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首先语言不是一种物质实体,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语言。其次语言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那就是语言是客观存在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人和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最主要的方式是进行口头交际,也就是‚说话‛这样一个过程称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从说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编码过程,从听话人的一方来说是一个解码过程。这些活动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的典型的例子。所以在五四运动以后,在现代汉语基础上产生的白话文终于替代了跟口语严重脱节的文言文。
书面语产生的重大意义?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从古至今在社会上一直比口语具有更高的权威性,所以长期以来语言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书面语方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决不能由于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忽视口语的研究,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唯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语言和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语言和种族: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更语言和种族还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的。 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原因?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正是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和集其大成的学者。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和言语是在口头交际活动或者从言语活动这样的社会现象中区分出的两个因素。(1)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的特色,而且每一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是不同的。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2)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 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质的系统。‚语言‛有内在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
正确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意义(1)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促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2)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也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
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如交通信号灯、等 能指: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称为‚能指‛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所指: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称为‚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1、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也是一种符号,所以也有任意性。也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其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是就绝大多数的语言符号的特性而言的。极少数的语言符号不完全是任意的,如一些拟声词就是有一定的理据的。复合律组合而成的,原则上也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3、语言 符号的任意性不可理解为人人可以给事物或现象命名,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语言符号,或任何语言都是‚任意‛的,都是没有理据的。而应该理解为单纯的初始的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1、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在同一个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因为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那就互相听不懂的,也就是从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2、但是又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所以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不论是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还是所表示的意义,以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由于语言是后天获得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成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3、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才能使人们掌握和使用;具有可现为强制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的重大意义1、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语言符号是一个接着一个依次出现的,表现出离散的特征,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组合单位的成员之间,整个语流的多个部分之间就都有可能形成各种关系,产生多种相互影响。2、对语言系统结构的意义(1)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可以分解为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2)音义结合体根据不同的需要组合起来,可以表达、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和思想感情。(3)人们可以通过掌握有限的语言符号,表达无限不同的意思,传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合而成的。这些子系统又都是由不同层次的更小的子系统组合而成的。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有明显的差异的。
语言系统的特性:系统性还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这就是说,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
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而不需要向外界去寻找解释的理由。这就是索绪尔为什么要严格区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而强调研究内部语言学的原因。
语言系统的层次性:语言的层次性主要是指整不是单一层次的,而且有上位层次、下位层次之分。在这个意义上,语言系统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是密切相关的,并且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语素:是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的语义内容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但是不一定是可以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词是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词和词可以组合成短语,词和词,或词和短语,或短语和短语,可以组合成句子,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句子和句子可以组合成语篇,语篇是最大的交际单位。一段话是一个语篇,一部书也是一个语篇。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即语言符号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点上的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能够互相替换的一组语言符号所形成的的关系。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统一的(1)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没有语言单位的组合,便无法归纳出聚合的类。(2)组合关系又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没有聚合类的有机组合也便没有各种各样的组合关系。 应用语言学最早指的是语言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因为最早广泛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的社会领域就是语言教学领域。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中国语言学有一个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第二章语音
简述语音在语言中的作用。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语言借助声音这种可以被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语言成分物质化,无形的意义才能够被传说话人借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把某种思想或信息传递给听话人,听话人则凭借听觉器官接受到的这些声音来辨别和理解对方的意思,语言借助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连接起来。离开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语言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
语音的物理属性: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和
决定的。振幅同音强成正比,振幅的大小又决定于使发音体振动的外力的大小。外力大,振幅就大,声音就强,外力小,振幅就小,声音就弱。语音的强弱则决定于发音时用力的程度和气流量的大小。
音强与响度的联系与区别:音强是指声音的强觉上所感到的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响度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实验证明,一个强度较大的音听起来并不一定比一个强度较小的音更响亮。这是因为除了音强之外,音高等因素也会对声音的响度产生影响。 3、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长,声音就长;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短,声音就短。对语言来说,重要的、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是相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是声音高低、强弱、长短变化之间的对比,而不是绝对的音高、音强、音长。
4、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它是音强音长都相同的情况下,声音之间的差异就是音质的差异。音质是由声波的形式决定的。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这些振动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振动,由它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其他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陪音。根据基音和陪音频率比例关系的不同,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
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乐音。如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语音中的元音也都是乐音。
噪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不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就会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噪音。如锯木打铁,语音中声带不振动的清辅音也都是噪音。
声音的三种不同形式?一是发音体不同,音质三是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音质就不同。 对人类语言而言,音质是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不同的意义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语音的生理属性1、发音器官的构造:人的发音器官是一条由肺部一直延伸到唇、鼻的形状复杂的‚管道‛它由三部分组成:发音的动力源、发音体、共鸣器。肺是发音的动力源,为发音提供所需的动力;声带是语音中乐音的发音体,噪音的发音体则是参与发音的有关部位;
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都是分层次的,弱,是由振幅的大小决定的。响度是指人们听
中国的文言文和西方的拉丁文就是‚言文脱节‛符号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人为地根据一定的规
语言系统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及其关系:1、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在音高、
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及这两种之间的关系是会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不能把语言和种族等同起来。不过也应该看到,的,在口耳相授的过程中会发生细微的偏离现
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变性,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符号表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就不同。二是发音的方法不同,音质就不同。
递、接受辨别和理解。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的一个。它对区别不同的语言形式,从而区别
认识语音的物理属性‚音质‛‚音高‛‚音强‛声带以上的咽腔、口腔和鼻腔是发音的共鸣器。‚音长‛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声音的四要素‛发音时常由主动的发音器官去接触或靠近被动任何一种声音都具有这四方面的物理属性。 音高: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是由频率的大小决定的。频率同音高成正比。频率越大,声音越高,频率越小,声音越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16—2000赫兹之间,低于16赫兹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赫兹的声音叫超声,它们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音高的变化在语言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1、在汉语等声调语言中,音节内的音高变化构成能‚马‛‚骂‛这四个词就是由这种音高变化来区
的发音器官,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1、肺2、喉头和声带3、口腔、鼻腔和咽腔
如何理解语音的心理属性:语音与人类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是语音的心理属性。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对语音的发音和声波的感知是语音心理属性的重要方面。实验证明,作为心理现象的主观听觉和语音的客观声学效果之间并不总是一对一的关系,语音声学要素的变化并非都能在听觉上得到对等的感和概括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虽然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等自然属性,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这就是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
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递无限不同的信息。
够区别意义的声调,比如普通话的‚妈‛‚麻‛知。实验还证明,听觉感知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别的。2、表达各种语气以及说话人的态度和情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绪等。在任何语言中,音高的变化都是语调的几乎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语言系统又具有相对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
主要构成要素。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是由振幅的大小
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并主要体现为: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语音是这个工具的物质载体,因此任何语音都表达一定的意义,同一定的意义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联系。2、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任何民族语言在语音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系统,这种系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都是特定社会独特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由人的生理条件决定的。不同的语言会使用不同的语音
音素:是构成各种语音片段的基本元素。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国际音标的优点:1、它是根据一个音素只有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的。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2、其次它的符号以世界上很多民族通用的拉丁字母为基础,或直接采用拉丁字母,或将拉丁字母倒写,或将拉丁字母合为一体,或对拉丁字母稍加变形3、最后它的符号比较完备,不仅可以标写各种音素,而音强、音长以及各种特殊色彩方面的特征。。 学习和运用国际音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将国际音标与字母区分开来。第二要注意将形体相似的音标区别开来。第三要了解国际音标记录语音有宽式与严式的区别。 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元音的分类: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不‚卷舌元音‛绝大多数是卷舌元音。 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辅音的分类:发辅音时,由主动的发音器官接触或靠近被动的发音器官,就形成对气流的阻碍。根据辅音的发音部位将辅音分为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叶和喉音十一类。辅音的发音方法:狭义的发音方法只指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广义的发音方法还包括声带振动不振动,送气不送气等发音特征。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根据阻碍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 鼻音 边音 颤音 闪音 半元音八类。
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的性质: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所谓最小的是指从中不能再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总是特定的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音位的分类: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音质音位(音段音位)和非音质音位(超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这种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
体和 自由变体
‚区别性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1、音位的区别特征既可以从语音的声学特征方面来确定,也可以从生理特这需要把它放到特定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去考察,放到其他所有音位的对立关系中去分析才能确定。3、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结果可以用区别特征矩阵表来反映。4、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互相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位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组合而成的。
肌肉紧张度说:这种理论是根据发音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变化来解释音节的形成和确定音节之间的边界的。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弛和紧张相互交替的,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肌肉的紧张过程又可以分为渐强、最强、渐弱三个阶段,最强阶段叫‚音峰‛渐弱阶段和下一次紧张的渐强阶段的交界之处,紧张程度最低,叫做‚音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做‚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音位组合获得具体体现形式过程中的重弱化、脱落、增音
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到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叫‚同化‛同化又可以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 顺同化:由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做顺同化。如汉语福州话的精神,英语look+ed=looked
逆同化:由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逆同化。比如汉语北京话:门面。 ‚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如慢慢儿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如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辅音的弱化表现在发音阻力减小,元音的弱化表现妈妈等
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脱落‛ 比如北京人说话,在语速较快的轻音音节常会出现一些脱落现象。如东西、电视
词义,而只同全句的意思有关。句重音又分为两种,一种叫‚节律重音‛或‚语法重音‛一种叫‚强调重音‛或‚逻辑重音‛
‚节拍群‛句子中的停顿把一句话分成若干段落,句中这种以停顿来划分的语音段落叫‚节拍群‛
节律重音: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节拍群里作为节拍群中心的那个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这种重音就是节律重音。节律重音不是说话人有意识地加上去的,而是说话是自然而然地带上的。一般来说,节律重音的出现位臵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
强调重音:有时说话人为了突出句中某个需要强调的地方,有意识地特别加重某个词语的读音,这种重音就是强调重音。强调重音和节律重音不同,它不是自然而然地带上的,而是说话人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
第三章语汇
语汇:就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通常词典中收录的,就不仅有词,也有语。 语汇的性质和特点:1、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也是统一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也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地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了固定和平衡,这也是为了保证社会交际能够正常进行。
