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 2020 -- 2021年度第1学期)
名称:高电压综合实验 题目:电缆实验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一周 成绩:
日期:2021年1月6日
课程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测量电缆长度的方法。
2. 掌握用震荡波检测电缆局部放电位置的原理及方法。 3. 掌握如何通过波形数据分析电缆局部放电的位置。
二、实验正文 1. 实验原理
电力电缆是组成电网的重要资产,根据全国2001年主要城市电力电缆抢修记录、事故现场照片和故障电缆封样等材料分析,因电缆附件制造质量导致电力电缆运行故障的占总故障的27%,因电缆敷设安装质量导致的为12%,因电缆本体制造质量导致的为3%。而局部放电又是导致电力电缆绝缘劣化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振荡波作为检测电缆局部放电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得到用户的认可,该检测方法以其高灵敏度与高精度的优点能有效检测并定位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局部放电。振荡波检测法原理如图2。
图2 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原理图
振荡波检测系统首先通过直流高压源对电缆充电(电缆芯与屏蔽形成电容特性),然后通过快速关断高压开关形成电缆电容与外加电感之间的LC阻尼振荡(振荡频率20Hz~500Hz),在不损坏电缆绝缘的前提下检测电缆局部放电,并对视在放电量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基于行波定位原理(脉冲电流法)进行电缆局部放电的定位。 2.实验系统
实验系统由振荡波检测系统和试品电缆统构成。试品电缆中间接头或终端预制缺陷。 3.实验过程
(1) 将试品——内置放电模型电缆中间接头及终端模型高压端接于振荡波设备输出端,试品与设备端保持
1
课程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良好的接地。
(2) 连接计算机与设备,打开测试软件。
(3) 对试品电缆进行视在放电量(1KpC、500pC、100pC)校准并保存各档位校准信号。
(4) 控制振荡波设备对电缆进行加压测试(2KV、5KV、6KV、7KV),获取各电压等级下的振荡电压与局放信号并保存。
(5)停止加压,关闭设备电源并用接地棒对试品电缆放电。
(6) 对7KV下的振荡电压及局放信号进行时域分析,生成定位结果。
(7) 观察定位结果中L-Q图(距离-放电量图)、L-N图(距离-次数图),确定局部放电位置。
4实验数据
2
课程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5.结果分析
观察L-Q图可以发现不同放电量的点在0m处集中,其余位置只有零星数据。 观察L-N图可以发现在0m处放电次数最多。 可以判断出局部放电位置在0m处。 三、综合实验总结
本次电缆实验,老师非常看重同学的动手能力,基本上全程让我们自己计算自己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参与感,也让我们对实验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电缆实物,分清了电缆的外皮和内芯,知道了怎样调整放电量,学会了怎样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知道了进行高电压实验时放电这一操作的必要性。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要选择振荡法来测量电缆长度及其基本原理。总而言之,这是一次收获颇丰的经历,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亲手操作实验的重要性。 四、参考文献
王伟,屠幼萍,《高电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15.04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