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原热电
75t/h锅炉煮炉、吹管及平安阀调整方案 **市安装公司 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1、 煮炉
1、煮炉的目的
由于新安装的锅炉其受热面管系及汽包的内部上面存在油锈等污染物,假设在运行前不进行处理的话,就会附着在管壁上形成硬的附着物,导致受热面的导热系数减小,从而影响锅炉的热效率;
另一局部那么会溶解于水中影响蒸汽的品质,危害汽机的平安运行,根据《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标准》〔锅炉机组篇〕工作压力小于9.8MPa的汽包锅炉,可不进行化学清洗,可进行碱煮炉。
2、煮炉前的准备2.1烘炉后期耐火砖泥样含水率小于7%。 2.2油系统、加药、取样管路及机械全部安装结束并已调试合格。 2.3化水处理及煮炉的药品必须准备好。
2.4锅炉的各传动设备〔包括厂房照明设施〕均处于正常投运状态。 2.5锅炉、化水分析等各局部的操作人员全部到岗。 2.6做好平安措施及应急处理预案。
3、煮炉人员3.1煮炉期间的全部操作和指挥均由市安装公司来进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甲方全力配合。
3.2乙方制定煮炉的方案和组织机构方案交甲方审定,派专人监督执行。
4、煮炉工艺4.1煮炉准备4.1.1烘炉后期,灰浆样含水率小于7%,用排污将水位降到中心线以下150㎜。
4.1.2NaOH160㎏、Na3PO4160㎏混合配成20%的药液由加药泵打入锅炉内,也可直接参加汽包。
4.1.3开启给水旁路门,向炉内送水,控制水位在中心线以上130mm,停止进水,关闭给水旁路门,开启再循环门,进行煮炉。
4.2煮炉共分三期〔附煮炉曲线图〕4.2.1第一期:a) 再次检查锅炉辅机各设备处于启动状态。启动柴油泵、引风机、送风机等,适当调整风量。检查底料流化均匀,油雾化良好。
b) 开启点火油枪,向炉内预备好的燃料点火升压,当压力升到0.1MPa,开启过热器疏水门,并冲洗就近水位计一次。
c) 缓慢升压到0.4MPa,安装人员对所有管道、阀门作全面检查,并拧紧螺栓,在0.4MPa下煮炉8-12小时,排汽量为10%额定蒸汽量。化验员每隔4小时取样分析一次,并将分析结果通知运行班人员。
d) 根据现场确定全面排污一次的排污量和排污时间,以加强水循环及药液的均匀。排污时要严密监视水位,力求稳定,严防水循环破坏,并做好水位记录。
e) 在一期煮炉中,要求水位保持在+130㎜下运行,运行人员对烟温、烟压、温度、水位及膨胀指示值等表计每小时抄表一次。
4.2.2第二期a) 再次缓慢升压到2.0MPa压力下煮炉10-12小时,排汽量 5%左右额定蒸发量。
b) 运行值班人员应严格控制水位在+160㎜以下,并每2小时校对上下水位计一次,做好记录。
c) 化验员每2小时取炉水化验一次,炉水碱度不得低于 45㎎N/1,〔mmon/l〕否那么应加药液,并全面排污一次,在排污中要严格控制水位,要求水位波动小,并做好排污记录。
d) 在2.0MPa压力下运行,测试各风机出力及总风压与二次风压,并做好记录,同时要求运行人员应对汽压、水位、烟温进行调节、监视,必要时可用过热器疏水调节。
4.2.3第三期a) 缓慢升压到3.0MPa,稳定燃烧,控制水位在+160㎜以下,在此压力下运行12-24小时。
b) 翻开给水旁路门来控制其进水量,然后采用连续进水及放水的方式进行换水。
d) 化验人员每隔1小时取样分析一次,并作好详细记录,当炉水碱度在规定范围内〔一般≤18㎎N/1〕时,可停止换水,结束煮炉。
4.3煮炉考前须知4.3.1加药前炉水应在低水位,煮炉中应保持汽包最高水位,但严禁药液进入过热器内。
4.3.2煮炉时,每次排污的时间不超过20秒钟,以防破坏水循环。
4.3.3在煮炉中期结束时,应对灰样进行分析,一般第一期结束,灰浆样含水率应降至4-5%,在第二期结束应降至2.5%以下,假设没到达,可适当延长煮炉时间,确保灰样含水率到达要求。