按照传统语言学的看法,语言结构系统可以分为语音、语汇、和语法。按照现代语言学的看法,语言结构系统可以分为语音、语义、语法。 词:实际上既是语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因此词的整体定义在语汇和语法角度上说都是相同的,即‚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容词等,而按照词的语汇学分类根据主要是词分类都是相互交叉的,如水在语音形式上是单音节词,在构造形式上是单纯词,在地位作用上是基本词和常用词
语:只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就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段‛语的内部由于都包含两个以上的词,所以跟词的内部分类没有类同关系,其主要类型就是一般说的专有名词,如北京大学,成语如鸦雀无声、惯用语如穿小鞋、谚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
词的分类:1、根据词的音节数量分类这种分类就是看一个词由几个音节构成。各种语言的词都包含不同数量的音节。分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2、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这种分类就是看一个词由几个语素构成,,这是词最重要的一种构造分类。任何语言中都有语素这种‚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这样根据一个词中包含多少个语素,就可以把词分作‚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些词从音义结合的角度不能再分解。合成词就是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这些词都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各种有意义的几个语素。,3、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类这种分类就是看一个词的语音或语形是否相同。语言中大多数的词都
征方面来确定。2、一个音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要现象,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
为发音的用力程度减弱。如喇叭,早晨、回来、性,又有理据性。语汇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
且还要一套附加符号,可用来标写语音在音高、谷‛。音谷所在的地方就是音节之间的分界处。 台等。
音渡: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 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过渡和联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共有四种基本结构类型: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共有以下四种基本结构类型1、v 2、c—v 3、v---c 4、c—v—c
开音节: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像v型c---v闭音节:以辅音收尾的叫闭音节 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而英语没有这样的限制。
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一种是元辅音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一种方法是我国传统的‚声韵调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声母指开头的辅音,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韵腹是韵母中开口度最大或听起来最响的成分是韵母的核心。韵腹通常都是元音。韵头又叫介音。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前的成分。每一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但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比如在ian这个韵腹里,i是韵头a是韵腹n是韵尾
汉语的韵母可以按韵头的不同分为四类,即所‚撮口呼‛在汉语里,声母和四呼配合组成音节有很强的规律性,这是汉语音节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声韵调分析法和元辅音分析法的关系:声韵调分析法和元辅音分析法并不是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它们实际上可以看作是音节结构分析的两个层面因为声母是由辅音或辅音的组合构成的,如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都是由单个辅音构成的,韵母是由元音或元音和元音、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构成的。
复元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比如汉语普通话‚卖‛ 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复辅音在印欧语系的语言里很常见,比如英语star中sta:
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等
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 长短音:主要表现为发音所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但长短音的音质也往往有所差异。 声调:这种音节所具有的能区别词义或语素义的音高变化就叫做声调。
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目前这种标调法把声调音高的变化幅度分为五度,调值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方法是由左向右分别用一位数字表示声调音高变化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调类:就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也就是把单念时相同的调值归纳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类。
轻重音:无论是轻音还是重音,都是相对而言的。所谓‚重‛是说某个音节与它前后的其他个音节与它前后的其他音节相比显得比较微重音:音节组合中某个或某些音节听上去比较突出的现象叫做‚重音‛带有重音的音节就是重音音节。国际音标表示重音的方法是在重音音节的左上角加上一个小竖。重音又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轻音: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叫‚轻音‛读轻音的音节叫轻音音节。标写轻音的方法是在轻音音节前加上一个小圆点。
语调:这种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叫做‚语调‛与声调不同,语调不是部分语言而是所有语言里都有的语音现象,而且凡是句子就都要语调。
句重音:是指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它不涉及
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做‚音联‛ 现象叫‚增音‛比如汉语北京话‚这儿‛那儿
同,可以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型这种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
标写声调调值的最通用的方法是‚五度标调法‛的语言单位。‛词按照语法功能分有名词动词形用一条四等分的竖线代表,5度最高,1度最低。的构造形式,语音形式及其地位和用途等这些
音、舌面前音、舌面中音、舌面后音、小舌音、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
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的音节相比显得比较突出;所谓‚轻‛是说某谓的‚四呼‛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弱。轻重音现象只能出现在音节的组合之中。
不同音不同形,但也有相同的。其中语音相同的就可以叫做‚同音词‚语形相同的就可以叫做‛同形词4、根据词的地位用途分类这种分类主要是看某些词在语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或使用特点是怎么样的。首先从词的重要程度,可以先分出‚基本语汇‛和‚非基本语汇‛两大类。这种分类对于研究词的产生、构造和来源等都有重要作用。
基本语汇的内容: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汉语的基本语汇包括:1、表示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词如天、地、水、火2、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如刀、车、布等3、表示还表示时令、方位、数量、指代、亲属关系的‚吗‛等
基本语汇的特点:一是产生的历史长。很多词都是千百年前就已经有了,如人,天,生等。二是使用的范围广三是构词的能力强 非基本语汇:除基本语汇以外的其他词,就属于非基本语汇,或者叫一般语汇。一般语汇中词的数量比基本语汇的词要多得多。前面说语汇的任意性、一致性、稳定性,往往是基本语就更多地是由一般语汇体现出来的。一般语汇相对来说都是产生的历史较短,使用范围狭窄和构词能力较弱的词;
一般语汇内部又可以根据词的不同来源分为几个小类:主要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等
新造词:又称新词,指过去没有而新造出来的词,这是一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狭义的新造词只指利用原有词并按照通常的构词方式创造出来的词,如汉语的电脑。广义的新造词也包括原有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用法古语词:古语词与新造词相反,是指古代就已经产生,但又不算基本语汇,现在只是偶尔还使用的词,所以也是一般语汇的一部分。古语词包括两小类: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事物或现象的名称,这种词又称‚历史词语‛如皇帝 格格另一类是古代的事物或概念现在还存在,但已经由别的词语替代了,这种词又称‚文言词语‛
方言词:方言词 中的‚方言‛通常指一种语言的地域方言,这样方言词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地域方言中使用的词语。分狭义和广义之分如广义的方言词,一方面即包括官话方言以外方言地区的词语,也包括官话方言即北方方言或北京话本身使用的词语;另一方面即包括方言词语中进入共同语语汇的词语,也包括只在方言地区通行的词语。
外来词:也叫借词,即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这也是一般语汇的来源之一。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手段:一种是纯粹音译
同形如:级、即 机一种是又同音又同形如花店、第三节语汇的构造形式 花钱、眼花、还有一种是同形不同音如乐意音乐
非常用语汇(罕用语汇)‛和‚通用语汇、非通用语汇(专用语汇)等几种不同的类别这些分类对于语文教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等也都有重要作用。
常用语汇和非常用语汇是从词的使用频率上说的,所谓使用频率,即词频,一般都采用统计频率低的就是非常用语汇 和再次常用词三级。
的。全社会都普遍使用的词语就是通用语汇,而只在某些邻域或只是一部分人使用的词语就是专用语汇。专用语汇主要指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这两类科技术语:即某种科学技术学科的专门用语。行业语即某种行业和职业的专门用语某个帮派使用的隐语(又称黑话) 瘫痪
定的集合,因此只能按照它们本身的形式特点分类。各种语言中都有各具特点的固定词组或熟语,大致可分为专有名词、惯用语(习语,俚语)谚语(俗语)成语、歇后语和简缩词语等几种其中有的类型是汉语特有的熟语或固定词组形成。
专有名词:作为‚语‚的专有名词主要指用复杂词组形式表达的事物的名称如国名、地名、书名、机构、组织等科技术语也是专有名词。 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汉语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的词组形式,如动词‚马后炮‛等汉语还有一种由两项成分固定搭配,常常用作状语表达特定动作方式意义的比况语,也可归入惯用语,如一板一眼、三三两两、风风火火等。外语中类似惯用语的固定词(满堂彩)
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其中有的是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寓意的语句。例如:瑞雪兆丰年、纸包不住火等,还有的是反映某种客观现象,但不一定有太深刻道理的语句,这一类谚语又叫做俗语或俗话例如清官难断家务事等。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例如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等也有个别成语不止四个字的,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成语大多都有出处,一般都来自对历史事件、古代寓言的概括,但也可以直接采用名言诗句或社会流行用语。如毛遂自荐、完璧归赵等汉语的成
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的定义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形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如‚走‛‚被‛等 不成词语素:则是指不能单独成词,既不能单用的语素。如‚子‛‚机‚等
第二种分类是把语素分成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自由语素:指的是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可以单用,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简称单说。如这样好吗?中的‚好‚就是单说形式的自由语素。不能单独说出来的,例如不可能单说‛了‚或‛‚吗‛这就是粘着语素。
第三种分类是把语素分成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词结构或词组结构)中的位臵是固定的,或者总前臵或者总后臵。如画儿,盖儿 老师 老鼠。 定的语素,它们既可能前臵也可能后臵。如笔第四种分类是把语素分成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
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说本大(宽大)就是实义语素。
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或者说语素本身不直接负载意义,但当与其他成分组合成词或更大单位时,才能使词或‚儿‛(画儿)就都是虚义语素。
词的构造:广义的词的构造过程,从语素与词情况是单个语素直接形成词,可以统称成词。其中又包括两小类,直接成词和转化成词。 直接成词:就是由一个语素直接形成单纯词如汉语的‚大‛英语的boy男孩本身是语素,因
‚但相当于改变词类的逆序成词,这种单纯词叫做‛截搭词。
简缩成词:简缩构词的‚词‛不是指简缩词语,而指已经凝固定型为典型单纯词的那一类词,。如汉语的‚亚太、经合‛等都只是简缩词语,还没有定性为词。
语汇构词:(或直接称‚构词‛):就是由两个以上语素组合而产生一个合成词,这是各种语言最常见的词的构造方式。其中又可分为‚复合构词、附加构词、和重叠构词三种情况。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复合式合成词,即‚复合词‛。复合词在各种语言中都有,但在汉语中更是最能产的词的构造类型。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既不是虚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既不是词缀语素) 复合词的分类:按照语素与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复合词可以分成几个小类:
一是陈述式复合词:即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和对这个事物陈述的意义。如胆怯 性急等
二是偏正式复合词,即前一个语素表示性质状态或方式程度等意义,后一个语素表示被修饰等
三是支配式复合词,即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动作行为和动作行为所涉及事物的意义。如丢四是并列式复合词,即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相关、相近或相反的事物、性质或动作的意义。如裁缝 道路 动静 教学 。五是补充式复合词,即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动作行为和相关结果对于复合词的‚复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语素的组合与语素义的组合(即组合后的词的意义)并不完全对应。一般说语素与语素的组合也就应该是语素义和语素义的组合,即词义等于组成成分的语素义。如性急 。但也有的词义并不等于语素义的组合。其中一种情况是语素义比较模糊,像汉语‚江米‛麻利 大方 有一种情况是一部分语素义脱落像忘记 窗户 妻合(即构造出的词的词类)也不对应。一般说复合词的词类与组成成分的语素的功能类应该一致,比如作为组成成分的语素都是名词性的,或者中心语素是名词性的,组合后的词也应该是名词。
附加构词:就是根据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即派生词。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臵,派生词可以分成三小类:一是词缀在词根前面的前缀式派生词如老虎 第一 阿姨 可怜 等二是词缀在词根后面的后缀式派生词,,如英语的的中间或词缀非连续出现的中缀式派生词,汉语的古里古怪、糊里糊涂、吊儿郎当等也可以词缀语素的作用:1、词缀语素的作用有一致的地方,特别是它们本身没有太实在的词汇意义,但又表示某种抽象的构词意义的情况下,比如英语的‚e r est 如writer(作者)pianist(钢琴家)。2、但不同的词缀的作用也有所差异,一般说前缀在构词中通常只改变词的抽象意义,不改变词的词类。如英语的possible(可能的)是形容词,加上前缀的im-possible(不可能的)只增加了否定意义,但仍是形容词。而后缀在构词中除了改变词的抽象意义,也往
从词的用途和特点看,词可以分成‚常用语汇、语素的分类:第一种分类就是先把语素分成‚成
的方法确定的,使用频率高的词就是常用语汇,素。
基本的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词如走、睡、4、现代汉语的常用词分为:最常用词、次常用词词。5、还要很多虚词如汉语‚了‛‚着‛‚的‛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是从词的使用范围上说
即是专用语汇又是通用语汇的词如充电,洗礼、不定位语素:就是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臵不固
汇的特点,而语汇的理据性、民族性和活跃性,语的分类:语即固定词组或熟语。语是一种特可以构成铅笔毛笔,也能构成‚笔杆‛、‚笔头‛ 的事物或动作等意义。如布鞋 汉语 狂热 重视
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如‚灯‛(开灯)、脸 悦耳 缺德
更大单位获得某种新的意义。如‚的‛(吃的)的意义。如改善 证实 纠正 打动 抓紧 等。
如汉语的‚宰‛用来表示商家不道德地卖高价。 性的,背黑锅、开倒车、等名词性的‚墙头草‛的关系的角度就包括两种情况1、成词:一种
组又称‚习语‛或‚俚语‛to carry the house 为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但同时又可以成
当这种成分没有独立使用的时候是语素,独立使用的时候则是词,能够直接成词的语素必须是成词语素。成词语素分为两类:一类成词语素是自由的不定位的实义语素,这种语素形成的词就是实词(动词、名词等)另一类成词语素是黏着的定位的虚义语素,这种语素形成的‚着‛等
2、转化成词:就是由一个或多个语素转化为另一个语素形式再形成单纯词。其中又大致有‚变性成词‛和变形成词‚两种情况。
比如一个成词语素本来表示动作行为,即语法功能上是动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不可以形成动词to call(打电话)也可以形成名词a call (电话)
变形成词:又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通过这种办法形成单纯词,比成词语素直接形成词(包括变性成词)饶了个弯,即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在形成词。逆序成词:就是把原来只有合成词形式没有单纯词形式的词,反向截取其中一个语素再形成单纯词。如英语beggar,转变成to beg 这就是逆序形成单纯词,简称‛逆序词汉语‚安(安
为词,因为还可以‚独立使用‛换句话说就是,子 国家 等词。二是语素的组合与语素类的组
词就是虚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如汉语‚了‛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附加式合成词,
变性成词:就是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teach-er汉语的木-头 花-儿等三是词缀在词
就是直接借用外语词的音如沙发、夹克、咖啡、语‛火中取栗‚取材于法国寓言,天方夜谭则等再一种是半音译半意译如‚新西兰‛‚冰岛‛来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的名称。 等是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就是一半音译一半注还一种是音译兼意译,如幽默、香波、但又能够从汉中的意义获得外来词词义的某种提示。 多音节词但又不是合成词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崎岖、朦胧等叠音词如猩猩、姥姥、等译音词如马达、沙发凳。汉语这些类型的多音节词因为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因此也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汉语在同音同形上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同音不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省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这种意义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有点像猜谜语。例如哑巴吃黄连,义‚长不了‛
简缩词语:看起来很像词,但简缩前却一定是比较长的专有名词或一般的词组。因此也可以看做是‚语‛的一种。各种语言中都会有大量的简缩词。比如北大(北京大学)等
释如芭蕾舞、艾滋病、等是一半音译一半注释。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
但形成动词,又形成了名词如英语语素‚call‛看作是加上中缀构成的派生词。
词?拟声词,如乒乓、轰隆等连绵词,如恍惚、意思是有苦说不出。兔子的尾巴表示比喻双关
培‛)‚瓦‛(瓦特)差不多也是一种逆序成词。往改变词的词类。如英语real(真实)本来是
形容词或名词,加上后缀real-ise(实现)就不但改变了意义,而且也就成了动词,汉语的—子也有这种作用,如‚剪‛是动词,而‚剪子‛就成了名词
重叠构词:就是词根据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
汉语的重叠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名词性重叠词如爸爸、妈妈、姐姐鞥二是副词性重叠词如刚刚、偏偏、渐渐、常常等三是多重重叠词,如骂骂咧咧、婆婆妈妈等。一般说重叠构词既不像语法上的重叠形式可以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语法构词(即构形):构形实际是形态丰富的语言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但构形的词尾毕竟也是一种语素,不是独立的词,并且一定是附着在词上的,所以也可以看作是构词的一种特殊形式。
语的构造上的特点:第一语的总体的结构特点是结构固定性和整体性。
所谓结构的固定性:是说语的结构是一种特定的组合形式,大多不能像普通词组那样随意改变,否则改变后的结构形式即使可以成立也不再是语的格式了。这包括1、一般不能颠倒原一般也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远见卓识不能说成远见和卓识。3、一般不能替换原有成分如拍案叫绝不能说成‚拍桌叫绝‛等第二语的结构基本上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但又有各自的特殊形式。
所谓结构的整体性:是说语表达的意义不一定就是词语的搭配结果,大多不能简单地像词组那样根据组成成分来分析整体的意义,否则即使解释后的意思能够成立也不再是语的意义了。这种意义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语往往有特比喻有主见有准备。语的意义 的整体性还表现在需要了解形成语的文献典故和历史事件。如‚汗牛充栋‛字面上看意思不容易懂,实际是用来形容书籍极多。
第二语的结构基本上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但又有各自的特殊格式。
第四章语法
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
语言获得:本族人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这种知识的,同时在说话是也就逐步具有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这种过程通常称作‚语言获得‛它无形中就在特定人群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语感。
语言规则:1、人们说话时共同遵循的对语言结构的语感。2、语言学家对语言结构所作出的归纳和说明。3、典范的文学作品中语言结构的表现形式。
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它才是一种简明的规则,既不必建立许多的不同规则,只需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语言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管着。即语法规
则实际上环环相扣,这一条规则往往受另一条规则制约,或者说另一条规则可以补充这一条规则。4、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少,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
