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外葡萄与葡萄酒 SINO—OVERSEAS GRAPE 中国酿酒葡萄基地 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曾毅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原料基地处,山东烟台264001) 中国酿酒葡萄的种植基地有 对原料质量依赖性高的葡萄酒行 酒葡萄。由J:中国实行土地承包 多种形式。从葡萄酒企业自有的葡 业,更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业 制,在很多地方每户农民拥有的 萄园到社会上果农自己发展的葡 产业化的经验以及同外葡萄酒发 土地不足0.5hm ,此时酿酒葡萄 萄园,从集体所有制发展的葡萄园 达国家酿酒葡萄种植模式,深入研 基地规模很小,通常只有几公顷, 到个体大户发展的葡萄园,形成了 究酿酒葡萄种植的产业化模式。 不同的酿酒葡萄基地发展模式。目 1酿酒葡萄基地发展模式 而且很分散,管理和技术服务的 难度很大。 前中国与国外在葡萄酒质量上存 解放后,酿酒葡萄基地经历了 1.2私有葡萄园与葡萄酒企业签订 有资金的果农通过竞标的方 在差距,一个重要因素是葡萄质量 从松散到紧密的过程,其发展模式 合同 问题。种植酿酒葡萄的果农追求的 大部分是龙头企业带动型。首先建 是高产量、高价格、高效益,葡萄 立酒厂,然后在酒厂周围发展葡 式从村组织租用规模不等的土地, 酒企业则要求高质量、低价格。另 萄,葡萄园的性质多种多样。实行 与葡萄酒企业签订供销合同,种植 外,酿酒葡萄基地的稳定程度低, 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多是集体发 酿酒葡萄。这种形式在日前的农村 种植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葡萄 展的酿酒葡萄 。土地个人承包以 逐渐增多,一批先富起来的农民和 质量差,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短期内 后,葡萄园由个人承包种植。特别 有资金的企业家就是以此种形式 解决。 是在市场经济初期,很多果农根据 进行投资。 近年来,许多人在对人世后的 酿酒葡萄市场的价格来种植,价格 1.3以村、乡为单位与酒厂签订供 [}I国进行中外对比分析时,都偏重 高就种,价格低就刨掉。经过几十 销合同 于中国在产品和技术上与发达国 年酿酒葡萄发展的几上几下,果农 村、乡组织为1『,发展经济,与 家的差距,而忽略体制和组织方面 和葡萄酒企业都认识到松散型的 葡萄酒企业联系发展酿酒葡萄,这 的弱点。我国不乏资源优势和产品 葡萄种植模式不能保证双方的利 些组织基本卜是免费为果农服务, 价格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份额1-f1所 益,果农与葡萄酒企业必须签订合 葡萄酒企业和当地的农业技术推 占比例很小或者打不出去,一个重 同,建立一种双赢的利益共同体。 广部门为果农提供酿酒葡萄栽培 要原因是我国没有建立起以大型农 目前的酿酒葡萄发展模式可分为 技术服务,这种发展模式在中国的 业集团为主导的强大的农业组织体 以下几种: 织化程度都低。人世后,面对国外 订供销合同 大公司的强劲冲击,中国应当大力 葡萄酒企业为了获得酿酒葡 比例最大。 系,农业产业组织化经验和农业组 1.1果农分散种植与葡萄酒企业签 1.4葡萄合作社与酒厂签定供销合 同 在中国,葡萄合作社基本上是 推动加快农业产业组织化,特别是 萄原料,在农村发动果农种植酿 政府出面组织,为果农提供酿酒葡 收稿日期:2006—06—1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 WINE 萄栽培技术和收购服务。为了维持 价,果农就交售给企业以追求较高 力,文化水平低,接受新技术的能 法律意识薄弱,总体素质低。 合作社的运转,合作社向果农收取 利润。收购价低于市场价时,果农 力低,一4缺少强有力的中介组织 定的手续费,现在l乜出现了由酿 就拒绝交售给企业,而自己在市场 2.卜销售,企业也无能为力。如果企 中介组织是松散的果农与企 业的收购价和酿酒葡萄的市场价 业连接的纽带。在中国目前的情况 当了这一角色。目前,农民专业合 酒葡萄种植大户组织的合作社。 1.5酒厂拥有自己的葡萄【司 与国外的酒庄形式相似,每家 都低,没有利润町 ,果农就会刨 下,村、乡政府以及合作社组织担 酒厂都拥有规模不等的葡萄园。