4.3.4运行人员及化验人员必须按标准操作,并做好详细记录。 5煮炉的检查情况5.1煮炉结束,锅炉停炉放水后,应翻开汽包仔细检查、彻底清理汽包内附着物及残渣,〔根据化验结果可不检查〕。
5.2化验人员及调试人员应会同安装单位人员检查汽包内壁,要求汽包内壁无锈蚀、油污,并有一层磷酸钠保护膜形成。
二、主蒸汽管道吹洗1、主蒸汽管道吹管应具备条件:1.1煮炉结束。冲洗检查合格。
2、吹管用临时设施已准备完毕。
2.1吹管用临时管道安装完毕:〔临时管道从汽轮机侧隔离门设临时管道安装并旋转向外,接出厂房〕,临时支吊架牢固可靠,临时管道向外能自由膨胀。
2.2疏水管、排空管齐备。
2.3靶板装置、压力表、温度表已备齐。
3、锅炉应具备的条件及考前须知:3.1应有充足的燃料。
3.2各系统的管道、保温工作根本完成,各人孔、手孔、看火门、检查门等均应良好,所有烟风道挡板开关灵活、可靠并指示正确。
3.3锅炉的冷态试验已结束,并符合要求,各辅机经试运转验收合格。
3.4锅炉本体各膨胀部件经检查无卡涩情况,各膨胀指示器的膨胀方向指示正确。
3.5锅炉现场清洁,操作室、操作台、扶梯、栏杆等完整、无任何障碍。
3.6控制室、水位计、锅炉各层应有充足的照明以及事故照明。 3.7各种表计已安装并应调整合格。
3.8各层孔洞、沟盖板应齐全,道路畅通。吹管涉及各部位已搞好平安防护。
3.9涉及到吹管道上的流量计及阀芯应抽掉,以防损坏。
4、吹管人员用品准备:4.1预先准备好记录表格及锅炉运行日志。 4.2司炉人员、操作人员、监护人员应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4.4操作人员应准备好更换靶板的工具,并应有良好的隔热防护。 4.5吹管蒸汽所涉及的地段,应有专人防护。
5、吹管的方法5.1吹管的方式应按暖管、试吹、稳压、降压的步骤进行,每次吹管步骤可连续进行;下一次吹管要等管子冷却后再进行,直到合格为止。
5.2吹管流程示意图:汽包→减温器→过热器出口集箱→主蒸汽管→主蒸汽联箱→主蒸汽管→临时吹管→靶板5.3吹管的控制参数:吹管的控制参数,依据DL/T5047-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标准〔锅炉机组篇〕第十章第五节第10.5.5.4条规定。对于锅炉参数为5.29MPa,485℃的锅炉,吹管时过热器出口的压力,应到达2.0MPa,吹管时的控制参数,可
通过计算或吹管时实际测量决定,吹管时控制门全开启,开启时间大于1分钟时,一般即可满足各处吹管系数大于1的要求,这时相应的锅炉蒸汽量的60-70%额定蒸汽量。
6、锅炉点火、升压6.1锅炉点火前,按运行规定中冷却启动步骤进行启动前的全面检查。
6.2锅炉点火升压:6.2.1启动引、送风机,炉膛负压调至50Pa。 6.2.2点火后升温升压速度缓慢,当汽包压力升至0.1-0.3MPa时,冲洗汽包就地水位计。关闭汽包和过热器的空气门及过热器疏水门,通知热工人员冲洗压力表管。
7、试吹管7.1暖管:开启临时吹管阀,对主汽管和临时排汽管进行暖管,排汽温度到达120℃时以上〔排汽管壁温90℃〕。
7.2试吹管第一次,压力1.0MPa,翻开吹洗门60%,吹洗0.5min,然后关闭,安装人员检查管子。
第二次,压力1.6MPa,汽包保持正常水位,开启吹洗门80%,吹洗1分钟后关闭。
第三次,压力2.0MPa,开启吹洗门100%,吹洗1分钟关门。 试吹管时以降压为主要标准,水位、时间参考。
7.3在试吹管中应作以下工作:7.3.1记录试吹时的汽包、过热器出口集箱、主蒸汽出口的压力及温度计算吹洗门在不同开度时的吹管系数K,看是否满足要求,决定正式吹管时吹洗门的开度。
7.3.3掌握汽包水位在吹管过程中的升高和下降程度。〔注意蒸汽是否带水〕7.3.4记录汽包水位的下降幅度。
7.3.5根据汽包水位的变化〔水位恢复时间〕和汽包压力下降幅度,决定正式吹管水位的变化程度,吹管前汽包水位。
8、吹管操作及考前须知:8.1正式吹管时,采取降压方式,过热器出口压力暂定2.0MPa,过热器出口温度控制在350℃,根据试吹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8.2正式吹管时,过热器出口压力应到达2.0MPa,温度350℃左右,当压力降至1.5MPa时,立即关闭吹洗门,本阶段完毕,停炉冷却。估计吹管次数为20次,后10次吹管应进行安装靶板检查,根据靶板检查情况,增减吹管次数,直至合格为止。
