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挡土墙施工方案

挡土墙施工方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XXXXXXX工程XXXXX标段

挡墙施工方案

编制: 审批:

XXXXXXX项目经理部 二〇XX年X月X日

挡墙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施工内容为XXXX工程Ⅰ标段,,本工程挡墙分重力式挡墙、土工格栅挡墙和加筋土高挡墙。原则上,当在挡墙高度≤5米时采用重力式挡墙;当5米<挡墙高度≤15米时采用土工格栅加筋挡墙;当挡墙高度≥15米时采用土工布加筋挡墙。本工程土工格栅加筋挡墙长度为298.4米,最高填方高度为24.6米;土工格栅挡墙为453.9米,最高填方高度为11.4米;重力式挡墙为494.5米,最高填方高度为5米; 二、编制依据 1、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 3、XXXXXXXXXXXX 三、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1.1加筋土工布为高韧聚酯聚丙烯符合有纺土工布,纵向为聚酯纱线,横向为聚丙烯纱线。在要求强度下的延伸率≤10%,幅宽不小于5米;在粘土或粉土中:Ⅰ型土工布加筋方向短期设计强度≥100KN/m,6%应变时抗拉强度≥57KN/m,100年长期设计强度≥55KN/m,横向短期设计强度≥50KN/m,100年长期设计强度≥28KN/m;Ⅱ型土工布加筋方向短期设计强度≥200KN/m,6%应变时抗拉强度≥114KN/m,100年长期设计强度≥110KN/m,横向短期设计强度≥50KN/m,长期设计强度≥28KN/m;以上强度测试方法为国标或ISO标准。

1.2土工格栅挡墙筋材采用100-50型钢塑土工格栅,纵向标称强度≥100KN/m,横向标称强度≥50KN/m,结点剥离力≥500N,屈服伸长率≤3%。

1.3重力式挡墙石料极限抗压强度为≥300kg/cm,最小厚度为15cm,砌筑时,尽可能选用较大和表面较平的毛石砌筑。

2、施工放线

施工测量放线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在进行施工测量放线前,应充分熟悉和理解施工图纸和XXX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放线。

平整范围以外的挡土墙均以墙顶外缘为定位点(设计中有明确要求的除外)。施工放线时,应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结合填方高度、原地面高程,计算出坡脚(挡墙脚)具体坐标位置后,进行施工放线。 四、施工要点和技术要求 1、加筋土工布挡墙

1.1土工布铺设层间距为60cm时,每一层分两次进行压实,单层碾压厚度不大于0.5m;铺设间距为45cm时,分单层压实。回填土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法)要求为:距墙面1米以内,采用小型机具或人工夯实,严禁采用重型机具压实,严禁振动碾压和冲压及羊足碾,压实度≥90%,1米以外范围采用碾压处理,压实度≥93%;在施工过程中,每压实完一层均须对压实度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上一层;回填土重度不超过20KN/m3,内摩擦角不小于25度,粘聚力不应小于5Kpa。 1.2土工布须进行预张拉;在回填时应先回填土工布受力方向两端的

回填土,再回填中间的回填土,确保土工织物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受拉状态;受原地面地势高低不平影响,墙底台阶应符合加筋层厚的模数。但当达到同一水平面时,筋材必须进行搭接处理形成整体,相邻土工布搭接长度不小于25cm,采用缝制或塑料扣绑扎形式连接,严禁出现上下通缝情况;在摊铺每一层土工布前,在筋材铺设长度中部须挖出20-30cm深,50cm宽的锚固沟,锚固土工织物。反包的土工布采用袋装土堆码,(袋装土不宜太满,应装至2/3处即可)堆码宽度50cm,高度60cm,土工布反包后长度为1.5米。

1.3 墙体内填土每隔一定间距设置卵石(碎石)排水层,排水层至少2层,厚度30cm,以能够排出地下水和墙体渗水为基本原则。排水层石料的要求为:粒径为2~4cm,中风化以上岩石,最大粒径不大于填筑厚度的1/2,Cu>5,Cc=1~3,填料的含石量为100%。卵石(碎石)排水层的上层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要求同盲沟土工布),防止排水通道堵塞。墙面排水管竖向间距1.8米,水平间距2米,交错布置,排水管采用管径50mm的PVC管,深入墙体长度应超过袋装土范围。

1.4 墙面采用挂钢筋网铺设混凝土护面,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用试验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面层每隔15米设置一条沉降缝,缝宽20-30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沥青拌或其他有弹性的防水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度不小于200mm。每隔一定间距设置钢筋锚杆,具体见横断面示意图。

