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化历程中,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经典趣味,供⼤家参考。
中国民间故事1⽼⼈⼭
桂林⼭⽔甲天下,到过桂林的⼈,都晓得洞⼤要数七星岩,⼭⾼要算⽼⼈⼭。这座⼭,坐北向南,⾯对桂林的⼤⼩群⼭,活像⼀位威严的⽼⼈。
相传秦始皇曾征调⼤批民夫修筑万⾥长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啦。监⼯的像催命⿁⼀样拿着鞭⼦,紧跟在民夫的后⾯,⽇夜 不歇地催着挑⽯头呀,抬⽯料呀,把民夫累得腰弯背拱,汗⽔哗哗直流。好多⼈累得死去活来,呼天保佑呀,天不答应;喊地搭救呀,地不显灵。
有⼀天,东海龙王的三公主要到南海去拜见仙⼥,想⾛旱路,趁机看看凡世⼈间。她清早起来拜辞了龙王,跳出龙宫,驾起⼀朵祥云,腾上⾼空,飘飘游动。她站⽴云头往下界望去,只见⿊压压成千成万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把⾻头,光着膀⼦,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头。于是,她便起了同情和怜悯之⼼,暗暗下了决⼼,要想法⼦帮助民夫解除苦楚。
三公主挥舞彩带,催紧飞云飘游到南海,按下云头,⾛进普陀岩,拜见了仙⼥,开⼝禀道:“仙⼥呀,你⾏⾏善⼼,救救修筑长城的可怜的民夫罢!”仙⼥听了,扬起柳眉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秦始皇修长城是想抵挡外来敌⼈;你要帮助劳苦民夫减轻痛楚,我可以给你⼀⽀柳枝,把南海中的⽯⼭赶去筑墙罢!”三公主听了⾮常⾼兴,接过柳枝,转⾝就往外⾛。忽然听到仙⼥说道:“三公主,我助你赶⼭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件,⼀路之上不可贪图玩耍;第⼆件,⼀路之上不要同凡⼈说话。”三公主连忙答应,到了南海,把柳枝往海⽔⾥轻轻甩动。只见海⽔翻滚,⼀座座⽯头⼭接连跳出⽔⾯,有的变成虎、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看这些⽯头变成了飞禽⾛兽,喜得眉开眼笑。她挥动柳枝东边拦来西边挡,赶着它们徐徐朝北前进。
三公主记着仙⼥的话,赶着这群飞禽⾛兽,⾛过茫茫⼤海,⼜⾛过千⼭万⾕,⼀连三天三夜 没有敢停留⼀下。这时她已经累得⼀⾝汗⽔,⾛着⾛着,忽然到了⼀个⾮常美丽的地⽅。这⾥⼀条江⽔碧绿得像⽟⽯,岸边开遍各⾊鲜花。三公主想道,⼈间还 有这样好的地⽅,我何不到江边洗洗脸,擦擦汗再赶路也不迟。哪⾥想到,这些虎、豹、骆驼、⼤象、仙鹤、锦鸡,越跑越快。三公主正在着急,忽见⼀个头戴风帽、⾝披⼤袍的⽼公公从家⾥⾛了出来。三公主⾼兴的说道:“⽼⼈家,我已经赶了三天三夜 路了,想在这条江⾥洗洗脸,请你替我看管⼀下这群虎、豹、骆驼、⼤象、仙鹤、锦鸡好吗?”⽼公公⽤⼿擦擦眼睛,⼜仔细看了⼀下,答道:“这哪⾥是什么虎、豹、骆驼、⼤象、仙鹤、锦鸡,明明是些⼤青⽯呀!”⽼⼈家⼀语道破,这些飞禽⾛兽⼀下⼦全成了⽯⼭,再也不⾛了。
这时三公主慌了⼿脚,急忙扯起柳枝⼜抽⼜打,直累得汗⽔滴滴,⽯⼭还 是不摇不动。三公主长叹了⼀声说:“只怪我忘记了仙⼥的话,耽误了搭救众⽣的⼤事。”说罢向⽼公公深深⼀揖,说道:“拜托⽼公公替我照看这些⽯⼭,我到南海请罪去了。”三公主哪⾥想到,⽼公公⼀下⼦也变成了⼀座⽯⼭。
这座⽯⼭,就是⽼⼈⼭。在⽼⼈⼭的四⾯,围着许多⼤⼤⼩⼩的⽯⼭,有的像虎,有的象豹,有的像骆驼、⼤象,有的像仙鹤、锦鸡。⽼⼈⾄今还 受三公主的嘱托,精⼼地看管着它们哩。
中国民间故事2⽕晶柿⼦
关中临潼县,有座苍翠的骊⼭。骊⼭东边不远的⼭坡上,有个叫三⾥任的⼩村⼦,这⼉盛产⼀种美味的⽕晶柿⼦。这种柿树⽆籽可种,是靠嫁接在软枣树上繁殖的。那么,是谁第⼀个把软枣树嫁接成柿⼦树,⽽第⼀枝⽕晶柿⼦树的果枝⼜是从哪⼉来的呢?
