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2014年 9月 11 日 周 次 第 二周 记录人 主备人姓名 年 级 六年 科目 语文 备课组成员 备课内容:习作1、练习1 教材分析: 习作1要求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练习1安排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五项内容的训练。 习作1的教学目标: 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内 二、教学重点: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容 练习1的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辨析相同写法、不同读音的词语意思,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读音。 记 2、诵读与欣赏:感悟歌词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录 3、写好钢笔字:注意古诗的格式,将古诗写美观。 4、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5、学写毛笔字:陪、将。 二、重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与方法(见教案) 备课组成员补充: 湖滨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 间 2014 年 9月 18 日 周 次 第 三周 记录人 主备人姓名 年 级 六年 科目 语文 1
备课组成员 备课内容:《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 教材分析: 《负荆请罪》着重讲述了勇于承认错误的高尚品德;《最后的姿势》主要讲述的是面对困境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船长》讲述了“爱与责任”的人生哲理; 《负荆请罪》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屈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内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容 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记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录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船长》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片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后练习4中的两个句子。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段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船长的生死抉择。 教学过程与方法(见教案) 备课组成员补充: 湖滨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 间 2014 年 9月 25 日 周 次 第 四 周 记录人 2
主备人姓名 年 级 六年 科目 语文 备课组成员 备课内容:《爱之链》、习作2(写一篇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爱的文章)、练习2 教材分析: 《爱之链》主要讲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习作2要求写一篇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爱的文章;练习2安排了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5、学写毛笔字。 《爱之链》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内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容 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习作2的教学目标: 记 1、通过认真观察插图,读懂书中的儿童诗,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对雪人的眷恋之情。 录 2、在生活中真诚地与人交往,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通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的行动中,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三、教学难点: 1、在生活中真诚地与人交往,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练习2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5、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3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学习采访的几个注意点: (1)、要有目的性。 (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见教案) 备课组成员补充: 湖滨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 间 2014 年 10月 9 日 周 次 第 六 周 记录人 主备人姓名 年 级 六年 科目 语文 备课组成员 陈春青 兰雪芳 4
备课内容:《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教材分析: 在三篇课文中,第一篇着重讲述了出身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终于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第二篇是介绍“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故事;第三篇课文是讲“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 《小草和大树》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热爱学习、内 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容 2、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记 《轮椅上的霍金》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录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两个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教学难点: 为什么称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初步了解鲁滨逊的经历并体会在困难的条件下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在困难的条件下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 教学过程与方法(见教案) 备课组成员补充: 5
湖滨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 间 2014 年 10月 16 日 周 次 第 7周 记录人 主备人姓名 年 级 六年 科目 语文 备课组成员 备课内容:《我读书,我快乐》、习作3写一种自己喜欢的美味、练习3 教材分析: 《我读书,我快乐》中推荐《鲁滨逊漂流记》;习作3写一种自己喜欢的美味;练习3 《习作3》的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教学难点: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内 练习3的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学习如何修改文章。 容 2、诵读与感悟:阅读《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3、写好钢笔字,把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 记 4、口语交际:学会申诉。 录 5、学写毛笔字:和、胆。 重难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 教学过程与方法(见教案) 备课组成员补充: 湖滨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 间 2014年 10月 23 日 周 次 第 8周 记录人 主备人姓名 年 级 六年 科目 语文 6
备课组成员 备课内容:《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有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快乐;《牛郎织女》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内容积极健康,情节曲折生动,语言质朴形象、口语化,浅显明白易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老牛人格化,使情节得以发展,主题得以升华,使故事更加生动,更富吸引力;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容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记 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录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牛郎织女》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与方法(见教案) 备课组成员补充: 湖滨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 间 2014 年 10月 30 日 周 次 第 9周 记录人 主备人姓名 年 级 六年 科目 语文 备课组成员 7
备课内容:《安塞腰鼓》、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练习4。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课文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安塞腰鼓》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背诵第12——16自然段。 3、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特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 内 1、欣赏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 容 2、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重难点: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写下来,做到内记 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 习作4的教学目标: 录 1、欣赏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 2、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重难点: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 练习4的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诵读与积累:学习12个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中。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学会解释。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 教学过程与方法(见教案) 备课组成员补充: 湖滨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 间 2014 年 11月 13日 周 次 第 11 周 记录人 主备人姓名 年 级 六年 科目 语文 备课组成员 8
备课内容:《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 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草原》是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内 力。 重难点: 容 重点: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火焰。 难点:能基本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记 之义。 录 《草原》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过程与方法(见教案) 备课组成员补充: 湖滨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 间 2014 年 11月20 日 周 次 第 12 周 记录人 主备人姓名 年 级 六年 科目 语文 备课组成员 9
备课内容:《麋鹿》及一个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的习作(5)和一个练习(5)。 教材分析: 《麋鹿》一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习作5》是通过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训练学生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一篇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的习作。 《练习5》安排了五个项目,重点是语文与生活(内容是关于“风”的综合训练)和口语交际(内容是“说出自己喜欢的电视栏目”)两部分。 《麋鹿》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习作(5)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让学生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的良好的习惯。 3、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 2、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练习(5)的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认识自然现象——风,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2、诵读与欣赏:用诗人的眼睛去认识秋。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与方法(见教案) 备课组成员补充:
内 容 记 录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