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研究
[摘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表现出与其身份极不相称的一面。高校必须认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现状,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为“四化”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和潜在资源,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兴旺的核心力量。他们素质怎样将关乎祖国未来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认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重视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为祖国“四化”建设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及基本现状
为了客观公正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我们对部分院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五个大问题,包括100个小问题。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学生座谈和随机访谈学生100余人次。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道德素质主流是好的,是值得肯定的,呈现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态势。但也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个人主义严重,集体观念淡化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过分关心使他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自我的立场出发,只注重自我的感受和荣誉的得
失,获取欲望强烈。他们对班级活动、院系活动、学校活动或社会活动表现出默然的态度,我行我素,不顾及影响,万一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就表现出过激的行为,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缺失严重。
2.理想信念模糊,功利意识浓厚
当前,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和网络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只注重实惠,重视当下,理想信仰渐无。不少大学生认为,理想太大、太远、太空,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才是实实在在。我们团队在对部分大学生抽查中发现,坚持“报效祖国的,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的人生信念”的学生不到40%,赞成“学生都爱在大城市工作,而很少去扎根基层,找工作挑三拣四,不踏实肯干”的学生近90%。
3.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轻视社会责任
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摆在第二位。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发展机遇,缺乏远大理想。近年来,中国的“啃老族”队伍在不断壮大,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毕业之后,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升级”为一个社会问题。
4.注重物质享受,忽略精神追求
在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的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浓厚消费文化氛围的侵袭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纷纷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金钱成了他们至上的信仰,不愿甚至害怕过艰苦的、借鉴的生活。爱慕虚荣、追求安逸,精神世界里呈现出一片贫瘠的荒漠。
5.道德心理不成熟,行为偏激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生活在比较幸福的家庭环境里,少挫折、少磨练,比较任性,总希望周围的人围着他转。万一出现不合意的事情,他们很容易偏激,甚至非常的叛逆。有些人性格一点也不稳定,容易激动。他们自以为是心高气傲、喜欢斗狠、明知不可为也敢为之。许多事例可以证明,如云南大学马加爵刺杀4名室友,特别是中国政法大学05级学生付某砍杀教授的案例足以说明有些学生的心理极端扭曲、行为极端偏激、身心发育极不健全。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1.提高教师队伍思想素质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对其教育事业投入极大地热情,用心去教学。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其精神思想加以引导与指正。通过对其生活的关心与指导,使其自觉的取社会思潮之精华,去其糟粕。
其次,教师要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在学生心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模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次,高校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用邓小平的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考核制度来定期检测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否适合当前社会的要求。
2.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渗透到素质教育中去。
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余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名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3.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阵地的作用,积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校园正气。高等院校的报刊、广播站、有线电视、宣传栏、橱窗、黑板报和校园环境美化等等,都是给予广大师生员工精神食粮的阵地。
三、结语
面对新世纪带来的艰巨任务,面对先进的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加强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播教授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场所的教育形式、教育效果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是思想教育的重点工程。我们认为高等院校应该将此当作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