很早很早以前,三⾥任村住着⼀个⽼头,养着四个⼉⼦。⼤⼉⼦叫⼤富,⼆⼉⼦叫⼆财,三⼉⼦叫三卒,四⼉⼦出⽣不久,他的⽼伴就不幸死了。⽼头⽆⼼给娃取名字,村⾥乡亲们都顺⼝叫他四⼦。
⼀年⼀年⼜⼀年,⽼头的四个⼉⼦都长⼤成⼈。眼看着穷⽼头就要享清福了,谁知命运不济,⼤富、⼆财、三卒都先后死去,⽼头只好随着四⼦苦度晚年。四⼦为⼈忠厚⽼诚,⼲活勤快,孝敬⽼⼈,乡亲邻友都夸赞他。四⼦为了让⽼⽗亲吃饱穿暖,不怕劳累,春夏开荒种地,⼊冬上⼭打柴、采摘软枣,换钱添补家⽤。⽗⼦俩就这样相依为命,凑合着过⽇⼦。
四⼦家门前有棵枝叶繁茂的⼤树,不知从啥年啥⽉起,有只⽕鸟落在⼤树上,搭了个窝长住下来,任家⽼辈也不在意。⽕鸟长着⼀⾝⽕红的⽻⽑,叫声清亮动⼈,四⼦从⼩就喜欢⽕鸟。等到四⼦稍⼤,能下地⼲活时,每天清晨,⽕鸟便⽤清亮的叫声唤醒四⼦起床,下地⼲活;傍晚,⽕鸟⼜唱着好听的歌⼉迎接四⼦收⼯还 家。长年累⽉,四⼦和⽕鸟之间建⽴了深厚的感情。
⼀年冬天,四⼦从集上卖枣回来,⽼远就听到⽕鸟急促的呼救声。四⼦连忙加快脚步,赶到村⼝,瞧见两个孩⼦正上树拆
鸟窝。⽕鸟也不⽰弱,⽤嘴去啄⼀个孩⼦。另⼀个孩⼦看见⾃⼰的伙伴被⽕鸟啄得抬不起头,便拉⼸放箭,只听“嗖”的⼀声,⽕鸟就被射落到地上。四⼦赶到树下,见⽕鸟右翅中箭,在地上扑棱着。四⼦⼼痛地抱着⽕鸟,拔去箭,轰⾛两个淘⽓的⼩孩,把⽕鸟带回家包扎好伤⼝,他端来了清亮的泉⽔,好⼼的⽼⽗亲给⽕鸟拿来了⼩⽶饭。⽗⼦俩每⽇精⼼地照护这只⼼爱的⽕鸟。
⼀⽉⼀⽉⼜⼀⽉,春暖花开,⽕鸟受伤的翅膀长好了,四⼦和⽗亲就把⽕鸟放回到树上。从此,每天⼤清早,⽕鸟就⼜叫醒四⼦下地⼲活;晚上,⼜唱着歌⼉迎接四⼦归来。
⼀天,四⼦从地⾥⼲活回家,⾛到门前,听见⼀个姑娘⽤清脆的声⾳和他打招呼:“四⼦,你回来了!”四⼦惊奇地看了看四周,连⼀个⼈影都没有。接着,他⼜听见姑娘对他说:“你喜欢我吗?救命恩⼈!”四⼦寻声猛地抬头,树上那只⽕鸟正笑着向他点头呢。四⼦不由得⼜惊⼜喜,急忙答道:“我喜欢你,⽕鸟!”
