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联系测量
(QB/ZTYJGYGF-SD-0403-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谯生有
1 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缩短隧道施工工期,除了设置横洞、斜井来增加工作面以外,还可以通过开挖竖井来增加工作面,尤其在长大隧道施工中,通常会设计竖井来增加开挖面。为保证竖井开挖面与其它开挖面之间正确贯通,就必须将地面控制网中的坐标、坐标方位角及高程,经由竖井传递至井下开挖面,指导竖井井下施工中线的正确放样。将坐标、坐标方位角及高程由地面控制网传递至井下的工作称为竖井联系测量。竖井定向联系测量常用方法有联系三角形法、钻孔投点以及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法,高程传递测量有全站仪导高法和悬挂钢尺测量法。可根据联系测量条件和精度要求进行优化选择。 1.2工艺原理
1.2.1联系三角形法定向原理
在井筒内悬挂两条吊垂线,在地面上根据控制点来测定两吊垂线的坐标以及其连线的方位角,在井下根据投影点的坐标及其连线的坐标方位角,确定井下导线的起算坐标及方位角。
1.2.2 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原理
陀螺经纬仪则是由陀螺仪和经纬仪结合而成的定向仪器。它通过陀螺仪测定出子午线方向;用经纬仪测出定向边与子午线方向的夹角,就可以根据天文方位角和子午线收敛角求得地面或井下任意定向边的大地方位角,控制点坐标由铅垂仪从井上传递至井下。
1.2.3 钻孔投点定向测量原理
当两竖井间的距离较长时,为控制隧道掘进的横向误差,对浅埋隧道可在地面钻一钻孔,也可以利用施工投料孔,用吊锤或铅垂仪将坐标直接投影至井下隧道内,在井下形成无定向导线,通过解算无定向导线获得井下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1.2.4 钢尺(丝)导高原理
在井筒中部悬挂一钢丝(尺),在井上、井下同时用水准仪瞄准钢丝(尺)井
1
上井下的位置并做标记,通过实量井上井下两标记之间的长度,将高程从井上传递至井下。
1.2.5全站仪三角高程法导高原理
当竖井井深浅,俯仰角不大时,在井上安置全站仪可以直接观测到井下水准点,直接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将井上高程导入井下水准点上。
1.2.6光电测距法导高原理
当竖井较深时,井上采用水准测量将高程传递至井上棱镜中心,然后采用全站仪测量井下水准点至井上棱镜中心之间的竖距,将高程由井上传递至井下水准点。 2 工艺工法特点
对联系三角形定向、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钻孔投点定向以及钢尺(丝)导高、全站仪三角高程导高、光电测距法导高方法的工艺进行了详细总结,在实际施工测量中,可根据精度要求、竖井井深及现有测量设备情况灵活选用,可以安全、经济、高效率地实现竖井定向测量任务。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路、铁路、矿山巷道、水利等地下隧道工程的联系测量。 4 主要引用标准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5 联系测量施测方法
在井上和井下设置近井点,采用钢丝或者铅垂仪将井上控制点坐标投到井下,通过联系三角形或陀螺经纬仪将方位角传递至井下导线,通过悬挂钢丝(尺)或者全站仪将近井点高程传递至井下水准点。本联系测量工艺包含了常用的各种联系测量方法,实际测量时可灵活选用。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量测工艺流程
联系测量前,应收集竖井设计资料及竖井控制测量成果,根据竖井几何形状及通过竖井向两侧开挖正洞的长度,对竖井联系测量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方案比选时,应以满足精度要求、经济、高效安全为主要指标。
方案确定后,根据联系测量方法对近井点的设置要求埋设近井点,近井点测量应与联系测量一并进行,防止近井点测量与联系测量时间间隔较长造成近进点在间隔期
