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白易懂。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
2、了解初读效果。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指名读、师生评读、集体诵读等多种形式了解自读效果。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1、学生自由读4至8自然段并划出狐狸说的话。
2、指名一个学生当“狐狸”,把三句话读给大家听。
3、研读第一句话。
多媒体打出:“您好,亲爱的乌鸦!”
⑴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帮助理解:
a.应该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
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要笑着说?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它可能怎么想?
4、研读第二句话。
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⑴读——让学生自己先小声读读,看看怎样读效果比较好。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你怎么看出乌鸦有点动心了?
5、研读第三句话。
⑴读——先小组读议,然后让学生扮演狐狸和乌鸦分角色读。
⑵想——乌鸦此时的反应怎样?狐狸叼起肉回到洞里后,乌鸦会想些什么?
⑶教师演示课件: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听一听乌鸦的叫声。
⑷小组交流评议。
(四)、表演迁移,开发潜能。
(五)、总结明理,扩展延伸。
(六)、作业——续编故事。
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或以“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为题续编故事;也可以编出自己的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八:板书设计:
狐狸 和 乌鸦
问好 没有回答
问候孩子 还是没回答
夸羽毛.嗓子 非常得意。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