8.3各阶段吹洗过程中,至少应有一次停炉冷却时间为12小时以上,冷却过热器及其管道,以提高吹洗效果。
8.4正式吹管对水位,炉膛负压的控制均根据吹管所得经验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几次吹管要加强排污,以提高蒸汽品质。
9、吹管质量鉴定标准吹管质量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标准《锅炉机组篇》”第十章第五节第10.5.5规定进行鉴定。
9.1过热器及其管道各段的吹管系数大于1。
9.2在被吹管末端的临时排汽管内〔入口或排汽口处〕装设靶板,靶板可用铝板制成,其宽度为排气管内径的8%左右,长度纵贯管子内径。在保证吹管系数的前提下,连续两次更换靶板检查,靶板上冲击斑痕粒度小于0.8㎜,切可见斑痕不多余8点时为合格。
9.3吹管质量的鉴定有**热电、监理、**市安装公司启动指挥部和验收领导小组共同鉴定。
10、吹管的组织和指挥10.1运行和操作由**市安装公司负责,主任直接指挥,**新原热电协助。
10.2每值应根据启动指挥部的指示精神进行工作。
10.3启动调运指挥部负责协调运行与维修之间的工作,及时布置检修及消缺的同时,协调解决有碍吹管的其他工作。
10.4每值应设专人检查平安,消防工作。
10.5热工电气人员要及时处理运行中出现的各问题。 10.6锅炉和汽机工地人员共同进行。
11、吹管的临时设施及靶板:11.1将主蒸汽管道从汽机侧隔离门前,旋转90℃,向北至厂房外。
11.2吹管用靶板为铝板制成,成长条形,加工6片。
12、蒸汽吹管的平安保护措施12.1所有吹管临时管道及其排汽方向,应设临时标志,并挂“严禁入内”“禁止通行”“小心烫伤”等警告牌,设专人监护。
12.2更换靶板时应做好隔热措施,以防烫伤。
12.3试吹管时,应严密监视管道的膨胀情况及支吊架变化,正常吹管时,每隔30分钟作一次全面检查。
12.4吹管时注意排汽的振动和排汽方向杂物飞离和距离,其冲击杂物危及人身或设备平安时应立即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12.5各阀门、挡板挂牌警告、防止他人误操作。
12.6吹管合格后,各正式管道的主蒸汽管,主汽阀、联箱恢复时,要特别注意,不得使杂物或工具掉入管内。
12.7吹管期间平安、保卫、消防及医务人员应现场值班,定期巡回检查。
13、考前须知13.1严格执行吹管技术措施。 13.2严明组织纪律及值班操作。 13.3听从指挥,统一部署。 13.4加强责任心,确保吹管质量。
三、蒸汽严密性试验蒸汽严密性试验是锅炉按运行规程点火升压到工作压力,进行严密性试验用以检验锅炉及附件热状态下〔即工作压力〕严密性试验。
1、试验中考前须知:1.1锅炉严格按操作规程点火升压到工作压力。 1.2重点检查汽包锅炉附件和全部汽水阀门的严密性。
1.3重点检查汽包、联箱各受热面部件和锅炉范围内的汽水管路的膨胀方向及其支座、吊架和弹簧的受力、位移和伸缩方向是否正常,是否有阻碍膨胀之处。
1.4重点检查锅炉的焊口、人孔和法兰等的严密性。
1.5试验过程中,应双方确定一些部件进行测定,对水冷壁、过热器等壁温进行一次测量了解,有无管壁超温现象。
2、严密性试验的缺陷处理2.1对壁温有超温的,管壁的保温要重新处理到无超温为止。
2.2检查中如泄漏、轻微处难以发现和判断的,可用一块温度较低的玻璃片或光谱的铁片等物靠近检查,假设有泄漏,等降压后处理。
2.3蒸汽严密性试验无泄漏为合格,合格后应做好记录,并办理签证。 四、平安阀调整蒸汽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可对各平安阀进行调整,调整平安阀的压力以各就近压力表为准,压力表经校验合格并有记录,在调整值附近误差假设>0.5%,应作误差修正。