2
间产生位移。联系测量应分组独立测量3次,应各组测量成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联系测量成果精度满足要求。测量工艺流程如图1。
收集资料 确定联系测量方案 埋设近井点 近井点测量 联系测量外业观测 不合格 数据质量检核 合格 数据处理与平差 编制测量成果报告 图1 联系测量工艺流程
6.2操作要点
6.2.1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 1 联系三角形定向最有利的形状
如图2,通过地面上的近井点J2与吊锤线O1、O2构成的三角形及井下导线点D1与吊锤线在井下的投影点O1′、O2′构成的三角形将地面坐标、方位角传递至井下导线的定向方法称为联系三角形法。
3
J1 J2 O1 O2 'cO1′ a''''b'D1 O2′ 'D2 图2 联系三角形法一井定向示意图
根据地面上的边长a、b、c及观测角度和,将地面上的J1J2的方向传递到吊锤线O1O2上,联系三角形应满足以下条件:
1)联系三角形应为延伸形状,角度、应接近于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大于3°;
2)
b的比值应控制在1.5左右; a3)两吊锤线间距离a应尽可能选择最大的数值,至少应大于5m,a越大计算角的误差越小;
4)当联系三角形未平差时,传递方向应选择经过小角的路线。 2 地面近井点的设立
定向前必须在竖井附近地表设立作为定向时与吊锤线连接的点,称为近井点,近井点尽可能埋设在坚实稳固便于观测并且能够长期保存的地方,到竖井口的距离不要超过300m,近井点设立时应考虑联系测量的最有利图形。
近井点应在竖井控制网基础上同精度进行加密,加密测量可采用插点法或者导线法,近井点导线应采用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
3 投点
吊垂线投点就是使竖井中悬挂的两根吊垂线构成一个竖直面,该竖直面与任一水平面的交线都保持同一方向,以便井上、井下进行连测,投点作业时应充分考虑联系三角形的最有利图形。
为了工作安全,下放钢丝时应使井下作业人员离开井口位置,先将托架在井口固
4
定稳固,固定托架时应考虑联系三角形的有利图形,然后将手摇绞车、定线板、导向滑轮安装在托架上,将小吊锤挂在钢丝下端通过手摇绞车将钢丝下放至井底后再换上重吊锤,分别将两根钢丝下端的重吊锤放入盛有重油的油桶内,以减弱钢丝的摆动,如井内有水滴时应在油桐上加盖圆锥形的防水罩,防水罩顶的小孔不能与钢丝接触。
钢丝下放好以后,悬挂的垂线应处于自由摆动状态,钢丝不应接触到井筒中的任何物件,用“传信法”来检查钢丝是否与井壁或其它物体有接触,将钢丝检查圈在垂线上,自井口同时投放,通过在井下观察钢丝检查圈到达的时间来判断钢丝是否与其它物体有接触。
检查钢丝下放正确后在井上、井下每根钢丝上分别粘贴一张测距反射片,反射片的位置在井上应在定线板以下多于1m的地方,井下应在吊锤顶部以上多于1m的地方,以避免接头钢丝曲折带来误差,反射片应正对全站仪安置的方向。
4 井上井下定向联系测量外业观测
定向联系测量宜选择在阴天无风的条件下观测,观测时应无外界震动的干扰。 待钢丝稳定后,即可进行联系三角形定向外业观测,在全站仪望远镜中观测钢丝时钢丝不能有摆动,为尽可能减少占用井下作业时间,提高外业观测效率,井上、井下各安置一台全站仪同时观测。
每次联系三角形定向应独立进行三次,一次定向测量完后变动钢丝位置进行第二次定向测量,共测量三套完整的观测数据,各次定向坐标方位角差值不应大于20″,取三次定向坐标方位角平均值作为最终定向成果。
1)边长测量
全站仪至钢丝之间的距离采用全站仪测量测距反射片进行观测,距离应观测3测回,每测回读数3次,应将温度、气压输入全站仪对距离进行气象改正,各测回读数互差应小于2mm,取3测回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值。
钢丝之间的距离采用检定过的钢尺直接丈量,并估读至0.1mm,应以钢尺的不同起点丈量3测回,每测回往返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地面上应小于0.5mm,井下应小于1mm,地面与井下同一边互差应小于2mm,观测值应进行温度等相应改正。
2)角度测量