原来,⽕鸟在四⼦家门前的⼤树上,已经住了整整⼀百年,会讲⼈话了。⽕鸟从窝⾥衔出⼀根果树枝,丢给四⼦说:“这是我从遥远的花果⼭衔来的,它能结出⼜红⼜甜的果⼦,⽐软枣好⼗倍。”四⼦拾起来⼀看,觉得很奇怪,这连根都没有的树枝,能栽得活,结果⼦吗?于是问⽕鸟:“没根的果枝能活吗?”⽕鸟回答说:“会活的。你先收起来,明天有⼈来帮你拾掇。”四⼦半信半疑地拿着果枝回到屋⾥。
这天晚上,四⼦做了⼀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个姑娘,穿着⼀⾝红似朝霞的⾐裙,送给他⼀对⽕红⾊的⽔晶灯笼,他⾼兴地拿给⽗亲看,⼜请来好多乡邻,⼤家都夸说好……忽然,⽕鸟⼀阵叫声把他从梦中唤醒,他睁眼⼀看,天已⼤亮了。勤劳的⼩伙⼦惦记着昨天还 没有种完的地,就连忙起⾝下地去了。
四⼦来到地⾥,⼀⼝⽓把地种完,⼲得浑⾝是汗,就到地头想歇⼀下。他刚在⼀块⽯头上坐下来,就站起来了。原来,他看见地头⼀棵软枣树齐腰断了,他⾃⾔⾃语地说:“⼈没头活不成,树没头咋长?谁把树给截断了呢?”他想:如果把昨天⽕鸟送给他的那根果枝稼接在软枣树上,不就两全齐美了吗?于是,他就收拾农具回家去了。
快到家门时,他看到⾃家灶房的烟筒冒着青烟,他抱怨⾃⼰只顾⼲活,忘了早些回家给⽗亲做早饭,让⽼⼈⾃⼰动⼿了。可是,他⾛到家门⼝就不由呆住了,原来,草房中有⼀位美貌的姑娘,正在给⽗亲做饭呢。这位年轻姑娘和⾃⼰昨晚梦中见的⼀模⼀样。四⼦⼗分纳闷,姑娘见他那副呆傻样⼦,⼤⽅地笑了。这时,⽗亲说:“四⼦娃,你过来,听爹给你说。这姑娘名叫⽕晶,⽆依⽆靠,今天来咱家讨饭,我见她⼗分可怜,把她让进咱家。她看我上了年纪,⼀个⼈在家挺孤单,愿养我到⽼。我⼀⽣有⼉没⼥,就把她收做⼲⼥⼉留在咱家。从今以后,你俩就是兄妹了。”四⼦听了,⾼兴得合不拢嘴,饭也吃得特别⾹甜。吃完早饭,兄妹⼆⼈就⼀同下地⼲活了。
四⼦和⽕晶来到地边,四⼦说要给断了头的软枣树接个头,⽕晶说:“⾏!”四⼦从怀⾥取出⽆名果枝,⽕晶姑娘⽤镰⼑在软枣树上砍了个裂缝,四⼦把果枝接头削成马⽿形插进去,⽕晶姑娘⼜剥了些树⽪绑了⼏圈,两⼈就上⼭砍柴去了。
⼀年两年三年,这棵树开花、结果了。秋后,树上就像挂满了红灯笼,晶莹透亮,兄妹俩把果⼦摘回家,⼀家三⼝谁都舍不得吃。
在劳动和⽣活中,四⼦和⽕晶姑娘相亲相爱,⽗亲和乡邻们都说他俩是很好的⼀对,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年初三,是他俩成亲的⽇⼦。当乡亲们来祝贺时,他俩就把藏了⼀冬的新奇果⼦端出来待客,让⼤家尝新鲜,⼤家吃了赞不绝⼝。村中⼀个⽼秀才插嘴说:“这果⼦咱们还 是头⼀次尝到,过去别说吃,连见都没见过。果⼦还 没有名字,今天我给它取个名字,就叫‘⽕晶四⼦’,吃果不忘育果⼈嘛。”⼤家觉得很好,“⽕晶四⼦”这个名字从此就叫开了。
“⽕晶四⼦”受到乡亲们的欢迎,他们把培育这种果树的嫁接⽅法传授给⼤家,全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晶四⼦”树。不知过了多少年,⼈们把“⽕晶四⼦”念⽩了,传成今天的“⽕晶柿⼦”了。
中国民间故事3蒲公英
从前,柳河湾⾥住着⼀个叫周成的⼩伙⼦,⾃⼩失去双亲,⼗分孤苦。周成⼗⼋岁时,好⼼的邻居就给他说了个媳妇——蒲⽒。婚后,两⼈⼗分恩爱。周成下地⼲活,蒲⽒在家纺纱、织布、料理家务,⼩⽇⼦过得幸福美满。