语法和其他一些现象的关系:虽然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即它应该是只管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但实际上语言现象是一个整体,语音、语汇等和语法互相都有联系,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语法和语音: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包括字词的发音、音节的轻重、单位之间的停顿、句子末尾的语调等等。但语音形式有时也可能影比如‚想起来了‛由两个意思(回想起或打算起床)也是两种结构(动补和动宾)这种区别在没有句末语气词的情况下,句末用低调或降调表陈述,句末用高调或升调就表疑问,这更是汉语中语法与语音结合的一种普遍现象了。2、语法和语汇:语汇是指语言中使用的词语,义和用法也往往影响到语法。因为某些特定词语或造成语法上的差异。3、语法和修辞:修辞是对语言中表达的要求,包括词语选用、辞格运用和句式调整等等。修辞现象有时也可能影响到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可以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4、语法和语境。语境指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等。语境对语法的影响有时也很大,即在特语法和逻辑。逻辑是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常紧密。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 第二节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 的词组和句子的规则。语法的两个不同概念:一种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这是说的‚语法‛就是指语法规则本身,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做‚语法规律‛另一种是主观认识的语法,即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这才是所谓的‚语法规则‛这种意义上的语法又可以称作‚语法学‛ 语法规则的研究分类:一种是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进行区分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 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再一种是根据语法研究的用处区分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果面对的是人,即建立一套用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体系用来进行语言教学。教学语法的特点是规范和实用,定义和说明要求具有简明性和可接受性。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求充分考虑人的特点:一方面因为人的理解有限而不能太复杂,另一方面又因为人毕竟有一定的理解力而不需要太多太细。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也称计算机语法,它的特点是精确和可靠,定义和规则必须复杂的,另一方面计算机却不像人那样具有
某种智能,所以提供给它的语法规则又必须是非常严格和细致的。
还要一种是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区分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如汉语语法、英语语法等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这类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语法现象的分类:一种研究是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词法部分一个是句法部分,这种分法是传统语法学提出来的。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句法
和‚刷‛这两个语素构成了‚粉刷‛这个词。其真正的区别在于‚能独立使用‛这一条。‚能独立使用‛的意思是说这种成分在语句的某个位臵上可以自由地替换出现。
词组的定义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它跟词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独立使用。区别则在于词组肯定要比词大一些(不是‚最小‛)或者说凡是由词和词组组合起来的语言片段就是词组。词组可以由两个词组成,也可以由许多词即若干个词组组成,如粉刷了房子 句子的定义: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可见句子和词组的本质区别也不在于结构的长短,而在于是不是独立说出来并用于交句组句群语段和篇章的定义大致可以表述为‚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句组的共同的特点就是包含多个独立的句子,其中句群、语段和篇章没有截然区别:句子少一些、意义不太复杂但联系紧密一点的是句群;句子多一些,意义更复杂但联系稍松些的叫语段;更大的语言片段就叫篇章。
语法单位相互之间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如词与词组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因为词组一定是由多个词组合而成的,即词组总要比词长些;但它们的作用都是作造句的材料,这一点相同。还有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如汉语中词和词组与句子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因为词和词组没有表达功能,不同的功能;但句子中成分数量有时可以与词或词组相等,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语法单位表组-词组-句组是三级第一级语素和语素组的功来造句的;第三极句子和句组的功能是用来表达的。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量变关系也可以叫组成关系不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质变关系也可以叫形成关系。
第三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合句语法首先是关于语言形式的规则。
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的意思。 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的意思。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就像是语法这一张纸的两面,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此可以说语法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即抓住一种形式的时候要问这种形式有什么用处,发现一种意义的时候要问这种意义是怎么来的。当然各种语言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又有不同情况,彼此有错综的表现。比如同样表现动作发生在过去的意义,英语用动词加词缀‚ed‛的词形变化形式,汉语就用动词后面加虚词‚了‛‚过‛的形式。一种语言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并非简单对应,相互有复杂的有的是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正因为如此,再讲语法的时候一般还只能是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分开来说,比如先从形式上归纳出有哪些语法形式,或先从意义上概括出有哪些语法
又称‚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际,结构的完整性也是句子的必要条件。 标准主要是形态,而形态变化都是附着于词上的,甚至句法结构也都离不开词的形态变化(如结构的宾语必须变格等)所以传统语法讲词法的内容很复杂,剩下的句法部分则很简单。 再一种研究是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一种叫组合规则,另一种叫聚合规则。这种分法是结构语法学提出来的。因为就所有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臵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臵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组合其实不是一个一个成分的组合,而是一类一类成分的组合,这种什么样的成分能替换出现在某个组合位臵上的问题就由聚合规
响到语法,或者说语法现象就表现为语音差别。因为传统语法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印欧语,分析
在语音上就表现为‚起来‛要分别轻读和重读。主语和谓语就必须考虑主谓的形态呼应,动宾
有成分:如朝思暮想不能说成‚暮想朝思‛。2、包括词语的意义、用法和类别等等。词语的意
定条件下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5、则来管,所以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成分的
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语法成分都处在既可能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又可能跟别的成分连接的就像机器零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仓库里,组合还有一种研究是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核心语法层面,一个是外围语法层面。现代形式语法学校多采用这种办法。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核心语法只管语言片段是不是合乎结构上的规则,而规则本另一方面又把语法的范围扩大了,因为外围语法要管词语的搭配(选用什么词)意义的表达(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和语音的实现(能不能说出来)等这就是所谓的大语法。 语法单位:一种语言片段并不完全相当于另一种语言片段。正因为这样,语法研究还必须首先把上面说的这些大小不同或性质不同的语言片段分成不同的单位,这就是语法的单位。有了语法单位,才便于描写和说明各种语言片段的类型和关系。
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即语素、词、词组、和句子。如果把比句子还大的一段话或一篇演讲(书面上就是一个段落和一篇文章)叫做句组(又称句群,语段和篇章)也算作语法单位,那么就一共有五级或五种语法单位。 如粉和刷就是语素,因为它们都有意义且各自不能在音义结合的角度再分解。
词的定义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一般说词都要比语素大一些,比如词
归类规则。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句子却要求必须说出来和用于交际,即它们有
殊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例如汉语的‚胸有成竹‛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因此二者的关系非
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可以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示三级五种将语素组加上就是三级六种。语素规则是现实的,就像按图纸把零件组配成机器。 能是用来构词的,第二级词和词组的功能是用
说搬家的时候使牛累得出汗,使房屋塞满了书,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
身又只有非常抽象的几条,这就是所谓小语法;子的规则。
语素的定义: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关系。也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了多种意义,还
‚粉刷‛比语素‚粉‛和刷长,或者说是由‚粉‛意义。
语法形式的几种主要手段: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语法手段又可以先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即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手段,也叫分析性手段。
和‚词的重叠‛三个小类,有的小类内部还有一些不同表现。
词形变化:就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世界上很多语言,尤其是印欧语,很多采用这种语法形式。具体说词形变化又包括附加 屈折 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 附加:第一种是‚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词缀一般指在词典中不显示但在句子中系统出现的附着于词的部分。如book—books tree-trees
屈折:第二种是‚屈折‛,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屈折与附加的作用相同,只不过一种是给词的外部加点东西;一种是改变词的内部的某个东西。如man—men foot—feet ‚异根‛:第三种是‚异根‛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异根也有跟附加和屈折相只涉及到个别的现象。如be—am—is—are—was—were却非常典型异根在印欧语中更多的是用于人称代词的变格,如英语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分别是i—me
‚零形式‛:第四种是‚零形式‛即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前面说附加、屈折和异根等形式可以产生某种语法意义,那么相对说词在变化前的形式,即原形,当然也有某种语法意义,所以原形也就可以看做是一种词形变化,或者说变化的是一个零成分。
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一般说轻重音中重音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做‚重音移动‛‚重音移动‛一方面强调移动,既不固定的重音。另一方面也更强调重音,既不是轻音。因为在很多语言中只有重音能产生语法意义,也就是重音位臵必须重,轻则是相对的。例如英语有时可以用词的重音区别动词和名词。如更要系统性,因为有些语言中的轻音也有语法作用。比如汉语就较多利用轻声的 ,也就是轻声音节必须轻,而重音则是相对的。 词的重叠:是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也是词的一种变化形式。重叠形式在汉藏语系语言中使用比较普遍。
重叠的意义:1、有名词或量词重叠如人人 件件 都有逐个的意思。2、形容词或形容词语素重叠如大大的 高高的 清清楚楚 等都有程度
其语法意义又不是通过虚词本身表示的。而是在它与别的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所以使用成两个小类。其中一类叫‚辅助词‛,指多多少少与另一个词的变化还有些关系的虚词,或者中的‚have shall should will 等只是同时要求后面动词用不定式形式。辅助词中再一种是后面的名词是有定的还是无定的。虚词中另一小类叫:‚功能词‛指与另一个词没有必然联系的虚词,或者说是不由别的词决定而又决定别的词的关系和意义的一种词。各种语言中功能词的种类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介词 连词和语气词这三种。介词是表示事物与动作之间特定关工具、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等等。汉语也用介词表示类似的动词与名词的关系。介词大都出现在名词之前,因此又叫做前臵词。连词或连接词是表示成分之间组合关系的词,通过连接词可以使词与词或句子与句子具有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如我和老师中的和就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具有联合关系的连接词。如我的老师中的就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具有偏正关系中修饰关系的连接词。 语气词:是突出句子语气意义定 疑问 祈使等用途的意义。
2、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3、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臵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和语类选择有相同的语法作用,只不过语类选择是讲词的类别,语序是讲词的顺序。
4、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实际上已经是表达层面上的一种语法手段了。各种语言都要利用语调这种形式表达语气意义,一般说陈述句和祈使句用低调或降调,疑问句用高调或升调
语法意义的几个主要范畴
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有的甚至不易捉摸,,为了描写出一个大致的轮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别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大致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词法范畴:即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主要有‚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大类。
体词属性范畴:是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主要表示四种范畴意义,即性、数、格、和有
谓词性属性范畴:主要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综合性语言中的动词也都用词和‚人称‛
第一种是‚时‛范畴,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很多语言中都以说话时间为坐标确定句子中动作的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语法范畴 第二种是‚体‛范畴,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这也是有重要作用的语法范畴。常见的有进行体和未完成体等,个别语言还有表示瞬间的动作、一次或多次发生的动作、断续的动作等的体范畴。英语动作主要有进行体和完成体。汉语可以在动词后面加助词来表示相应的动作状况的意义,如历。等
第三种是‚态‛范畴即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这种语法范畴各种语言都具有。主要分成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施事,即主动句用‚施—动—受‛语序。被动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受事。即受事成分当主语,并用介词‚被‛引出施事。
第四种是‚人称‛范畴即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但这种范畴的语法作用不明显,只有少数语言中动词的人称形式必须与主语的人称一致。汉语动词与主语名词没有人称的一致变化。
句法范畴: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句法范畴‛句法范畴可以分成‚类别范畴‛和‚关系范畴‛两类。 类别范畴:由语类和语类选择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从词的类别看,各种语言都需要词的语法类别意义,比如建立名词的类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如工人,英语建立动词的类表示动作行为的意义,如工作、学习等。但不同语言在语类意义上也有差异。比如俄语德语中所有修即修饰名词的如果本来是别的词类,大都要变成形容词才能有修饰意义。
关系范畴:这主要指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 第四节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
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 为什么说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这是他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表面上看语言中有语素,词、词组、句子和句组五种语法单位加上语素组就是六种,其中好像语素最小,句组最大。其实严格说语素只是构词的基本单位,而词则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另一角度说,语素或语素词或词组可以形成句子,所以句子又是造句的最终单位。这样从构词和造句看,词就既是构词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就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也可以说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为什么说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呢?这是因为词和句子都同时可以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它们可以把两种语法规则联系起来。虽然任何一级语法单位都既是聚合关系的类,又是组合关系的类,但并不是所有语法单位都需要建立这两种类。因为一方面聚合关系就是相同功能成分的替换关系:
构词单位语素与语素组功能相同,就只需要建立语素的聚合类;造句单位词与词组的功能相与句组的功能相同,就只需要建立句子的聚合类。另一方面组合关系就是不同关系成分的结合关系:语素与语素可以组合成语素组,而语素组的再组合相当于语素组合关系;词与词可以组合成词组,而词组的再组合相当于词的组合关系;句子与句子可以组合成句组,而句组的再组合相当于句子组合关系。所以词是造句的层级聚合类和组合类的核心单位,句子是表达层级聚合类和组合类的核心单位。也可以说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聚合规则又能联系组合规则的语法单位。
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一种意见是说可以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这就是形态标准。这个标准对于形态丰富的语言来说,确实简单管用。再一种意见是说可以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这就是意义标准。还有一种意见就是根据词的聚合位臵来确定词类,这就是分布标准。词类本质上就是这种聚合关系的类。 各种语言的词类划分结果的共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词类,也都有一些特殊的词类。再一个特点是各种语言的主要词类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还有一个特点是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些词则可能是边缘的或跨类的词。 词的组合:只要是词与词的组合,即两个词合乎规则地结合在一起,就是简单词组。这样就可以先把词组分为两大类:前一种词组主要利用了语序的语法手段,叫做基本词组;后一种词组主要利用了虚词的语法手段,叫做特殊词组。
基本词组:基本词组的‚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因为实词都是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类,实词与实词的关系意义比较实在,所以语法分析时都必须作为组成成分;二是因为实词差不各种语言几乎都具有的结构类型。基本词组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
主谓词组: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被说明成分是主语,说明成分是谓语。如他很聪明,火车开了灯都表示人或事物怎么样,就是主谓词组。
动作和所支配事物的关系的词组,动作成分是述语,被支配的成分是宾语。如汉语修理汽车都表示做什么事情或动作涉及什么事物,就是动宾词组。动宾关系都是前动后宾但对于德语日语等动宾关系则是前宾后动
偏正词组: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关系的词组。偏正词组又分为两小类:一种中心语是体词(整个结构是体词性的)修饰语是定语。如优秀教师、学术会议等表示什么样的人或事物,这可以叫做定中偏正词组。另一种中心语是谓词(整个结构是谓词性的)修饰语就是状语,如汉语‚马上出发‛十分紧张表示怎么样的性质状态和怎么样做某种动作或行为,这可以叫做状中偏正词组。 动补词组又叫述补词组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行为和补充说明关系的词组,动作成分是述语,补充成分是补语。如汉语‚洗干净了‛‚抬进去‛‚摆得整整齐齐‛补语就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状态和程度等
联合词组: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并列的或互不从属关系的词组,一般都不需要连接词连接,
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不同的虚词就是一种句法手段。虚词可以再分形变化,主要表示的范畴意义有‚时‛‚体‛‚态‛同,就只需要建立词的聚合类;表达单位句子
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也叫综合性手段。说只要由别的词就需要同时出现的词。如英语
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冠词,如英语的冠词‛the a an等分别表示它
系的词,通过介词可以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了 表示完成----着表示持续—过表示经
同的作用,但这种形式并不像前两种那么活跃,类型的词,通过语气词可以表示句子的否定 肯
饰名词的词都必须是形容词,英语也大致如此,多是各种语言都有的词类,所以这种词组也是
语法范畴:语言中的语法意义也是多种多样的,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
recond从整个这类语法形式看,叫做‚轻重音‛廓,一般都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
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动宾词组又叫述宾词组。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
示的意义。综合性语言中的名词都有词形变化,组可以形成词,所以词又是构词的最终单位;
增加的意思。3、动词和动词语素重叠‚看看‛定无定。第一种是‚性‛范畴,即在某些语言‚说说‛‚休息休息‛都有短时和尝试等意思。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第二种中国境内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也存在重叠形式,但所表示的意义与汉语有所不同。如苗语形容动词或动词语素重叠如看看 说说都有短时和尝试等量小的意思
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 语类选择 语序 和语调 四个小类,各个小类内部也有一些不同的表现。
1、虚词:这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言中凡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