角度观测采用全站仪观测4测回,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按表1执行:
5
表1 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仪器型号 DJ1 DJ2 半测回 归零差 6 8 各测回同方向两倍视轴差 (2C)的互差 9 13 各测回 同方向值互差 6 9 5 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内业计算
当定向精度要求较高,联系三角形应按最有利的图形布设时,、'角的计算可以采用简易平差法进行计算、'角为观测角,只有、'角需要通过解算联系三角形求得,因此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内业计算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角。
1)联系三角形平差
检查外业观测资料,绘制如图1联系三角形示意图,按照测得的、a、b、c值根据正弦定律计算井上值:
算b测sin测arcsin()
a测c算b测cos测a测cos算
井上测距不符值:
fSc算c测
各边长改正数:
fS4fSvb
4fvcS2va对井上各观测边长进行改正,角仍采用观测值,以改正后的各边重新计算的角值就是经过简易平差的平差角度值。
井下联系三角形平差同井上。
2)井下定向边D1D2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6
根据图2可得:
(D1D2)(J1J2)''4180
根据平差后的、'角度值和其它角度观测值根据公式即可计算井下导线定向边的坐标方位角。
按照上述方法将依次将三组井下导线边定向边坐标方位角计算出来。
三组定向边坐标方位角互差满足精度要求后取三组定向方位角平均值作为定向结果。
三组定向边坐标方位角互差的限差为:
m限22m0
m0为联系测量一次定向中误差。
为了使隧道精确贯通,应利用联系三角形法进行多次定向,当隧道掘进工作面离开竖井大于50m、100~150m和距离贯通面150~200m时必须分别进行一次定向,当洞内导线点发生位移或洞内导线向前延伸在传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上产生怀疑或困难时,必须重新进行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
6 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精度估算
经过竖井联系三角形法将坐标方位角传递到井下去时,井下导线起始坐标方位角的误差可以用下式表示:
222m0(m0)2s(m0)(m0)p
式中:(m0)s为边长丈量误差所引起的计算角度的误差; (m0)为角度观测误差的影响; (m0)p为吊锤投点误差的影响。
当地面与井下联系三角形形状相似时,联系三角形定向总误差可以写成下式:
2ms22tg22bb2e22222m0(ab)2(mm')124a2aaa
式中:ms测距中误差,206265,m表示地面观测方向中误差,m'表示井下观测方向中误差, e为钢丝投点线量误差。
6.2.2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法
7
1 陀螺经纬仪测量步骤
1)测前已知边陀螺方位角的测定
在地面竖井控制网上选择一条已知边,力求该边边长较长、精度较高,在已知边测站上安置陀螺经纬仪进行观测,测定已知边的陀螺方位角(从陀螺轴的稳定位置顺时针到已知边的夹角,已做零位改正),已知边的陀螺方位角测前应独立测量三测回,三测回间的陀螺方位角互差不能大于25″。
2)投点坐标测量
如图3,在竖井口安装托架,通过托架上安置的2台铅垂仪向下投点,将2台铅垂仪的轴心O1、O2投影至井下O1′、O2′,在井上近井点J2安置全站仪后视近井点J1测量铅垂仪的轴心O1、O2的坐标;在井下O1′、O2′上安置2套觇牌,在井下导线点D1上安置陀螺经纬仪测量O1′D1及O2′的陀螺方位角,然后在D1点安置全站仪测量∠O1′D1 D2、∠O2′D1 D2及相应边长,将坐标传算至D1点,并将方位角传算至D1 D2作为井下导线测量的起算点和起算坐标方位角。
'固定托架,将1/20万铅垂仪架设在稳固的托架上向井下投点,即已井下O1'、O2对中托架上的铅垂仪,将全站仪架设在近井点上测定铅垂仪轴中心的坐标,坐标应至