这⼀年刚刚忙罢麦收。周成突然得起病来,咽喉肿痛,⿐⼦和⼝⾥冒⽕来,吃饭也免不了把脖⼦歪⼏歪,和村⾥很多⼈得的病⼀样,⼈们到处求医,结果是吃药⽆效,求神不灵。蒲⽒⼼⾥难过,整天张嘴泪不⼲,⼀天夜 ⾥,她梦见⾃⼰来到了⼀座⾼⼭,名叫花⼉⼭。⼭上万花艳艳,浓⾹扑⿐。她⾛到⼭顶,见⼀株花草⽣得别致逗⼈喜爱。它铺开⼀簇绿叶两边像锯齿⼀样,青紫⾊的花茎上开着⾦黄的⼩花。有⼈告诉她这种草名叫公英。可以⼊药,有清热解毒、消散痛肿的作⽤。蒲⽒听了不禁⾼兴地笑了起来。蒲⽒笑着醒来,原来是⾃⼰做了⼀个梦。
第⼆天清早,她就把梦告诉了丈夫,并打算去花⼉⼭采药。周成听了,说:“花⼉⼭,东南天,脚⽣泡,鞋磨穿,淌过九⼗九条河,绕过九⼗九道湾。路途遥远,你可去不得呀。”蒲⽒说:“只要能找到这种药草,别说过河绕弯,就是⾛上千⼭万⽔,我也⼼⽢情愿。”她收拾好⾏装,毅然辞别了丈夫和乡亲。
蒲⽒⾛了⼀天⼜⼀天,饿了⼝⾥啃⼲馍,渴了河边饮清泉,倦了草地盖⽢露。终于淌过九⼗九条河,绕过九⼗九道湾。⼀天,她⾛到⼀座⼭下,见有⼀个茅棚,⾥⾯坐着个⽼太太正在纺纱。
她连忙⾛进茅棚向⽼太太问路。⽼太太说:“你再往东⾛上百步,左数九⼗九棵树,右数九⼗九棵树,对着中间的那棵树往前⾛,就有上⼭的路了。”蒲⽒按照⽼⼈的指点,来到百步尽头,真的左数九⼗九,右数九⼗九,顺着中间那棵树信步朝⼭上⾛去。不⼤⼯夫,眼前现出了⼀条直通⼭顶的⼤道。她来到了⼭头上,只见绿树荫下,座落着⼀间房⼦,有⼀个⽼头正坐在门⼝聚精会神地看书,那⽼⼈鹤发童颜,精神健旺。蒲⽒上前施礼,说明了⾃⼰的来意,求⽼⼈给以指点。
⽼⼈仔细打量着蒲⽒,说:“这种药草名叫公英,它要长三千年⽅能⼊药。你历尽千⾟万苦可不容易呀,回去吧。”蒲⽒呆呆地看着⽼⼈,说:“难道⼈得了急病,也⾮等三千年再治不⾏吗?”
⽼⼈听了蒲⽒的话,点点头说:“是呀,如果不等三千年的话,病⼈服了这种药草,采药⼈就会马上死去的。”蒲⽒恳切地说:“只要把⼤伙的病治好,我⽢愿⼀死。”
⽼⼈听罢,沉吟⼀会,点点头说:“既然你有这颗诚⼼,好吧。”说着,他从屋⾥拿出⼀朵⾦花递给蒲⽒,说:“只要戴上这朵⾦花,就能免去⼀死。去吧,按照你梦⾥见的那样寻找去吧。”
蒲⽒谢罢⽼⼈,头戴着那朵⾦花,径直往⼭顶⾛去。她到了⼭顶,嗬,满⼭顶到处是鲜花,绿叶映衬,五光⼗⾊。她凭着⾃⼰的记忆,终于找到了那棵仙草——公英。她双⼿捧着公英草,朝着⾃⼰的家乡张望,激动得两⾏热泪如断线的珍珠,再也⽆⼼在⼭上停留,急忙朝⼭下跑,头上那朵⾦花,也在奔跑中失落了。
蒲⽒回到了家⾥,熬了⼀锅药汤,⼤碗⼤碗地分给众乡亲。只⽤了三天时间,乡亲们和周成的病全都好清了。蒲⽒看着⼤伙的病情转好,微笑着合上了眼睛。⼈们听到蒲⽒死去的噩耗,都难过得掉下了眼泪。蒲⽒被安葬不久,在她的坟上长出了许多公英,后⼈便将其称为“蒲公英”。
你见过蒲公英吗?亲爱的宝宝,我们⼀起来猜谜语吧:
⼩⼩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野⾥,安家落户扎根基。中国民间故事4⽩云格格
在天地初开的时候,天连⽔,⽔连天,天是黄的,地是⽩的。渐渐地,世上才有⼈、鸟、鱼、兽、⾍了。住九层天上的天神,瞧见地上出现奇怪的⽣灵,⼤发雷霆,要把所有⽣物统统收回天上去。于是,他叫雷神妈妈、风神妈妈、雹神妈妈、⾬神妈妈,朝地下猛劲地刮起狂风,撒下暴⾬、冰雹;派镇守东海的龙王打开⽔眼,让洪⽔从天上灌下来,⼀连三千三百三⼗六个⽇夜 ,遍地汪洋,⽩浪滔天。⼈呀,鸟兽呀,混在⼀块漂流,谁也顾不得谁,都在⿊浪⾥嚎叫、挣扎……
