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文学WENXUE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7.21.018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

南京晓庄学院王袁

《琵

琶行》是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伤感

说自己的悲惨命运,每一个音符都流露出万丝愁绪,好像将自己一生的不如意都表现了出来。《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手法实为高超,诗中的情感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在描述琵琶女弹奏的音乐时,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也抒发了出来。细腻的情感描写感人至深,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将这些年的不得志都发泄了出来,真切的情感加上音乐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最终的表达效果震撼人心。

2.修辞手法的运用

《琵琶行》全诗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首先比喻和通感运用得最为频繁,主要是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的实物,将无形的思想化为有形的物体。音乐具有独特的表达形式,所表达的情感是抽象而无形的,人们往往不能直接将它表达出来。一般诗人会借助一些有形的物体,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抒发出来,但是有些

转瞬即逝的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此时就需要用音乐将这种细腻的情感喧然于口。有时诗人用再细腻的笔触也无法捕捉到这些情感,那么就可以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

二、《琵琶行》音乐意象的音乐意蕴

1.在音乐描写中表现演奏者的情感体验

《琵琶行》中存在繁多的音乐意象,这些音乐意象有着深厚的音乐意蕴,诗人通过对弹奏者音乐的描写,可以侧面描写出演奏者的情感体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等诗句,无论是在节奏、旋律还是力度上,都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音乐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性,能够表现出更加深沉的感情,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情感氛围,撼动读者的心灵。在《琵琶行》中,诗人将文学含蓄的表达特点与音乐奔放的抒情方式结合在一起,将琵琶女悲

诗。《琵琶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象和丰富多样的色彩,作者巧妙地将音乐艺术转化成了语言艺术,将诗中的伤感之意刻画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分析《琵琶行》中独特的音乐描写艺术与音乐意象,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这首诗。

一、《琵琶行》的音乐描写1.主观情感的倾注

《琵琶行》中有大量的音乐描写,音乐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倾注大量主观情感,全诗围绕情感展开跌宕起伏的音乐描写。诗句的上半部分主要写为琵琶校弦试音,后半部分则是用音乐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用音乐打开听者的心扉,令听者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琵琶行》的情感主线离不开悲凉,其情感描写具有独特的视角,将诗人的心境全然表达了出来。琵琶女每弹奏一曲都是在诉

2017.0738

惨的心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同时展现出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水平。

2.在音乐描写中表现欣赏者的情感投入和情感共鸣

在《琵琶行》的音乐描写中,欣赏者的情感投入和情感共鸣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白居易将听琴的感受描写得深入人心,极富感染力。白居易本就非常喜爱音乐,懂得欣赏琵琶的精彩演奏,诗人自身有着细腻的感情,而且自身遭遇与琵琶女的演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诗人与琵琶女交谈得知她身世漂泊,倍感无奈,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悲惨命运,“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便是两人惺惺相惜的真实写照。美妙的琵琶声弹出了诗人和歌女共同的命运,此音乐为他们在灵魂上的沟通搭建了一座桥梁,诗人不禁结合自身遭遇进而感慨万千。诗人曾经居住于繁华的京都,管弦器乐夜夜笙歌,可是如今到了这偏僻的江州,穷乡僻壤之地再也听不到“丝竹声”了。

3.在音乐描写中表现现实动态美中的综合审美交流

在《琵琶行》编入的乐曲中,音乐的描写表现出了现实的动态之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为琵琶女和诗人、读者之间设置了一条情感交流渠道。三者的感情交流高度融合为一体,描写对象全都是围

绕着琵琶,《琵琶行》将音乐与情感表达非常默契地有机结合在了一起。《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沉吟放拨插弦中”“却坐促弦弦转急”等诗句,声情并茂地将感情表达了出来,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是惟妙惟肖。诗中对于主客体的交融汇合也十分恰切,诗人结合琵琶声表达情感的特征,再用语言加以修饰,使《琵琶行》全文洋溢着一种情感共鸣。

三、《琵琶行》音乐意象的文化意蕴

1.琵琶:幽怨、哀伤等情感《琵琶行》中的音乐意象富含深厚的文化意蕴,其中琵琶代表幽怨、哀伤等一系列情感。古代诗人认为每种乐器所代表的情感都是特定的,在欣赏一种乐器所弹奏的曲乐时,所引发的情感也是大致相同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确定了每种乐器的情感表达范围,使其各有所司、不相混淆。琵琶也有其对应的感情基调,在古人的思想中,只有在公主和亲这种特殊的场合中,才会弹奏琵琶曲,琵琶声是为远嫁公主抒发感情的。由此可见,琵琶弹奏出的乐曲表达的是幽怨、悲凉的情感,其中蕴含了公主即将远嫁的离愁别绪,也充满了对未来迷茫的愁苦。

2.物象和色彩:融入悲秋之情从古至今,悲秋之情一直是

诗人抒发最多的一种情感,渐渐地,悲秋已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主题。《琵琶行》虽然没有直接抒发悲秋之感,但字里行间皆流露出悲秋之情,并且以悲秋之情作为全词的感情明线贯穿全篇。诗篇开头提及“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从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是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这是以秋夜离别为明线。诗人在描绘琵琶女演奏的情景时,将自己所抒发的情感也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冷处理”的结果。冷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渲染秋夜的凄清,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两者之间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味。在《琵琶行》中,诗人多次将水和月同时描写,形成了又冷又凉的意象。最后当诗人与客人已经喝醉时,诗人要送走客人,于是写道“别时茫茫江浸月”,当诗中琵琶女自述嫁给商人满心无奈时,诗中便写道“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综上所述,《琵琶行》在音乐意象和音乐描写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创作,可以算得上是由音乐转向语言艺术的经典作品。在音乐创作时,需要融入诗人自身真挚而又复杂的感受,在这些艺术转换基础上,诗人将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融入悦耳动听的音乐中,使情景交汇,共同创造出了美好而又丰富的音乐意象。

39

ywjsxxk@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