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及应用

来源:筏尚旅游网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及应用

摘要: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背景下,对于牧草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紫花苜蓿作为重要的牧草之一,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畜禽动物养殖中不可多得的牧草,为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做好紫花苜蓿种植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要点;其次探讨了紫花苜蓿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要点;应用途径;研究

近年来,草场退化现象日益严重,为保护草场,增加牧草资源,要重视对紫花苜蓿等牧草的种植,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牧草资源,满足畜禽动物养殖需求,推动畜牧业有序发展。

1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1.1选地整地

紫花苜蓿种植前,认真做好选地整地工作至关重要。种植人员应优选地势平坦、给排水便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地块,以PH值在7-8的中性土壤和微碱性沙土壤中种植最为适宜。科学选地后,应进行整地处理,对土壤进行深耕细耙,深度控制在25-30cm左右为宜,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在整地后需开墒,墒间沟深控制在20cm为宜,四周挖掘排水沟,其深度控制在40cm为宜。

1.2合理选种

选种亦是紫花苜蓿播种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种植人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土壤墒情、气候状况、降雨、温湿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化的选种,保证所选品种具备较高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优质高产的性能。合理选种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一般用温水浸泡法处理,准备适量55℃左右的温水,然后放入紫花苜蓿种子浸泡半小时左右,接着将种子取出

晾干,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同时,亦可使用根瘤菌剂拌种,提升种子的固氮性能,增加紫花苜蓿产量。

1.3播种管理

紫花苜蓿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主要以春季种植为主。在播种时,要控制好播种时间及播种量,一般情况下,每667㎡播种量控制在1-1.2kg左右为宜。播种时可采用穴播、撒播及条播等多种播种模式。以条播为例,是紫花苜蓿最为常见的播种模式,该播种模式优势在于成活率高,并且后期除草、灌水、施肥作业非常便利。播种时行距控制在2cm即可,深度控制在1-2cm为宜。播种后需要做好镇压工作,通过需要浇灌充足的定根水,提高出苗率。以撒播为例,播种时在地表均匀撒种,然后轻耙覆土镇压即可。

1.4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紫花苜蓿种植的关键环节,种植人员要重点做好下述三项工作。首先是中耕除草,杂草的生长,会对紫花苜蓿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除草工作,一般情况下,在返青后、每次刈割后均要中耕除草,为提升除草效率,可以使用专用除草剂除草。其次是追肥,保证肥力充足是提升紫花苜蓿产量的关键,因此种植人员要做好施肥工作。紫花苜蓿全生命周期施肥,主要包括底肥、种肥、生长期追肥,施加底肥时,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情况下,每667㎡可施加2000kg有机肥、50kg钙镁磷肥,如地块肥力较差,需在播种时再施加50kg速效氮肥。施加种肥时,主要以过磷酸钙为主,能够促进幼苗生长。追肥时,需分别做好春季返青后、分枝期、现蕾期的追肥工作,要结合紫花苜蓿长势控制好施肥量,一般情况下,每667㎡施加磷酸二铵5kg即可。最后是灌排水,水分是紫花苜蓿生长的必需品,因此种植人员应明确灌水的重要性,全生命周期灌水2-3次为宜,有助于提升紫花苜蓿产量。具体灌水时,应结合降雨状况控制好灌水时间和灌水量,满足紫花苜蓿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即可。如长时间降雨导致积水,应及时进行田间排水,避免引发涝灾影响紫花苜蓿生长。

1.5病虫害防治

[1]

病虫害的发生,会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种植人员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使用化学技术防治,要合理选用化学药剂,保证其具备低毒、高效、无残留的优势。如:针对菌核病,可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可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褐斑病可使用5%多菌灵可湿性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可使用2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使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甜菜夜蛾可使用5%夜蛾净1000倍液喷雾防治。要严格控制好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结合收割时间确定用药安全间隔期,避免出现药物残留及农业污染等现象。

1.6适时收获

一般来说,在紫花苜蓿播种40天之后即可进行首次除杂性刈割,留茬高度控制在5cm;初花期再刈割一次,生长旺盛期紫花苜蓿每年能够刈割3-4次,每次刈割留茬高度均要控制在5cm,确保营养积累。入冬前50天,需停止刈割作业,确保紫花苜蓿能够安全越冬。如收获种子则应尽可能的减少刈割次数,同时要在大部分荚果呈褐色时再进行收获作业,保证种子质量。

2紫花苜宿的应用途径探讨 2.1青饲技术

紫花苜蓿饲指的是在刈割紫花苜蓿后将其直接喂食畜禽动物,为保证紫花苜蓿质量,种植人员应结合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合理控制好刈割时间。因为在不同的阶段,紫花苜蓿营养价值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过早过晚收割均会对营养含量造成影响,所以种植人员要选择在紫花苜蓿中干物质、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最高时刈割,在保证紫花苜蓿产量的同时,提升其饲用价值。饲喂时需要注意,应将紫花苜蓿和禾本科牧草搭配喂食牛、羊等反刍动物,避免一次性喂食过量增加瘤胃鼓气等疾病发病率。

2.2干草制备

[2]

紫花苜蓿干草制备,指的是将新鲜苜蓿烘干处理后制成干草再喂食给在畜禽动物。干燥处理时,可采用人工干燥法、自然干燥法。采用自然干燥法时,应控制好时间,避免干燥时间过长对饲料吸收利用率造成影响。采用人工干燥法时,可通过常温通风干燥、低温烘干、高温快速干燥等多种方式,相比较而言,高温快速干燥法效率高,营养物质损失小,因此所制备的干草具备更高的饲用价值。此外,可以将紫花苜蓿干燥处理后制作成紫花苜蓿粉,将其作为重要的维生素、蛋白质饲料,有效提升畜禽生产能力。

2.3青贮技术

通过对紫花苜蓿进行青贮处理,能够极大的提升其适口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存其营养成分,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储存管理。青贮处理时,应建设青贮窖,然后将紫花苜蓿切断后一边入窖一边压实,全部完成入窖后充分压实,并覆盖塑料膜进行密封处理,然后在窖顶压上湿土,提高其密封性,一般来说,在窖藏30天后即可喂食畜禽动物,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取料后需要及时做好密封工作,避免出现腐败的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紫花苜宿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用途,在畜牧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畜牧业规模化发展背景下,对于紫花苜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要重视对紫花苜宿的种植与管理,掌握种植技术要点,创新紫花苜宿应用途径,提高紫花苜宿应用价值,满足畜禽动物养殖需求,推动畜牧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双嘉.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及应用[J].今日畜牧兽医,2020(02):53. [2]刘祥,王彦华.紫花苜蓿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8(08):22-24+50.

[3]林晓春.紫花苜蓿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2):224.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