是‚数‛范畴,即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与词汇上表示事物具体数量的数量词不同,一些数。数大多用词缀表示。在汉语中并没有严格的数范畴。第三种是‚格‛范畴,即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在很多综合性语言中这都是重要的名词属性范畴。第四种是‚有定和无定‛范畴,即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在印欧语的很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意
词重叠不表示程度加深,反而表示程度减弱。 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和复
意义的词就是虚词。因为虚词不依附于某个词,义,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意义。
而且前后两个词可以互换位臵而意义基本不变。如汉语‚能源和交通‛坚定沉着等都表示两个并列的事物、动作、状态、性质等,这就是联合词组。这种词组的构造形式各种语言都差不多。
特殊词组包括‚介词词组‛‚数量词组‛‚的字词组‛
句子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最重要的有句型类、句式类、功能类、和简繁类等四种。
1、句子的句型类,即句子的基本结构分类,不管是外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根据主谓词组的形式给句子进行结构分类,这就是句子的句型类。句型类中最主要的一类就是完全主谓句,即主
兼语句:即前一个结构的宾语兼做后一个结构的主语。
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包括省略了某些成分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等标点符号表示)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句末用句号、叹号等标点符号表示)的句子。
关于复句的定义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根据前面而是复合句的意思。因此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意义并不是复句最主要的标准,而句中的停顿和关联词才是复句最重要的标志。二是根据前面讨论的句子的定义,复句只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句末只有一个语调(句末用句号等标点符号表示),因此严格说只有整个复句,由几个分句组合而成的,分句可以理解为结构上相当于主谓句,而意义和功能上还不完整的句子。
复句根据所包含的分句与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类:一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二是表三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如他非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一味把责任推给别人。四是表示连贯关系的复句如大堤决口了,洪水进村了,房屋冲塌了。以上几类可以统称为联合关系复句五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因为他生病了,所以没来上班。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如人总系的复句,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按期完成任务。八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如果敌人不投降,我们就坚决消灭他们。九是表示让步关系的复句,如哪怕前方就是地雷阵,我们也决不后退。以上几类可以统称为主从关系复句。
第五章语义
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语义是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结果。也可以说‚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
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语义的模糊性:所谓‚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模糊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往往出围的中心区域则是清楚的。否则,如果一切都是模糊的,人们将无法借助词语来区分不同的事物,语言也就会因此而丧失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并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人们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时时、事事都像科学实验那样,对谈论的对象作出精确的测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语义的模糊性,而是对所有的语义都作出严格的、精确的规定,那么社会的交际活动将难以进行。比如在谈论一个人的身高时,由于有了语义的模糊性,我们才可能在不知道他的身高确切尺寸的情况下,说
他个子高或者不高。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语义既有模糊的一面,也有精确的一面,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要模糊,不要精确。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大雨和小雨是模糊的,但气象学为了气象研究和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就有规定,这又是非常精确的。语义的模糊性和精确性对语言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的存在保证了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各种不同的交际需要。我们应该根据交际的不同要求,尽可能地做到该模语义的民族性: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像汉族使用汉语,藏族使用藏语,英吉利民族使用英语等。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在词语的理性意义方面,不同的民族语言会有所不同,以至于两种语言中,词义上完全对应的词语不是很多。比如英语的brother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如汉语的‚狗‚似乎和英语的‛dog‚意义相同,但在如走狗、狗东西等这种词语多义化的过程也会受到民族特点的制约。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节词义的结构
词义的构成: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除此之外,词义还包括人们对一定对象的主观态度和其他附加色彩。因此词义可以说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这种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词义可以反映物质世界中的对象,比如‚山‛‚河‛等词所反映的就是物质世界中的对象。词义也可以反映精神世界中的对象,不管这类对象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也不管它是否带有幻想的成分。比如‚玉皇大帝‛‚神性‛等词所反映的就是精神世界中的对象。
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没有了它,词语就会丧失指称和区别事物的功能,表示人的主观态度等的附加色彩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因而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情色彩。人们在反映现实现象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对该现象的主观态度,从而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增添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词义所带有的对现实现象的主观态度就是‚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褒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是中性词,这样的词在语言
介词词组:汉语常常需要用介词来引导表处所、谓词组形成的句子。与完全主谓句相对的就是时间、工具、方式、对象等的名词来充当状语,不完全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如‚在墙上‛引出处所,用毛笔引出工具等这些就是介词词组。
数量词组:很多语言中除逻辑量词外,如英语
不完全主谓句:只要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的主谓句,或者说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的句子就是不
讨论的单句的情况,复句并不是复杂句的意思,糊时模糊,该精确时精确。
没有专门表示量的词;而且即使有借用量词,完全主谓句,或者叫做省略句。例如(我)有‚数+量+名‛也可归入偏正词组,如英语‚two 点不舒服。 bottles of milk (两瓶牛奶)但汉语不但数词后面一般必须有量词如‛一个人‚三本书‛而且很多‚数词加量词‛构成的数量词组常常可单独使用,作用差不多就相当于名词,例如(买了)三本,(说了)几句等另外汉语的数量(学过)三年等。
‚的‛字词组:即‚x+的‛构成的词组,‚x‛既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实词,
非主谓句:一些不具有主谓词组的结构形式,但一般又不需要或不能补出的成分,或者说不需要依赖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就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非主谓句。例如‚禁止吸烟‚‛有人来了等是不需要补出缺少成分的非主谓‚谁‛‚好‛等,又叫‚独词句‛
2、句子的句式类,即句子的变换形式分类。句子的变换形式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xy—yx
词组还可以表示动作的量,如(看)了一眼、句。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的句子如
也可以是各种词组如‚公家的‛吃的、新鲜的、变换‛即成分移位造成的句式。如我认识这个他买来的、等‚的‛字词组也都可以独立使用,人——可以说出这个人我认识。(宾语前移)二并专指某类人或某种事物。例如‚买了票的‛就指某些人,他买来的就指某种东西。 词组的聚合类型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分为‚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
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如‚微型汽车‛是个定中偏正词组但整体相当于名词,就是体词性词组,还有体词性联合词组,以及汉语相当于名词的‚的‛字词组、数量词组、方位词组等。
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如慢慢走是个状中偏正词组,但整体相当于动词,就是谓词性词组,除状中偏正词组外,还有动宾词组、谓词性联合词组等,主谓词组、介词词组、和汉语的动补词组等也是谓词性词组。另一种是分为‚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例如‛木头房子等于‚房子‛还有动宾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等也是向心词组。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如汉语的‚的‚字词组的功能既不等于‛的‚的前成分,也不等于‛的‚例如‛吃的‚不等于‛吃‚,也不等于‛的‚,就是离心词组,还有主谓词组、介词词组等也是离心词组。
这两种词组分类都只考虑词组的聚合性质,即与其中的核心词有什么样的替换关系,不再区分词与词的组合关系。
层次分析法:这种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这就叫做‚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依据原则: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即任何时候切有意义‚,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不但要有意义,而且必须是本来词组中短语的搭配意义 句子的聚合和句类
句子:即某些词和词组,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有特定的语气语调句子又是最基本的表达单位。
是‚xy—x变换‛即成分删略造成的句式。很多语言的祈使句都不需要说出主语,如汉语‚进来‛‚休息休息吧‛这都是删略主语构成的。三是‚X—xy变换‛即成分添加造成的句式。英语的疑问句除了疑问词前移,在原来主谓结构know?中的do汉语的疑问句常常需要在主谓句后面加语气词如‚你去上海——你去上海吗?这些都是成分的添加。四是‛x——x变换‚即成分替换造成的句式如汉语你去上海——你去不去上海中的去—去不去也是一种成分的替换。
句子的功能类,即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如果不考虑句子的结构形式和变换形式,只看句子的不同表达功能,那么也可以从句子的用途和语气给句子分类,这就是句子的功能类。各种语言句子的功能类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陈述句,即报导一个事实的句子如汉语今天如你知道这件事吗?三是祈使句既表达一种意志(包括请求、命令、商量等)的句子。如我们走吧。四是感叹句既抒发感情的句子。如多美的城市啊!太棒了!
4、句子的简繁类,即句子的单句和复句分类。如果从一个句子中包含的结构是否比较多,表达的意思是否比较复杂的角度看,那么句子还可以分成单句和复句两大类,这就是句子的简繁类。单句:从字面上看好像就是指结构比较简单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就某个句子看只是一个主谓状语、或补语等)的也是主谓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句子中还包含着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另一种情况是,就某个句子看不止一个主谓结构,其中任何一个主谓结构也不是从属或非常紧密,句子中间没有停顿,书面上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说这几个主谓结构说的差不多就是一件事。例如我下了课去图书馆。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非常紧密的主谓结构构成的句子也是单句,但是一种外部结构复杂的单连动句:即两个动作行为连续发生。
示选择关系的复句如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汉语中‛狗‚这个字眼常常勇于贬义的方面,
前面还要添加一个助动词,如上面who do you 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七是表示条件关
星期一。二是疑问句,即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
结构,但充当句子中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现在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而词义所指范
分的两边都必须能互相组合成词组结构;二是‛降级的主谓结构,但这些主谓结构之间的联系
(书面上有句号、问号等句末符号),就是句子。句,所以又叫复谓结构单句。
的词汇中占大多数,如‚天‛、地、人、桌子。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还需要以一定的方二是语体色彩为了保证语言表达同交际环境相适应,人们会根据不同交际环境的特点,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使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显现出不同的状态,产生与特定交际环境相关联的变体,这种由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也经常用于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对话描写中。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和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他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三是形象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例如同是描写黄颜色,‛鹅黄‚会使人联想到小鹅绒毛的颜色。这种联想就是词的形象色彩。在语言中,用拟声方法构造的词语大都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 义项和非义项
义项:词语的意义在词典中是以‚义项‚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如果一个词只反映一类或某一对象,这个词就只有一个义项;如果反映的对象不止一个,这也包括附着在理性意义上面的附加色彩。附加色彩不能独立使用,因而不能单独构成义项,而只能和理性意义一起构成义项。
义素: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又叫‛语义成分‚‛语义原子‚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义素在语言中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它只有以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才能得出。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义素分析不仅可以用来分析词的理性意义,也可以用来分析词的非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不过就目前而言,这种分析方法更多的是用于分析词的理性意义。
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就是把有关联的一组词放在一起,在意义上进行比较,提取出可以使词义互相区别的语义成分。义素分析采用对比法不是偶然的,因为义素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词义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而任何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都可以而且只能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来确定的。
义素分析的步骤:义素分析通常可以按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是确定对比的范围。义素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一组相关的词语,确定对比分析的范围。。一般来说,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对象的词语,如要分析‚哥哥‛的义素,就不能用‚看‛来进行对比,因为前者指二者指称的对象不属于同一种类,这样的对比难以得出结果。第二步是比较词义的异同。对比的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它们的共同的义素和区别义素。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最后一步是整理和描写。初步找出不同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之后,还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加以整理,以便使最后的分析结果能简明地反映词
式来描写和记录义素分析的结果。
义素分析结果的整理有两个方面:一是加进某些符号来表示分析结果。一般在每个义素前加上‚+‛表示具备这个义素或‚-‛表示不具备的对立关系,应只取其中一个义素,并在前面加上正、负号来表示这对义素,而不必把两个对立的义素都列出来。
义素分析结果的描写和记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矩阵图,一种是横排结构式。 义素分析的重要作用?义素分析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其次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 第三节词义的聚合
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这类词叫‚单义词‛科学术语一般都是单义词
‚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也可以概括反映相互联系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相互关联的义项,这类词叫‚多义词‛多义词在语言中是大量存在的。
单义词发展为多义词是有根源的。首先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必然产物。 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派生义:多义词的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这些后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也叫‚引申义‛基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总有一个是某个时期最常用的最主要的,这个意义叫‚基本义‛基本义不同于本义,基本义是就某个时代中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和使用频率而言的,而本义则是就多义词各个意义产生时间的先后而言的。由于确定二者的依据不同,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派生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一般都是沿着客观对象间的相关性联系或相似性联系这两个方向进行的。前者的引申方式是借代,后者的引申方式是‚比喻‛
借代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虽没有相似性,但存在着某种比较稳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比喻: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为什么多义词不会影响人们的交际?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而影响人们的交际。首先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其次,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出一个意义。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异同: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二者的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则没有任何联系,或者原来有联系,但随着语言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
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联系。 极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利用反义词可以帮助同义词:即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的或相近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同义词‛同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俩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比如维他命——维生素、公尺-大类。
同义词的特点:首先同义词是就词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孤立的词语无所谓同义词。其次,要构成同义词,不同词语的词义所概况反映的对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是基本相同的,因为指称某一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这一大类事物中的某一小类的词不能构成同义词,比如汉语的‚衣服‛和‚衬衣‛就不是同义词。最后同义们不能跨越语言或方言来讨论某个词有哪些同义词,因而不同语言或方言中表示同一意义的词不能算是同义词。
等义词:是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上的词。语言中的等义词有些是借用外语词或方言词的结果。有些等义词是由构词成分顺序颠倒造成的如:山河——河山。等义词由于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他们在语言表达上也就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因此一般来说,等义词在语言中大多不能长期存在。它们要么逐渐淘汰其他的,最终只保留一个。 近义词: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的同义词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类型。 近义词的用法:1、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近义词在理性意义上的差别,往往会影响到词语的搭配习惯,使近义词在用法上也往往有所不同。2、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也可以表现在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上。有些近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的不同。如行为和行径但前者既可以用来指好的活动,也可以用来指坏的活动,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有些近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形象色彩的不同。比如狮子狗和哈巴狗指同一种狗,但前者能使人联想到长着长毛的狮子的形象,后者则没有什么形象色彩。
反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比如汉语里的‚大-小‛等反义词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反义词的特点:首先反义词的意义反映的是同类事物内部两个矛盾或对立的方面,具有共同的意义领域是构成词语间反义关系的基础。不属于同一个意义领域的词不能构成反义词。其是以逻辑上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为基础的。再其次,反义词是就词语的基本理性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理性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以及附加色彩的对立都可能成为近义词之间的反义因素,但不能构成反义词。不同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词不能算是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必然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没有非此即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就叫绝对反义词。比如真—假等
