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备战2021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专题30 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教师版)

备战2021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专题30 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教师版)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专题30 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知识点1:探究焦耳定律实验思路

1.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电热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时,应控制两个电阻丝的阻值相同;在探究电热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通过两个电阻丝的电流相同,最好的方法当然是采用串联。这里就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当要研究的一个物理量与另外几个物理量都有关系时,为简化和方便,先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而要控制其余几个量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2.转化法

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不能直接观察到,但热量的变化可以用温度的变化来感知。通过温度的变化多少来间接知道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是转化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注意的问题

由于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较少,液体温度升高的也较小,所以用温度计不易直接测量比较。为了使现象明显,实验采用了两种方法:①不用温度计,但采用了放大的“温度计”。整个烧瓶相当于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由于烧瓶里的液体较多,使升温膨胀效果更明显。②采用煤油代替常见的水,用玻璃管插入密封烧瓶里的煤油中代替温度计。用煤油代替水,是因为煤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温度上升的多,这样现象更明显。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煤油不导电。可以设想由于水导电,若用水由水产生的电阻就无法控制电路中的电阻情况。 知识点2: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 2 页 / 共 3 页

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求解公式 (1)焦耳定律:Q=IRt

(2)纯电阻电路中,Q=W=Pt=Ut/R=UIt=IRt 2.在利用焦耳定律求解计算题注意

(1)涉及的四个物理量要一一对应,简单来说就是导体的电阻为R,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为I,通电时间为t,则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为Q=IRt

(2)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都得是国际单位,即电流I的单位是安培(A)、电阻R的单位是欧姆(Ω)、时间t的单位是秒(s),则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IR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增大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 应用和防止电热的实例

利用电热的例子: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孵化器等。

防止电热的例子:电视机外壳的散热窗;计算机内的散热风扇、电动机外壳的散热片等。

【例题1】(2020四川南充)小明将线圈电阻为4.84Ω的电动机接人220V的家庭电路中,关闭其它用电器,只让电动机工作时,观察到他家标有2000imp/(kW.h)的电能表3min内闪烁了100次,则电动机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kW.h,电动机线圈产生________J的热量。 【答案】 (1) 0.05 (2) 1.8104

【解析】(1)电动机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

2

2

2

2

2

Wn100kWh=kWh0.05kWh n02000(2)根据公式WUIt可以求出电动机线圈的电流为

W0.053.6106J100IA

Ut220V360s22电动机线圈产生热量为

1002QI2Rt(A)4.84Ω180s=18000J=1.8104J

22【对点练习】一只标有”8V 0.4A”的小灯泡,接在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为使其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 Ω的电阻;该电阻通电10s所产生的热量是 J。

第 2 页 / 共 3 页

【答案】10;16。

【解析】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则串联电阻R两端电压: UR=U﹣UL=12V﹣8V=4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灯泡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I=0.4A,

由I=U/R可得,串联电阻R的阻值: R=UR/I=10Ω;

此时该电阻通电10s产生的热量为: QR=IRt=(0.4A)×10Ω×10s=16J。

【例题2】(2020连云港模拟)已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关系”时,可供选择的器材有:8V稳压电源一个;20Ω和50Ω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停表和开关各一个;塑料盒与U形管相连的实验装置一个,盒内密封着空气,盒内电阻丝的阻值为20Ω;导线若干.

(1)该实验选用 Ω的滑动变阻器更好.

(2)连接好的实验图如图所示.每次实验(即获得一组数据)后,都要断开开关,打开盒盖上的通气孔,U形管内两液面迅速回到原位,等片刻后,关闭通气孔,再进行下一次实验.请画出实验用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2

2

(3)某同学对实验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第一次实验记录高度差后,立即移动滑片增大电流做第二次实验,…….每次实验加热时间相同,记录的U形管内两液面高度差依次为Δh1、Δh2…….在处理数据时,该同学想用Δh2来间接反映第二次实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他这样处理数据是否正确? .理由是 .