1、本锅炉平安阀动作压力和回座压力差如下:1.1动作压力汽包工作平安阀:1.08倍的工作压力:5.29*1.08*1.1=6.28汽包控制平安阀:1.06倍的工作压力:1.06*5.29*1.1=6.05过热器平安阀:1.05倍的工作压力:1.05*5.29=5.551.2回座压力差:平安阀的回座压力差为以上动作压力的4%-7%。
a) 汽包工作平安阀:0.178-0.312MPab) 汽包控制平安阀:0.175-0.306MPac) 过热器平安阀:0.159-0.278MPa2、平安阀调整前的准备工作:2.1平安阀在安装就位前,应进行解体清洗、检查。
2.2平安阀内部锁紧装置,调试前应撤除。
2.3对平安阀有关支架、排汽管道支架等应仔细检查,所用电动阀应试验一次。
2.4所有调整人员应了解平安阀的内部结构和调整平安阀的平安措施,进行检查组织分工,并做好噪声防护工作。
3、调整方法和调整步骤3.1为了调节方便,宜采用不带负荷校**全阀,即安排在冲管后升压阶段调整。
3.2升压和检查a) 冲管工作结束后要求运行值班人员,对锅炉机组且全面检查,确定无异常后启动。
b) 升压过程中严格控制升压速度,并按操作规程执行。 c) 当压力升到0.1MPa时,关闭空气阀冲洗水位计一次;压力升至0.4MPa时,全面排污一次;压力升至0.5MPa时,再次冲洗汽水管道;压力升至2.0MPa时,要求全面检查锅炉及各设备确无异常时,继续升压;压力升至4.0MPa时,必须派专人监视水位,再次冲洗汽包水位计并上下校对,做好记录,压力升至4.5MPa时,调整向空排汽,校验电动阀是否良好〔遥控〕,然后继续升压,把锅炉蒸汽切换到向空排汽,调整风量、给煤量,继续提高汽压,第一个校对汽包工作平安阀,第二个校对汽包控制平安阀,第三个校对过热器平安阀。
d) 汽包工作平安阀运行压力:6.25MPa,回座压力差0.178-0.312MPa,等平安阀动作后,立即减少给煤量,开大向空排汽泄压,并记录回座压力,验证是否符合要求,假设不符合要求或到达最大允许值仍未动作,应立即降压,交付安装人员检查,调整后重新校验。
e) 然后校验汽包控制平安阀。动作压力:6.0MPa,回座压力差0.175-0.306MPa。
f) 最后校验过热器平安阀,动作压力:5.55MPa,回座压力差0.159-0.278MPa。
g) 调整过程中,严格控制汽温、水位的变化,汽压控制可由向空排汽来调节排汽量。
五、七十二小时试运行锅炉机组在安装完毕并完成分部试运行后,必须通过72小时整体试运行。
1、目的在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对施工、设计和设备进行考核,检查设备是否能到达额定出力,各项性能是否符合原设计的要求,同时可检验锅炉安装和制造质量,而且检验所有辅助设备的运行情况,特别是转动机械在运行时有无振动和轴承过热现象。
2锅炉在试运行前。应进行锅炉的热力调整试验。
2.1调整试验的目的:a) 调整燃烧的燃烧工况。 b) 检查安装的质量,有无漏风、漏水。 c) 找出锅炉额定参数和蒸发量达不到的原因。
d) 确定锅炉效率,获取锅炉在最正确运行方式下的技术经济特性。
2.2调整试验的内容:a) 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风机及管道性能试验。
b) 炉膛及烟风道漏风试验。 c) 平安阀校验及热效率试验。
3锅炉启动应具备的条件3.1试运现场的条件:a) 场地根底平整,消防、交通及人行道路畅通。厂房各层地面应做好粗地面,最好使用正式地面,试运行场地应有明显标志和分界,危险区应有围栏河警告标号。
b) 试运行区的施工脚手架全部撤除。现场清扫干净,保证运行平安操作。
c) 试运行的梯子、步道、栏杆、护板应按设计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
d) 新扩建局部的排水沟道畅通,沟道及孔洞盖板齐全。 e) 试运行范围的工业、消防及生活用水系统应能投入正常使用,并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
f) 试运行现场具备充足的正式照明,事故照明应能在故障时及时自动投入使用。
g) 各运行岗位都应有正式的通讯装置,根据试运要求增设临时岗位,并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络设备。
