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简答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简答题(历年真题)

1.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 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2)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3) 其次,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事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3. 简述《小学生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

(1)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题,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2)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

4.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1) 知觉的选择性;

(2) 知觉的理解性;

(3) 知觉的整体性;

(4) 知觉的恒常性。

5. 简述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

(1)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 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段服务。

6.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1) 学生为本。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则,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 师德为先。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故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

(3) 能力为重。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他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4) 终身学习。终生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性,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充实和完善自己。

7. 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的组织复习。

(1) 复习时机要得当。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间隔复习;④循环复习。

(2) 复习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复习相结合。

(3) 复习次数要适宜。要掌握复习的量: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4) 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 注意用脑卫生。

8.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 文化营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9. 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定的注意事项。

(1) 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2)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

(3) 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

10.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性。

(1) 7-12岁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2) 去自我中心化(去中心化);

(3) 可逆性;

(4) 守恒;

(5) 分类;

(6) 序列化。

11.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 与家庭相互访问;

(2) 建立通讯联系;

(3) 定时举行家长会;

(4) 组织家长委员会;

(5) 举办家长学校。

12.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 文献检索的指向性;

(2) 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3) 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4) 勤于积累;

(5) 善于思索。

13.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 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4.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

(2)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比较广泛。对不同学科的分化性兴趣是逐渐产生的,而且容易偏科不稳定。

(3)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

(4) 在整个小学时期,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 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15. 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 班主任身先士卒;

(2) 明确班级对的奋斗目标;

(3) 抓好班干伍建设;

(4) 环境熏陶;

(5) 制度约束;

(6) 加强正面教育,树立良好榜样;

(7) 提倡民主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

(8) 充分利用班级阵地;

(9) 要常抓不懈。

16.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观。

(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 学生是独特的人;

(3) 学生是具有意义的人。

17.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2) 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3)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 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 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

(6) 建立学生档案;

(7) 操行评定;

(8) 班主任工作计划于总结;

(9) 个别教育工作;

(10) 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

18.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遗传;

(2) 环境;

(3) 教育(学校教育);

(4) 个体主观能动性。

19. 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1) 标题;

(2) 前言;

(3) 主体;

(4) 结尾。

20. 简述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解。

(1)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 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学习的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学习方式。

(3)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然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小

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活动达到合作目标并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或全校交流。

21. 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 客观条件,是指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

(2) 主观条件,是指学习者收自身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22. 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 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 课外、校外活动;

(3) 劳动;

(4) 少先队活动;

(5) 班主任工作;

(6)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23. 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 人们的教育理想;

(4)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4. 小学生注意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1) 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

(2) 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3) 小学生注意的品质逐渐提高;

(4) 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