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 当地气象资料‥‥‥‥‥‥‥‥‥‥‥‥‥‥‥‥‥‥1 1.3 空调室内设计参数‥‥‥‥‥‥‥‥‥‥‥‥‥‥‥‥1 1.4 建筑热工数据‥‥‥‥‥‥‥‥‥‥‥‥‥‥‥‥‥‥1 1.5 新风量确定标准‥‥‥‥‥‥‥‥‥‥‥‥‥‥‥‥‥2 第二章 空调系统负荷的计算‥‥‥‥‥‥‥‥‥‥‥‥ 2 2.1 负荷的概念‥‥‥‥‥‥‥‥‥‥‥‥‥‥‥‥‥‥‥2 2.2 空调冷湿负荷的概念‥‥‥‥‥‥‥‥‥‥‥‥‥‥‥2 2.3 热负荷的计算‥‥‥‥‥‥‥‥‥‥‥‥‥‥‥‥‥‥3 第三章 方案确定‥‥‥‥‥‥‥‥‥‥‥‥‥‥‥‥‥ 3 3.1 空调系统的选择‥‥‥‥‥‥‥‥‥‥‥‥‥‥‥‥‥3 3.2 空调系统的划分‥‥‥‥‥‥‥‥‥‥‥‥‥‥‥‥‥3 3.3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与送回风口的确定‥‥‥‥‥‥‥ 4 第四章 空气处理过程‥‥‥‥‥‥‥‥‥‥‥‥‥‥‥ 4 4.1 夏季处理过程‥‥‥‥‥‥‥‥‥‥‥‥‥‥‥‥‥ 5 4.2冬季处理过程‥‥‥‥‥‥‥‥‥‥‥‥‥‥‥‥‥ 5 第五章 空调系统的风道设计与水力计算‥‥‥‥‥‥ 7 第六章 设备选型‥‥‥‥‥‥‥‥‥‥‥‥‥‥‥‥ 8 6.1 空调机组选型‥‥‥‥‥‥‥‥‥‥‥‥‥‥‥‥‥‥8 6.2全热交换换气机选型‥‥‥‥‥‥‥‥‥‥‥‥‥‥‥ 9 第七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减振设计‥‥‥‥‥‥‥‥‥‥9 参考文献‥‥‥‥‥‥‥‥‥‥‥‥‥‥‥‥‥‥‥‥‥‥9
MDV设计大赛暖通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原始资料
1.1工程概况
本设计的建筑是一栋欧式办公楼,该办公楼坐落在天津市,共有七层,从地上一层到地上七层。建筑高度24.2m。总建筑面积为3710m2,总空调面积为2330 m2基地面积603m2 。各层层高均3.3米,吊顶后净空高度2.5米, 外墙为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未详之处详见建筑图纸。本设计为该办公楼一至七层房间的空调及通风系统。
1.2当地气象资料
表2-1 室外气象参数
台站位置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夏季空调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 (℃) 29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6.9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 -11 100.48 夏季大气压力(kpa) 北纬 东经 计算温度 (℃) 39°06′ 117°10′ 33.4 1.3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表2-2 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 名称 温 度(℃) 夏季 冬季 18 相对湿度(%) 夏季 60 冬季 45 新风量 m/h.人 3风速m/s 0.25 噪声级别dB 60 办公室 26 30
1.4建筑热工数据
外墙传热系数K1.57W/m2K; 屋面传热系数K1.72W/m2K;
外窗为双层钢窗,传热系数K3.6W/m2K; 室内人员估算:
1
办公室面积小按5㎡/人;
楼梯间,空调机房等与空调房间相邻的,均按邻室不等温计算邻户传热。
1.5新风量确定标准:
根据设计规范可以查得大厅新风量为10m3/(hρ),办公室为30 m3/(hρ),茶水间10 m3/(hρ),会议室为50 m3/(hρ)。
第二章 空调系统负荷的计算
2.1负荷的概念
冷负荷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1.外墙及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2.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3.透过玻璃窗得日射得热引起得冷负荷; 4.人体散热引起得冷负荷; 5.照明散热引起得冷负荷; 湿负荷主要包括以下二部分:
1.人体散湿; 2.工艺设备散湿;
根据本建筑的特点,本设计只计算人体散湿。
2.2空调冷、湿负荷计算
本设计的冷、湿负荷计算采用冷负荷系数法,综合考虑热量通过建筑围护结构时产生的负荷延迟和衰减现象,计算数据汇总见下表2-1至表2-2。
表2-1 房间冷负荷汇总表
房间总冷负荷 房间名称 101 201 102-104 202-205,207 105 206 106 208 107-112 209-220 120 215 308 401 501 601 302-306 402-406 502-506 602-612 314 407 507 607 冷负荷W 2424.11 2237.911 2561.271 2403.331 2831.099 2461.105 2114.213 1964.184 2287.544 最大时刻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2
MDV设计大赛暖通设计说明书
315 408 508 608 309-311 409-411 509-511 609-617 318 412 512 612 313-315 413-415 513-515 613-621 323 416 516 616 707 702 703 大厅 走廊 表2-2各层冷负荷汇总表