地上⽣灵的悲惨遭遇,惊动了善良的⽩云格格。⽩云格格是天神的⼩⼥⼉。⽼辈⼈讲,天神有三个姑娘:顺⼤、毕⽛和⽩云格格。天神送给顺⼤格格、毕⽛⼆格格每⼈⼀个铜镜,出嫁后主管着天地的温暖和光明。⽩云格格⾝披九⼗九朵雪花云镶成的银光衫,她最⼩,也是最聪明、美丽的⼀个。她不想远离天神,情愿⼀辈⼦侍奉⽗亲。天神格外宠爱她、信任她,给她⽆限的权⼒。众神谁都敬重她,也都喜爱美貌多姿的⽩云格格。
这天,⽩云格格⾛出云宫,想摘⼏朵玛瑙云,给天神裁剪梅花宝帐。忽然,传来喳喳喳的喜鹊叫声,她便摘了朵红云彩,剪了个宝云船,跳上去划出宫殿,想看个究竟,划呀,划,⽩云格格往下⼀看,⼤吃⼀惊,脚下⼀⾊⼉是⽩亮亮的汪洋。⼀群花脖喜鹊,扑棱着湿翅膀,挣扎着向青天哀叫,累得眼看要掉进⼤浪⾥啦!
⽩云格格瞧见这情景,忙喊道:“喜鹊、喜鹊,快上宝船吧!”
喜鹊望见美丽的⽩云格格来了,真是遇见了救星,扑棱棱全飞上⼩船。
喜鹊们流着眼泪说:“善良的⽩云格格,天神要毁掉地上的欢乐,快救救下边的⽣命吧。我们没吃的、没住的,连块歇脚的地⽅都没有。”
⽩云格格望望滚滚⼤⽔,⽓恨⽗亲太专横了。她从宝云船上捡起⼏根⼩⽊枝扔了下去说:“去吧,⽤⼩⽊枝架幸福窝吧!”喜鹊感激⽩云格格的热⼼肠,扇着翅膀,从宝云船上飞下来。⼏根⽊枝在⼤⽔⾥⼀下变成千根、万根巨树。从此,⼈们就⽤漂在⽔上的绿树凿成⼩船;鸟⼉叼着⼩细枝,在⾼树上搭窝;⾍、兽们爬在⽊头上,漂到远处藏⾝。剩下的枝杈,在浅滩扎根,慢慢变成了兴安岭松树林。
⽩云格格回到天宫,还 不放⼼。她想,光扔⼏根⼩⽊枝怎么⾏呢?得想法⼦收住洪⽔,地上⽣灵才能得救。她想呀想,想呀想,想到了聚宝宫⾥的万宝匣。可是,开天钥匙挂在⽗亲⾝上,没有它,就打不开聚宝宫;随意开宝匣违犯家法天规,威严的⽗亲是绝不允许的。怎么办?⽩云格格狠狠⼼,决定偷出开天钥匙,情愿⾃⼰负罪,也要搭救地上的万物。于是,她趁天神午睡,悄悄来到寝宫。
⾛着,⾛着,寝宫的⽯桥⼀下⼦变成⼀条⼤⽕龙,⽩云格格冲过去了;⾛着,⾛着,寝宫的门闩⼀下⼦变成恶⿁的⼤嘴,⽩云格格钻过去了;天神睡觉,酣声像九⼗九条瀑布声那么响。众神谁想偷偷贴近他,都会被震成轻烟死掉。⽩云格格有⽗亲赏赐的镇⽿珠,可以平平安安地⾛到天神⾝旁。她轻轻解下挂在⽗亲胸⼝窝上的开天钥匙,扭⾝溜出寝宫,打开了⾦光夺⽬的聚宝宫。这是她头⼀次私进聚宝宫,她愣住了。原来,宝匣⼀排排的,有三千三百三⼗多个。她犯起愁来,究竟打开哪个宝匣
才能收净地上的⽔呢?她怕⽗亲睡醒了追来,⼜急⼜慌。
转念,她打开眼前两个匣⼦,⽤⼿指捻了捻,⼀个⾦黄⾊,⼀个⿊黄⾊,都⼲刷刷的直耀眼。她⼼想,这准是⿊沙⼟,⽔怕⼟聚,快把这两匣⼦⼟撒下去吧,不要再误了时⾠。她抱起两个万宝匣跑出聚宝宫,先打开⼀匣,⼀下⼦把⼟全从天上倒下去了。停了停,她看地上⽔不见消,⼜把另⼀个匣⿊黄⿊黄的⼟,也哗啦啦扬到地上。嘿!这⼀撒⼤地变样了,⽩亮亮的⽔全挤进沟壑⾥,变成江河、泡⼦。⽩云格格由于⼼慌撒得不匀,⼟多的地⽅凸成⼀条条⼭丘,⼟少的地⽅成了平川。⽩云格格往地上撒了⼀匣黄⾦,撒了⼀匣油沙⼟。所以,⼈们都说那⾥⾦⼦多。刨⼟筛沙,能得狗头⾦;还 说兴安岭⼭不陡,⼟质肥,这些都是⽩云格格撒下的来。
再说雷、风、雹、⾬四神,往地上施展神威,可是仔细瞅瞅,很惊奇,⽩浪变成了⿊地,她们赶紧禀告天神。天神刚睡醒,他朝地下⼀看,⼤发脾⽓,⼜⼀摸聚宝宫钥匙也丢啦。他⼤声吼道:“不⽤说,这是⽩云格格⼲的坏事,⽴即把她给我抓回来!”