相对反义词: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反对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则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着非此非彼的比如胖—瘦、大-小、长-短等
反义词在语言中的意义:反义词在语言中的积
我们在编著词典时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可以帮助我们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其次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以用来揭示矛盾,突出对立面,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使用了‚虚心‛和‚骄傲‛、‚进步‛和‚落后‛两对反义词,从而形成鲜明的对照,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事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比如‚钢笔、铅笔、圆珠笔‛等的类属义素都是书写工具,它们就构成一个语义场。在一个语义场内,共同的类属义素使不同的词义相互关联,各自不同的区别性义素又使不同的词义相互区别,这些词义联结在一起,共同反映一类对象,但又有不同的语义分工。
应如何看待语义场的层次性:层次性是语义场的特点之一。事物本身的分类是由层次性的,小类上面有大类,大类上面有更大的类,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之间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比如卡车、轿车、吉普车等可以构成汽车这个语义场,‚汽车又可以和火车、大车、自行车等语义场集合成‚车‛这个较大的语义场,车还可以和船、飞机等语义场集合成‚交通工具‛这个更大的语义场。
应如何看待语义场的系统性?系统性是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语义场的系统性。1、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词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素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在意义领域恒定或封闭的情况下,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大了,其他词义的地盘就会缩小,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小了,其他词义的地盘势必就会扩大。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中某个词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2、语义场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中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系统性也有程度的差别。由于词汇系统的成员数量庞大,而且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整个系统又必须保持开放的状态,因而词汇系统的系统性相对语音和语法系统而言就显得低一些。就词汇系统内部而言,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也是不平衡的。一般来说,一个语义场的意义领域越恒定越封闭,词义之如果它的意义领域是可变的或开放的,那么语义场内某一词义的变化以及词语数量的增减,就只能只会造成整个语义场意义领域的延伸或收缩,而不一定会使相邻的词义发生变化。 语义场的研究有哪些意义?语义场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意义:1、语义场研究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中的词汇意义,不是孤立地研究单个词义及其变化,而是从词义的相互联系中去探索词义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通过这种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多地去了解词义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词义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清楚地看到语言内部因素对词义形成和变动的影响,从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词义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原因。2、语义场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3、语义场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4、语义场研究为认识不同语
这个义素。二是如果某对义素具有‚非此即彼‛米。同义词又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
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词是就特定语言或方言的词汇系统而言的,我
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加色彩)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
个词就有多个义项。义项既包括词的理性意义,客观对象之间的联系有相关性和相似性。其次,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一般所说
而行径是指坏的活动,感情色彩是贬义的。3、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
次反义词是指两个词意义相反,这种意义相反,间的相互规定、相互制约的作用也就越明显;
称的是一种人际关系,后者指称的是一种动作,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
的发展演变,人们已感觉不到这种联系的存在。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就叫相对反义词。
言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框架。
句义: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分为分为两类,一是由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语言意义;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作用下产生的意义,即语境意义。句子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句子的语境意义则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外部的因素。
句子的语言意义可以根据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大致分析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
词汇意义: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首先要懂得句子词语的词汇意义。比如要理解‚他正在洗衣服‛这句话的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然后才有可能懂得全句这两个句子的意义也就可能不同。句子之间的差别纯粹是由词汇意义的不同造成的。 关系意义:是词语进入组合之中才会产生的意义,它只存在于一定的句法结构之中,孤立的词语是没有这种意义的。关系意义也是句子意不仅要懂得句子中词语的词汇意义,还必须知道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因而,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又可分为‚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语法关系意义:词语的组合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组合模式来进行的,一种语言中词语组合的模式就是语法结构。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比如主谓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陈述,动宾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涉及,偏正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修饰或限定‛并列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平等等由此可以,语法关系意义是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这种意义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的前提之一。 语义关系意义:句子中的词语不仅处在一定的语法结构关系之中,还同时处在一定的语义结构关系之中。语义结构关系是指词语在组合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它是一定的现实关系的概括反映。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比如动词和名词之间可以有‚动作‛与‚施事‛(即动作的发出者)‚动作‛与‚动作‛与‚结果‛‚动作‛与‚处所‛等语义关系意义。‚他正在洗衣服‛这句话中就包含着‚洗‛和‚他‛之间的‚动作‛与‚施事‚的语义关系意义,以及‛洗‚和‚衣服‛之间的‚动作‛与‚受事‛的语义关系意义。由此可以,语义关系意义也是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这种意义也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的前提之一。
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在语在有些语言中,一些虚词和语气组词也有表达语气意义的作用,如汉语普通话里的语气词‚吗‛就可以独立表达疑问语气,语气副词‚竟然‛、‚居然‛都可以表示惊诧语气。如果两个句子的词汇意义、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都相同,而语气意义不同,这两个句子的意
义也就不同。比如:小王来了。小王来了?小王来了吧?小王来呀!这几个句子意义上的差别就完全是由语气意义的不同造成的,由此可以,语气意义也是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语气意义也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的前提之一。
述谓结构: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的。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比如老王来了,中的来他给我一支笔中的‚给‛变元又称‚题元‛‚项‛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支笔就分别是谓词来和给的变元。谓词和每个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甲—乙。比如他买了一篮子萝卜---他买了一篮子蔬菜。蕴含关系一般都发生在有上下位关系或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句义之间,例如‚蔬菜‛和‚萝卜‛有上下位关系。 预设:预设和蕴含一样,也是就话语本身表达但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预设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哥哥在北京上学。
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如北京人多,一是‚北京、多,意思是说北京籍的人比较多。就是我们所说的‚歧义‛
歧义现象:1、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行为前提条件。形式不同,就无所谓歧义,有歧义则语言符号序列必然形式相同。2、歧义则是指同形的语言符号序列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除,而模糊词语则始终是模糊的,除非能以定量化的方法来定义它歧义的类型:歧义一般可以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两个类。每一大类下还可以分出若干歧义一般可以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两大分类实际上就是寻找和说明歧义产生的原因。 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上原因造成的歧义。语句的意义都是在词义词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词语的同音异义、同形异义和一词多义都可能造成语句的歧义。词语的同音异义可能造成口头歧义。例如1、到libaisi我再告诉你。例1里的libaisi既可以表示‚礼拜四,也可以表示‛礼拜寺‚词语的同形异义也可能造成是一个动词,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副词,意思是不要。再如:小吃店关门了。中的关门既可组合歧义:是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和语义结构歧义两类。
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例如既可以有偏正关系,意思是‚学生的家长‛也可以有并列关系,意思是‚学生和家长‛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构造,也有可能造成歧义。例如: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也可以是‚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按前者来理解,词组的意思是‚两个来自外语学院的学生‛按后者来理解,词组的意思是‚来自两所外语学院的学生‛
语义结构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
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文字起源于图画,是由一定的图形跟一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并且固定下来以后逐步形成的。
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于一般图形的地方是这种视觉图形跟一定的语言单位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不论是音位、音节、还是语素或词语。因此只有跟一定的语言单位建立起稳定联系的图形才是‚字符‛‚字符‛本身是一种视觉图形,不论是由直线、折线,还是曲线组成的图形。
字符可以归纳成三大类:意符、音符、和记号 言单位在意义上都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意符也就是表意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最初就是画的一个人的侧面图形。
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音符也就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用图形来表示,因此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原本是一个意符,后来采用这个字的字音去记录同音的虚词‚其‛
号。记号往往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合,记号也可以是硬性规定的,如现代简化字‚戏‛和‚汉‛里面的‚又‛等记号在文字系统中只占极少数。 所有独立发展起来的古文字,不论是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还是玛雅文字的情况都是一样的,总是先有意符,后有音符,音符是从意符转化而成的。这些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可以称为‚自源文字‛而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可以称为‚他源文字‛ 字符可以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两种。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就是一个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单纯字符。
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如汉字的‚位‛是由单纯字符‚人‛和‚立‛文字:是一个由一套字符、一套字符组合规则、合系统。
文字的类型:可以根据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标准来分类:一种是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以分为‚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音位文字还可以细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另一种是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
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文字不同
的语言意义是由句子里的词汇形式、语法形式、语义结构关系:
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甲以乙为预设。例如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他
人多,意思是北京的人口密度大;一是北京人、意符: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的语
意思,首先要知道‚他‛‚正在‛‚洗‛‚衣服‛主语或宾语。比如上面中的老王、他、我、一的意思。如果两个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有所不同,变元都可以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在
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 变元的类型: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
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同的意义。3、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上
们。4、语义的模糊性是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
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
‚处所‛等‚施事‛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自行车修理好了中的自行车;与事表示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如老李送我一本书中的我;工具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手段,如水浇完了中的水;结果表示由动作行为产生的事物如文章写完了中的文章;处所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所及的处所,如他回北京了中的北京
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述谓结构;简单述谓结构: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的,其中所有的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
复合述谓结构: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这里所谓的‚相对独立‛是指复合述谓结构中的若干述谓结构之前不存在谓词和变元的关系。例如河水很深,水流又急。这是由两个述谓结构组成‚河水很深和水流急‛两个述谓结从属述谓结构: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以从属述谓结构作为变元的述谓结构是‚主要的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受主要述谓结构词的支配。从句法结构上看,充当主语或宾语的述谓结构都是从属述谓结构。例如我希望你去中的‚你去‛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作谓词‚希望‛的变元 降级述谓结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恶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是降级述谓结构。例如:小李正在看我昨天送给他的小说。中的我昨天送给他是一个述谓结构,充当变元‚小说的限定成分,因而是一个蕴含: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
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个小类。这种分类实际上也就是歧义的类型:如他走了中的他;受事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类,每一大类下还可以分出若干个小类。这种
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 歧义。例如你别上。中的‚别‛既可以理解为
以理解为‚营业时间已过‛也可以表示‚停业‛ 组合而成的所以是复合字符。
的歧义。组合歧义又可以分为‚语法结构歧义‛一套字符书写规则有机地组成的书写语言的符
合而成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语法结构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
学生家长都来了。例句中的‚学生‛和‚家长‛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可
‚受事‛(即动作的承受者)‚动作‛与‚工具‛构之间是并列关系。
的层次构造既可以是‚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
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例如: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连老王都打了。例句中的‚老王‛既可以是‚打‛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的施事,也可以是‚打‛的受事。按前者来理解,全句的意思是说‚老王打了别人‛;按前者来理解全句的意思是说‚老王打了别人‛按后者来理解,全句的意思是‚别人打了老王‛ 第六章文字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说文字是一个符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的。文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符‛以及字
已知的自源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文字、古汉字、玛雅文字、从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都是词语文字。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无法用图形来表示的词语,都采用了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办法,这就是‚假借字‛‚假借字‛直接表音,间接表意,久借不还就成了‚表音字符‛也就是音符因此所有的自源文字都既有意符,又有音符,根据字符是
言中,语气意义一般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构。从句法结构上看,充当定语的述谓结构都
降级述谓结构,也被称为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 号系统,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
与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都是意音文字。
在文字和语言之间不能画等号。2、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3、同一语言可以采用不同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对语言的积极作用是什么?首先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客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其次,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
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从现在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三种最古老的文字,即距今五千多年前出现的古埃及文字和苏美尔文字以及距今三千四百年左右的中国的甲骨文来看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的说法更为可信。 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和音位文字阶段。从使用字符的多寡和学习的难易而言,的确音位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少,最经济,最容易学,音节文字次之,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多,最不经济,因而也最复杂,最难学。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资料是公元前14世纪到前11世纪的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和金文都已经相当成熟,但一般说来,文字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文字的起源应该远远早于距今三千四百年左右的商代后期。汉字起源于夏商之际。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一部最早的代表性的著作,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资料。他在这部著作的《叙》中还对当时流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日月是也 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而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把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把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原本是独体字,但是用作形旁和声旁时,往往形体发生变化或简化,到了后代很多形旁和声旁除了文因此必须记住,文字学给字符分类一般都是根据最初创制有关字符的时代的形体和读音来分类的,不是根据现代的形体和读音来分类的。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现代汉字,在字形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是字体的演变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这么几个不同字体的阶段。甲骨文和金文是同时代的,可能只是使用场合和书写材料不同形成的不同字体。小篆是经过规范化了的,但是形体太繁,在简化趋势的冲击下,很快就让位于隶书和楷书了,楷书最早在魏晋之际就出现了,但是到南北朝时期才用开,到隋唐时代才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化,前不久就出现了印刷术,从此汉字的字体也就基本上稳定下来了。但是字形简化的趋势始终没有停止。至于行书和草书不是普遍通行的规范字体可以看做一种别体。汉字除了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以外影响最大,并且是唯一到今天还在继续使用的自源文字。