【答案】(1)50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 2 页 / 共 3 页

(3)不正确 Δh2间接反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和.不是第二次实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解析】(1)盒内电阻丝的阻值为20Ω为定值电阻,选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要大得好,因为这样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电阻,电路电流能有效控制,不会太大,保护电源。

(2)所画表格要体现每次实验电阻丝电阻为20Ω为定值电阻。时间一定。要体现U形管液面高度差,电流大小,热量。

(3)该同学想用Δh2来间接反映第二次实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实错误的。因为Δh2间接反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和.不是第二次实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该同学在设计方案就是错误的。

【对点练习】我们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用公式可表达为:Q=IRt。爱动脑筋的小明在探究这个问题时,设计了图所示的实验,只连接一次电路就完成了实验探究。他的方法是用电阻丝(其中R甲≠R乙)给烧瓶中的煤油(煤油质量相同)加热,然后观察煤油在插入密封烧瓶里的玻璃管中上升的高度,就可以对比电阻丝放热的多少。请你仔细观察小明设计的实验电路,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

(1)探究电热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应该对比 两个烧瓶中煤油柱上升的高度,而这两个烧瓶中电阻丝阻值应该 。

(2)探究电热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应该对比 两个烧瓶中煤油柱上升的高度。 (3)有许多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即为焦耳定律,请举两个例子。

【答案】(1)甲、丙或乙、丙 相等(2)甲、乙(3)电饭锅、电热毯、电暖炉等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两种物理研究方法:一是控制变量法。另一种是转化放大的方法。

第 2 页 / 共 3 页

(1)探究电热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应该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保持不变,甲和丙电阻控制相等,电流不等,可以通过玻璃管煤油上升高度,利用转化法知道电热与电流的关系。同理乙和丙也可以做到。 (2)探究电热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变。明显甲乙电阻丝串联,电流相同,所以答案很容易知道。

(3)利用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来工作,达到目的的设备,工作原理就是焦耳定律。

一、选择题

1.图甲是小灯泡的电压——电流图像。将此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在电压为4.5V的电路中(如图乙),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当小灯泡的功率为0.75W时,( )

A.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B.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15Ω C.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35W。

D.10s内滑动变阻器R产生的热量为13.5J 【答案】C

【解析】当小灯泡的功率为0.75W时,根据图甲,可知,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2.5V,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3A,电路中的等效电阻15Ω.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IU总=4.5V╳0.3A=1.35W。

变阻器R在10s产生的热量Q=W=UIt=2V╳0.3A╳10s=6J。 A.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错误。

B.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15Ω,错误。 C.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35W,正确。

D.10s内滑动变阻器R产生的热量为13.5J,错误。

2.如图甲所示,两电热丝R1与R2并联,R1=20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表盘指针均指如图乙所示位置,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第 2 页 / 共 3 页

A.R1:R2=5:1 B.电源电压是10V C.R2的电功率是20W

D.R1工作2分钟所放出的热量为600J 【答案】BC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1支路的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两电流表指针的位置相同, 所以,电流表A1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干路电流I=2.5A, 电流表A2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通过R1的电流I1=0.5A,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通过R2的电流: I2=I﹣I1=2.5A﹣0.5A=2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 U=I1R1=0.5A×20Ω=10V,故B正确; 则R2的阻值: R2=

=

=5Ω,

则R1:R2=20Ω:5Ω=4:1,故A错误; R2的电功率:

P2=UI2=10V×2A=20W,故C正确; R1工作2分钟所放出的热量:

Q1=I1R1t=(0.5A)×20Ω×2×60s=600J,故D正确。 二、填空题

3.(2020安徽)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9V,电阻R1=200Ω,R2=100Ω,则通电1min该电路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J。

第 2 页 / 共 3 页

2

2

【答案】162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个电阻串联,故电路的电流为

IU9V0.03A

R1R2200Ω100Ω则通电1min该电路产生的热量为

QI2RtI2(R1R2)t(0.03A)2(200Ω100Ω)60s16.2J

4.(2020四川成都)小彬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电源电压为3V,电阻丝R1=10Ω,R2=20Ω,两气球相同。闭合开关后,密闭烧瓶内的空气被加热,他观察到________气球先鼓起来。甲气球乙气球通电1min,R2产生的热量为______J。

【答案】 (1) 乙 (2) 12

2【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加热时间相同,通过的电流也相同,根据焦耳定律QIRt可知,R2的电阻