⽩云格格知道⽗亲要怪罪下来,可天宫这么⼤,往哪⾥躲,哪⾥藏?她跑去求顺⼤格格,顺⼤恼恨她违犯家规,不但不收留,还 ⽤烈⽕烧她;她跑去找毕⽛⼆格格,毕⽛疼爱妹妹,但⼜害怕⽗亲的神威,只好催她快逃。⽩云格格眼含热泪,穿好雪⽩的银光衫,围上红霞披肩,勒紧黄云彩带,拴上粉云荷包,⼀狠⼼飘到⼤地上。
天神得知⼼爱的⼥⼉私逃了,⼗分恼怒。他让雷神妈妈打着炸雷,风神妈妈刮着飓风,雹神妈妈抛着冰坨,⾬神妈妈淋着洪⽔,⼀齐追撵⽩云格格,⽩云格格逃到哪⼉,雷、风、雹、⾬就跟到哪⼉。正巧,地上开出⼀⽚铃铛花,⽩云格格灵机⼀动,摘了⼀朵插在头上,躲到花丛⾥,众神找了⼀⼤阵⼦,只见花草,不见格格,她们只好回天宫去了。
天神听说没抓到⽩云格格,更⼤怒了,就派雪神降雪,想冻死花草,使⽩云格格没法藏⾝。⼤雪遮天盖地,树有多⾼,雪有多深,百花凋零了。天神很得意,以为这回⼥⼉准得回天宫请罪了。谁料,⽩云格格还 是踪影难寻。天神⼼疼⼩⼥⼉,⽇夜 思念,实在奈不住了,就对着雪地哀求说:“三姑娘,三姑娘,认个错回天吧,⽗亲饶你哩!不然,我让世上⼀年中就下半年雪,世代不变!”
刚强、善良的⽩云格格,想到搭救地上的⽣灵没有错,她宁可尝尽寒苦,也不认错。⼤雪越下越猛,⽩云格格在冰雪瓮⼦⾥冻着,她把⾃⼰的银光衫裹了⼀层⼜⼀层,绕了⼀圈⼜⼀圈,冻呀,冻呀,最后变成⼀棵⾝穿⽩纱、⽊质洁⽩的树,永世长存在⼤地上了。后⼈都管它叫⽩桦树。你若是在暴风雪中,侧⽿细听,从⽩桦树林⾥还 传出“不回啦!不回啦!”的回声哩!顺⼤格格⾮常懊悔⾃⼰对⼩妹妹的冷酷,她年年⽉⽉⽤陽光给⼤地送着温暖;毕⽛⼆格格怕⼩妹妹⿊夜 寂寞,送下来⼀⽚明亮的⽉光。⽩云格格变成⽩桦树后,⼼还 想着世上⼈,为⼈们做好事。⼈们⽤她的躯体做爬犁辕,盖漂亮的房⼦和包⽶楼;⽤她⾝上⼀层层的银光衫编筐织蒌。夏天,过路⼈⼝渴,在树上划上⼩⼝,插根细棍,⽩桦树胸膛⾥的⽔汁,清甜润⼝。
这是满族⼈的古⽼传说,美丽的⽩云格格为了天下苍⽣,牺牲了⾃⼰,化做⼀棵⽩桦树。中国民间故事5甜⽠姑娘
从前在河北省有⼀家姓安的,世代种甜⽠,很有名。到了安平这⼀辈,也种甜⽠。安平⼗⼋岁了,⼩伙⼦⼜精明⼜灵活,和他爹两个⼈种⽠,把本领学了个透熟。到了后来,⽼安家得罪了当地的⼤财主,呆不下去了,⼀家下了关东,在⽼岭下搭了个窝棚住了下来。安平和⽼爹起早贪⿊地在⼭洼洼⾥开了块地,种上了从河北⽼家带来的⾹⽠种⼦。爷俩从春忙到夏,从夏忙到秋,汗没少淌,⼒没少出,可⽠就是长不好。看着就⼟⾖那么⼤,闻着没⾹⽓。挑到集上,谁见了谁朝笑⼀番,⼀个也没卖掉。爷俩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盘算着,熬过了今年,明年⼲点什么营⽣呢?
