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来源:筏尚旅游网


实验五 传热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及用途。 2. 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3. 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4. 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5. 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过程,并实验之。

二、 实验原理

根据传热方程QKAtm,只要测得传热速度Q、有关各温度和传热面积,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在该实验中,利用加热空气和自来水通过列管式换热器来测定K,只要测出空气的进出口温度、自来水的进出口温度以及水和空气的流量即可。

在工作过程中,如不考虑热量损失,则加热空气放出的热量Q1与自来水得到热量Q2应相等,但实际上因热量损失的存在,此两热量不等,实验中以Q2为准。

三、 实验流程及设备

四、 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

1.开启冷水进口阀、气源开关,并将空气流量调至合适位置,然后开启空气加热电源开关

2.当空气进口温度达到某值(加120℃)并稳定后,改变空气流量,测定不同换热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3.试验结束后,先关闭电加热器开关。待空气进口温度接近室温后,关闭空气和冷水的流量阀,最后关闭气源开关;

五、 实验数据

1.有关常数 换热面积:0.4m 2.实验数据记录表

2

以序号1为例:

查相关数据可知:18.8℃水的密度998.48kgm3

。 20℃水的比热容Cp4.185kJkgC

kg s 空气流量:Q气1636003m0.004s

水流量:W水Q水8010998.48/36000.022 水的算数平均温度:t平均 传热速率:Q

-3t2入t出218.62421.3。C 2(24-18.6)501.437J CW(tt)41850.022sp水1

t1t2110.12429.518.6对数平均温度:tm36.386。C110.124t1lnln29.518.6t2ttPTt-RTTtt21112212418.60.06110.118.6110.129.514.92418.6

1△t查图得:0.99△tm△ttm逆36.3860.9936.022℃传热系数:KQ501.43734.801Wm2K

Stm0.436.022

六、 实验结果及讨论

1.求出换热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答:如上表所示。

2.对比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分析数值,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K值总是接近热阻大的流体侧的α值,实验中,提高空气侧的α值以提高K值。 3.转子流量计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校正?

Vs 答:对于液体而言,1Vs2液体;

1f2 下标1表示出场标定液体,下标2表示实际

2f1

对于气体:

Vs1Vs2g1 (转子材料密度ρf>>ρg), 下标1表示出场标定气体,g2下标2表示实际气体。

4.针对该系统,如何强化传热过程才更有效?为什么?

答:提高对流传热系数α值,如提高空气流速,内管加入填充物或采用螺纹管,加热面在

上,制冷面在下。

5.逆流换热和并流换热有什么区别?你能用该实验装置加以验证吗?

答:①逆流推动力tm大,载热体用量少,热敏物料加热,控制壁温以免过高; ②在相同水流量条件下,在获得相同Q时,逆流操作的时间较并流 所需时间要少。 6.传热过程中,哪些工程因素可以调动? 答:①增大传热面积S; ②提高传热系数α; ③提高平均温差tm

7.该实验的稳定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①空气和蒸汽的流向; ②冷凝水不及时排走;

③蒸汽冷凝过程中,存在不冷凝气体,对传热有影响。

8.你能否对此实验装置做些改进,使之能够用于空气一侧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答:让空气走壳程,水走管程,根据流体在管外的强制对流公式,可提出空气一侧的对

流传热系数α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