文字的创制:在这里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
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文字改革:第一类文字改革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别字符进行调整,如英文、法文等在十九世纪进行的正字法改革。第二类文字改革是文字类型不变,表音文字还是表音文字,但是字符类型变了,从阿拉伯字母改变为拉丁字母。最有名的例子是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第三类文字改革是改变文字类型的改革。例如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这样的改革难度较大,但是同样有非常成功的经验。15世音文字,但是在书面语中夹用了不少汉字。1945但是汉字的读音仍旧按15世纪高丽汉字的读音拼写,不按现代读音拼写,这样也解决了古代文献的转写和文化传统的保存问题。
第七章语言和社会
1、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有哪些?:1、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社会的进步会推动语言的发展。(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3)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原因。
2、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语言的演变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由于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不同,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渐变语言演变发展的‚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必须是稳固的,突然改变它的面貌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在社会变化的推动下,语言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不得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交际需要,因而除了已经退出社会交际邻域的死语言外,不处在演变发展之中的语言这一语言的根本性质决定的。这两个相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这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变得过于急剧,因而语言的发展演变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
语言发展演变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平衡性。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变化发展的联系紧密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其中联系最为直接的是语汇,因而与语音、语法相比,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汇内部的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发展变化的速度也是不一致的,一般语汇的发展变化快而基本语汇则相对稳定。比起语汇来,语言中的语音系统和语法是比较稳定的,演变速度是缓慢的。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不一致,表现为某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有的地区不变或者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这种语言发展演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正是一种语言分化出不同的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域方言:这种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做‚地域方言‛。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一般指的就是这种地域方言。比如北京话、广州话、上海话等都是现代汉语的方言。
为什么说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1)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的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如果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发生不完全分化时,就会导致社会在地域上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这样,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甚至难以发生,一个地区内的语言发展演变就难以借助言语交际的力量扩散到其他地区,各地区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减少, 不同点就会不断增多,时间一长,不同地区的语言就会形成一系列自己的特点,不同的方言也就形成了,即使到了后代,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一语分化是一种语言内部产生方言分歧的必要社会条件。可见,社会的不完全分化是一种语言内部产生方言分歧的必要的社会条件,可以说,(2)语言的发展演变也是出现方言分歧的必要条件。如果语言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无论社会如何分化,分化出来的各个地区的语言都会始终保持原来的面貌,它们将会永远彼此保持一致,方言也就无从产生了。
综上所述,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方言间的差别表现在那些方面?方言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方面。方言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语音的差别是进行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2)词汇和词义方面。方言在词汇和词义上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就有不同的称呼。其次,表现为相同的词语可能在不同的的方言里具有不同的意思。(3)语法方面。方言间在语法上的差别相对来说要比语音、语汇上的差别小一些,方言之间的语法差别会表现在语法的各个方面,而且差别是各式各样的。 亲属语言形成的原因?方言形成以后,如果社会仍然处于不完全不完全的分化状态中,方言的分歧就会继续存在下去,方言的社会政治地位也不会发生改变,仍旧是一种语言的分支或地域变体。如果社会由不完全分化走向完全分化,分裂成几个各自完全独立的社会,那么各方言的社会政治地位就可能随之发生变化,由一种语言的分支转变为各自独立的语言。这种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就成为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如果社会由不完全分化走向完全分化,分裂成几个各自完全独立的社会,那么各方言的社会政治地位就可能随之发生变化,由一种语言的分支转变为各自独立的语言。这种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做‚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作亲属关系。比如汉语和藏语就是这种有共同来源的语言,它们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因此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来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谱系分类首先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
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凡是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就不属于同一个语系。比如汉语,壮语是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汉藏语系。 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分别是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反映了原始基础语随着社会的分化而不
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
简述世界诸语言谱系分类的大致情况:世界上的诸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芘荼语系、马来-波利尼亚和印欧等语系、南亚语系等九大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不同?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产生的社会原因看,地域方言同社会的地域分化有关,社会方言同社会的社群分化有关。(2)从结构系统上看,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别大到不能通话的程度;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独立的结构系统,他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基本上都是全民语言或当地方言所共同具有的,仅仅是有因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一般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
隐语和一般社会方言的区别是什么?隐语是社会上的秘密团体所使用的秘密语言。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和一般的社会方言的区别是:其他社会方言没有排他性,不排斥其他社群的成员了解和运用;隐语则有明显的排他性,他总是有意说得让局外人听不懂,目的是不让他人了解秘密团体成员之间的谈话内容。 社会方言: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造成语言差异的原因?1、社会方言是由同一定的社会因素相关的语言差异构成的,比如知识分子和工人的话就有一些差别,这些差别与文化程度这一社会因素有关,老年人和年轻人说话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与年龄这一社会因素有关。2、阶级和阶层的差别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差异。3、职业的差别也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差异。4、年龄的差别也可能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差异。5、性别的不同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使其出现分歧现象。
通用语: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把这种语言形式叫做通用语。
‚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话才算是普通话。普通话就是汉民族标准语。 共同语:共同语与通用语不同,它是社会打破地域封闭状态,走向完全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对方言来说,共同语是一种高级形式,它能够积极地影响方言,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并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国语: 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做‚国语‛
词语的借用。只要社会之间有接触,语言中就会产生‚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音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换句话说,意译词的词义来自外语,而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则都是本族语言的。
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1、文字不能等同于语言,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
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纪在汉字笔画基础上创制的高丽谚文是一种表
年以后,朝鲜取消了汉字,全部改用谚文字母,言分化的过程仍会发生。可见,社会的不完全
没有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就没有方言的产生。某些值得注意的不同于其他社群的特点而已,
早期的演变,即从原始文字发展到成熟的文字,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发展的两大特点。
行的六书的理论作出课解释他说:‚一曰指事,否则就不能满足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日益增长和
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是没有的。稳固和发展都是由社会的交际工具
字学家还能辨认外,普通人都已经难以辨认了。这里所谓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在语言内部
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借词: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最突出的是
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如汉语中的黑板blackboard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1、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最突出的是词语的借用。2、在词语的借用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借词经过这样一番借出又借进的过程,音和义都会有一些变化。3、语言中的借词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语言中借随着汉代与西域各地交往的增加,汉语从诸国借入了葡萄、石榴、菠萝骆驼等一批词。4、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在语音、语法上一般都要顺应借入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在翻译外语词并形成借词时,遇到了借入语言所没有语音方面的借用包括音位的借用和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
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例如据有关调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基诺族,以基诺语为主要交际工具,族内交际使用基诺语。但在基诺族中也广泛使用汉语。
产生双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双语现象是不同社会、不同言语社团相互接触的结果。首先,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在一起,在社会交往需求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双语现象。这种双语现象可以是对等的。其次外语教育也会促进双语现象的产生。通过外语教学,可以使人们在本族语言之外,学会一种乃至几种其他语言,从而获得双语能力。
双言现象:即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在我国汉族地区普遍存在双言现象。
谈什么是‚语言转用‛以及语言转用的条件和过程。
‚语言转用‛: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替换‛语言转用不是指两种语言互相渗透,互相融入,最后混合成一种新的语言,而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语言转用的条件: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发生的,在语言转用过程中,哪一种语言在竞争中获胜而取代对方,也是由相关的社会因素决定的。首先语言转用与民族的融合密切相关。民族的融合有时是借助军事和政治上的征服进行的,在这种民族融合的 过程中,征服者往往会强迫被征服民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改用征服者的语言。民族融合也可以不依靠强制的手段而发生,伴随着这种民族的融合过程,语言的转用也可以自然地发生。其次,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有可能发生。最后,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哪一方发生语言转用,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语言使用者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的因素。 语言转用的过程: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有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大致是:开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逐渐学会另一民族的语言而形成双语现象,而后新学会的语言在交际
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本民族语言则随之退居次要地位,使用范围逐渐萎缩,直至最后完全停止使用,至此语言转用完成。1、语言转用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因为只有双语这种形式才能保证在从使用本民族语言向使用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中,不会造成语言使用的中断。2、语言转用虽然必须经过一个双语阶段,但双语现象并非都会导致语言的可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下去,因为语言转用的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3、语言转用要经过双语阶段,这是一个两种语言密切接触的过程,因而在双语阶段,语言间会发生远甚于单语情胜利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语言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混合。语言混合的形式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
洋泾浜语: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洋泾浜原是上海的一个地名,指的是上海外滩的一段。这种变形走样、支离破碎的英语就被称为‚洋泾浜英语‛从此在中国‚洋泾浜语‛就成了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专指那些由不同的语言混杂而成,与‚洋泾浜英语‛性质相同的交际工具。
洋泾浜语的特点:从语言功能上看,洋泾浜语只用于口头交际,只有口头形式而没有书面形式;使用范围狭窄,在正常情况下,至少在产生的初期,只用于同外国人进行贸易通商或其他有限的交往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从语言系统上看,洋泾浜语的语音夹杂有当地音,语音结构也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
克里奥耳语: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语可能成一旦发生了这种语言社会地位上的变化,洋泾浜语就转变为克里奥耳语。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这种语言实际上就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
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对语言中产生的变化,既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出评价和选择
语言规划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其一,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其二,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语言规范化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语言规范化是指把那些符合语言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2、语言规范化应该是在了解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应该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去分析各种语言变化的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 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规范化:我国推广现代汉要向全社会推广一种标准语,消除由种种语言变异造成的分歧混乱现象,保障社会交际的正
常进行,维护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性,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语言规范的推行,一般不是或者主要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倡导、宣传来引教育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规范化是一个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一劳永逸的规范化是没有的。 民族语言政策:是多民族国家语言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政策。所谓‚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是关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民族语言政策涉及的内容:(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2)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是否有接受本民族语言教育的权利,二是少数民族在各级教育机构中使用哪一种语言来接受教育。我国现在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方面实行双语政策,一方面保障各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一方面推行全国通行的普通话。这既体现了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又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广义的思维,既包括不同程度或不同阶段想的过程,也包括不同程度不同阶段想的结果。而语言与想的过程和想的结果都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思维的过程来说,人们依靠语言去想问题,去进行思维活动,对于思维的结果来说,人们正是靠语言才能够知道想了什么,即把思维的结果固定下来和传递下去。所以说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思维的各个方面,即想的过程和想的结果,实际上都离不开语言。
关于‚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影响比较大的观点有哪些?主要有三种观点:1、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发展过程,二者不是一回事,也没有多少关系,甚至语言出现后还干扰了纯正的思各自独立发展的观点,并没有太多的根据,无法解释为什么更多的时候人的思维活动不但需要而且离不开语言的情况。柏拉图、贝克莱、杜林
2、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发生的,而且由于坚持思维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如果一定要分出先后,甚至应该先有语言然后才有思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只是论证和强调的语言和思维相互联系的一面,忽略了或回避了是否存在非语言或先于语言的思维活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思维是通过语言而实现并存下去的观点。德国语言学家洪堡思维和语言活动是不可分割的。
3、思维是先于语言发生的,虽然语言出现后成了思维的主要工具,但语言出现前人类就有了思维,但语言出现前人类就有了思维,甚至直维活动。这种观点同时吸收了前两者意见的合理因素,也弥补了前两者意见的一些局限。较早明确提出这种观点的是英国哲学家洛克,他继承并发展了英国哲学家培根和霍布斯的观点。
科学实验是如何发现思维可以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证据的?