这天,正是⼋⽉⼗五。晚上,⼉⼦安平闷闷地顺着茅草⼩道⾛到了⽠地,进了⽠窝棚。安平坐在草铺上,看着⼤⽉亮慢慢腾腾地从⼭后升起来,听着⾍⼉的叫声,听着鸟⼉的扑闹声,烦闷地摘下挂着的洞箫吹了起来。要说安平这箫,吹得可真叫好。你看,⾍⼉不叫了,鸟⼉安静了,风不吹,树不摇,好像都在听这箫声呢。吹着吹着,安平觉得眼前突然亮起⼀层绿莹莹的光,惊奇地抬头⼀看,呆住了:只见⽠窝棚旁的⼤青⽯上挨肩坐着两个⼤姑娘,⼀个⼗六七岁,⼀个⼗岁,⼀样的粉嘟噜的袄,翠⽣⽣的裙⼦。⼤⼀点的那个姑娘指着⼭坡的⽠地说:“⽠种换⽔⼟,空费种⽠⼈的⼼⼒了。”⼩⼀点的姑娘问:“姐姐,你有什么办法吗?”姐姐说:“我这⾥有些⽠种,种在这块地⾥正合适。”这时,安平把箫拎在⼿上,在⼀旁呆呆地看着,呆呆地听着,正⼊迷呢。他⼀听到有好⽠种,就情不⾃禁地“啊”了⼀声。两个姑娘听到动静,轻盈地站了起来,朝安平轻轻点点头,微微地笑着,⼀团绿莹莹的霞彩把她俩托起,向岗后飘去。
安平醒悟过来,⼀步跨上前去,抓起姑娘放在⼤青⽯上的绿绸包⼉,就着⽉光掀开⼀看,绿绸包⼉⾥⾯全是饱满的⾹⽠种,⼀粒粒的惹⼈喜爱。
安平搂着绿绸包⼉像搂着宝贝似的在⽠棚⾥睡了。睡梦⾥,⼀阵⾹风飘过,引来了⼀⽚绿莹莹的光,那个⼗岁的姑娘⼜来了。姑娘笑吟吟地对安平说:“有了好⽠种,你就好好种⽠吧,把你的本领使出来,包你丰收。”安平看着姑娘俊俏的⾯容⼼⾥欢喜,⼤着胆⼦问了⼀句:“你和我⼀块⼉种⽠吧?”姑娘的脸红了,轻轻地点了⼀下头,⼜轻声说:“回家说跟你爹听,到岗后那两棵美⼈松下,喊⼀声‘绿⾐姑娘’,我就出来迎你。”说完踏着⼀朵绿霞过岗去了。
安平醒来天已亮了,想想梦⾥的事,疑疑惑惑的,看着⼿⾥的绿绸包⼉,这才知是真的,急忙下⼭去了。回到家,⼀五⼀⼗地说给爹爹听,爹爹⾼兴得直咧嘴乐。
安平和绿⾐姑娘成亲了。转过年,春暖花开,安平和绿⾐姑娘开始种⽠了。忙了⼀春⼜⼀夏,⼜到了下⽠的时候。这年⽠长得可真匀溜,个⼉不⼤不⼩,个个⾹⽓扑⿐,吃⼀⼝蜜蜜甜甜的,惹得地边树上松⿏跳,⼭雀叫……
这⼀天,下了头盆⽠,安平挑了⼀挑去了集市。这⼀下可轰动了整个集市,这⽠不⽤说吃,看着也舒坦;中不溜的个⼉,绿莹莹的带着⼏道浅黄⾊的纹路,柔和⽔灵,百⼗步内都能闻到⾹⽓,吃⼀⼝更是蜜样甜。⾥三层外三层的⼈,都嚷着买⽠,不⼤⼯夫这⽠就卖完了。买着的盼着再来,没买着的更是⼼急。有⼏个年轻些的⼲脆要跟着到⽠地去,安平乐呵呵地答应了。安平对⼈热情,和这帮⼈⼜说⼜笑,⾼⾼兴兴地向⽠地⾛去。这伙⼈⾥,有⼀个是本地最⼤财东家的管账先⽣。他吃了⽠后感到⼗分奇怪:这地⽅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美的⽠,这个⼩伙⼦卖完⽠,浑⾝还 留着⾹⽓哩!他想看个明⽩。
