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家民
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6期
杨家民
河南省濮阳市饲草饲料站,河南濮阳457000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因其适应性广、生活力强、产量高、营养丰富,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紫花苜蓿的种植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没有掌握好技术要点,则会影响产量、品质等。
1 选 种
紫花苜蓿的品种很多,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品种,可提高产量和品质。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秋眠性(4~6级)、抗寒性、抗逆性、高产潜力、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木质素含量等,可采用引种试验进行选择。一般WL903、WL525、WL525HQ 等适合在南方种植;肇东苜蓿、敖汉苜蓿、草原一号等适合在北方种植。河南省适合种植WL343HQ、WL363HQ、中苜2号、德宝苜蓿等。
2 整 地
2.1 施 肥
每667m2 施用磷酸二胺30~40kg、钾肥20~30kg。
2.2 整地原则
多雨区适合起垄栽培,有助于灌溉和排水,但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干旱区大多平作,利于灌溉和排水。
2.3 激光平地
利用激光平整土地,有利于灌溉(可采用漫灌或喷灌)和机械化作业(如播种、刈割、翻晒和打捆)。
3 播 种
3.1 播种期
最适宜的是秋播,即9月初至10月中旬,此期雨水量适宜、杂草和地下害虫少;其次为春播,即3月中下旬,此期杂草和地下害虫多;冬播是最后选择,即12月20日左右,气温高时有风险。
3.2 播种行距
美国播种行距为10cm,而我国一般为12~15cm。
3.3 播种量
播种量为1.5kg/667m2(包衣1.7~1.8kg)。播种后镇压,有利于种子和土壤密切接触。
3.4 播种方法
如果以生产商品苜蓿为主,一般为单播(条播);如果制作青贮(如威斯康星),可以单播或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美国一些农场的混播方法是:春季种植紫花苜蓿,秋季混播草地羊茅。
4 管 理
4.1 杂草防除
采用飞机撒药或大型(或中、小型)喷雾机械喷药除杂。播种前3d,用草甘膦喷洒;播种后,再用普施特喷洒封闭地面。紫花苜蓿生长期间,应根据杂草种类喷洒选择性除草剂。另外,窄行距和高播量是控制杂草的重要途径。
4.2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一般多发于夏、秋季节(各地的具体月份不一致,河南省多在7-8月份)。防治蓟马、蚜虫,可于紫花苜蓿刈割后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喷洒,1周后再用1次;或用氧化乐果。防治菜青虫类,多用辛硫磷。
4.3 灌 溉
紫花苜蓿苗期(60d)非常关键,干旱时必须要灌水保证出苗。干旱对紫花苜蓿的产量影响极大,尤其是第2、3茬苜蓿,灌溉是保证和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
5 追 肥
紫花苜蓿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为紫花苜蓿提供氮素,但只能满足其需要的2/3。为保证紫花苜蓿稳产、高产,施肥是关键。
5.1 返青期施肥
2月底或3月上旬或每次刈割后,每667m2 施用5~8kg尿素是提高紫花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或不施返青肥(高水肥地),其余季节刈割后追肥。
5.2 施用磷、钾肥
施用磷、钾肥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并可提高其粗蛋白含量,一般每年晚秋施1次即可。
5.3 叶面施肥
施用硼、钼、锌、锰等微量元素肥料,能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
(责任编辑:刘 娟
孵化出雏机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维修保养
1 常见故障的排除
排除故障时,在拔下插头和连接接头之前,应先拉开电源闸刀;安装时,插紧插头、再合电闸。
1)超温不报警。一是如果按下报警试验按扭能正常报警,说明报警导电表连线开路或导电表损坏,要接好连线或更换导电表;二是如果按下报警试验按钮未能正常报警,则说明电子管
G1(6P1)或继电器J1损坏,要修复或更换电子管或继电器;三是加热器接线开路,需检查并重新接好。
2)电机转动声音不正常或不转。一是电机缺相,应检查保险丝及接线,如损坏,换新的保险丝并接好连线;二是电动机负载过重,电机损坏,需换电机。
3)水银导电表的水银柱断离。原因是导电表受到剧烈震动或水银柱超过白金丝。修理方法:首先,顺时针方向转动调节帽,使指示针旋至刻度标尺的上端;然后将导电表下端的水银球浸入热水中,慢慢加热,使断离的水银柱升至毛细小泡里,稍加震动,使断开的水银柱连接上;再将水银球从热水中取出,让其自然冷却。如果1次不能修复,可按上述步骤重复操作。
4)孵化器两侧温差大。若两侧皮带松紧度不一致,造成温度不均匀,要调节皮带(打开侧窗门,调节皮带轮螺丝),使松紧度一致;若为一侧门没关严,进入冷风,要关好机门;若为两侧控温导电表调节不合理,要检查两侧导电表的定温,并用体温计实测两边的温差,以便确定两侧导电表的定温;若是由于加热器或风扇等故障引起的两侧温差过大,要按上述方法排除故障。
2 维修与保养
1)孵化控制器的维修、保养。要定期检查继电器触点,如氧化较重,可用零号砂纸轻轻打磨触点;应每隔半年或一年打开孵化控制器外壳用毛刷将绒毛清除干净;如果孵化控制器长期不用,应从孵化器上取下,置于通风干燥处,以防锈蚀。
2)孵化器的维修、保养。每年要用清漆刷跷板式蛋盘架、出雏盘等铁质部件;电机每3个月清尘1次,清洁后在轴承部加黄油;检查并紧固各转动部位的螺母,尤其是风扇皮带轮的螺母;在转蛋的蜗轮蜗杆部位加黄油,在各转动部位滴机油;孵化器如果较长时间空闲不用,应通电、扇风几小时,以保持孵化器干燥;定期检查孵化器外壳内外及底部,遇有裂缝或油灰脱落,应及时修补,必要时每隔1~2年需重新修理并刷上油漆;孵化器门容易出现不易拉开或关不严的现象,应及时修复,如果出现缝隙,应重新贴上毡布条。
来源:中国养殖技术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