'少观测三测回,两铅垂仪轴中心的坐标分别就是井下O1'、O2的坐标。
若采用钢丝吊锤进行投点,投点坐标测量方法与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相同,仪器设备配套齐全的情况下,采用铅垂仪投点效率较高。
8
全站仪 J1 铅垂仪 O2 O1 J2 陀螺仪 D2 觇牌 O2′ O1′ D1 图3 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示意图
3)井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测量
'D1的陀螺方位角,应分在井下导线点D1上安置陀螺经纬仪,测量O1'D1边与O2别独立测量三测回,三测回间的陀螺方位角互差不能大于25″。
'D1D2的角度,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4测回,以便最最后测量O1'D1D2、O2终将方位角归算至定向边D1D2。
4)测后已知边陀螺方位角的测定
井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测量完后,将陀螺经纬仪再次安置在井上已知边测站上,再次测定已知边的陀螺方位角,同样独立测量三测回,测前测后陀螺方位角平均值互差不应大于12″,取测前测后陀螺方位角平均值作为已知边最终陀螺方位角。
5)井下定向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陀螺定向测量是在(地上)已知方位边测定了陀螺方位求得仪器常数,再在(地下)未知方位边上测量陀螺方位,加入仪器常数改正后得到未知边的坐标方位结果。未知方位边坐标方位角计算方法如下式:
α地下=T地下+α地上-T地上+dγ
=T地下+α地上-T地上+32.3*tan(B)*(Yo-Y)/1000/3600 式中:
9
T地上――测量得到的地上陀螺方位角(度); T地下――测量得到的地下陀螺方位角(度); α地下――地下定向边坐标方位角(度,待求); α地上――地上(已知)坐标方位角(度);
dγ――地上已知点、地下未知点间子午线收敛角差(度); Yo――地上测站点Y坐标(m); Y――地下测站点Y坐标(m); B――当地纬度(度)。
井下定向边坐标方位角采用两条陀螺定向边归算值之差不应大于12″时取两归算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定向成果。
2 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测量精度
对于竖井定向而言,陀螺经纬仪定向主要是确定地下定向边的坐标方位角,因此,定向边坐标方位角中误差
M就是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的精度。则有:
2Mm12m2
式中m1——确定定向边陀螺方位角的中误差;
m2——在已知边上确定仪器改正数的中误差;
假设定向边陀螺方位角独立观测n1次,仪器改正数独立观测n2次,陀螺经纬仪一次定向中误差为M,则:
Mn1 Mm2n2m1MM11n1n2
M2若采用如图3双投点双定向的定向方式,则定向边方位角中误差为6.2.3钻孔投点定向 1 钻孔投点定向测量实施
。
10
1)钻孔投点定向测量作业步骤
如图4,1J1、2J1及1J2、2J2为井上近井点, O1O1′及O2O2′为铅垂线纵轴线,D1、D2、D3为井下导线点。在井上近井点1J2、2J2安置全站仪,后视1J1、2J1测量铅垂线O1O1′及O2O2′的平面坐标,然后利用全站仪在井下通过O1′、O2′两点测设无定向导线。
1J1 1J2 J2 O1 O2 2J2 2J1 D2 O1′ D1 D3 O2′ 图4 钻孔投点定向示意图
2)钻孔投点定向平差计算
采用计算机严密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2 钻孔投点定向测量精度
钻孔投点定向工作包括投点、井上、井下连接测量三部分,分析钻孔投点定向测量的精度就是分析井下连接导线某一边坐标方位角i的总误差Mi。
22Mim上m下2
e式中——投向误差,可按计算,c为两吊锤线间的距离;
c m上——井上连接误差;
m下——井下连接误差。
井上连接误差就是由近井点测量吊锤线对井下某一边坐标方位角的影响,井下连接测量误差就是测量井下无定向导线时对井下某一边坐标方位角的影响。
