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导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旨在指导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摘自《现代会计百科辞典》
环境会计是专门关注与环境相关的投资、环境负债、环境收益和支出,及与组织环境业绩相关的其他重要支出的会计。环境会计的产生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上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自然资源随之也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利用的状态。加之各国人口剧增致使需求增加、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接近枯竭,这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上世纪70年代初产生了环境会计,旨在为保护生态环境,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提供生态环境变化的会计信息。
一、环境环境会计的内容
1.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包括执行的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
2.环境质量情况。具体包括:(1)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排放总量及其所含的污染物质含量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的危害;(2)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3)发生的污染事故情况,包括污染性质、对环境和经济的危害;(4)环境资源,包括水、电、煤、石油等的消耗用量;(5)有毒有害材料、物品的使用和保管情况;(6)厂区绿化率以及有偿或无偿承担的其他绿化任务(57)因资源闲置而产生的损失;(8)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环境治理和污染利用情况。主要是:(1)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数,污染物处理能力,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状况;(2)从事环境治理、检测、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情况;(3)本企业所建立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情况;(4)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包括对各种污染物回收利用的总量,回收利用的产品产量、产值、收入、利润等指标;(5)其他污染治理措施和事项,如企业制定的环保规定、职工的环保培训、本企业取得的环保技术成果等(6)因污染环境而对企业产生的损失(如对环境损害进行赔偿、由于违反环保规定而遭受罚款,向国家缴纳的排污费及治理费等); (7)因治理污染或从事有关环境保护社会公益活动而产生的环境及社会收益;。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核算 (-)资产类科目设置
资产类科目可以设置“资源资产”、“资源折耗”等进行反映。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自然基础,具有有限性和稀缺性,若对其只进行使用而不计费,既不利于资源的节约任用;也不利于资源的补偿,因此,我们可以设置“资源资产”帐户核算各种类型的资源的原始价值的增减及结存情况。各类资源资产的帐面价值可按原始成本(购入成本域评估值入帐,也可按各类资源各年投入累计成本的现值入帐;而“资源折耗”帐户可用来反映各类资源资产由于使用、开采等而累计损耗的价值。当确认资源资产价值时(如购入),可借记“资源资产”帐户、贷记“银行存款”等帐户,计提折耗时,借记“成本费用类科目”(抗耗成本)、贷记“累计资没折耗”,而企业为实施环境预防、治理措施而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跨年度的长期待摊费用,可以通过“固定资产”“递延资产”等帐户进行核算。 (二)负债类科目的设置
由于我国征收的超标排污费高于治理费用,其目的是要防止排污者宁可缴纳排污费,而不愿治理,并且通过征收的排污费可以为社会开展污染防治提供必要的资金;。因此,应设置“应付环保费”一级科目,反映和监督环境保护费用的计算与缴纳情况,同肘设置“应付单位排污费”.“应付个人排污费”.“应付包装物排污费”、“应付废弃物排污费”等二级科目。
当发生各种排污费时,借记“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应付环保费——XXX”;实际支付时,借记“应付环保费—-XXX”、贷记“银行存款”。 (三)成本费用类科目的设置
环境成本是为了对环境资源负责,对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主要设置“环境消耗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补偿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发展成本”等科目。发生时借记“环境成本”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损益类及利润类科目
为反映环境收益、损失情况;需设置“环境损失”、“环境收益”及“环境利润”科目。“环境损失”科目反映企业污染或破坏环境而被勒令停产而造成的损失;“环境收益”科目反映企业在改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时所取得的收益;“环境利润”科目反映核算环境收益扣除环保费用、环保损失及税金后的净额。
(五)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设置
为反映投资者投入环境资源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实收资本”科目下设置“环境资本”二级科目,来反映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各类资源的价值,收到时可以借记“资源资产”、贷记“实收资本一环境资本”帐户。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
环境会计信息是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其形式具有多样化:既有定性的信息,也有定量的信息;既有货币信息,也有以实物、技术等指标表示的非货币信息。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因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 (一)财务报告。
1.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是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那么将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纳入其中也是实际可行的。具体方法是在会计报表内增加合适的项目,对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的披露。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若干单独的项目,以反映企业拥有的环境资产、承担的环境负债等;在利润表中增设专门的项目,以反映全部或部分的环境支出,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所获得的收益。
揭示环境会计信息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有关环境信息的项目如下:
资产负债表
资 产 负债和股东权益 环境资产: 环境负债:
环境资产原值 其中:应付环境补偿费 减:环境资产累计折耗 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 环境资产净值 应交环境资源税 培育资产 环境负债合计 培育资产 环境负债合计 固定资产 实收资本
其中:环境治理设备 其中:环境资本 盈余公积
其中:环保基金 未分配利润
其中:未分配环境利润
损益表
项 目
一、产品销售收入
加:环境收益——直接环境收益 加:环境收益——直接环境收益 减:产品销售成本 其中:环境费用 二、产品销售利润 减:管理费用
其中:管理费用——环境费用 其中:管理费用——环境费用 加:环境治理收益 其中:环保贡献奖金
利用“三废”生产产品所得收益 税收减免收益 所得污染损失赔偿 政府所发环保补助
2.报表附注。环境会计报表的附注分为括号注释和底注两种形式。
括号注释不宜过长,以便于阅读。企业用括号注释揭示以下信息:(1)环境会计的特定程序和方法,如直接环境效益采用影子价格法还是数学分解法;(2)说明环境项目的特征,如某种环境负债有无优先要求权;(3)按替代性计价方法得出的金额,如在按历史成本入帐的环境资产后面列示其现行市价;(4)需要参见其他报表或本报表其他部分的说明。 报表底注是在报表正文下面用一定的文字和数字表示的补充说明。环境会计的报表底注可揭示:(1)重要会计政策,如环境资产的计价与摊销政策,环境利润的确认政策;(2)环境会计变更事项,包括环境会计方法的变更、报告主体的改变、会计估计的改变等。
3.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应该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列明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包括:(1)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如: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数量,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由于环境污染而支付的罚款;(2)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治理环境污染或采取环保改进措施而获取的直接收益;(3)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4)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