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50例乳腺癌患者的总结与分析
作者:瞿晓春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 要】目的:总结与分析乳腺癌患者的钼靶与彩超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方法:随机抽选自2011年7月以来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乳腺钼靶及彩超检查和免疫组化结果。 结果:钼靶摄片肿块或结节30例,局部腺体密度增高15例,腺体结构扭曲4例,单侧乳房饱满、体积增大、皮下脂肪变薄1例。伴恶性钙化23例,伴皮肤增厚或凹陷8例,伴乳头下陷7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15例,其他征象,肿块边缘分叶及毛刺,患侧血管增粗扭曲。彩超弱或低回声团块或结节43例,混合性回声团块7例,其内可见不同程度血流信号。免疫组化ER及(或)PR(+)29例,C-erbB2阳性33例,Ki-67阳性率10%-90%35例,Ki-67阳性率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彩超;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04-02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and analysis of mammography a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from 2011 since July through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all patients had breast mammography an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Results:mammography in 30 cases of mass or nodule, focal glandular density increased in 15 cases, 4 cases of glandular structure, unilateral breast plump, volume increases, the subcutaneous fat thin in 1 cases. With malignant calcification in 23 cases, with skin thickening or depression in 8 cases, with the nipple subsidence in 7 cases, combined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s in 15 cases, other signs, lobulated and spiculated margins, ipsilateral vascular thickening twist.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eak or hypoechoic masses or nodules in 43 cases, mixed echogenic mass in 7 cases, which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blood flow signal.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ER and (or) PR (+) in 29 cases, C-erbB2 was positive in 33 cases, the positive rate of Ki-67 in 10%-90%35 patients, the positive rate of Ki-67 in
【Keyword】breast cancer molybdenum target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mmunohistochemistry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乳腺癌50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9.18 岁;发病部位:左侧 21例,右侧29例;位于外上象限30例,内上象限3例,外下象限8例,内下象限5例,乳头后方3例,表现为单侧乳房饱满、体积增大、皮下脂肪变薄1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 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钼靶头尾为(CC)和内外斜位(MLO)摄影及彩超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乳腺钼靶X线机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
1.3 诊断分析标准 由有经验的主治及(或)副主任医师调节窗宽、窗位,放大图像,仔细分析乳腺钼靶的DR影像,诊断注意观察乳房的外形、乳头、皮肤、腺体结构、导管、血管、腋窝淋巴结等改变。参照美国放射学会(ACR)制定推荐的BI-RADS分级标准,将乳腺癌X线表现分为常见征象、特殊征象和合并征象。其中,常见征象有肿块、钙化和结构扭曲。对肿块形态、边缘和密度等情况进行描述。对钙化的形状、颗粒大小、数量及分布等进行详细分析,并记录有无结构扭曲紊乱、异常血管等其他征象。 2 结果
2.1 X线表现 乳房肿块或结节者30例,局部腺体密度增高15例,腺体结构扭曲4例,表现为单侧乳房饱满、体积增大、皮下脂肪变薄1例。其中,位于外上象限30例,内上象限3例,外下象限8例,内下象限5例,乳头后方3例,伴恶性钙化23例,伴皮肤增厚或凹陷8例,伴乳头下陷7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15例。
2.2 彩超表现 弱或低回声团块或结节43例,混合性回声团块7例,其内可见不同程度血流信号,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多不规则或呈蟹足样改变。
2.3 免疫组化 ER及(或)PR(+)29例,C-erbB2阳性33例,Ki-67阳性率10%-90%35例,Ki-67阳性率 3 讨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由异型导管上皮或甲型上皮细胞发展而来,其钼靶片上可见表现为钙化、肿块、肿块伴钙化、结构扭曲或结构扭曲伴钙化等。肿块可呈分叶状、小分叶状,可见毛刺,周边亦可见不规则透明区,肿块密度多见等密度及高密度,或测得小于临床的肿块病变。钙化出现率较高,钙化形态可呈针尖状、细小沙粒状、线样、分支状,钙化分布可呈簇状、沿乳导管走行呈段性分布。皮肤增厚,乳头移位,腋下可见肿大淋巴结。
乳腺钼靶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癌准确率最高的方法,不仅可以对临床期肿瘤做出明确诊断,对微小癌、原位癌也可以发现病变,明确部位,确定性质 。乳腺癌钼靶影像学征象可以分为主要征象和次要征象。
