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在T接线路上的应用

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在T接线路上的应用

来源:筏尚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6卷第3期 继电器 Vl01.36 No.3 2008年2月1日 RELAY Feb.1,2008 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在T接线路上的应用 汤向华 ,施雄杰 ,袁松 (1.江苏海门市供电公司,江苏海门2261 00; 2.南通供电公司,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针对带有小电源的“T”型接线,作为主电源侧的快速保护定值将会伸入其中的另外一侧造成保护不配的情况,提出了 采用三侧光纤纵差保护来解决“T”型接线保护配合的思路,并以RCS-943T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在海门供电公司应用情况为例, 对三侧光纤纵差保护的动作原理、光纤接入方式进行分析,指出了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在联调试验、运行维护等方面应注意的 问题。 关键词:三侧光纤纵联差动保护; “T”接线路; 应用 Application of three sides’fibers longitudinal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in T-connected lines TANG Xiang—hua ,SHI Xiong-jie ,YUAN Song (1.Haimen Power Supply Company,Haimen 226100,China; 2.Nantong Power Supply Company,Nantong 226000,China) Abstract:The T-connected lines with small power source would enter the other of main power source side as fast protection definite value of main power source,and result in no coordinate of protection.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ca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RCS一943T three sides’fibers longitudinal diferential protection in Haimen Power Supply Company,and proposes the method that using the three sides’fibers longitudinal diferential protect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protection coordinate of T-connected lines,and hten analyses the movement principle of three sides’fibers longitudinal diferential protection and the optical access method;and brings out the question about hte three sides’fibers longitudinal diferential protection in united test and operation maintenance. Key words:three sides’fibers longitudinal differential protection;T-connected lines;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4897(2008)03—0064—04 0引言 统失稳,同时由于在重合闸方式上不灵活,使系统 方式恢复不及时,如何做到当l10 kV线路有故障时, 线路光纤纵差保护,由于其原理简单、动作快 及时快速给予切除,保持系统稳定,我们提出了采 速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可以与通信组成复用通道 用南自院的RCS一943T保护,实现了三侧纵差的想 等优点,在110 kV及以上的线路保护中得到了广泛 法。 应用 。一般我们所讲的光纤纵差保护,是指线路 两侧纵差,对于带有小电源的“T”接线路,我们是 否同样可以采用光纤纵差来实现呢?三侧光纤纵差 保护在现场又是如何调试的?现就以RCS一943T三 侧光纤纵差保护为例谈谈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在“T” 接线路上的应用。 1 三侧光纤纵差保护方案的提出 秀山变 如图1所示系统:海门变为220 kV变电所,110 图1“T”接线路一次图 kV海东线是东郊变、秀山变的主电源,东郊变、秀 Fig.1 T-connected lines 山变为带有小电源的1 10 kV变电所,面对这样一条 110 kV线路,如果采用常规的微机线路保护,由于 2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动作原理 切除故障的时间不能做到全线0 S,可能会使小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汤向华,等 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在T接线路上的应用 一65 纵联差动保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护装置,曾 被誉为有绝对选择性的保护r2 J。