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题解读
作者:司诚
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3年第14期
古诗文名句默写是中考语文的必考试题,虽然试题大都出自课本,但由于评分标准非常严格,一些考生掉以轻心,以至于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分数。下面,我就对这类试题的复习给考生们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类题的常见类型。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题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1.记忆性默写。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参考答案:似曾相识燕归来。 2.理解性默写。
如:《十则》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拓展性默写。
如:漫游祖国大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参考答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当然,这类问题有时答案不唯一,比如最后一问,我们的答案还可以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其次,我们要知道做这类题经常容易出现哪些错误。考生默写古诗文名句时常常出现以下错误:
1.张冠李戴。如要求默写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中流传最广的诗句,正确答案应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许多同学错答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漏字添字。如默写孟子的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许多同学容易把“舍生而取义者也”一句中的“者”字漏写。还有一些同学则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添字现象而导致失分,如某地中考题: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地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应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有许多考生在“不求甚解”后误添了一个“焉”字,而导致失分。
3.写错别字。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嶂”字常被误写成“障”字,“闭”字常被误写成“壁”字。
4.自己编造。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两句诗,有些同学把“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写成了“借酒浇愁愁更愁”,很显然是自己的“创造”。
以上错误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不准确,其次是答题不认真,没有很好地检查。
再次,要知道如何避免上述失分情形的发生。我认为在平时的识记和考场的答题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正确理解句意。对每一个名句,要能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这是保证书写正确的前提。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许多同学把“沧海”写成“苍海”,就是由于没有理解句子的意思造成的。
2.进行圈点强记。对名句中易混易错字要用笔圈点出来,以引起注意,重点记忆。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中的“销”字就应该重点圈画,以免错写成“消”而失分。 3.边诵边写。同学们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句子中的关键字;学生之间可相互检查,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抽查背诵、默写,及时查缺补漏。
4.规范书写。同学们在书写时,一定要做到认真书写,不写错字、别字、草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5.认真检查。名句填好后,一定要一字一句仔细检查一遍,避免错别字和添字漏字现象的发生。
最后,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强化下面两条措施: 1.分块切割,化整为零。
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按朝代、作者、类别、内容等切割成大的板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对课本中描写风、花、雪、月、雨、鸟、鱼、草、高山、江河、沙漠等诗句归纳整理,分门别类进行记忆,那样效果会更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自查:编制与名句识记材料同步的填空练习,每天自记、自测、自查。 抽查:同学间每天进行相互抽查背诵,互相监督。
考查:认真对待每次考试的名句考题,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纠正。
如果同学们对以上的解读心领神会,并积极去做,那么,古诗文名句默写这类试题便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