3.1 主要征象 肿块或结节,恶性微小钙化,结构扭曲。肿块或结节,一般指瘤体的影像。恶性微小钙化,包括泥沙样钙化、小杆状钙化、分叉状钙化、针尖状钙化等。结构扭曲,是指腺体失去正常形态,由一点发出的放射状改变或脂肪与正常乳腺实质之间的界面扭曲。 3.1.1 肿块或结节:钼靶片出现肿块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依据。乳腺癌多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肿块或者结节,本组病例有30例可见肿块或结节,占总数的60% ,乳腺癌好发于外上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限,本组有30例,占总数的60%。由于触诊时肿块包括了癌周围的水肿、炎性浸润和纤维化部分,所以钼靶所见的肿块影一般小于临床医师触诊大小,这是钼靶征象诊断乳腺癌的主要特征之一。肿块或结节边缘出现毛刺、分叶、透亮水肿环等伴随征象。毛刺是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的表现,也有些是小导管和周围结缔组织的增生,肿瘤供应血管增多等;肿块分叶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可为多个癌灶重叠,也可为癌细胞增殖过快,瘤体部分生长速度不平衡;肿块周围透亮水肿环常见于临床触及肿块明显大于钼靶所见肿块,是由于瘤体周围炎性渗出或局部组织水肿增加了肿块与周围组织间的间隙。此征象般是良性肿瘤的表现,乳腺癌钼靶仅出现此征象可能是由于瘤体包膜较完整,生长均衡,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
3.1.2 钙化:恶性微小钙化是乳腺癌比较常见的特征性征象,发生率相对较高,本组23例,占46% 。乳腺癌钙化有3个特征:(1)数量多,每平方厘米多于5个;(2)颗粒小,直径小于0.5mm ;(3)密度淡 。
由于病灶局部营养不良、坏死,分解出大量磷酸根,同时局部钙离子增加,碱性磷酸酶增加,导致磷酸钙盐沉着。据Ahmed对乳腺癌钙化研究发现,钙化在腺样管腔内,由成团癌细胞引起;呈针尖样,是由上皮细胞顶浆分泌钙盐,乳腺癌钙化常见泥沙样或粉末状,多发生于肿瘤外围的腺泡内;线状、短杆状钙化则多发生于导管内;而圆形、卵圆形或团簇样钙化多发生于肿瘤坏死区。恶性钙化特征表现两种形式:细小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和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大小形态不一,直径常小于0.5mm,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细而不规则线样,常不连续,癌性钙化直径10~500μm,不超过1000μm。一般直径常小于0.5mm,形态为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多角形,线状或叉状,有的可成丛成簇,且分布不规则。特征性恶性钙化在对不见肿块的隐匿性癌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3.1.3 结构扭曲(结构紊乱):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在实质的边缘扭曲,是较易被忽视的主要征象。结构扭曲也可以是一种伴随征象,可为肿块、不对称致密或钙化的伴随征象,如果没有局部手术和外伤史,结构紊乱可能是恶性征象,其表现局部结构紊乱的致密片影,呈星芒征,四周放射状,有时可合并钙化,毛刺影。应与对侧乳腺比较,发现双乳不对称性改变均应仔细观察。 3.2 次要征象(1)局灶性不对称致密,由于乳腺癌瘤体密度高于周围腺体密度,癌细胞浸润生长排列密集,使单位体积的细胞数增加,当被致密腺体组织掩盖时即表现为局灶性不对称致密。但此征象约70% 为腺体增生,30% 为乳腺癌,因此需结合临床触诊并局部加压放大摄影争取发现肿块,短期复诊,做好随访。如有其他乳腺癌钼靶征象则有利于做出诊断。(2)皮肤增厚内陷及皮下脂肪层浑浊,肿瘤直接侵犯或皮下淋巴管阻塞致肿瘤表面的小区域皮肤水肿,同时皮下脂肪层的浸润牵拉使皮肤内陷,厚皮征仅能在皮肤切线位时被发现。本组病例中钼靶片有8例显示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层浑浊出现几率相对较高。(3)乳头内陷,当肿块发生在乳晕区或附近时,因乳腺癌朝乳头方向浸润,牵拉使乳头回缩,当乳头重度内陷时,形成漏斗征。本组乳头内陷7例。(4)异常血管征,乳腺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肿瘤血管生长因子,诱导并促进肿瘤毛细血管生长,肿瘤血管是乳腺癌生长、浸润、转移的基础。钼靶片病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区域血管异常增多或与健侧血管直径之比>1.4以上,即为异常血管征,常见于中晚期乳腺癌。本组有5例(10%)患者可见局部血管增多、增粗。
3.3 免疫组化 (1)ER、PR: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2)C-erbB2癌基因: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 所以C-erbB2表达阳性预后稍差。可以用内分泌治疗不过要配合其他治疗比较好。(3)Ki-67:通常与肿瘤增长的速度有关,与乳腺癌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预后相关,有助于确定是否采用辅助性化学治疗。前两个是决定能不能内分泌治疗的指标,只要有一个阳性就可以应用.
综上所述,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已成为乳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在某些方面尚存在局限性,即使在最佳的摄影和诊断条件下,仍有5% ~15%乳腺癌因各种原因而呈假阴性表现。尽管如此,乳腺钼靶x线检查至今仍是诊断乳腺疾患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目前乳腺影像检查主要以x线摄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主,MRI和CT检查因各自的成像优势,成为x线及彩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正确认识各种乳腺癌钼靶主要和次要征象,结合彩超检查加以综合分析,对提高乳腺癌诊断符合率有重要价值。同时应加强对乳腺癌免疫组化结果的认识,以明确其意义及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肖健存,张武.乳腺癌的治疗与进展.肿瘤防治杂志,2002,9:482.484.
[2] 肖勤,柳光宇,顾雅佳,等.5307名乳腺首次筛查影像结果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266.1270.
[3]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240. [4] 胡永升主编.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o1.37.顾雅佳,王玖华,涂小予,等.
[5] 何之彦,陈海曦,姚戈虹,等.乳腺钙化的X线影像评价.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13:332.
[6] 孟庆春 田云霞 高兰芳,等,乳腺癌钼靶影像学征象分析.河北医药2012年2月第34卷第4期
[7] 李菊英 青海医学院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