由于井下无定向导线测角、测距误差对井下某一边坐标方位角的影响估算数学模型非常复杂,所以采用电算法进行精度分析比较方便。大部分导线网严密平差软件都具有控制网优化功能,例如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编制的商业平差软件《“科傻”控制测量
11
内外业一体化软件包》,可以通过控制网的概略坐标产生模拟观测值进行精度估算,可以方便地估算出井下任意一条导线边井上、井下连接测量对坐标方位角的影响MiL,则有:
22MiMiL
6.2.4高程联系测量
整个区间施工中,高程联系测量至少3次。传递高程的地下近井点不少于2个,并对地下高程点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
高程联系测量可采用钢尺(丝)导入、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将地面水准点的高程联系测量至井下施工水准点上。
1 钢尺(丝)导高
用钢丝导入或钢卷尺导入高程是传统的做法,也是竖井施工中最常见的传递高程的方法。
如图5,首先应在井筒中部悬挂一钢丝(尺),在井下端悬一重锤,使其处于自由悬挂状态;然后,在井上、井下同时用水准仪测得A、B处水准尺上的读数a和b,并用水准仪瞄准钢丝,在钢丝上作上标记;变换仪器高再测一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最后,可通过在地面建立的比长台用钢尺往返分段测量出钢丝上两标记间的长度或读出钢尺上的读数差L。则地下点高程:
HB=HA+ha-L-hb
图5 钢尺(丝)悬挂法传递高程
2 全站仪三角高程法导高
12
当竖井井深浅,俯仰角不大时,可以直接用光电三角高程测将井上高程导入井下水准点上,测量时要求如下:
1)测量使用的全站仪测角精度不低于±2″,测距标称精度不低于2mm+2ppm; 2)竖直角采用中丝法观测3测回,测回较差小于±7″,指标差较差小于±7″; 3)反射棱镜和仪器高度测前测后量取互差不大于2mm,取平均值; 4)测距边应进行气象改正;
5)高差必须及时进行对向观测。 3 光电测距法导高
当井深较深时,可以采用全站仪测量竖距的方法将高程从井上导入井下。 如图6所示,先在竖井正下方设置井下趋近水准点B,给全站仪目镜上安装上弯管目镜,将全站仪照准部竖直向上瞄准带圆孔的平板,通过望远镜指挥平板位置,使平板上的圆孔在全站仪铅直视线上,在托架上固定平板。在平板圆孔中放上半球尺垫,再半球尺垫上放置水准尺,用水准仪观测井上趋近水准点A至半球尺点中心的高差为ha,取下半球尺垫及水准尺,在带孔钢平板上安放球棱镜,使球棱镜面正对井下的全站仪,测量全站仪仪器中心至球棱镜中心的竖直距离为L,取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丈量全站仪的仪器高为i,则根据图5可以计算出井下趋近水准点B的高程为:
HB=HA+ha-L-i
水准仪 带孔钢平板 A L 全站仪 B 图6 全站仪光电测距法导高测量
井上趋近水准点水准测量时,扶尺人员站立的托架应与放置带孔钢平板的托架互
13
相独立,并确保扶尺过程中对平板不产生扰动,测量期间应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7 劳动力组织
7.1 联系三角形法一井定向劳动力组织
表2 联系三角形法一井定向劳动力组织
序号 1 2 3 工作项目 井上 井下 主要作业内容 操作全站仪、后视、记录 操作全站仪、后视、记录、照明 小计 人 数 测量技术员 1 1 2 测量工 2 3 5 7.2高程联系测量人员组织
表3 高程联系测量劳动力组织
序号 1 2 3 工作项目 井上 井下 小计 主要作业内容 操作水准仪、扶尺、记录 操作水准仪、扶尺、记录、照明 人 数 测量技术员 1 1 2 测量工 3 3 6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导高时,无需使用水准仪器,只需组织2名技术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和记录,1名测量工井下对点,共需3人。 8 主要机具设备
联系测量使用的测量机具应按照具体的联系测量方案选用。 8.1联系三角形法一井定向测量机具清单