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主要有来自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一是从人类的系统发生学,也就是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来探索语言和思维产生的先
后顺序,乃至语言和思维产生的绝对年代。人和猿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再是从人类的个体发生学,也就是从儿童掌握思维和语言的过程来推测人类发展史上发生过的情况。还有就是从大脑受到损伤,丧失了语言能力或思维能力的病理现象,以及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绝大多数患失语症的人是由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受到了损伤,这样的患者不会说话了,或说话变得很困难,也说不清楚。但是实验证明,这样的病人的思维能力并不一定思维的分类:第一类可以叫做‚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例如看见一枝花,辨别出花是红的叶是绿的这是视觉。广义的感性思维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这就是表象思维。
第二类可以叫做抽象思维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思维活动这是指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第三类则可以叫做‚发散思维‛这是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 语言相关论:萨 尔和沃尔夫的这种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以后就被称作‚萨佩尔-沃尔夫假说由于其核心内容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又称作语言相关论。
目前在语言和思维的地位作用的问题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非自控阶段。婴儿出生到一岁左右就属于语言前阶段,或叫语言准备阶段。其中前六个月就是非自控阶段。2、咿呀学语阶段儿童大约六个月后到一岁左右是语言前阶段中的咿呀学语阶段。3、单词阶段儿童一岁左右就进入了真正的语言阶段,也就是能开口说话了。4、双词阶段儿童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开始进入了双词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说话,这可以称作‚双词句语言‛5、简单句阶段儿童在两岁或两岁半进入了多个实词连接的简单句阶段,这是儿童说出的句子已可以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实词,但还基本上没有虚词。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也就称作‚电报句语言‛6、复杂句阶段最后当儿童能够开始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时,就进入了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虚词与实词连接的复杂句阶段。因此这种儿童语言就可以准与电报句相比当然主要是能不能使用虚词。 儿童获得语言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理论偏重于外部条件的解释,认为儿童的语言获得主要还是由后天的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最主要有‚模仿说‛和‚强化说‛另一理论偏重于内部条件的解释。此理论随不排除后天的环境条件,但更强调儿童语言获得主要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的遗传机制决定的。其中典型的是:天赋说和认知说。 模仿说:这种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大人语言的模仿来掌握语言的。强化说这种解释跟模仿说有联系,但认为儿童除了模仿更要通过不断受到外界的强化刺激来形成语言习惯。强化说来源于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以及后来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和美国心理
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转用就不可能实现,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入的,因而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以汉语为例,转用,一个民族兼用其他民族语言的双语现象
发生还要受到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聚居程度、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因此受到影响,而是心里明白说不出来。
的音,就要用借入语言里相近的音去代替。5、况的影响。这样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
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成为人们的母语。维。这种语言和思维完全割裂开来并认为它们
特的一个著名论断是,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干脆称为‚成人句语言‛确定成人句阶段的标
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到语言出现之后也存在着不需要语言参与的思
始的时候,一个民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语言规范化的目的是
学家斯金纳等提出的刺激反应理论。天赋说:是建立在由乔姆斯基提出的关于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上的解释。根据这种解释,人们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即一些基本的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最后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而在先天具备的能力和后天补充的知识两方面中,先天的语言能力起到了最主要的内因作用。认知说:认为儿童在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中既有遗传机制的作用,又有语言环境的作用,或者说二者是相互作用。这种理论是建立在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的。
儿童语言获得一致看法:一是儿童的语言发展肯定具有先天的生物学基础,特别是大脑的语言功能或语言遗传机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语言环境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模仿和强化这样一些外部因素都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儿童的语言获得,其中包括知识积累的阶段性和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也都有一定的作用。
举例说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而语言则有民族特点,这是语言和思维最根本的区别,客观现实对各个民族来说是基本相同的,思维上形式的概念、判断等也是基本一致的,但对同一事物,各个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却可能有所不同,无论是在词汇、语法上,还是在语义和表达上,不同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
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种研究就是所谓的文化语言学。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比如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同一亲属使用称谓词语的区别以及光谱划分颜色词语的区别。再如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语。例如汉语里的‚窝头‛‚馒头‛是中国特有的食品再如有些词义色彩不同,如汉语的‚狗‛和英语的dog在褒贬上就有差异。
从语言到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种研究就叫做语言文化学或语言民族学,这种方法对于研究没有历史文献资料可资参考的早期历史乃至史前史,都很有好处、如商代称父亲的兄弟为i‚诸父‛称和母亲同辈的妯娌为诸母,反映了在商以前的远古社会时期也曾经实行过一个氏族的兄弟和另一个氏族的姐妹共同互为夫妻的制度。通过语言材料研究古代的历史,研究民族的历史,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
语言和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一是语言可以帮助完成人的认知过程二是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三是语言可以改造人的认知能力。 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一是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 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
人们掌握或者学会一种语言,总起来说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叫做‚获得‛,(习得)一种叫做‚学习‛(学得)这是两种性质上很不相同的掌握或学会语言的途径。从一个角度说,语言获得主要是通过非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所谓直觉习惯和模仿强化等,来完成的,语言学习则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
从另一个角度说,语言获得主要是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语言学习则主要是指学习一种外语,特别是成人学习外族语言的过程。
所以一般讲语言教学都要把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分开来,前者又称‚第一语言教学‛后者又称‚第二语言教学‛
外语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基础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要更多借助语言学知识的帮助。第二,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交叉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既需要依赖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母语的干扰。第三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多元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要发现特殊的客观现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母语知识有利于外语教学这一点看,主要表现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是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 从母语知识可能干扰外语教学这一点看,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语学习中会有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另一方面就是外语学习中会受到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的干扰。这更是学习外语特别是学好外语的障碍。 中介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中介语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后面这一阶段称作‚高原期‛
语言迁移现象: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又叫‚来源语‛所要学的外语又叫‚目标语‛,前面说过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做‚语言迁移‛其中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着眼于中介语系统的发展特征,这样大致可以分成三类错误:一类是系统前错误,也就是‚不会‛造成的错误;一类是系统错误,也就是‚记错‛造成的错误;还有一类是系统后错误,也就是‚忘记‛造成的错误。
外语教学的方法有:一个是‚翻译法‛类似的还要‚规则法‛再一个是‚听说法‛类似的还要‚视听法‛交际法等另外还要‚对比法‛‚强化法‛‚沉浸法‛等
第一语言教学就是母语语言教学。母语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教‛或‚学‛来的,而是‚获反映社会文明程度有密切联系。母语的语言教学实际就是指完成了语言获得,即能够顺利地听和说一种语言之后,进行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词典:顾名思义当然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就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我国明代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的百科知识词典。另一类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就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 语言信息处理:人和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来沟通,这就是‚语言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也是语言学的应用或现代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已实现的信息处理技术1、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2、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
别与合成。5、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 应用前景:1、机器翻译—未来语言信息处理研究的重点课题。机器翻译的四个层级由低到高依次为单词、句法、语义、语境。2、人机对话3、人工智能。
名词解释:
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
音位。
26、重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7、时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9、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V、V—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分析方法。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臵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
19、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0、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1、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4、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25、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
30、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34、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35、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36、语汇的任意性: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shu),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7、语汇的理据性:指语言中有相当多词语,其音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同源词如‚帐‛‚涨‛‚胀‛等与‚张‛不但语音近似,且意义有某种联系。复合词如汉语的‚雨衣‛是‚下雨时穿的衣服‛,的意义。它们都是可以论证的。
38、语汇的普遍性:指只要客观事物中有某种概念,语言中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中有山、河等,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来表现。
39、语汇的民族性:指各民族语言的词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与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不同。词语往往反映某个民族对事物的独特认识,不同语言的词语不一定反映完全相同的概念,因而可能在对象、范围、褒贬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
40、语汇的活跃性:指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旧词语逐渐消失,新词语不断产生。如汉语在若干年前使用的频率极高的一些词语像‚人民公社‛,现在已消失殆尽;而像‚下海‛‚上网‛等词却是最近才产生的。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要素中最易变和最活跃的。
41、语汇的稳定性:指语汇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的严格制约,有极强的稳定性。社会约定的制约指的是很多词语的声音、意义和结构形式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语汇系统的制约指的是某些系统性强的基本词语一般都处在一定的语义集合关系即语义场中,不能随意去破坏。
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英语的‚raincoat‛就是‚rain‛‚coat‛组合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达它,这是所有的语言都具有的。如客观事物
得‛的。母语语言教学又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语言教学活动,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语文教学‛ 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
所谓死记硬背和听说读写的练习等,来完成的。3、语料库和语料分析4、语音实验和语音的识
42、新造词:又称新词,指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新事物不断涌现,会通过新造词表现出来。各个历史时期、每种语言都会有新造‚下海‛是这个时期的新造词。
43、古造词:是指古代就已经产生,但又不算基本语汇,现在偶尔还使用的词,也是一般语汇的一部分。古语词包含两小类: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如汉语但已经由别的词语替代,如‚余‛(我)。 44、常用语汇:指使用频率高的语汇,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被称为‚最常用词‛。 45、非常用语汇:指使用频率低的语汇。 46、通用语汇:指全社会都普遍使用的词语。基本语汇、常用语汇都是通用语汇,一般语汇中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的绝大部分也是通用语汇。
47、专用语汇:指只在某些领域或只是一部分人使用的词语,主要指‚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这两类。除此之外,某个帮派使用的‚隐语‛、特定阶级的习惯语和禁忌语也都可以算作某种专用的语汇。
48、简缩词语:简缩名词是由比较长的专有名词或一般词组简缩而成的一种很像词的结构。各种语言都有大量的简缩词语,如汉语的‚北大(北京大学)‛等。有些简缩词久而久之成为凝固形式,就成了词。
49、成词语素:指在某些情形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如‚他走了‛中的‚走‛就是一个成词语素。
50、不成词语素:指不能单独成词,即不能单51、自由语素:指的是既可以单独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的某种语素如‚他最近好吗?—好‛,答句中的‚好‛就是单说形式的自由语素。
52、不自由语素:指能单独成词但不能单说,或者不能形成词的语素就是不自由语素,或者叫黏着语素。如‚了‛等。
53、定位语素:指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臵是固定的,或者总是前臵,或者总是后臵。如‚了‛只能在一个组合形式后面,不可能在前面;词缀‚老一‛只能在另一个语素的前面,如‚老师‛。
54、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臵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前臵,也可后臵。如‚笔‛可以构成‚毛笔‛‚笔杆‛。
55、实义语素:指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如‚灯‛。 56、虚义语素:指一般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或者说语素本身不直接负载意义,但与其他成分组合成词或者更大的单位时,才能使词或者更大的单位获得某种新的意义。如‚的(吃一吃的)‛。
57、虚词语素:没有实在意义的成词语素,如英语‚WITH。‛
58、词根语素:有实在意义,既可直接形成名词、动词等实词,又可作为位臵不固定的主干59、构词语素:即在词中位臵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成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新词的词词缀性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不如词根语素实在,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
60、构形语素:即在词中位臵固定,但既不是词的主干,也不参与构造新词,并且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类别,只改变词的语法范畴
意义的词尾性语素。
61、直接成词:就是由一个语素直接形成单纯词。当这种成分没有独立使用的时候是语素,
和规律。
80、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81、组合规则:就所有的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臵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
82、聚合规则:是指就所有的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臵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的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
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
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87、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88、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89、词形变化:就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形变化有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
读而产生一定意义的形式。一般说轻重音中重
108、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如‚木头房子‛等于‚房子‛就是向心词组。
109、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如汉语的‚的‛字词组的功能既不等于‚的‛前的成分,也不等于‚的‛。
110、关系意义:句子通常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 说话人情绪的意义。
112、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关系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 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个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114、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115、蕴含:就说话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 116、歧义: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117、文字: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118、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119、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 符是音符的文字。
121、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122、音位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
词。如汉语‚苏区‛在某个特定时期是新造词,独立使用的时候是词。能够直接成词的语素必
黏着定位虚义语素形成虚词。
62、转化成词:就是由一个或多个语素转化为另一个语素形式再形成单纯词,大致分‚变性成词‛和‚变形成词‛两种情况。
词。比如一个成词语素本来表示动作行为,即语法功能上是动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不但形成动词,也可以形成名词。 64、逆序成词:就是把原来只有合成词形式而没有单纯词形式的词反向截取其中一个语素再65、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复合式合成词,即‚复合词‛。
66、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
67、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如‚爸爸‛。 68、语法构词:是形态丰富的语言中附加词尾而使词产生变化的一种语法现象,如英语的‚一S(动词第三人称单数)‛。这些语素附着在词的后面并不产生新词,也不改变词类,只起某种语法作用,广义的语法构词还包括附加表示词类特征的后缀形式。
须是成词语素。自由不定位实义语素形成实词,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状元‛;另一类是古代的事物或现象还存在,63、变性成词:就是语素转变词性而成另一类
83、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111、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
形成单纯词。相对词性发生变化的叫逆序成词。 84、语法意义: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
85、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113、降级述谓结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
86、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谓结构。
69、离合词:就是形式上或人们的感觉上像词,90、词的轻重音: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的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语汇单位。
但在结构的组合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接近词组的中间可以进行较大扩展并且插入成分后整个组合的意义基本保持不变的语汇单位。 71、词的理性意义:指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词义还包括人们对一定对象的主观态度和其他附加色彩。
72、词的通俗意义:指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发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
73、词的科学意义:指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发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74、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指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还可能表现出上对该现象的主观态度,从而在词的理发意义上增添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词义所带的对现实现象的主观态度就是‚感情色彩‛。
76、词的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语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事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79、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
用的语素。如‚一子(剪子)‛就是不成词语素。 但在结构的组合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接近词组
音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作‚重音移动‛。 120、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93、屈折: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
70、词组词:就是形式上或人们的感觉上像词,91、词的重叠: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的重
92、附加: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 音节相联系的文字是音节文字。
94、异根: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 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96、虚词:即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言中凡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其语法意义又不是通过虚词本身表示的,而是在它与别的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所以使用不同的虚词就是一种句法手段。
97、语类选择: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98、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的位臵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99、语调: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实际上已经100、词法范畴: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
101、句法范畴: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
102、性: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
103、数: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 104、格: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
106、体: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
107、层次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者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
123、辅音文字: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文字。 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
125、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
126、假借字: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无法用图形来表示的词语,都采用了假借已有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办法,这就是‚假借法‛,这些字就叫假借字。
127、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128、意符: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129、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130、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131、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
132、复合字符: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133、渐变性: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取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134、不平衡性: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除此之外,95、零形式:相对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 平时就称为音位文字。
意义的词就是虚词。因为虚词不依附于某个词,124、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
75、词的感情色彩:指人们在反映现象的同时,是表达层面上的一种语法手段了。
成分构成别的词的成词语素。如英语‚BLUE‛。 77、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
缀性语素。如英语‚ANTIBODY‛K R ‚ANTI—‛。78、语义场: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105、有定无定: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 符。
135、地域方言:指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36、亲属语言:指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种语言。
137、语言的谱系分类:指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138、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
139、社会方言: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140、通用语: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这种语言就叫‚通用语‛。
141、标准语:在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有明确规范的民族共同语就叫‚民族标准语‛。 142、国语: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还需要有共同的交际工具,有人把这种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做‚国语‛。
143、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144、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145、语言转用: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
147、非克里奥耳化:当克里奥耳语和作为它的基础的那种语言并存于一个社会之中时,如果基础语言有较高的社会声望,说克里奥耳语的人就可能根据基础语言来不断调整、校正自己的语言,使克里奥耳语向着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结果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变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这种现象就叫‚非克里奥耳化‛。
148、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149、语言规范化:对语言中产生的变化,既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出评价和选择,这就是语言规范化。 150、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或者说是人动脑筋去想的活动;大致说来,思维分为三大类:感性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语言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工具。
151、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
152、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抽象思维,也称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或者统称思维活动。 153、发散思维: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
154、‚语言相关论‛: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语
言学家活尔夫认为语言决定思维,由于其核心内容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被称为‚语言相关论‛。这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指出了语言对思维活动存在一定的影响。但过于极端。
155、文化语言学: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可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种研究就是所谓的文化语言学。
156、语言文化学:从语言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种研究就叫做语言文化学或语言民族学。
157、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叫做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只指语言教学,这既凶手学校时进行的母语教学,也包括儿童语言教学、民族地区的共同语教学、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盲聋哑人的特殊语言教学;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则还包括语言学在其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更大范围内的实际应用,如词典学、翻译学、言语矫正学等。
158、中介语现象: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中介语‛有点类似儿童在某些阶段的语言,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学习者最初接受一种新的语言,就开始产生最初级的中介语,这时更多地受母语的影响;随着学习的深入中介语就进入较高级的阶段,这时更多地受外语的影响。从自主教学角度看,虽然不同的人学习外语的情况不同,但中介语的发展规律大致相同,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内在大纲‛。
159、内在大纲:从外语教学角度看,虽然不同律大致相同,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内在大纲‛。据研究证实,外语学习的内在大纲与儿童语言的获得过程有某些相似之处。 160、语言迁移现象:是指母语对于要学习的外要学习的外语可以叫做‚目标语‛。来源语会对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这种迁移既包括语言也包括在语言之外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161、引导迁移:在外语教学中注意两种语言的共同点,主动利用正迁移;同时又注意两种语言的不同点,尽量避免负迁移。这一教学过程被称‚引导迁移‛。
162、第一语言教学:就是母语语言教学,母语语言教学实际完成了语言获得,即能够顺利地听和说一种语言以后进行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也就是‚语文教学‛。它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反映社会文明程度有密切联系。 163、第二语言教学:指外语教学。因为第一语言即母语主要是‚获得‛的,第二语言主要是‚学得‛的,因此跟狭义的语言教学即‚教‛和‚学‛关系更密切。而且,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对于外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影响也比较大。第二语言教学除外语教学外,还应该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164、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理性意义
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
166、非理性意义: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167、语言意义: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168、语境意义: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169、词义的模糊性:指词义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 170、语义的民族性:指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有所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着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 三、简答与论述题:
1、简要叙述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发音人人不同,一个词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说话‛一词,不过‛等;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语气词‚呢、啊、嗯‛等。而把这一词记录为‚说话‛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概括。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要拉近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距离。 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
答:口语是转瞬即逝的,在没有书面语的社会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交际范围极其有限,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极其缓慢。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这种局限,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的速度现代生物考古学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书面语产生后大大地加快了。因此,世界各国都把3、论述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 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但是,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口头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些成分,而只记录了词语,即口语传递信息和思想感情的关键成分,同时,书面语是经过推敲的,因此更简练、精确。另一方面,书面语为了补充口语交际时的语境等非语言成分,又不得不添加一些成分。确切地说,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局限,就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
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书面语和口语在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即指基本的语言成分是一致的。如果书面语和口语严重脱节,那么,或迟或早最终还是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因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因此,研究语言首先应研究口语,并且当书面语和口语发生严重分歧时,应以口语为准。决不能由于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忽视口语的研究,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唯一的对象或主要对象。 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答:‚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绝对化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同一民族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现象是到处客观存在的。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如:该民族的人民因所处的地理位臵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的融合而使用同一种语言等。所以,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5、在分析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时,西方有的语言学家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请分析此种观点并指出实质?