3.2以下系统中的设备、管道、阀门等安装完毕,保温完成,锅炉范围内管道、汽水系统、疏放水、放汽系统、加药系统辅助蒸汽系统、排污系统。
4以下设备经调试合格:4.1一、二次风机、引风机经调试结束并符合要求。
4.2热工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调试已符合点火要求。 5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技术文件准备。
5.1电厂按试运行方案措施,配备各岗位的运行人员及试验人员,并有明确的岗位责任运行操作人员应培训合格,并能胜任本岗位的运行操作和故障处理。
5.2施工单位应根据运行方式方案措施要求,备足够维护检修人员,并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维护检修人员应了解所有岗位的设备〔系统〕性
能,并能在统一指挥下胜任工作,不发生设备、人身事故和中断试运行工作。
5.3施工单位应备齐参加试运设备〔系统〕的安装验收签证和分部试运转记录。
5.4编制的调整试运方案措施,经试运指挥部审定后,应打印完毕,并分别进行了交底和学习。
5.5运行单位在试运现场张挂符合实际的燃烧系统图、热力系统图,调试单位应试运行现场张挂试运行、点火、升压等必要的图表。
6锅炉机组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6.1检查所有阀门,并置于以下状态:a) 蒸汽系统:主汽门经开关试验后关闭,隔绝门及其旁路门关闭。〔指72小时试运行前〕。
b) 给水系统:给水门、给水旁路门及放水门关闭,给水中间门省煤器入口门开启。
c) 减温水系统:减温器手动门开启,电动调整门关闭。 d) 放水系统:各联箱的排污门,连续排污二次门,事故放水门关闭,定期排污总门,连续排污一次开启。
e) 疏水系统:主汽门前所有的疏水门及主汽门后的疏水门开启。
f) 蒸汽及炉水取样门、锅炉加药门开启,加药泵出口门关闭。
g) 所有压力表一次门开启,所有流量表的一次门开启。
h) 锅筒水位计的汽门、水门开启,放水门关闭。
i) 空气门开启〔给水管空气门可关闭〕,对空排汽门开启。 6.2检查所有风门挡板,并置于以下位置:a) 引风机入口挡板经开关试验后关闭,出口挡板开启。
b) 一、二次风机入口挡板经开关试验后关闭,返料器风门关闭。
c) 旋风筒底部放灰门关闭,燃烧室底部放灰门关闭。 6.3检查燃烧室、料床、返料器等内部无焦渣及杂物:各部人孔门、检查门、打焦门及防爆门完整,关闭严密;除灰门开关灵活,置于关闭状态;除灰沟畅通,盖板齐全。
6.4检查除尘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5检查转动机械、轴承润滑油洁净;油位正常;开启冷却水流正常,地脚螺丝及平安装置牢固。
c) 燃料值班人员:原煤斗上煤。 d) 化学值班人员:化验炉水品质。 e) 电气值班人员:电气设备送电。
f) 准备好足够的点炉材料,引火烟煤粒10㎜〔V〕25%, Qdy〉5500大卡/公斤为宜,及沸腾炉渣〔要求可燃物含≯5%,粒度8㎜以下〕。
g) 检查点火油枪供油系统是否正常,点火用轻柴油不少于10T。
h) 检查与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按规程要求进行锅炉上水。 7锅炉机组启动方法与步骤:7.1锅炉点火a) 司炉接到点火命令,按措施要求对锅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点火准备。
b) 进行炉内彻底清扫,去除一切杂物,插入点炽热电偶,热电偶端埋入料面100㎜c) 在炉底铺设一层0-8㎜的沸腾炉渣,高度约350-400㎜,厚度均匀。
d) 关闭炉门启动引风机和一次风机,保持燃烧室出口负压为50-100Pa,然后启动一次风机,使底料流化。
e) 投入点火油枪,调整油量及点火风门,防止煤到前墙及炉底,控制风室温度〔700℃待料层温度升至550℃时,启动给煤,适当投煤维持床温稳定上升。