三侧差动与两侧差 动在原理上是一样的,其电流差动继电器由三部分 组成:变化量相差动继电器、稳态相差动继电器和 零序差动继电器,其中: (1)变化量相差动动作方程 。呻>AO.75I婶 (1) A/。dIp>Iqdh (2) 其中: d 为工频变化量差动电流, A/cd‘p=IA/1+△,2+△,3f为三侧电流矢量和的幅 值; 为工频变化量制动电流, 唧=I△, }+I△, I+I△,。I为三侧电流矢量幅值的 和;Indh为3倍“差动电流起动值”(整定值)和4 倍实测电容电流的大值;实测电容电流由正常运行 时的差流获得。 (2)稳态相差动动作方程 ,。却>Icdq (3) I >0.4I婶 II<51N (4) I >0.75I婶 I r>51N (5) 其中:lcd 为工频变化量差动电流, I。(kp=iI1+,2+,3}为三侧电流矢量和的幅值; 为工频变化量制动电流, 唧=} }+} }+} 。} 为三侧电流矢量幅值的和;I。d。为“差动电流起动 值”(整定值)和1.5倍实测电容电流的大值。 (3)零序差动动作方程 0>0.75 (6) ,cd0>,ad0 (7) 其中: 零序差动电流, 0=}I。0+J20+J30}为三 侧零序电流矢量和的幅值;,,。零序制动电流, Ir。--Iz。。I ̄lz:。I ̄lz,。}为三侧零序电流矢量幅值的 和;, 为零序电流起动值,零序差动继电器经100 ms延时动作。 3 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光纤接入方式 一般保护用光纤均采用与通信合用的复用光纤 通道,对于RCS一943T保护而言,由于每侧的保护均 需与另外两侧进行交换数据,故每侧都有A、B两路 光纤通道,如图2所示,海门变的通道A与秀山变 的通道A进行连接;秀山变的通道B与东郊变的通 道B连接;海门变的通道B与东郊变的通道A连接。 海 东 门 郊 变 变 秀山变 图2光缆接入图 Fig.2 Optical fiber access scheme 现场光纤接入时,对于长线路可以将三侧光纤 在一次的T接点处通过光纤接线盒来完成,对于短 线路可以通过其中一侧进行跳纤来实现。如海门变 与秀山变之间的光纤通道,就是通过海门变至东郊 变的光缆在东郊变跳纤后再经过东郊至秀山变的光 缆来实现的 。 4整定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定值上应注意长距离输电线路的电容电流对差 动保护的影响,由于电容电流的存在,必然导致线 路正常运行时有差流存在,影响到故障时暂态过程 中计算出的电流相量精度,从而直接影响到保护的 可靠性和灵敏度。因此差动电流起动值要躲过本“线 路总长”的电容电流。这“线路总长”应包括“T” 接部分,总的电容电流就必须将“T”接部分也计算 在内。 对于“远跳受本侧控制”软压板的投退,系统 侧的保护,在区内故障时,电流变化量、零序过流、 负序过流三个启动量,至少有一个肯定会动作,为 了防止系统侧保护误动,应将此软压板投入。而对 于负荷侧或小电源侧的保护,发生区内故障时,电 流起动元件可能不动作,从防止拒动考虑,特别是 带小电源系统,进线故障,为防止失稳,应尽快将 故障切除,故而应将此软压板退出。 5 三侧联调试验注意事项 一套完整的保护,投入运行前须进行符合实际 的联调试验,对于三侧光纤纵差保护而言,联调试 验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 (1)一次升流试验。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原理 上有点类似于主变差动保护,三侧电流互感器的极 性正确与否对保护能否正确十分关键 。在现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66一 继电器 感器的极陛。 :次升流的方法,来直接检验三侧电流互 7 运行维护及操作要求 (2)模拟各种可能的运行方式及故障模式。 这里有2个注意点: 1)“通道A自环试验”、“通道B自环试验” ’ 一 一 一 一 ’ 三侧光纤保护在运行上有着其固有的特点: (1)主从机的切换:由于光纤通道采用的是如 图2所示环路连接,具有两路通道,一路通道异常 的软压板:当进行通道自环试验时,这两个控制字 均应置“1”,正常运行时该控制字均置“0”。 2)在模拟故障时,三侧是无法同时把握好故 障电流的大小和相位的,联调方案在进行一次通流 试验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在线路一侧模拟单相故障、 相间故障,观察三侧断路器的动作情况。强调的是 在一侧加故障量时,另两侧的辅助电压起动元件必 须启动,才能开放出口继电器跳闸(按照装置要求, 在模拟发生区内故障时,弱电源侧收到对侧的差动 保护允许信号,需判别差动继电器动作相关相、线 电压,若小于60%额定电压,则辅助电压起动元件 动作,开放出口继电器正电源。当本侧收到对侧的 远跳信号且定值中“远跳受本侧控制”置“0”时, 才开放出口继电器正电源,允许跳闸)。 6三侧联调试验方案 三侧联调方案应能模拟到可能出现的各种运行 方式,确保装置在各种方式下,均能可靠动作。 (1)三侧差动均投入(正常运行方式),海门 变侧、秀山变侧、东郊变侧分别加故障量(区内外), 观察三侧差动的动作情况,这里又分为3种情况; 1)三侧断路器运行; 2)东郊变侧、秀山变侧断路器分别热备用,另 两侧运行; 3)海门变侧断路器运行,东郊变、秀山变侧热 备用(模拟充电状态)。 (2)东郊变侧:模拟断路器检修,通道A、B 差动停用,海门变通道B、秀山变通道B差动停用, 海门变侧、秀山变侧分别加故障量(区内外),观察 另两侧差动的动作情况;同样方法模拟秀山变侧断 路器检修时,另两侧保护动作情况。 做上述试验时需注意的是,在一侧加故障量 时,另两侧需同时将相(线)电压降到30(60) V。 (3)需模拟三侧开关均在合位,本侧模拟故障, 另两侧三相电压维持正常额定电压,确保差动保护 不动作。 装置带负荷后,需在每侧观察差流的大小,一 般差流应控制在200 mA,若大于200 mA,应及时查 明原因。 时,不影响差动保护的正确动作。RCS一943T型装置 以其中一侧为主机,作为参考端,另两侧分别为从 机一、从机二,作为同步端。主从机由装置自动形 成。运行过程中,若主机与任一从机之间通道发生 故障,装置自动切换主从机,如主机与从机一之间 的通道发生故障,主机自动切换为从机一,从机一 切换为从机二,原来的从机二切换为主机,此时形 成从机一与从机二之间通道异常的状态,通道异常 灯亮,主机的通道异常灯不亮,主机的差动保护不 退出,线路故障时,主机发内部跳闸信号使两个从 机跳闸。故在“T”接线路上,任意两个装置之间通 道异常,差动保护不会退出。 (2)三侧、两侧差动保护的转换:“T”接线路 上,三侧保护均运行时,使用三侧差动的方式,此 时每侧的保护装置均用三侧的电流进行差动计算, 实现全线速动。一侧断路器跳开,处于冷、热备用 状态时,这侧保护不需要退出,三侧保护可以正常 运行。平时一般采用三侧差动的方式,只有当一侧 线路的断路器、保护需要检修,采用双端线路运行 方式时,才需要通过投退相应的压板,使保护切换 成两侧差动方式,此时保护装置用两侧的电流进行 差动计算,对另外一侧保护进行调试不会影响其他 两侧在运行的保护装置。需两侧运行时,在有关差 动保护的软压板和定值控制字均投入的情况下,仅 需改变屏上硬压板的投退状态就能适应两侧运行方 式。屏上的“投通道A差动保护”、“投通道B差 动保护”压板,在线路三侧运行时,两个压板均投 入:两侧运行时,仅需投入一组对应的压板,如秀 山变海东线断路器需要检修时(见图2),只要将秀 山变海东线差动保护“投通道A(海门变)差动保 护”、“投通道B(东郊变)差动保护”均停用,东 郊变侧“投通道A(海门变)差动保护”启用、“投 通道B(秀山变)差动保护”停用,海门变侧“投 通道A(秀山变)差动保护”停用,“投通道B(东 郊变)差动保护”启用即可。另两侧断路器、保护 需要检修时,保护投退雷同。 8结束语 三侧光纤纵联差动保护作为线路主保护的一 种,既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又达到了快 速可靠切除故障的目的 。应用于“T”接线路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汤向华,等 三侧光纤纵差保护在T接线路上的应用 .67一 有多个小电源的线路上,其优越性十分明显,同样 三侧光纤纵差保护模式也适合于220 kV“T”接线 路,特别是对“T”接改造的老线路是一种较佳的保 护配置模式 。这里需注意的是,对于方式调整时, 出现的繁琐保护投退,务必要引起运行人员的高度 重视,并应在现场运行规程中给予重点说明。 [4]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RCS一943T型高压输电线 路成套保护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z】. NARI—RELAYs ELECTRIC CO.LTD.The RCS一943T High・-tension Transmission Line Series of Protection De— vice in the Technical and Applicable Manual[Z]. [5] 王鹃,丁网林,杨启,等.光纤纵差保护在南京地铁工程中 的应用fJ】.江苏电机工程,2005,24(5):31.32. WANG Juan,DING Wang—lin,YANG Oi,et a1. Application of he Optitcal Longitudinal Differential Prot— 参考文献 [1] 林榕,赵春雷.线路保护采用光接口技术的探讨『JJ.电 力自动化设备,2005,25(11):91-93. LIN Rong,ZHAO Chun—lei.Discussion on Optical Fiber ection on Nanjing Subway Project[J].Jingsu Electrical E— ngineering,2005,24(5):3 1—32. Interface Technology in Line Protection[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5,25(1 1):91—93. [6] 吴奕,魏鸣琪,潘晓明.220kV“T”线路三侧高频保护 的试验fJ】.江苏电机工程,2O04,23(6):61-63. WU Yi.WEI Ming—qi.PANG Xiao—ming.Introduction of Experiment of 220kV…T’Connected Line Three Point [2] 王立新,王彦良,陈晓红.地方小电厂并网的变压器和线 路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方案探讨fJ】.