较大,那么R2所在的密闭烧瓶产生的热量较大,乙气球先鼓起来。 (2)甲气球乙气球通电1min,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IU3V0.1A

R1R210Ω20ΩR2产生的热量

2Q2I2R2t0.1A20Ω60s12J

2R2产生的热量为12 J。

第 2 页 / 共 3 页

5.(2020甘肃天水)现有两电热丝,甲标有“10Ω 1A”,乙标有“15Ω 0.6A”,把它们并联起来,通电10s后,甲、乙两电热丝产生的总热量最多是 J。 【答案】135。

【解析】由I=可得,两电热丝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 U甲=I甲R甲=1A×10Ω=10V, U乙=I乙R乙=0.6A×15Ω=9V,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电热丝并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压U=U乙=9V; 两电热丝并联的总电阻: R=

=6Ω,

通电10s后,甲、乙两电热丝产生的总热量最多为: Q=W=

t=

×10s=135J。

【点评】本题考查电热的计算,关键是正确得到并联后电路两端最大的电压值。

6.有一台电动机,额定电压3V,额定电流1A,电动机线圈电阻0.5Ω.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为 J.产生的热量为 J,输出的机械能为 J。 【答案】180;30;150。

【解析】本题考查了电动机产生热量、电功、输出机械能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才完全转化成内能。

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60s, 电动机消耗的电能: W=UIt=3V×1A×60s=180J, 产生的电热:

Q=IRt=(1A)×0.5Ω×60s=30J, 输出的机械能:

W机械=W﹣Q=180J﹣30J=150J。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小灯泡L标有“2.5V 0.75W”的字样,R1、R2为定值电阻,其中R1=25Ω,R2=50Ω,当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源电压是 V: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

2

2

第 2 页 / 共 3 页

是 A:当S1、S2都闭合时,R2通电1分钟产生的热量为 J(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答案】10;0.4;120

【解析】当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L与R1串联,小灯泡正常发光,根据小灯泡L标有“2.5V 0.75W”由P=UI可求电路中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两端的电压,电源的电压等于小灯泡两端电压与R1两端电压之和;当S1闭合,S2断开时,小灯泡L短路,R2断开,只有R1接入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流表示数;当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根据Q= Q= Ut/ R可求R2通电1分钟产生的热量。

当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L与R1串联,小灯泡正常发光,根据小灯泡L标有“2.5V 0.75W”,电路中的电流:

I=IL= PL / UL = 0.75W /2.5V =0.3A, 由I=U/R可得R1两端的电压, U1=IR1=0.3A×25Ω=7.5V,

电源的电压等于小灯泡两端电压与R1两端电压之和, U=U1+UL=2.5V+7.5V=10V;

当S1闭合,S2断开时,小灯泡L短路,R2断开,只有R1接入电路,由I=U/R可得电流表示数: I′=U/ R1=10V/25Ω=0.4A;

当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R2通电1分钟产生的热量: Q= Q= Ut/ R2=(10V)×60s/ 50Ω=120J。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2=30Ω,R3=10Ω.只闭合S1,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为4.0V,则定值电阻R1为 Ω,电源电压为 V.闭合S1、S2、S3,电流表A1、A2示数之比为 ,通电l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 J。

2

2

2

第 2 页 / 共 3 页

【答案】20;6;5:2;108

【解析】(1)只闭合S1,电阻R1、R3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1两端的电压。

由欧姆定律可得R1的阻值: R1= U1/I=4V/0.2A=2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 U=I(R1+R3)=0.2A×(20Ω+10Ω)=6V;

(2)闭合S1、S2、S3,电阻R1、R2并联,电流表A1测量的是干路中的总电流,A2测量R2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则通过R1的电流:I1=U/ R1=6V/20Ω=0.3A,

A2的示数(通过R2的电流):I2= U/ R2=6V/30Ω=0.2A, 所以干路中电流表A1的示数:I=I+I2=0.3A+0.2A=0.5A, 电流表A1、A2示数之比为I/ I2=0.5A/0.2A=5/2;

通电lminR1产生的热量:Q1=I1R1t=(0.3A)×20Ω×60s=108J。 三、分析简答题

9.小明冬天取暖时发现:电暖器的电热丝热的发红,而与电热丝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1)请你根据小明发现的现象提出一个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

(2)如图是小明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电路,A、B烧瓶中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金属丝电阻分别为RA、RB,RA<RB.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B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大些.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此现象.

