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来源:筏尚旅游网
--

毕业论文

开 题 报 告

论文选题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填写日期 2012 年 3 月 16 日

--

--

一、选题的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1 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空间的扩张,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被大量占用,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被剥离出来,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产生.失地农民便是中国城市化的直接产物。失地农民既不同于普通农民,也不同于城市居民,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保障资料-—土地之后,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基本生活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康岚在《失地农民被征用土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指出,失地农民是指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乡建设征用农用地所产生的失去土地集体所有权或经营权的农业人口.综观目前对这一类失地农民社会问题的研究,大多数研究建立在“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入”这两个相互补充的理论概念之上.有关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的研究,主要包括征地中和征地后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两方面内容。 王定俭把这类农民定义为是“不想进城”但因被征地而被迫“进城”的农民. 柯翠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中将被征地农民定义为是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在城市规划区内(含县城、镇政府所在地)因征地失去1/2以上农用地的人员;在城市规划区外,被征地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3的人员.随着失地农民的规模日益扩大,传统的保障方式不能适应失地农民的需求。在各级政府的日益重视下,各地纷纷试行针对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一些制度政策,取得一些成效。然而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失地农民问题,一个兼顾失地农民当期生活保障、能力建设与未来生活保障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这一制度的设计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制度中应当包括失地农民的当期生活保障,就业保障,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与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失地农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制度,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等等。 1.2研究意义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牺牲者,理应成为受益者。但是,在 现有的各项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必然导致失地农民有形的生活贫 困、就业贫困和社会保障权的缺乏。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当前有待解决的突出问 题,对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因 此,如何既能促进政府征地工作顺利开展,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又能促使失地农民的利 益得到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能得到保证,成为政府当前工作的重心之一,也是学术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首先,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是理论创新的需要.现阶段对失地农民的研究, 既有相当多的理论文献,又有一些城市的实践探索.但是从这些文献来看,主要侧重于失 地农民的损失、补偿等对策性的研究层面,缺乏从理论上系统地、深层次地研究分析.国 内学者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侧重于失地农民如何融入城市生活、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对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增强农民维权能力等角度。国外学者主要从土 地产权制度、国内外土地制度比较等方面分析造成我国目前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从改革 我国土地制度、明晰产权和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人权、发展权等方面提高完善我国的 土地征用制度,提高农民实际的社会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我国现阶段 的失地农民问题做进一步的系统化研究,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参考和借鉴。。 其次,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研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人口主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农民问题,其中失地农民问题是中国农民问题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尖锐反映。按照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未来中国失地农民将达到1.1亿人,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一个巨大的特殊群体,极易引发社会风险.历史的经验证明,社会风险最容易在社会承受力最低的弱势群体身上爆发。因此他们的积极性是不是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生活是不是得到极大改善;他们--

--

的利益是不是得到有力保障将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实现。 第三,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研究,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失地农民的利益 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甚至受到严重的侵害,违背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然而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就业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的歧视,显然都违背了社会公平、公正原则,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基本思路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研究框架 1引言ﻩ 2相关概念界定 2.1失地农民的范围界定 2。2养老保障的界定 3我们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和特征ﻩ 3。1我国失地农民产生的国内背景 3.2我国失地农民的特征分析 3。3我国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3。4我国失地农民生活困境的成因分析 3.5我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现状ﻩ 3。6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几种模式 3.7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对策建议 5总结 5.1对于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总结 5。2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6 参考文献 研究方法 收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研究分析。 收集相关的政策资料进行政策理论分析。 个案研究。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提出相应的存在问题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的重点在于有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发现及界定,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即对策是什么。 难点在于养老保障的模式问题,即模式的阐述,界定,几种模式的比较,各自的优劣点。 创新:从以往文献来看,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失地农民的损失、补偿等对策性的研究层面.本文主要研究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方面,针对其养老问题提出对策。 --

--

四、研究进程安排 2月27日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并上报3ﻭ月22日 交开题报告定稿 4月26日 交毕业论文初稿 5月24日 交毕业论文二稿 6月4日 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孙淑云. 镇化进程中农村征地补偿制度的构建[J]。河北工程大学报,2009,26(2),85~86; [2]杨见志。 对我国失地农民困境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11(3),277~279; [3]王定俭。 昆明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73~74; [4]杨锐。 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9,11(上),270~271; [5]秦祖伟。 农地发展权视野下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J]。农村经济,2009,9,25~26; [6]康岚. 失地农民被征用土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09,8,53~62; [7]张庆霞.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3~64; [8]刘俊芳.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生活,2010,(2),30~31; [9]丁敬转。 安徽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之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1(9),70~72; [10]许文苑,刘丹颖,钟伶.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0,(10),273~275; [11]柯翠。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0,25(1),73~75; [12]章贵军。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9,(12),24~25;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

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审核意见 主管院长(签章): 年 月 日 注:此表一至五项内容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