继电器,2007, 35(21):67—70. WANG Li—xin,WANG Yan—liang.CHEN Xiao—hong.St— udy on Interconnection Protection and Automation Devi— High—frequency Protection【J】_Jingsu Electrical Enginee— ing,2004,r23(6):61—63. ce Schemes of Dispersed Generations[J].Relay,2007,35 (21):67—70. 收稿日期:2007-02—09 作者简介: [3] 罗晓宇,王秀梅.数字式纵联差动保护算法同步策略探 讨『J 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26(7):90 94. LUO Xiao—yu,WANG Xiu—mei.Discussion on Synchr— onization Strategy for Digital Longitudinal Current Diffe— 汤向华(1978一),男,助理工程师,从事电网调度运 行、继保整定工作;E—mail:hmtxh@jsepc.com.cn 施雄杰(1 966-),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电网调度运 行管理工作: rential Protection『J J.Electirc power Automation quiE— pment,2006。26(7):90—94. 袁作。 松(1974一),男,工程师,从事电网继保整定工 (上接第47页continuedfrompage47) ZHOU Zhao.mao,SHAO Yuan.Discuss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1997,(4):7.1O. Interface Architecture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S]. cation Integration at Electric Utilities [6] 也C 61968.2,AppliSystem Interfaces for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Part2 Glossary[S]. 1968.3,Application Integration at Electric Utilities [7] 也C 6 System Interfaces for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Part3 [2] 张慎明,黄海峰.基于IEC 61970标准的电网调度自动 化系统体系结构f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1O): 45.47. ZHANG Shen ming.HUANG Hai.feng.Architecture of Interface orf Network Operations[S]. [8] 潘毅,周京阳,吴杏平,等.基于电力系统公共信息模型 Power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IEC 的互操作试验fJ】.电网技术,2003,27(1O):31.35. PAN Yi,ZHOU Jing—yang,WU Xing—ping,et a1. Interoperability Test Based on Common Information 61970 Stndard[J].a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2.26(10):45 47. [3] 何峻,罗建.IEC 61968标准的原理及其应用分析fJ】.重 庆大学学报,2006,29(5):36 39. HE Jun.LUO Jian.Pnnciple and Analysis of IEC Model[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3,27(10):3 1-35. 61968[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 ̄r(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6,29(5):36.39. 收稿日期:2007-05-21; 作者简介: 修回日期:2007—06—14 [4] 王晓波,樊纪元电力调度中心统一数据平台的设计fJ】. 2006,30(22):89.91. WANG Xiao.bo.F N Ji—yuan.Construction of Common Platfo肌 in he tPower Dispatcher 顾建炜(1976一),男,硕士研究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 化及电力信息系统研究与建设;E—mail:gu_jinweia@126.com 苏毅方(1974-),男,工程师,从事电力自动化系统管 理与建设; Data Center[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 3O(22):89.91. 周浩(1 964一),男,教授,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 [5] 也C 6 1968.1,Application Integration at Electric Utilities System Interfaces for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Partl 及教学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