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均等”现象剖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均等”现象剖析

作者:单文鉴

来源:《剧作家》 2015年第1期

单文鉴

构建新时期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满足现阶段人民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均等”现象,就是摆在我们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自己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会,谈一点儿看法。

一、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三大差距”看“不均等”现象

一是城市之间的差距“不均等”。我们看到,现在全国上下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他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无论是文化设施建设还是文化宣传阵地建设,都能够基本上满足当地群众需求,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文化宣传人才的积极性,使人才队伍的完善也日益加强,基本达到了为广大群众服务的目的。但与此相比,小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就相对落后,由此显现出差距与不平衡。我们看到很多小城市的文化设施极其缺乏,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比如我们在大中城市经常看到的网络、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基本的文化设施,在很多小城市就很难见到。也正是由于我们的文化资源配置不足,文化产品总量滞后,文化人才欠缺,才使小城市和大中城市产生了“不均等”化。

二是城市与农村的“不均等”。城市与农村的“不均等”问题,在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服务队伍、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我们江苏省建湖县而言,我们这些县市地区的文化环境与下面的村镇相比要好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健全,但农村乡镇就缺乏多了,很难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三是东西部地区的“不均等”。由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相对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完善,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观念、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体现在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设施、文化资源、文化人才等具体环节都还比较薄弱与缺乏。有些西部地区儿童入学都困难,更谈不上公共文化活动了。虽然在这方面政府都在逐年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强化文化体系建设,但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还是很不平衡的。

二、认真剖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均等”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存在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在文化设施总量上存在不均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体现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就凸显了不均等的差异。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相应比农村要快要好,在文化设施建设上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因而设施总量比较完备。而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不可能与之相比。其次,是文化产品的不均等。大中城市文化产品品种多、数量大,文化艺术人才集中,文化形式多样,这使农村和西部地区根本无法相比。再次是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不均等。大中城市的文化投入相对较多较集中,而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甚至连一个文化中心都不健全。这些地区除政府投入一部分外,其他部分的文化资金又该由谁来“埋单”哪?

三、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均等”的办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这些差别和原因,虽然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并且也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举措,但成效不大,效果不够显著。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我们认为必须加大力度,花大力气,下大资本切实解决“不均等”问题。

1.文化资源配置要倾向基层,使小城市的资源配置和大中城市和谐发展,资源共享,彻底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2.加大贫困地区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拨出专项建设资金改善偏远落后地区的文化设施。3.不断向基层输送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挖掘,完善基层人才编制,强化对各类人才的扶植与培养,使之尽快成为文化服务建设的骨干力量。4.不断完善文化服务的规章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良性健康地发展,对我国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文化馆)

责任编辑

王彩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