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水水质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总则
1. 1为确保在发生突发性源水水质污染事故时,能够及时 有效地控制水质污染,确保供水水质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 2本预案规定了相关部门在突发性源水水质污染时的处置方法及控制要求,适用于对突发性源水水质污染的应急 处理措施。2定义
源水水质污染:是指源水感官性状、无机污染物、有机 污染物、微生物、放射性等五大类指标异常,导致制水生产过程控制和出厂水水质控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供水水质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源水水质状况。3领导小组
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水质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组长:张肇军
成员:张启亮 钟柏辉 林枊红
职责:负责突发性源水水质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本应急预案的实施,负责通报污染事故情况和危害程度,部署和指导有关工作,并负责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4. 源水水质污染程度的判断和确认
4 .1根据源水水质污染程度不同,分为一般性源水水质污 染、严重性源水水质污染和特别严重性源水水质污染三级。
4 .2源水水质污染程度的判断和确认程序
4.2.1当值班人员(或其他人员〉发现原水感官指标异常 变化时应及时通知厂化验人员釆集水样检测判断。
4.2.2当值班人员或厂化验人员判断为严重性原水水质 污染时,应及时通知公司化验室,由化验室工作人员现场釆样检测进行确认。 4 .3源水水质污染程度判断、确认的主要指标和指标值
4.3.1当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且对制水生产和水质监 控有一定影响时,判断为一般性源水水质污染。
a)源水感官指标(包括色度、浊度、嗅和味等)异常;b)单位制水加氯量达到1. 8-3. 0 mg/L c)源水、滤后水氨氮含量达到0.5-1. 5 mg/L d)源水浊度达到6000-10000 NTU
4.3.2当出现下述任何一种情况时,判定为严重性源水水质污染:a)源水、澄清水或出厂水生物监测池内鱼类突然大量失活并确认是由于源水污染所造成。
b)源水感官指标严重恶化,对制水生产控制或出厂水水质造成较大影响。
c)单位制水加氯量达到3.0 mg/L以上,并且滤后水或出 厂水余氯
含量低于公司规定值或出厂水总氯浓度大于2.0mg/L。
d)源水氨氮含量大于1.5mg/L。
e)水中任何一项毒理学、放射性指标或挥发酚类等污染 物质含量异常,检测数据超过国标规定值。
f)由于原水水质变化导致出厂水出现异常现象(如异味、 异色和肉眼可见物等)。
g)原水浊度达到10000-17000NTU 。
4.3.3当出现下述任何一种情况时,判定为特别严重性原 水水质污染:
a)原水感官指标严重恶化,现有净水工艺无法解决,对 出厂水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b)出厂水水质中毒理学指标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c)原水浊度达到17000 NTU以上。5.应急响应
当出现严重、特别严重水质污染时,应急小组和应急人 员应迅速赶到事发地点,按照领导小组组长的统一部署,展 开应急处理工作。当出厂水水质确定为特别严重污染,对人体有危害时, 应立即停止取水,实施紧急停止供水。同时上报领导小组。6应对水质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
6.1应对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加强对消毒设施的管理,通过加大消毒药剂的投加量,保证出厂水中余
氯(或总氯)含量值不低于7.0mg/L。
按照技术要求,釆用强化消毒及适量投加高锰酸钾强 氧化剂的方式,去除水中微生物。 6.2应对有机物污染的措施
在原水水质出现突发有机物污染情况时,按照技术要 求,釆用在前端(污水口)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处理手段,吸附 去除水中有机物。
6.3应对化学污染的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釆用化学氧化处理、化学沉淀处理等 方法。化学氧化处理即投加高锰酸钾方法;化学沉淀处理主 要为氢氧化物沉淀法和碳酸盐沉淀法。碱性化学沉淀法需要 与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相结合,通过预先调整值,降低 所要去除的污染物的溶解度,形成沉淀析出物,再投加铁盐或铝盐混凝剂,形成矾花进行沉淀。调整值的碱性药剂 可以釆用氢氧化钠、石灰或碳酸钠。调整值酸性药剂可 以釆用硫酸或盐酸(符合饮用水处理级或食品级的药剂)。
6.4应对高浊度水的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釆用加大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投加 量,投加高效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助凝剂,增大沉淀池排泥频率等措施。
6.5做好启用备用水源的准备工作
在地表饮用水水源发生特别严重污染或出现放射性污染而无法取用,各地表水厂被迫停运时,将紧急启用备用水源。
6.6查找污染源,釆集污染源水样
应明确派相关人员巡查水源保护区,必要时向上游追踪查找污染源并釆集污染源排水水样。
6.7做好突发性源水水质污染时的水质监测工作一般性原水水质污染时的水质监测
每小时观察一次原水、沉淀水和出厂水生物监测池内 鱼类的活性;
有前加氯的水厂每小时检测一次滤后水、出厂水余氯;每小时检测一次原水、滤后水、出厂水的氨氮含量;根据生产和水质控制需要,适时检测滤后水、原水的 需氯量和浊度每2小时检测一次原水耗氧量。 对深水污染源和污染情况的分析判断,并釆集原水及 污染源排水处水样,进行毒理学指标(含氰化物、挥发酚类 等)的分析检测工作,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有关项目的检测频率。7加强公共宣传
7.1为保证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 下,新闻报道组应切实加强公共宣传工作。
7.2加强与各新闻媒体、宣传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 用各种公共宣传渠道和途径,及时向用户发布水质信息,做 好用户咨询解释工作,及时消除突发事件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恐慌和猜疑。8记录
各部门必须按照各自职责,对原水污染情况、制水生产 控制情
况、出厂水水质控制结果、各制水工艺环节水质监测 数据信息传递情况等全过程如实做好记录,并在原水污染事 件处置完毕后及时整理归档,同时交公司化验室汇总,原件归档保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