2、土工格栅加筋挡墙

2.1筋材应铺设在平整压实的填土上,筋材应拉直,不得有弯曲,扭结,固定后立即摊铺上部填料。受原地面地势高低不平影响,墙底台阶应符合加筋层厚的模数。当高差大于60cm时,不同层的土工格栅可分台阶布置,但当达到同一水平面时,筋材必须进行搭接处理形成整体,相邻筋材搭接长度不小于25cm,采用15cm长8号铁丝弯成U型扣,将筋材嵌入压实后的填土中,形式连接,为保证筋材在垂直于线路方向上的强度,筋材应一次铺设足够的长度,不宜缝接和搭接,纵向不允许搭接。筋材接长时,连接处强度不得低于容许设计强度。严禁出现上下通缝情况;

2.2铺设好的土工格栅严禁机械车辆在上面行走,与筋材接触部位的填料不应含有尖棱角的块体,填料最大粒径控制应控制在15cm以内,同时不宜大于压实层厚度的2/3。填料优先采用内摩擦大、透水性好的砂石性填料,也可利用现场开挖的土石混合料进行回填,内摩擦角应≥30度。

2.3 土工格栅内填料压实度要求:距墙面1.0米以内,采用小型机具夯实或人工夯实,不得采用重型压实,严禁振动碾压或冲压及羊足碾,压实度不小于90%;1米以外范围采用碾压处理,压实度不小于93%。 2.4墙体内填土每隔一定间距设置卵石(碎石)排水层,排水层至少设置2层,厚度30cm,以能够排出地下水和墙体渗水为基本原则。排水层石料的要求为:粒径为2~4cm,中风化以上岩石,最大粒径不大于填筑厚度的1/2,Cu>5,Cc=1~3,填料的含石量为100%。卵石(碎石)排水层的上层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要求同盲沟土工布),防止排水通道堵塞。墙面排水管纵横向间距2.5米,排水管采用管径100mm的PVC管,墙内段管壁钻孔,采用土工布包裹虑水(土工布要求同盲沟),排水管伸出墙外不小于15cm,深入墙体长度不小于3米。

2.5 反包的土工格栅采用袋装土堆码,堆码长度不大于50厘米,高度60cm,土工格栅反包后捆扎长度不应小于2米。袋装土内应装填植物土以及易成活、根系长的草籽,草籽按20m2/kg的标准撒散,以便未来顺利长草保护面层格栅材料。

三、重力式挡墙

3.1墙身及基础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墙顶用1:3水泥砂浆抹成5%外斜护顶,厚度不小于3cm,外露面用M7.5水泥砂浆勾缝。采用一丁一顺的方式砌筑,尽可能选用较大和表面较平的毛石砌筑,极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00公斤/厘米,最小厚度为150cm。

3.2挡墙基底力求粗糙,对粘性土地基和基底潮湿时,应夯填砂石垫层,根据地勘报告,基础宜设置于硬塑状含角砂粘土之上。墙基沿纵向有斜坡时,基底纵坡不陡于5%,当纵坡陡于5%时,应将基底做成台阶式,台阶高度不宜大于0.5m。

3.3墙背填料尽量选用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强的材料,当采用粘性土作为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砂砾或碎石,不得选用淤泥质土,耕植土等做填料。

3.4为排出墙后积水,须设置泄水孔。孔眼上下交错设置,纵横间距1.5米。其中重力式挡墙泄水孔后的堆石堆成50x50x50厘米立方体,用透水土工布包裹。土工布规格300克/平方米。泄水孔采用直径为5cm的PVC管。

3.5挡墙严格按照挤浆法施工,保证砂浆饱满,砌体不应出现垂直通缝。对总长度大于10-15m的重力式挡墙应该分段砌筑,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5m,在其地表高或低及土质出现较大差异以及与其他建筑物连接处另设置变形缝,缝宽20-30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沥青拌合其他有弹性的防水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度不小于200mm。

3.6墙身砌出地面后,基坑必须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稳定。

重力式挡墙结构图

重力式挡土墙尺寸表 (单位:毫米)

墙体各部尺寸 H h1 h2 h3 h4 B b b1 b2 每延米块石工程量 m3 13.08 9.90 7.65 4.95 2.82 1.26 0.37 7米挡墙 7000 6400 600 2000 4000 3480 1100 400 400 6米挡墙 6000 5500 500 1500 4000 2900 1000 400 400 5米挡墙 5000 4500 500 1000 3500 2550 1000 300 4米挡墙 4000 3500 500 800 2500 2100 800 300 3米挡墙 3000 2600 400 600 2000 1650 600 300 2米挡墙 2000 1700 300 400 1000 1040 400 200 1米挡墙 1000 800 200 400 -- 0 0 0 0 560 250 1000 0 五、安全生产目标及保证体系

