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包豪斯设计基础教育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包豪斯设计基础教育研究

作者:张思凯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2期

摘 要:艺术设计中的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综合基础所在,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有极大的影响。我国大多学校都以培养综合能力、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可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对包豪斯的基础设计教学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教学情况有所改良。

关键词:包豪斯;基础教育;研究 1 包豪斯基础教学的定义

包豪斯对现代的设计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对设计教学的基础进行奠定。其中创造性极强的当属基础课程设置,经过多年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主要是以点、线、面结构的色彩、构成研究等进行分析,对立体空间、运动、造型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材质的组合构成,进行探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从科学角度出发,从而拓展学习知识认知,对哲学、艺术、美学等人文学科进行学习,并开设了心理学、艺术史、设计理论、美学、哲学等相关的课程。 2 包豪斯设计基础的教育价值

基础课程是到专业的过渡,在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伊顿所著的书中,对基础课程的开设价值,做出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在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可对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挖掘。从如今看包豪斯基础应用于设计课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2.1 教学观理性、实用

在教学中,对色彩、图形、材料等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将传统教学中的主观意识改善,在科学基础上实施教学。

色彩、造型的教学,在包豪斯教学体系之前,传统教学中也有体现,可与现代设计教学中的感性意识不同。在包豪斯的基础教育中,主要是以理性、现代性、科学性为核心。在艺术领域里,包豪斯采用了较为严谨的思考,艺术中,难以量化的美学,也给予了较为明确的判断标准。

2.2 课程有针对性,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衔接

包豪斯教育中,最为成熟的内容为:实践工作、理论学习、基础教育。每个内容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在设计教育中,都是最为先进的艺术教育思维。基础课程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能够先对专业领域中的技术、材料有初步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将这些灵活的运用起来。在包豪斯基础教育中提出,学生不能以单独的眼光看待设计作品,而是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其与个人和社会相互联系起来。看似生涩难懂的色彩课程,通过这样简单、针对性强的训练之后,可以让学生有一种独特的敏感,开发学生的潜能,将其发挥到极致。有了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才能将包豪斯和艺术、社会、技术之间,实现完美的结合。

2.3 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艺术、技术的结合,是包豪斯教学体系中,一项终极发展目标。一开始就对设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设计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运用技术,而这些知识和技术,在时代的变化中,也会不断地更新。在德绍时期,包豪斯教育体系里就已经开设了心理学、物理学、市场学等相关课程,让学生最大化的学以致用,应用于实践中。综合素质的培养,才是教学真正的目标所在。

3 包豪斯对我国设计教学的影响 3.1 确立培养目标

在我国教学中,应该要首先确立培养目标,在设计基础教育中,应该要强调岗位的应用性、针对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对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来制定教学目标。在现代课程中讲到,现代课程的制约,在于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因此,在培养目标进行确立之时,应当要将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现代社会经验统一,作为主要目的。结合具体要求,发挥出在教育体系中最大的作用。高校学生在生活经验上较为匮乏,因此,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 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包豪斯教育中提到,学生应该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进步,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培养人才之时,就应当要注意专业内容的特殊性,采取开放式态度,改变传统教学的评价观念,避免抑制学生的成长。包豪斯中,除了基本的教学考核之外,也采用设计行业的要求,来实施考核,让学生在工厂中实施实践学习,必须要达到设计行业的相关标准,才能满足评价所需。高校应当要采用灵活、开放式的考评机制,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从而实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4 结语

包豪斯一直被称之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教学理念是设计教育的基础,依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以基础教育的眼光剖析包豪斯,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希望可以对我国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带来新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江牧,林鸿.包豪斯的设计哲学——从教育、社团和作品视角的考察[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5):137144.

[2] 刘烈辉.“包豪斯”教育理念与设计人才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2009(2):104105. [3] 从“包豪斯”教育思想看我国设计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30):102104. [4] 曹晓昕,詹红.迫降的“包豪斯”——巴盟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设计必然的巧合[J].建筑学报,2012(5):8086.

作者简介:张思凯(1974—),女,黑龙江木兰人,研究生,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设计基础理论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