2113.976 1946.641 3389.461 2831.099 2226.862 2831.099 14033.28 5741.524 1947.736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一层总负荷 二层总负荷 三层总负荷 四层总负荷 五层总负荷 六层总负荷 七层总负荷 总负荷 Q房间冷负荷w 出现最大负荷时刻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39291.67 39973.71 38233.93 38233.93 38233.93 38233.93 19695.48 .6 2.3热负荷计算
采用稳态传热计算方法。
经计算得到各房间的热负荷,见表2-3。
表2-3 各房间冬季热负荷计算表
房间名称 101 201 102-105 202-207 106 208 107-112 209-214 113 215 301 401 501 热负荷计算表 房间热负荷W 同类房间数 1503.16 1 1249.45 1 929.01 4 675.31 6 1637.95 1 1384.25 1 858.35 6 604.65 6 1642.42 1 1388.71 1 1072.73 4 合计W 1503.16 1249.45 3716.05 4051.85 1637.95 1384.25 5150.12 3627.89 1642.42 1388.71 4290.92 3
301 401 501 601 302-307 402-407 502-507 604 605 602 603 606 607 308 408 508 608 309-311 409-411 509-511 609-611 312 412 512 612 313-315 413-415 513-515 613-615 613-615 316 416 516 616 701 702 703 总计 1072.73 2262.83 498.58 1688.69 1257.69 2447.80 478.09 1468.66 478.09 1668.20 1262.16 1688.69 10862.20 3 1 20 4 3 1 12 4 9 3 4 2 1 3218.19 2262.83 9971.68 6754.75 3773.08 2447.80 5737.13 5874.62 4302.85 5004.59 5048.64 3377.37 10862.20 98278.50 第三章 方案确定
3.1空调系统的选择
考虑到办公建筑的使用特点及变冷媒流量空调系统具有设计安装方便、布置灵活多变、占用建筑空间小、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不需机房、无水系统等优点,故本次设计采用变冷媒流量系统,新风供应则采用全热交换换气机。
3.2空调系统的划分
该欧式办公楼, 共七层,设置七个数码涡旋一次冷媒蒸发式系统,分别独立控制,其中一层中厅部分设置智能多联系统,室外机集中放置于屋面,冷媒管通过卫生间管井下至各层,水平敷设的冷媒管及其冷凝水管(1%坡度坡向卫生间)均暗藏于吊顶内。系统图详见图纸暖施-09。
3.3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与送回风口的确定
本次设计均采用上送上回的气流组织形式。室内机组根据房间功能采用嵌入式机组贴附射流。新风送风口均采用方型散流器。
第四章 空气处理过程
4.1夏季处理过程
夏季供冷设计工况下的空气处理过程见图4-1。夏季工况计算结果见表4-1。
4
MDV设计大赛暖通设计说明书
图4-1 夏季工况空气处理过程
选择一次回风系统,空气处理过程为
w→w’
N
N→L(O) N’
其中L点是机器露点,w点是采用余热回收装置新风等湿度降温后的状态点,w为新风状态点,N为室内状态点。
表4-1 夏季工况计算结果
房间名称 新风量新风负荷W总湿量Q房间冷
3
m/h w g/S 负荷w
一层 B区 4045 32498 15 99967
C区 3762 30217 13 83961
C1区 C2区 D区 B1区 B2区 C区 C1区 C2区 D区 B1区 B2区 C区 C1区 C2区 C3区 D区
2729 3627 2882 3056 982 3981 3429 4383 3376 3041 1463 2735 4608 2799 2277 2751
21917 29136 23151 24546 7890 31978 27541 35208 27117 24423 11749 21970 37580 22826 18291 22099
10 13 11 11 4 15 12 15 12 11 5 11 8 5 9 11
65214 78946 61858 66953 21520 76076 67620 81917 63963 66618 32049 56778 57417 34875 46664 51359
冷机冷负荷w 87131 85009 91498 29410 95161 91080 91042 43797 78747 94997 57701 64954 73458
二层
三层
5
4.2冬季处理过程
冬季空调热负荷按照稳态传热进行计算。冬季供热设计工况下的空气处理过程见图4-2,计算结果见表4-2。
w→w’
N
N O N’
图4-2 冬季工况空气处理过程
表4-2 冬季工况计算结果
房间名称 B区 C区 C1区 C2区 D区 B1区 B2区 C区 C1区 C2区 D区
新风量m/h 4045 3762 2729 3627 2882 3056 982 3981 3429 4383 3376
3
热负荷kW 59.03 41.88 39.66 40.11 31.98 22.50 12.66 22.77 28.39 29.60 24.32
湿负荷g/s
9.97 7.63 7.15 7.56 6.48 8.57 4.03 5.88 8.33 8.27 6.92
一层
二层
6
MDV设计大赛暖通设计说明书
三层
总计