2

2

第 2 页 / 共 3 页

【答案】(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当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解析】(1)电流一起通过电热丝和与之相连的导线,电热丝热的发红,由此提问“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如图,镍铬合金丝和铜丝串联,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因为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大于铜丝的电阻,电流通过镍铬合金丝产生的热量多,使B瓶中的煤油温度上升的快,由此得出,当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10.据《生活报》讯,2017年4月14日起,插线板新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要求插线板的插孔须设置“保护门”,“保护门”可有效防止儿童将手指插入插孔而造成触电事故,同时可避免灰尘长期沉积而造成的内部 (选填“断路”或“短路”).在线材方面要求:如果最大工作电流16A的延长线插座,导线的最小横截面积由原来的1mm2增加到1.5mm2.请你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增加导线横截面积的好处.

【答案】短路;材料、长度相同的导线,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由焦耳定律Q=IRt可知,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小,产生的热量越少,采用横截面积更大的导线可以避免外部绝缘皮过热,引起火灾. 【解析】(1)处处连通的电路为通路;某处断开的电路为断路;电源短路是指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通的电路;

(2)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导线的横截面积变大时其电阻的变化,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时产生的热量关系,从而得出答案. 四、实验探究题

11.小明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质量与初温都相同的煤油,甲瓶中铜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小.

2

第 2 页 / 共 3 页

(1)实验中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是因为煤油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或“小于”).

(3)通电一定时间后,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法是 .(填对一种即可)

【答案】(1)温度计示数;(2)小于;

(3)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4)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填对一个即可).

【解析】(1)两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出来的.由Q=cm(t﹣t0)得,t=

+t0,

可见影响温度计示数的不只是热量,还有煤油的初温和质量,所以要保证煤油的初温和质量都相同,才能通过温度的变化反映出热量的多少.

(2)若将烧瓶中装有水,则由Q=cm△t可知: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中,吸收的相同的热量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升高的度数少,温度计的示数变化不明显;

(3)综合实验过程,使用相同质量与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前提下,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说明乙瓶中的煤油吸收的热量多,即乙瓶中的镍铬合金丝产生的热量多;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4)为保证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总是相等,电阻串联;同时保证了它们的通电时间也相等,导体中产生的热量就只与电阻有关了,为此采用控制变量法.

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映的,这是采取的转换法.

12.在做“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于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的容器中密闭了等量的空气,U型管中液面变化反映了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第 2 页 / 共 3 页

(1)若通电时间相同,发现B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较高,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小刚采用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通电相同时间,发现A玻璃管液面上升较高,这表明: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法和转换法. 【答案】(1)电阻; (2)电流; (3)控制变量.

【解析】(1)将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过它们的电流I与通电时间t相同,左边容器中的电阻小于右边容器中的电阻,由Q=IRt可知,右边容器中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温度升得较快,这表明:在相同时间内,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越多;

(2)装置中一个5Ω的电阻与两个5Ω的电阻并联后再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右端两个电阻的总电流和左端的电阻电流相等,即I右=I左,两个5Ω的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I右=I1+I2,两电阻阻值相等,则支路中电流相等,I1=I2,所以右边容器中的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左侧通过电流的一半,由Q=IRt可知,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温度升得较快;

这表明:在相同时间内,电阻相同,电流越大,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越多; (3)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13.小明和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际电路,两个烧瓶A、B中盛有等量、初温相等的煤油,RA与RB是阻值不同的电热丝. (1)RA与RB采用串联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控制通电时间、 相等.

(2)小明同学为了比较RA与RB阻值的大小,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A与RB两端电压的大小,发现UA<UB,则RA RB(选填“>”“<”或“=”).

(3)在相同的时间内,可通过观察 来比较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多少;为了升温较快,试验液体选用煤油而不选水,主要是水的比热容比煤油 (选填“大”或“小”).