目 掉葡萄。前中国出现了很多葡萄酒序生产 高档葡萄酒,葡萄园由葡萄酒企业 自己管理的不多,大多数采取返租 倒包的形式,交给果农种植。 1.6返租倒包模式 葡萄酒企业租用或者购买农 民的土地建立自己的葡萄同,然后 再承包给农民栽种,这种形式在具 体运作上有不同的方式。 宁夏御马葡萄酿酒公司就是 采用这种模式。公司自己拥有土地 200Ohm ,种植酿酒葡萄后,再承 包给果农种植。一切生产资料和农 药、化肥由该酒厂提供,葡萄采收 后根据酿酒葡萄的价格与果农进 行结算。 烟台中粮葡萄酿酒公司租用 农民的土地建立葡萄园后,承包 给果农进行葡萄园的栽培管理。 一切生产资料和农药、化肥由酿 酒公司提供,公司付给果农人]二 费,果农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进 行管理,超出规定的产量部分,企 业给予奖励。 2酿酒葡萄基地存在的问题 中国酿酒葡萄种植与国外的差 别是中国的果农种植面积小、规模 小、组织化程度较低,投资能力弱, 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不信守 合同等现象。 2.1不信守合同 葡萄收购时,收购价高于市场 同时葡萄酒企业也存在不信 守合同的现象。某些葡葡酒企业签 订的酿酒葡萄基地合同超出自己 企业的需要,便会住葡萄收购时 低价格或者抬高收购质最标准,严 重损害了果农的利益,降低了葡萄 酒 业的信誉。 目前国内大多数葡萄酒企业 所需葡萄由果农分散种植,厂家 “订单”收购。果农为了追求产量, 往往不按标准种植,而且这种种植 模式受年景好坏的影响,很难把握 产品质量,农民的收益也得不到保 障,容易丧失种植积极性。同时, 企业和农户之间往往是利益有保 障时就“联姻”,无保障时就“离 婚”,这种现象是近年来的老大难 问题。 2.2难以形成规模 从目前中国人均上地面积看, 难以形成规模,如果发展100 hm , 至少涉及1000人的土地,日前中 国土地承包到个人,要使这么多的 农民都同意栽种酿酒葡萄是一件 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只能在没有 开发的荒山荒滩发展酿酒葡萄种 植,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 2.3果民素质低 农民素质低,技术水平低,是 目前中国的农村人口状况所决定 的。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 都到城市打 ,留在农村的劳动 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 社运作的经验小,生产经营水平较 低,国家l乜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村、乡政府组织的合作社组织大多 属于政府行为,不符合市场化运作 的需要。 2.5葡萄原料抢购现象 在原料短缺的情况下,厂家抢 购酿酒葡萄原料,导致葡萄原料质 量差,价格高,2004~2005年这种 现象尤其严重。2004年,除新疆地 理条件特殊,葡萄酒企业少,酿酒 葡萄原料竞争不激烈外,中国其它 地区的酿酒葡萄抢购现象非常严 重。由于原料短缺,造成质量差, 而且价格飞涨,比2003年翻了一 番,致使葡萄原酒价格接近南美国 家葡萄原酒的价格,但质量有较大 差距。2005年几乎所有酒厂又出现 了抢购葡萄原料的情况。在这种情 况下,没有酿酒葡萄基地的葡萄酒 企业根本不可能收购到符合葡萄 酒质量要求的葡萄原料。如果这种 情况继续下去,中国的葡萄酒将失 去竞争力。 3讨论 在酿酒葡萄产业化过程中,果 农和葡萄酒企业组成利益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葡萄酒企业处于 决策地位,而果农则处于被动地 位,果农的利益往往是由葡萄酒企 业所决定,葡萄酒企业是决定酿酒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e…跏4 ̄lN O OV一 ERSEASGRAPEVINE & WIN 葡萄产业能 顺利发展的关键。无 分一 艺”的说法,晓明原料对于葡 萄 或者公司+合作社+葡萄 论哪一种类型的酿酒葡萄基地发 萄酒质量的最要性,但 提高酿洒 的发展模式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 展模式,如果葡萄洒 业不充分考 葡萄原料的质量,建立酿洒葡萄基 就是要处理好酿洒葡萄的价格关 虑果农的利益,则酿酒葡萄基地就 地的问题上更多注莆于引进酿洒 系,这是双方合作发展的基础。