓶梅六十题[M].上海:新华书店,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