第 2 页 / 共 3 页

2

2

(4)通过实验,发现烧瓶B中煤油吸热多,这表明: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 (选填“越大”或“越小”),产生的热量越多.

(5)小华想改装此实验装置用来“测量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则他们应将烧瓶A中煤油换成与其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并将电热丝RA换成 的电热丝.测量时,水和煤油的初温均为t0,通电一段时间后,水和煤油的末温分别为t水、t煤油,请写出煤油比热容的表达式:c煤油=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

小明认为这样测量煤油的比热容会有较大的误差,原因主要有: .(只要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通过的电流;(2)<;(3)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大;(4)越大;(5)质量;与RB阻值相等;

;水与煤油的散热程度不同.

【解析】(1)两电阻丝串联连接的目的是:控制两根电阻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

(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A与RB两端电压的大小,发现UA<UB,因为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则RA<RB; (3)实验中通过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根据Q=cm△t可知,在液体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比热越小,温度升高的越快,所以选用比热容较小的煤油来做实验;

(4)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5)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则应让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相等,由温度的变化大小得出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故用相同质量的水代替煤油;把电热丝RA换成与RB阻值相同的电阻丝,电阻相等,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因为Q水=Q煤油,所以c水m(t水﹣t0)=c煤油m(t煤油﹣t0),所以煤油的比热: c煤油=

因为水和煤油的散热程度不同,所以这样测量煤油的比热容会有较大的误差.

第 2 页 / 共 3 页

五、计算题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丝R1的阻值为10Ω.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求:

(1)通电10s电阻丝R1产生的热量; (2)电源两端的电压。 【答案】(1)16J;(2)6V。

【解析】(1)通电10s电阻丝R1产生的热量: Q=IR1t=(0.4A)×10Ω×10s=16J。 (2)由I=得,R1两端的电压: U1=IR1=0.4A×10Ω=4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源电压: U=U1+U2=4V+2V=6V。

1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l的阻值为2 Ω,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1 V,V2的示数为2 V。求:

(1)电源两端的电压;

(2)迪过R1的电流和R2的阻值; (3)R2在1 min内产生的热量。

【答案】(1)3V (2)0.5A ,4Ω (3)60J

【解析】(1)电路为R1R2串联,二者两端电压之和为电源两端的电压,U=U1+U2=1V+2V=3V; (2)根据欧姆定律,I1=U1 / R1 =0.5A。

因为R1R2串联,所以I2=I1=0.5A,根据欧姆定律,R2=U2 / I2 =4Ω。

2

2

第 2 页 / 共 3 页

(3)根据焦耳定律,Q=I2R2t=(0.5A)×4Ω×60s=60J。

16.保温箱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A为温度传感器,它的作用相当于开关,达到设定温度时自动断开电路;低于设定温度时,自动接通电路。S是保温箱的温度设定开关,它有三个档,分别为60℃、50℃和40℃,加热功率分别为90W、72W和45W。电源电压为36V,R1、R2、R3都是发热体。

22

(1)当S拨至位置1时,加热功率是多少?R1的阻值是多少? (2)当S拨至位置3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3)当S拨至位置2时,R2的阻值是多少?通电1min产生多少热量? 【答案】(1)当S拨至位置1时,加热功率是90W,R1的阻值是14.4Ω; (2)S拨至位置3时电路中的电流是1.25A;

(3)当S拨至位置2时,R2的阻值为3.6Ω;通电1min产生的热量为4320J.

【解析】(1)开关接1时,电路电阻最小,是只有一个电阻R1的简单电路.根据P=U/R可知: 此时消耗的电功率最大为P=90W, R1的阻值为R1= U/P=(36V)/90W=14.4Ω.

(2)开关接3时,三个电阻串联,电路电阻最大时, 根据P=U/R可知:此时消耗的电功率最小为P=45W, 电路中得电流为I小=P/U=45W/36V=1.25A;

(3)开关接2时,电阻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P=U/R 可知:此时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中=72W,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总=U/P中=(36V)/72W=18Ω. R2的阻值为:R2=R总-R1=18Ω-14.4Ω=3.6Ω. 通电1min产生的热量Q=W=P中t=72W×60s=4320J.

2

2

2

2

2

2

2

第 2 页 /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