f) 当炉温到达900℃左右时,将油枪撤除,适当调整给煤机的转速和一次风门,控制炉温在900-950℃,燃烧正常后,开启返料风门,使其流化循环,直到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7.2锅炉的升压操作a) 伴随着点火过程,汽压在不断上升,当汽压上至0.05-0.1MPa时,冲洗锅筒水位计,并核对其他水位计指示是否符合锅筒水位。
b) 当汽压升至0.15-0.2MPa时,关闭空气门,减温器联箱疏水门。
c) 当汽压升至0.25-0.35MPa时,依次进行水冷壁下联箱排污放水,注意锅筒水位。在锅炉进水时应关闭锅筒至省煤器入口的再循环门。
e) 当汽压升至1MPa时,通知热工投入水位计。
f) 当汽压升至2MPa时,稳定压力对锅炉机组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停止升压,待故障消除后继续升压。
g) 当汽压升至3MPa时,定期排污一次。
h) 当汽压升至4.5MPa时,冲洗锅筒水位计,通知化学人员化验汽水品质,并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调整过热蒸汽温度,准备并炉。
7.3启动要求及考前须知:参加试运人员除严格遵守运行及平安操作规程外,特别强调以下各条:7.3.1在上述过程中应检查锅筒,联箱的孔门及各部的阀门、法兰、堵头等是否有漏水现象。当发现漏水时应停止上水并进行处理。当锅炉水位升至锅筒水位计的负100㎜处,停止上水,以后水位应正常,假设水位有明显变化。应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7.3.2要求整个升温升压过程力求平缓、均匀,并在以下各个阶段检查记录膨胀指示值。
a) 上水前后。
b) 锅筒压力分别到达0.3-0.4、1-1.5、2、3.9MPa时,检查膨胀情况,如发现膨胀不正常时,必须查明原因并消除不正常情况前方可继续升压。
c) 锅炉的升压应缓慢:按规程规定,锅筒锅炉的首次升压应缓慢平稳,控制饱和温度升≯50℃/小时,锅筒上下壁温〈50℃,而该锅炉的特点是升温、升压速度较快,是否能够满足规程要求,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运行经验,建议先按以下速度控制待实践后进行调整。
序号饱和压力〔MPa〕时间〔分〕10-0.550-6020.5-130-4031-230-3542-320-3553-3.915-20整个升压过程控制在2-3小时左右,升温速度要均匀,监视和记录,如假设到达要求时,可参照压火控制燃烧的方法调整升温升压速度。
d) 锅炉和并炉应注意:1) 并炉时保持主汽压力低于蒸汽母管压力0.05-0.1MPa,假设锅炉蒸汽压力高于母管压力时,禁止并炉。
2) 并炉时蒸汽温度应低于额定值20-30℃,保持较低的水位,燃烧稳定。
3) 在并列过程中,如引起母管的气温急剧下降时或发生蒸汽管道水冲击时,应立即停止并列,减弱燃烧,加强疏水,待恢复正常后重新并列。
4) 并列后,应对锅炉机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点火至并列过程中的主要操作及新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有关的记录薄内。
8、试运行消缺及再次24小时运行。
8.1锅炉试运行结束,应对运行阶段的缺陷〔当时无法消除的〕分析原因进行消缺。
8.2消缺后,按以上操作程序再进行24小时试运行。
8.3整机试运行合格后,按《火力发电厂根本建设工程启动验收规程》办理整套运行签证手续和设备验收移交工作。
8.4整套72小时运行结束一个月,应将以下施工技术文件移交甲方。 a) 全部的安装验收记录、签证、分部试运行〔试验〕记录。
b) 主要设备缺陷及其修改记录或处理意见。 c) 主要设计缺陷及其修改记录或处理意见。 d) 主要施工缺陷及其处理意见。 e) 72小时试运行记录。
f) 施工未完成工程表及其处理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