5.1 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目标确定为“四无二杜绝、一创建”。

“四无”即:无工伤死亡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无基坑倒塌事故。

“二杜绝”即:杜绝重伤事故;杜绝重大工程事故。 “一创建”即: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5.2 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图 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 综合办公室施工技术部 专职安全工程师 车站施工队 兼职安全工程师 安全员 作业组

5.3 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保证体系是整个施工顺利实施的保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

5.3.1 建立完善地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见下页。

安全保证体系组织保证工作保证制度保证群众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安检工程师建立组织保证制度,做好职工安全思想教育,把安全生产列入议事日程,经常了解安全生产情况,从中了解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安全工作的措施开工前检查1、施工组织是否有安全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2、施工机具是否符合技术和安全规定3、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4、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培训5、施工方案是否经过交底6、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7、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是否有预防措施1、抓好安全日常管理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4、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活动监督落实党团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模范作用,安排检察总结总结月、季、年度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同时安排检察总结安全生产中的好人好事好经验,批评揭露违章违纪的人和事,创造良好的安全风气,搞好工地及驻地安全宣传开展党员双带和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坚持党内团内评先安全有否决权施工过程中检查1、安全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是否人人明白,心中有数2、安全操作挂牌制度是否落实3、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4、现场事故隐患整改情况5、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监督检查6、周一安全活动及班前讲话是否正常7、搞好信息反馈工作十二项安全生产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2、班前安全讲话制3、周一安全活动制4、安全设计制5、临时设施检查验收制6、安全教育制7、安全技术交底制8、交接班制9、安全操作挂牌制10、安全生产检查制11、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制12、安全生产奖惩制1、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2、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监督检查活动3、组织开展预防事故的群众活动4、加强技术业务培训指导,努力发挥群众劳动保护组织作用5、发动和组织职工学习劳动保护的法律、政策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对法规实施全过程的实行,全员监督和群防群治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活动,实施推广红、黄通知书,参加安全检查,参与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筑起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竣工检查1、总结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经验,对于成功经验和控制办法进行推广2、找出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制定对策转入下一PDCA循环3、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实施目标1“四无”即:无工伤死亡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无基坑倒塌事故。2“二杜绝”即:杜绝重伤事故;杜绝重大工程事故。3“一创建”即: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5.3.2 建立健全自检制度

项目经理部建立二级安全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设质量安全监察部,施工班组设专职安检员、兼职安检员,分别实施检查任务,同时认真接受外部监督。

安全保障组织机构图如下:

安全保障组织机构图安全施工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 施工技术部质量安全监察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 各施工班组 全体施工人员

安全保障管理程序图如下:

安全保障管理程序图政府安全监督部门业主安全监察部门监理单位项目经理安全施工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安全检查工程师各工班长 各专职安检员各兼职安检员全体施工人员

安全保障管理程序图见下页。

安全保障检查程序图检查工作内容 安全保证体系 组织机构安全目标 安全管理 自检制度 安全日常检查 检查安全会议记录检查安全法规配备检查安全制度制定情况检查安全奖罚条例执行检查日常安全活动检查安全目标规划检查预防安全事故措施检查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检查安全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安全宣传工作检查安全工作报表上报安全工作总结

6.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开工前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6.1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负全部责任。

6.2各队队长对主管工区安全生产负全责,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负主要责任。

6.3安全部主管负责组织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的编制和审核,安全技术交底、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并落实。

6.4施工管理人员对分管施工范围的施工安全负责,认真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措施。

7. 安全基础工作 7.1 规章制度

⑴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

⑵项目经理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经理部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设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现场设专职安全员。

⑶根据施组和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⑷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安全的“三工制”活动。坚持每周一的安全活动日活动。

⑸每一工序开工前,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实施措施,并报监理审批。

⑹坚持定期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每月检查一次,队每半个月检查一次,工班每周检查一次,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指定专人限期整改。

7.2 施工安全教育

⑴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安全生产所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

⑵ 做好职工的定期教育及新工人(包括劳务工)、变换工种工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新进场工人(包括劳务工)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不得上岗。新工法、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技术难度复杂的作业和危险较大的作业,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采取可靠的保证措施。

⑶所有技术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