葡 不能得到发展。 葡萄新品种,发展大规模的酿酒葡 萄洒企业要求参与的葡萄园提供 葡萄酒企业与果农签订的合 萄基地,学习国外葡萄酒发达目家 合格的酿酒葡萄原料,而不必自己 同rfI最基本的条款是保证收购果 的葡萄栽培技术方 【二, 忽略r 租买f:地创办葡萄园 省去大量资 农按照企业要求种植的酿酒葡萄、 制定酿酒葡萄的保护价格、给果农 提供酿酒葡萄栽培技术培训和技 术支持,使果农获得种植酿酒葡萄 的利益保障。例如2003年受“非 典”影响,造成酿酒葡萄原酒积压, 整个酿酒葡萄市场供大于求,酿酒 葡萄价格下跌,烟台酿酒葡萄市场 价格只有0.6元/kg,葡萄基地的价 格则达到1.4无/kg,保证了酿酒葡 萄基地的稳定发展。但是酿酒葡萄 价格不是越高越好,葡萄酒企业有 一个承受价位,对于烟台地区的酿 酒葡萄价格来讲,不能高于国内其 它葡萄产区的葡萄价格,否则企业 将失去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竞争 能力,也将影响种植酿酒葡萄果农 的生存。因此种植酿酒葡萄的果农 要提高葡萄栽培技术,提高葡萄园 的机械化水平,降低酿酒葡萄的生 产成本,在相同的价格 获得比较 多的利润。要达到这个目的,实现 规模种植酿酒葡萄,取得规模效益 是必须的途径。分散种植葡萄的果 农种植酿酒葡萄的面积小,为了追 求单位面积的高利润,只能要求葡 萄酒企业提高酿酒葡萄的价格。私 有葡萄园和集体葡萄园,可以通过 规模效益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与葡 萄酒企业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 制。 葡萄酒行业有“七分原料,三 在酿酒葡萄基地发展模式的研究。 没有根据中国果农的自身素质情 况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 发展模式,而只是习惯_丁:延续传统 的发展模式,或者只简单地照办国 外发达国家成立合作社的一些作 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2004~ 2005年中国几个主要酿酒葡萄产 区的酿酒葡萄基地不稳定,葡萄不 到成熟期便被采收,反映了发展模 式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有些人的观点是通过合 作社把千家万户联合起来, 改 变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使分散 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 合体和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荩地。 但从我们在酿酒葡萄发展模式的 研究中可以看出,不是联合就能解 决问题,这还与果农的素质、果农 的经济水平以及所发展的农产品 需要的技术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从 酿酒葡萄发展来看,如果没有一定 的规模经营,要在总体上达到国外 葡萄酒发达国家的酿酒葡萄质量 水平是很困难的。只有通过土地的 承包形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进行 规模fLli:l集约化生产,提高葡萄园 的劳动效率,减小葡萄园的生产成 本,提高酿酒葡萄的质量,才能提 高中国葡萄酒的质量,与国外的葡 萄酒企业相抗衡。 同时要处理好这种公司+葡 金,相应地降低了 业成本。葡萄 同依托企业将兵, 品销售出去,有 了稳定的市场, 不必担心产品难 卖。在传统农业 }1农户是最基本 I1的经营主体和利益丰体,组织结构 简单。现代农业则不同,经营丰体 和利益主体多元化,公司、合作社、 葡萄园都是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 但它们的相对地位和作用是不一 样的,公司和合作社扮演着主要角 色,葡萄园在决策上处_r次级地 位。葡萄园作为该系统的第一车间 而发挥作用,牵头的公一J企业则居 经营决策的 l1心地位。因此企业要 充分考虑葡萄园利益, 葡萄供小 十求时要根据_市场的需求确定价 格,在葡萄供大干求时要考虑果农 的利益,确定一个合理的酿酒葡萄 保护价格,使果农不赔本。促进葡 萄酒业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