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气 【节气·民俗】 立夏·小满 启 尝三鲜 盖上有一根铜制的月牙幌子,既表示这酸梅汤 豆夏:称人径重数立夏,预示夏季开始。这时,艳阳高照,万 物并秀,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于是,围绕 吃的方面的习俗很多,宫廷里吃冰,民间就尝 三鲜等。另外,称体重也是立夏的重要习俗。 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冬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很多人认为这是 句戏言,实际上这话有民间习俗作为基础。《上 是在夜里制成的,也是招徕顾客的标志。 煮好囫囵蛋,孩童来斗蛋 立夏这天,小孩忌坐石阶,如果坐了,就要 坐7级石阶,才可以百病消散。过去母亲择此目 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要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 子张口咬蛋时一针穿过。 海县竹枝词》中一首写“立夏”风俗的作品说: “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立夏这天要称体重,怎么称?一般来说,就 立夏时节,是蛋类食品的旺季。在嵊州,立 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 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再套上丝网袋, 是在屋梁或大树上挂一杆大秤,双手拉住秤钩, 两足悬空;小孩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 上,箩筐或凳子吊在秤钩上。 在浙江嵊州,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 杆大木秤,秤钩悬一个凳子,大家轮流坐在凳 子上称重。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 话。 挂在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 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 立夏剪野菜,尝鲜保平安 立夏时节,一部分作物收割了,所以各地都 有尝新的习俗。安徽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 煮糯米饭吃;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蒜苗、苋菜 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上海、温州等地立夏日食用青梅。上海郊县 体重增加了,叫发福,体重减了,叫消肉。人 们希望通过称人这个举动,添福增寿。 朝廷分冰块,民间喝冷饮 农民把青梅、酒酿和鲜蛋叫做三鲜,“立夏尝三 鲜”。无锡也流行“尝三鲜”,花样很多,具体分为 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 黄瓜;树三鲜是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是海 螺、鲥鱼、河豚。 《帝京景物略》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 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 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 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记录清代上海风俗的《沪城岁时衢歌》中 说:“立夏目,剪野菜,有所谓草子头者;磨末作 粞,入草子头煎之,味甚香脆,名‘摊粞’。”这种 而在民间,古代百姓人家立夏日虽不能得 冰,却也有在这天喝冰饮的习俗。《帝京景物略》 载云:“立夏日启冰……编氓(指老百姓)得卖 买,手二铜盏叠之,其生磕,日‘冰盏’。” 盛冰镇饮料的木桶,一般都是黑漆铜箍,桶 节目食品今天已经很少能吃到了。 这些尝新寄托了人们平安度过炎夏的心 愿 小满:水车动焘弓来3苦莱吃起来 小满前后,大多数地方平均气温高于22摄 氏度,农业生产的夏收、夏种、夏管的工作从此 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很娇贵,很难养活。气温、湿度,桑叶的 时展开,农事活动进入繁忙的季节。 因此,小满是收获的前奏 也是炎热夏季的 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长。由于蚕难养, 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 开始,更是青黄不接的时节。相关民俗都与之相 关。 动三车:祝水源涌旺 过去,以水车进行灌溉为农村大事。谚云: “小满动三车。”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 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不 能断水,农民忙着踏水车翻水。 古人相信万物有灵,水车也有灵。这时的民 俗主要是祭车神。传说车神为一条白龙,小满时 节,农家在车水前于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 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水一杯,祭时 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表明了农民对水 利灌溉的重视。 另外,在浙江海宁,小满时节,农户以村圩 为单位要举行“抢水”仪式。这个仪式,多由年长 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曰 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待执事者以鼓锣为 号,群起以击器相和,踏上水车,数十辆一齐踏 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那么,为什么还要动油车和丝车呢? 小满也是油菜籽成熟的时节,人们将油菜 籽收割回来,送至油坊,启动油车榨油, 制成清 香四溢的菜籽油。是为动油车。 至于动丝车,是指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 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祭蚕神:愿天佑养蚕 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 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丝为主。蚕丝 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 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农历四月放蚕 时节举行祈蚕节,祭祀蚕神。 另外,在祈蚕节期间有凉炒面的习俗,将四 月麦磨成粉,炒熟,待冷却后和糖拌而食之,称 凉炒面。其味香、甜,其面韧、软。此外民间各地 还有斗蚕、画蚕等民俗活动。 吃苦菜:救青黄不接 小满时节,麦类、谷物等农作物子粒开始饱 满,但尚未成熟,恰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而田间 地头的野菜正蓬勃生长,采食野菜来度过饥荒, 自是顺理成章之事。 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苦苦 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当年红军长征途 中,曾以苦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江西 苏区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 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 宁夏人喜欢把苦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 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 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 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 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 煮面,各具风味。 以前吃苦苦菜是为了充饥,如今小满时节 吃苦苦菜,却是为了尝个新鲜,清除体内油腻。 烹饪方法有清炒、凉拌、炒肉、腌制、做汤、做馅 种种。有童谣云:“甜苦莱、麻苦菜,孙子铲来爷 爷卖,卖给城里的老奶奶。老奶奶,笑呆呆,说它 好吃是好菜。” ’ (文/熊慕东)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