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讨论稿)
[摘要]巨大成就:成立头29年,在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同时,成立后31年,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由此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国际影响日益显著。
根本原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根本原则,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保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掌全国政权的60年,是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60年,是党和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的60年。全面认识60年来党和人民走过的道路,科学总结和运用获得伟大成就的主要经验,能够启迪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的胜利。
一、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
(一)新中国从落后农业国起步,达到比较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并逐步成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工业状况,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走向合理的格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较好的
物质技术基础。先后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奠定了我国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作为世界大国地位的基础。同时,中国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工业建设起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十倍、上百倍地增长。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棉花等各类农产品成倍增产。农业机械化有了初步基础。
成立后31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处于世界第10位,2008年提升到第3位,中国从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逐步向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迈进。30年来最突出的变化是解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短缺经济商品和服务,实现由短缺向总体基本平衡或略有结余的重大转变,工农业产品长时期内稳定地增产高产,满足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围绕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党中央从对外开放总方针出发,从80年代中期起为入世进行了长达15年的谈判,终于在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入世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标志。国外有人评价,中国在入世后的5年,走完了西方历经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道路。
(三)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十分贫困,人均GDP仅27美元。60年来,中国人民在吃、穿、住、行、用、教育、医疗、就业、文化、体育、旅游诸方面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成倍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大大提高,消费结构明显优化,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60年来一个突出的变化是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巨大进展。全世界60亿人口中有6亿贫民,1978年我国贫困人口有2.5亿。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有2
亿多人口脱贫。到2007年末,我国贫困人口只有1479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6%。从1990年到2006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70%。中国成功减贫加速了世界减贫的进程,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60年来,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充分弘扬,人类社会包括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逐步得到借鉴。全国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1998年抗洪精神,2008年抗震救灾精神,2008年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经济特区、浦东新区、渤海新区以及浙江温州人的敢为人先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四)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在推动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二、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根本原则,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保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根本原则。
(二)正确地制定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三)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保证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