⼤家好⽍⾛到了⽠地,个个累得在喘粗⽓。只有安平脸不红,⽓不喘,平静地笑着,招待⼤家吃⽠。那时候了⽠地有个规矩,吃⽠管饱。绿⾐姑娘把⾹⽠摆在⼤伙⼉⾯前,⼤伙⼉品尝着⾹甜的⽠⼉,赞不绝⼝。管账先⽣也假装吃⽠,⼼⾥可合计开了:这⼩媳妇天仙似的,和这⼩伙⼉⼀样,都⾹喷喷的,可不是凡⼈!这⽠也不是⼀般的⾹⽠,⽽是仙⽠了。⽼财东要有这么块⽠地可就发⼤财了,我也能沾光……想到这⾥,账房先⽣乐滋滋的,急着要回去。⼤家吃饱了⽠,道了谢,⼜买了些⽠带上,下⼭了。账房先⽣急忙赶回来对财东⼀说,可把财东乐坏了。财东接过账房先⽣捧上的⾹⽠⼀尝,更急得不得了,⼀⼼想把⽠园霸过来。
再说安平这⼏天是⼀天⼀趟到集市卖⽠,这⼀带的百姓可有了⼝福。吃了这⾹⽠⽌渴⽣津,和胃清痰,因此安平哪次下⼭,都围满了买主。这⼀天,集市上早有⼈等着买⽠了,⽼远见安平⼜挑⽠来了,⼤家欢欢喜喜地围上了安平。这时,账房先⽣扒拉开⼈群,上前扯住安平的袖⼦:“卖⽠的,你这⽠打哪弄来的?”⼀个调⽪的⼩伙给回答了:“地⾥种的呗!”账房先⽣⼜问:“好,地⾥种的,你在哪块地⾥种的?”安平是个⽼实⼈,诚实地说:“⽼岭下的东⼭坡上。”账房先⽣嘿嘿⼀笑:“你知道那地是谁的吗?”安平可急了:“我⾃⼰开的呀!”账房先⽣横着脸⼉说:“鸟⼉飞三天,落脚的哪座⼭不是⽼东家的;壮汉⾛三天,哪块地不是⽼东家的?!你偷开了⽼东家的⼭,偷种了⽼东家的地,这还 了得!⽼东家说了,地收回⾃种!”安平⼀听⽓极了:“你们太霸道了!”账房先⽣说:“说霸道就霸道,来⼈哪!先把⽠挑⼦夺过来!”随着这⼀声呼喊,从⼈群中钻出⼏个早等着的壮汉,来抢⽠挑。安平⼀看不好,撇了⽠挑,撒腿就往回跑。
安平回到⽠棚⼀说,绿⾐姑娘微微⼀笑,⼀点也不急。不⼤会⼉⼯夫,账房先⽣扶着⽼财东爬上了⼭洼洼。⽼财东和账房先⽣先叫⼈抢下窝棚前晾着的⾹⽠籽,绿⾐姑娘没有动⼀动;⽼财东⼜奔到⽠地⾥吆喝狗腿们捣⽠,狗腿⼦们⼿拔脚踢,弄得好好⼀个⽠园藤断⽠滚。安平再也忍不住了,要冲上去和⽼财东拼了,绿⾐姑娘⼀挥长袖,⼀⽚绿⽣⽣的光泽罩住了⽠地,罩住了⽼财东,罩住了账房先⽣和狗腿⼦们,只见他们在绿光⾥和⽠⼀起变成了绿⽯头。现在,这个⼭洼洼还 是个乱⽯窖,⼤的⽯头⼈体⼤,⼩的像甜⽠,都绿莹莹的。
安平⼀家到哪⼉去了呢?有⼈看见⼀⽚绿霞带着绿⾐姑娘和安平⽗⼦,朝岗后飘去了!他们重新开荒种⽠,过着勤劳幸福的⽣活。
以后绿⾐姑娘和安平还 把⽠籽和种⽠的技艺传授给周围的⽼百姓。直到今天这⼀带还 种着这种⽠,⼈们都管这种⽠叫“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