表4 联系三角形法一井定向测量机具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机具设备名称 全站仪 精密对点器 测距反射片 钢尺 钢丝 托架 导向滑轮 定线板 小吊锤 规格型号 2″级 对中相对精度1/3000 25mm×25mm 30m 直径根据重吊锤锤重计算 锤重2~3 kg 单位 台 套 张 把 根 付 个 个 个 数量 2 2 4 2 2 2 2 2 2 作用与用途 角度、距离测量 对中 距离测量 测量钢丝之间的距离 投点 固定钢丝 固定钢丝 固定钢丝 下放钢丝 14
10 11 12 13 14 手摇绞车 重吊锤 盛重油的油桶 钢丝检查圈 圆锥形防水罩 锤重根据井深计算 台 个 个 个 个 2 2 2 2 2 下放钢丝 稳定钢丝 稳定重吊锤 检查钢丝与井壁接触 防止水滴滴入油桶 8.2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测量机具清单
表5 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测量机具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机具设备名称 陀螺经纬仪 全站仪 反射棱镜 精密对点器 铅垂仪 托架 规格型号 单位 套 台 套 套 台 付 数量 1 1 2 2 2 2 作用与用途 方位角定向 角度、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 井下对中 投点 固定投点仪 ±20″ 2″级 对中相对精度1/3000 投点误差±3mm 在铅垂仪投点不便时,也可以采用钢丝吊锤线进行投点,采用钢丝吊锤线进行投点时,可以参考表1配置投点机具,投点方法与联系三角形法相同。 8.3钻孔投点定向测量机具清单
表6 钻孔投点所需测量机具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机具设备名称 全站仪 精密对点器 测距反射片 钢尺 钢丝 托架 导向滑轮 定线板 小吊锤 手摇绞车 规格型号 2″级 对中相对精度1/3000 25mm×25mm 30m 直径根据重吊锤锤重计算 锤重2~3 kg 单位 台 套 张 把 根 付 个 个 个 台 数量 2 2 4 2 2 2 2 2 2 2 作用与用途 角度、距离测量 对中 距离测量 测量钢丝之间的距离 投点 固定钢丝 固定钢丝 固定钢丝 下放钢丝 下放钢丝 15
11 12 13 14 重吊锤 盛重油的油桶 钢丝检查圈 圆锥形防水罩 锤重根据井深计算 个 个 个 个 2 2 2 2 稳定钢丝 稳定重吊锤 检查钢丝与井壁接触 防止水滴滴入油桶 8.4钢尺(钢丝)导高测量机具清单
表7 钢尺(钢丝)导高所需测量机具
序号 1 2 3 4 5 6 7 机具设备名称 水准仪 水准尺 钢尺(钢丝) 按重吊锤锤重计算 托架 导向滑轮 重吊锤 盛有重油的油桶 对中相对精度1/3000 投点误差±3mm 锤重根据井深计算 付 个 个 个 1 2 1 1 固定钢尺(钢丝) 固定钢尺(钢丝) 稳定钢尺(钢丝) 稳定重锤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台 把 根 2 2 1 作用与用途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投点及测量 ±20″ 2″级 钢尺根据井深选用(钢丝直径8.5全站仪三角高程法导高测量机具清单
表8 全站仪三角高程法导高测量机具
序号 1 2 3 4 机具设备名称 全站仪 对中杆 棱镜 小钢尺 规格型号 2″级 2m 单位 数量 台 个 个 把 1 1 1 1 作用与用途 三角高程测量 固定棱镜 三角高程测量 丈量仪器高 8.6光电测距法导高测量机具清单
表9 光电测距法导高测量机具
序号 1 2 3 4 机具设备名称 水准仪 水准尺 全站仪 球棱镜 规格型号 DS3 2″级 单位 数量 台 把 台 个 1 2 1 1 作用与用途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 16
5 6 7 8 9 半球尺垫 小钢尺 弯管目镜 带圆孔钢平板 托架 与球棱镜半径相同 个 把 个 个 付 1 1 1 1 2 水准测量 丈量仪高 观测棱镜 安置球棱镜和半球尺垫 固定带圆孔钢平板及扶尺 9 质量控制
