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形式整齐,平仄协调,对仗工稳。首联写景,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次联点题,突出诗人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诗人以朴实、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词语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一作‚蜀州‛。据《旧唐书〃地理志》:‚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县臵。‛垂拱二年为公元686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⑵城阙(què):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辅三秦:一作‚俯西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⑷君:对人的尊称。
⑸宦(huàn)游:出外做官。同:一作‚俱‛。
⑹海内:四海之内,国境之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近邻。
⑻无为:不要做。歧(qí)路:岔路(这里指分手离别的地方)。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这句意思是像小儿女那般挥泪告别。 译文:
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五津,只见风烟迷蒙。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二、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词语注释:
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旅途。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江水涨潮与两岸齐平。 ⑷风正:顺风。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译文:
在青山之外旅途,在绿水之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三、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词语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臵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这里代指前线。
(10)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11)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2)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译文:
乘辆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作。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词语注释
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臵县,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现保存有龙标书院。
⑵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锦屏位于贵州东部,湖南西部,故‚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五、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即使是连孔子也无法判断。说明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虚的教育与学习态度。
词语注释 1、东:东方。 2、游:游历、游学。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 5、辩:争。
6、其:代词,两小儿。 7、故:缘故,原因。
8、以:认为。 9、始:刚刚,才。 10、去:离;距离。 11、日中:正午。 12、初:刚刚。
13、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4、及:到。 15、则:就。
16、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7、为:是。
18、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19、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20、决:决断,判定,判断。 21、孰:谁。
22、为:同‚谓‛,说,认为。 23、汝:你。
24、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25、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六、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概述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
词语注释: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有一次扁
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立:站立。
3.有间(4声):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好(hào)——喜欢。(另解:好(hào)喜好,习惯,医生的习惯,就是医治没有病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读法:医之好 治不病 以为功。医:医生;之:的;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8.居十日:待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xuán):通‚旋‛,回转。走——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现语文教科书读(yùn)】之所及也: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古代针灸用的用砭的石针
14.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16.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
18.索:寻找。
19.遂(suì):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担心。 24.将:要。 25.功:本领,功劳。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指使,派人 28.居:过了。[6-12]
29.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译文: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没有理睬(cǎi)他。扁鹊退了出去,蔡桓公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他。扁鹊退了出去,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现在病在骨髓,是掌管生死的神管辖的,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