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第1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第1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来源:筏尚旅游网
 优质资料

《三顾茅庐》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43—46页。 【教材简解】

本课是是一篇历史故事,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课文通过对人物言行细致入微地刻画,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介绍故事,拜访前(起因)、拜访时(经过)、拜访后(结果),脉络清晰。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最大的特点是细节描写突出。对诸葛亮住处的景色描写,对张飞个性化语言的描述以及草堂前等候刘备的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字里行间窥见人物的内心和秉性,适合引导学生品悟和学习。 【目标预设】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主要事件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写好生字“恭”。

3.引导学生品悟文本,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 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有关刘备言行的语句,理解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通过“抓词语、想内心、塑形象”的方法把学生引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

1 / 61

优质资料

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

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从“诚心诚意”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朗读再现当时场景,力求与作者情感交融,感悟语言的魅力。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练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初识名著

1.同学们,中国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风云际会、群雄逐鹿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2.连一连:

《三顾茅庐》 罗贯中 《红楼梦》 施耐庵 《西游记》 曹雪芹 《水浒传》 吴承恩

【设计意图:经典是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诵读经典就如同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课前5分钟安排四大名著的连线题,既结识经典,又引入了本课的学习。】

二、扣题导入 感知“诚心诚意” 1.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指导书写“茅”:“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庐”字下面是一个“户”。

2.释题:“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汉语言的一大特色,含义深刻,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选用文中句子回答。(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2 / 62

优质资料

查字典,选择“顾”的解释:1.转过头来看; 看 2.注意; 照管 3.拜访 4.买货或要求服务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读好课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整体把握课文;由课题质疑,营造阅读期待,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阅读的兴趣会更高一些。查词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词意又是方法的指导与强化。】

三、初读课文 体会诚心诚意

1. 我们先来看看前两次拜访,哪个自然段写了?指名读

思考:这段课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呢?(板书 诚心诚意 )

补充材料:(1)刘备的宏伟理想。(2)徐庶推荐诸葛亮,司马徽再次推荐:“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说明诸葛亮有匡时济世之志,经天纬地之才,是个贤者,所以刘备是求贤若渴,三请诸葛。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叙述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 (1)体会课文的结构:略写前两次拜访,详写第三次拜访。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感知情节发展的线索: 上路前,责备张飞; 到隆中,耐心等候; 见面后,茅塞顿开。

3.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亲密友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边读边思,在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把握写人叙事作品: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把握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4.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第一组: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这组词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这是描写哪里的景色?哪一种景象你见过?(根据生活积累理解词意)

3 / 63

优质资料

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 第二组: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这组词语说的是谁?你在什么时候有恭恭敬敬的表现或者你看到过别人恭恭敬敬的样子吗?

第三组: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三分天下

你能根据《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教学需要对生字词的预习进行检查、反馈。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开启他们情感的闸门。这样,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就生动、鲜活起来。】

四、精读感悟 感悟诚心诚意 1.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句,读一读,想一想。

(2)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读透文本,研究语言文字,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采用先自学,再交流的方法,既留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能通过小组交流,让思维撞击。】

2.交流品读

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能反映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特点的词句,由学生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其间穿插朗读训练。

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半里多路”有多长?(一里等于500 米,半里为250米)你体会到了什么?“下马步行”体现出态度恭敬。

(3)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诸葛亮的恭敬态度吗?

(出示)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

4 / 64

优质资料

的台阶上等候。

(1)刘备为什么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 (2)“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怎样的站才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3)补充材料:据书上记载: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那年,只有26岁,而皇叔刘备比他大20岁左右,当时已经是快50岁。不论是身份地位,还是年龄,刘备都在诸葛亮之上,可是他却“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指导读好“恭恭敬敬”

(出示)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1)“半晌功夫”就是半天,“一个时辰”要两个小时。诸葛亮的这个午觉睡得可真够长的,书上说一只睡到“窗外日迟迟”呢。如果是你在台阶下恭恭敬敬地站了半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补充材料:徐庶荐诸葛后前往隆中告知诸葛亮,不日刘皇叔将到隆中请他出山。讨论:诸葛亮想试探刘备什么?

(3)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快步走进草堂,他会如何与诸葛亮见面呢?表演相关内容。表演相关内容。

3.总结写法:刘备的尊重人才、求贤若渴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作者罗贯中抓住了什么写出了刘备的这一特点?总结板书: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从“诚心诚意”入手,引导学生抓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来体会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进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读与说结合,在文章的空白处想象、补白,使学生披文入境,展现了语言文字和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师结合原著补充有关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四、识记字形,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自由识记

2.哪个字在书写时,你会觉得比较困难的? 3.指导书写 尤 拣 (1)读帖 交流

5 / 65

优质资料

(2)示范书写

教师范写“恭”,指名板演“茅”

评议(“恭”注意笔画的大小,“茅”不要漏撇) (3)描红临写,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 (4)择优展示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工具,学生积累了生字词才能加以运用。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在课堂上留足10分钟的练字时间,让学生在写字实践中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延伸 1.积累有关诚心的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阅读《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

8 三顾茅庐 刘备 拜访 诸葛亮 诚心诚意 6 / 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