9.1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9.1.1 采用联系三角形法进行平面联系测量时,三次定向测量互差超限。 9.1.2 采用钢丝投点时,井上、井下两钢丝间距超限。 9.1.3平面联系测量精度低。 9.1.4 高程联系测量精度低。 9.2保证措施
9.2.1测量使用的仪器必须经法定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校正,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9.2.2采用联系三角形法进行平面联系测量时,应用钢丝检查圈对钢丝进行检查,确保钢丝没有与井壁接触。
9.2.3联系三角形角度观测前,应通过通过全站仪望远镜观测钢丝稳定后方进行观测,观测过程中应使十字丝瞄准钢丝摆幅的中间位置。
9.2.4 井上近井导线边最短不应短于50m,井下定向边不得短于60m,以减小对中误差对方位角精度的影响。
9.2.5采用钢尺进行高程联系测量时,应对钢尺读数进行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当钢尺长超过50m时,还应进行钢尺自重张力改正。
9.2.6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或光电测距法进行高程联系测量时,应正确在全站仪中设置棱镜加常数。
9.2.7井上井下定向测量应与井上井下趋近导线测量连续进行,时间间隔不宜过长,防止联系测量期间近井导线点发生位移,降低联系测量精度。 10 安全措施
10.1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井下施工测量的主要风险因素有:竖井口施工坠落的杂物对井下施工人员造成伤
17
害,井上井下施工车辆对测量人员造成伤害或对测量设备造成损害,洞内电力设施漏电及通风设施漏风对测量人员造成伤害。 10.2保证措施
10.2.1 应加强测量人员的安全教育。 10.2.2 量测人员进洞作业必须戴安全帽。
10.2.3 量测作业时,应停止竖井口周围其它施工作业。 10.2.4井上测量作业时,禁止施工车辆从井口周围通行。
10.2.5量测作业时,应设置灯光警戒,防止洞内施工车辆对测量人员和测量设备造成伤害。
10.2.6加强洞内电力、通风、排水管线路的管理,防止漏电、漏风伤人。 11 环保措施
进行井下联系测量作业时,不得对施工通风、排水等设施造成影响和破坏。 12 应用实例 12.1工程简介
浏阳河隧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全长10.115km,是武广客运专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条穿越城市及河流的铁路大断面隧道。全隧辅助坑道共设3个竖井,一个斜井。斜井、3#竖井、出口由北向南依次相连。3#竖井中心里程为DⅡK1568+395,井深51.03m(至隧道底部),位于线路中心,设计为16.8m×8.0m(净长×净宽)的矩形断面型式,短边方向为线路轴向。3#竖井离出口1.26km,离斜井约1.8km,计划武汉方向(北)开挖长度约969m,往广州方向(南)开挖长度约496m。 12.2施测情况
浏阳河隧道3#斜井联系测量采用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进行平面联系测量,高程采用悬挂刚尺导高。为确保浏阳河隧道3#斜井与邻施工面之间的正确贯通,于2007年6月进行了第一次竖井定向测量,2007年9月又进行了第二次定向测量,采用两次定向平均值作为井下施工导线方位角传递的依据。
竖井定向测量使用SOKKIA GP1+SET2130R3 自动全站陀螺仪,标称指北精度±20”,一次定向时间约20分钟,全站仪为SOKKIA SET2130R3(标称精度2\",2mm+2ppm)及配套的精密对点器。 12.3 工程结果评价
斜井与3#竖井贯通后实测横向贯通误差为10mm,高程贯通误差为6mm,3#竖井
18
O1
与隧道出口之间的实测横向贯通误差为36mm,高程贯通误差为8mm,横向贯通误差的限差为100mm,高程贯通误差的限差为50mm,实际贯通精度满足精度要求,实现了竖井与相邻施工面之间的高精度贯通。 12.4 测量效果及施测图片
图7 测量使用的陀螺全站仪 图8 隧道胜利贯通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