B1区 B2区 C区 C1区 C2区 C3区 D区 3041 1463 2735 4608 2799 2277 2751
43.20 20.78 34.58 34.58 29.37 32.03 46.12 593.58
8.27 3.98 6.20 6.12 3.72 5.03 7.16
第五章 空调系统的风道设计与水力计算
本次设计风管所选均采用镀锌铁皮矩形风管,在吊顶内暗装。经计算风道采用20mm厚的贴夹筋铝箔的玻璃棉毡作保温层, 热传导率为0.033W/m2.k.。
5.1风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
空调风系统的水力计算采用假定流速法。计算结果见下表:
各房间新风量计算表 房间人数 名称 101 4 102 4 103 4 104 4 105 4 106 4 107 4 108 4 109 4 110 4 111 4 112 4 113 4 大厅13 走道 701 4 702 4 703 53
新风量m3/h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00 100 100 791 房间新风量人数 名称 m3/h 201 4 100 202 4 100 203 4 100 204 4 100 205 4 100 206 4 100 207 4 100 208 4 100 209 4 100 210 4 100 211 4 100 212 4 100 213 4 100 4 4 100 100 房间新风量人数 名称 m3/h 301 4 100 302 4 100 303 4 100 304 4 100 305 4 100 306 4 100 307 4 100 308 4 100 309 4 100 310 4 100 311 4 100 312 4 100 313 4 100 4 4 4 4 100 100 100 100 214 215 314 315 316 317 7
水力计算
新风管道水力计算表 矩型风管尺寸矩型风单位比摩沿程损局部损总阻力管段流量 a 管尺寸b 管长L 阻R 失RL 失Z 损失 编号 (m3/h) (mm) (mm) (M) (Pa/M) (Pa) (Pa) (Pa) AB 200 200 200 1.2 0.173 0.208 4.287 4.495 BC 300 360 200 2.6 0.091 0.238 1.276 1.514 CD 300 400 200 1.8 0.072 0.130 1.378 1.508 DE 500 400 200 1.6 0.181 0.290 0.957 1.246 EF 500 400 200 2 0.181 0.362 3.828 4.190 FG 800 500 200 3 0.259 0.778 1.568 2.346 GH 800 500 200 2 0.259 0.519 9.407 9.926 HI 800 500 200 0.8 0.259 0.208 4.704 4.911 总计 30.138 表5-1
第六章 设备选型
6.1 空调机组选型
8
MDV设计大赛暖通设计说明书
设备表编号设备名称一面出风嵌入式室内机一面出风嵌入式室内机四面出风嵌入式室内机四面出风嵌入式室内机风管天井式室内机数码涡旋室外机组数码涡旋室外机组数码涡旋室外机组数码涡旋室外机组智能多联室外机组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主要技术指标备 注 6.2全热交换换气机选型
本次设计全热交换器选用XFHQ-10DZ-A型,显热效率为70%,潜热效率为54%,出风静压170Pa。
第七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减振设计
空调装置的隔振
本次设计室外机置于屋面,机组固定时加橡胶隔震垫,全热交换器出风口加消声静压箱。室内机及冷媒管支吊架采用弹簧调节架。
参考文献
[1]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2004. [2]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5修订版.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4]DBJT29-18-2005. 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S].2005
[5]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6]何耀东等.暖通空调制图与设计施工规范应用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Z].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8]建筑部工程质量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暖通空调燃气[Z]. 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2004.
[9]陈沛霖,岳孝方. 空调与制冷技术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10]电子工业部十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Z].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1]杨善勤等.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2]相关产品样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