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对亲人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分)
(6)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分)
2.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5分) (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3)__________,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 (4)北极朝廷终不改,。(杜甫《登楼》) (5)__________,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6)我歌月徘徊,。(李白《月下独酌》) (7)酒困路长惟欲睡,。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 (8)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9)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__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 蒹葭》)
(11)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 。 (12)“雪”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诗人不仅用它描写环境的恶劣,还常常借它承载情感,衬托情怀。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用“__________,五花连钱旋作冰。”表现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借“云横秦岭家何在?”抒发被贬的悲伤情怀;杨炯《从军行》用“”写出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的精神。
3.诗词填空(6分)
【小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 【小题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小题3】,人迹板桥霜。
【小题4】羌笛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
【小题5】孟子以取舍关系来精辟阐释生命与道义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人们常用《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来形容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的人。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 春 之 怀 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
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__________,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亊:在《诗经》之前,在 《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并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壤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去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释] ① 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停留。湮远:久远。 【小题1】对于春天的美景,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贴切的想像。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文章第②节中找出一处来赏析。(2分)
示例:在文章第①节中,作者把春雪消融,流水淙淙,想像成白雪像人一样忍俊不禁,出声朗笑,一路欢歌,把春雪融化的景象写活了。
【小题2】文章第⑤节中,把“鸟”比喻为“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的天空哪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3分) (1)(2)(3)
【小题3】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于(6务) (1)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2分) (2)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3分)
【小题4】仔细阅读文章第⑦节,联系题目和全文,说说宇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巴黎圣母院》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3分) “渴!”他快喘不过气来,第三次高喊。„„
她一言不发,走近犯人。他为躲开她,徒然扭动身躯。她从腰 带上解下一个水壶,温柔地送到他枯焦的唇边。
于是,一颗硕大的泪珠在这只完全干枯的独眼里滚动,顺着这张因绝望而久久抽搐的鬼脸缓缓淌落。此时他竟忘了喝水。而她浅浅一笑,噘一下嘴,把壶嘴贴紧他 那张龇牙的大嘴。 (1)上文中的“他”是因为什么事而成为“犯人”被绑在耻辱柱上的? (1分) (2)结合上文内容,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品质。(2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8分)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①有这么一家公司,经营一种叫“替人读书”的业务,把几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10页左右的“精华”,提供给那些想诿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并获取高额报酬。这个公司一时间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一粒小小的营养胶囊,让人们心理上觉得获得了所有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②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否则《安娜·卡列尼娜》的摘要精华,就是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而《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而《西游记》的摘要就是“ ”。如果抽去了这些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真正能够回馈至生命本身的阅读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
③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这种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了生命的联系,获得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的增强,找到了阅读的意义,生命因此而丰富起来。
④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或许在个节奏加快的世界里,选择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获得信息和知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取得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藉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写书人和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⑤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选自《人民文摘》,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上文的中心论点。(2分)
【小题2】根据语境,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话。(2分)
【小题3】阅读第⑤段,你是如何理解“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这句话的?试从论证方法角度加以分析。(4分)
1.阅读《王孙满对楚子》,完成下题。
楚子伐陆浑(地名)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①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②。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③。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④,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⑤。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②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③休:荫庇,保佑。④休明:美善光明。⑤止:限度,极限。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②虽大,轻也() ③故民入川泽、山林()④卜世三十()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A.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D.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楚 子 伐 陆 浑 之 戎 遂 至 于 雒 观 兵 于 周 疆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文: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周大夫王孙满由楚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了__________,就以享有天下“”的妙论摧毁打击了楚王的嚣张气焰。
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弟子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增加)尺寸(微博的利益)。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用“∕”标出下列句子停顿的位置。(只标一处)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不使内有余帛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倾斜的字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悉仰于官④以负陛下 【小题3】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C.以负陛下D.以天下为己任【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及卒,如其所言。
【小题5】甲文中“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在乙文中体现在哪些事上?并简要分析诸葛亮的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3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唐)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 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
后锦旗乌加河北岸。②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 【小题1】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1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4分)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小题1】首句中的“乱”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小题2】“夕阳箫鼓几船归”是全诗的精华,请作简要赏析。(2分)
3.附加题(5分)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陂(bēi):池塘。②寒漪(yī):水上波纹。 ③腔:曲调。 【小题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2分) 【小题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记叙文写作(50分)
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不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自信、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完成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写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3)书写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