答: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的语言和社会历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在那些国家里‚语言‛、‚民族‛、‚国家‛几乎是同义词,虽然不同地区‚口音‛不同,但相互理解不成问题。因此,所谓‚相互理解程度‛是指:相互能理解的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同时也指: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的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民族。但是,这种观点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单纯依据‚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差异的程度,来确定几种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族‛,还是几个不同‚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而且坚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是持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的:对弱国坚不惜割裂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各个相互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拒绝承认他们使用的口头交际语言是同一语言的方言,而坚持认为是不同的‚语言‛,从而认定这些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而他们在处理自己国家和强原则,转而充分尊重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尊重这些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感情了。由此可见,‚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并非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它不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成为了某些强权主义者和种族歧视者的工具。
6、语言和种族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语言能力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
7、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
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1)任意性。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体。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
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同的人可以在中间加入不同的助词‚了、着、
146、语言混用:有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的人学习外语的情况不同,但中介语的发展规
和传播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
语会产生影响。原有的母语可以叫做‚来源语‛,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目标语产生影响,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答: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持自己的主张,强调‚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本身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没有相应的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
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因此,国的民族问题时却放弃了‚相互理解程度‛的
165、理性意义: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
2)线条性。指在交际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决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 8、语言符号的 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答:我们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是可以分解的,并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形排列的。语言符号的线形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人类语言的奇妙之处在于:传递不同信息和不同感情的一串串跟不同意义相结合的不同的声音,可以分解成有限数量的一定的声音和一定的意义相对稳定地结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而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是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律再重新排列组合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人们就能用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表达方式了。 9、什么是语言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相对自主性?
答:相对封闭性是指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而不需要向外界去寻找解释的理由。
10、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并说明区分这两者的意义?
中提出的。索绪尔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在口头交际活动或者说从语言活动这样的社会现象中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语言是使一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具有个人的特色,而且每个人每一次说话都是不同的,这些都是言语现象和言语要素,不属于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简单的说,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均质系统,而在抽象过程中,就必须把所有的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全排除出去。但,言语是很难找到规律的。它们的联系在于:一方面,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另一方面,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也就是说,言语总是以语言为活动基础的,语言在言语中起着规范作用。区分语言和言语有重大历史意义。正如索绪尔所说:把语言和言什么是个人的;(2)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多少是偶然的分开了。因此,语言、言这在历史比较语言学大行其道的阶段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语言学的对象应该限于有内在一致规律并且成系统的语言,而排除无规律可循的言语因素。这样,语言学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至于跟言语活动有关部分的其他各种因素,不是不重要,也不是不需要研究,只是不属于语言的本体部分,可以另行研究。
10、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答:因为语言符号在时间上是线性展开的,反映口语的局面语同样也是线性展开的,因此语言单位和语言单位的组合也只能采用线性的序列形式。不同长度语言单位的组合可以称为‚句段‛,所以组合关系也可以称为‚句段关系‛。如‚鸟儿能飞。‛、‚别烦我!‛。参与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词‛‚短语‛‚句子‛,只要这些单位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模式组合而成的,就都属于语言。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中,因为整体并不就是部分之间的简单相加,部分跟整体之间的关系‚胡说‛一词,在这一组合中两个词是相互制约的。‚胡‛受到后面‚说‛的制约,只能是个能在同一个位臵上出现的语言单位处在共同的组合关系之中,具有共同的语法功能。在同一个位臵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类。这种关系叫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而组合关系有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
11、为什么说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语言学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不少撰写语言学史的人就说语言学是从19世纪起才正式建立起来的。至于语法成为语言学科中的显学就要等到20世纪了,尽管语法在西方应该说最早具备成为一门语言学学科的各种条件的一门分支学科。所以,说语言学只是19世纪才成为一门科学,而把这以前的语言研究一概称为含有一些贬义的‚语文学‛,是不恰当的。应该承认前人对语言的研究都是语言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语言学一般就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到了20世纪,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一改昔日语言学研究注重语言外部的习惯,将着眼点放在语言符号本身,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影响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到20世纪50年代,单纯研究语言本体内部的结构系统的路子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而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因此,又兴起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语言本体而更重视跟语言有关但属于语言的结构系统以外的问题的新学派。但是,语言学的侧重化,语言本体的研究将始终是语言学的主题。 13、简论索绪尔及其以后的语言学? 答: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他的主要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0世纪的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到20世纪50年代,单纯研究语言本体内部的结构系统的路子尽管在分析语言结构的方法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而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因此,又兴起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语言本体而更重视跟语言有关但属于语言的结构系统以外的问题的新学对语言学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研究语言的结构系统,也就是研究语言本体的社会需求仍然在不断加强,因此生成语言学等新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由于信息时代社会的需求和支持,仍然充满了生机,可以预见,语言本体的研究是语言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14、语音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语音在‚发音—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竽、物理和心理特性,分析语音的各种要素的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结合关系,以及语音系统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
15、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语音音质不同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是由以下三方面音素决定的。(1)发音体不同,音质就不同。声带振动发出的音和声带不振动发出的音音质不同,而且不同人不同质地的声带发出的音也各有自己的特色。(2)发音方法不同,音质也不同。同一把小提琴的同一根弦,用弓拉和用手指弹拨,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音质就不同。把同样的弦安在二胡和京胡上,再用同样的弓支拉,发出的声音仍不相同。
16、论述为什么说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语音是这个工具的物质载体,因此,任何语音都表达一定的意义,同一定的意义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联系。语音的这种表义功能是社会赋予的,是社会的交际需要使人发出的声音成为意义的载体,又是社会习惯使特定的音同特定的意义结合在一起。因此离开了社会的交际需要,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2)任何民族语言在语音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系统,这种系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都是特定社会独特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由人的生理条件决定的。不同的语言会使用不同的语音。(3)语音的地域性同语音的民族性有相似之处,即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方也可能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使用不同的语音,赋予语音不同的功能和价值。比如汉语中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和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就具有不同的语音系统。语音的这种地域性特征同样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的生理条件决定的。
17、如何理解语音的心理属性?
答: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是‚语音的心理属性‛。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对语音的发音和声波的感知是语音心理属性的重要方面。实验证明:人的听觉虽然是由客观的声音引起的,但作为心理现象的主观听觉和语音的客观声学效果之间并不总是一对一的关系,语音声学要素的变化并非都能在听觉上得到对等的感知。我们知道,一个音在听觉上的高低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但主观听觉上对音高的感知与客观的声波频率并不一致。对于一个400Hz的声音,只需提高1Hz,人们就可以感觉到音高的变化,而对于一个3000Hz的声音,只有当提高幅度达到9Hz以上时,人们才能分辨出声音的高低变化。主观听觉上对音强、音长的感知与客观的音强、音长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实验还证明:听觉感知具有很状同人的相貌一样,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特有的声波特点。但是,不管这种个人特点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声学的效果多么不同,都不会影响人们对语音的正确感知。即使同一个人连续发同一个音,这些音的声波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人们一般感觉不到其中的变化,而把它们听成同一个音。这些都说明大脑听觉中枢在进行语音识别时,显然对听觉器官传送过来的声波进行了一定的过滤与筛选,只选择并提取与识别语音有关的特征,而舍弃其他信息。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 18、国际音标的优点以及学习和运用国际音标需要注意几点?
答: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它有很多优
和部分跟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例如,学摆脱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
副词。语言单位在线性语链中总处于一定位臵。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0世纪的语言学在索绪尔
答:这两个概念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答:因为虽然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学
把人和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以及在口头交际语行为和言语,把某一社会群体使用的这种传这已经是主观的抽象概括。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固然是客观存在,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当然是有客观依据,不过也掺杂了各种主观因素,并且还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研究目的等。因此,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多种多样,这些现象和语言学家的理论不是一回事;再加上语言的问题关系到社会、历史、文化等多种问题,语言又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12、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答:语言学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进行初步观察和内省思辩,然后律并形成理论体系。从16世纪到18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对外部世界的视野大大开阔了,懂得的语言和了解到的语言也大大增多了。17世纪和18世纪不少人对各种不同语言的词语发生兴趣,纷纷搜欧洲和亚洲的有些语言之间有很多明显的相似之处,就开始加以比较研究,随后越来越多的初的研究可以说直觉和猜想多于科学成分。后来语言学吸取了控竽学和声学研究的成果,建立了科学的语音学,运用科学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发现这些语言相互之间有严格的语音对应关系,而每一种语言本身自古以来的语音演变也有严格的语音演变规律,从而证明这些语言来源于相同的原始母语。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经过众多学者的几十年的努力,新兴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起来,并且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样一来语言学就以历史比较语言学
者对语言的主观认识可以不同,甚至大不相同。仍然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不管以后会有什么变
区分出两个因素,也就是‚语言‛和‚言语‛;过程中产生的一句句具体的话概括为抽象的言
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即,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概括为语言,贡献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
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却只能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主观反映,这种
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是分清对象并加深观察和描写,最后才找出规
派。但是,随着发达国家信息时代的逐步到来,强的选择和概括性。我们知道,人的声道的形
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1)什么是社会的,集和编纂多语种的对照词表。这时候有人发现
语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人对欧洲和亚洲的一些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最
的名义在大学里争得了一席之地。正因为如此,答: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语音音质的不同
点。首先,它是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订的,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其次,它的符号以世界上很多民族通用的拉丁字母为基础,或直接采用拉丁字母,或将两个拉丁字母合为一体,或将拉丁字母倒写,或对拉丁字母稍加变形。只有当拉丁字母不够用的时候,才采用一些希腊和别的符号。因此它的符号不仅形体简单清晰,而且接触过拉丁字母体系的人学习和应用起来也比较容易。最后,它的符号比较完备,不仅可以标写各种音素,而且还有一套附加符号,可用来标写语音在音高、音强、音长以及各种特殊色彩方面的特征,因此它能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学习和运用国际音标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将国际音标与字母区分开来。一个字母可以有大小写以及手写体和印刷体的不同,而国际音标则没有。在国际中,一个字母不同的形体就是不同的音标,代表不同的音素。第二,要注意将形体相似的音标区别开来。国际音标中有些音标符号是对同一个字母进行不同的变形而产生的,应注意区分。第三,要了解国际音标记录语音有宽式与严式的区别。
19、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元音和辅音有以下几方面的区别:(1)发元音的时候,声道完全开放,呼出的气流在整个声道内顺利通行而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的时候,声道的某一部位封闭起来而形成阻碍,气流必须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因而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必须冲破阻碍声带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有的振动声带,有的不振动声带。
20、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其中‚音位是……的最小的……‛应如何理解?
答:所谓‚最小的‛是指从中不能再切分出更
的,就是重要的,不论它们之间的音质差别多么细微,都必须设立为不同的音位,以便严加区分,凡是没有辨义功能的,就是不重要的,对它们就不必严格区分,而可以归并在同一个音位里。这样,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数目繁多的音素就可以归纳为一套为数有限的音位,从而使语音系统的结构特征得以呈现出来。这就是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
23、简要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同属一个音位的变体无主次之分,但需从中选出一个放在//中作为该音位的代表,被选中作为音位符号的通常是较常用的变体,或者是便于说明各变体出现条件的变体。如汉语普通话里[A,a,A,B]位的变体,多数人选择常用的‚a‛为代表,但也有人先‚B‛,以便能说明各变体出现的规律。音位符号选定后,属同一个音位的所有变体在音位|音位的四个变体[A,a,A,B]在音位标音中可统一用‚a‛来标写。
24、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它有什么优越性?
答:音位的区别特征是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如汉语普通话的| tc |,一方面以发音方c |相对立,一方面又以发音部位的共同特征音位的聚合群不仅仅反映了音位之间的相关
p /音位,但英语辅音音位系统的内容不同于汉语普通话,英语/ p /周围的音位与汉语普通话/ p /周围的音位也不尽相同,所以二者的区别特征也就有所不同。英语的/ p /以‚双唇‛和/ t / / k /相区别,以‚闭音‛和/ m /相区别,以‚清‛和/ b /相区别,但并不通过‚不送气‛这个特征与其他音位相对立,因为英语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语音特征是由其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决定的,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则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由其周围所有的其他音位决定的。
27、如何理解归纳音位应遵循的三个原则,请举例说明?
答:归纳音位首先应根据具体语言或方言中音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因而分属不同的音位。从归纳音位上说,这叫‚对立原则‛。如将[ t ]、[ t' ]、[ n ]、[ l ]分立为不同的音位,实际上就是依据的这一原则。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是互相排斥的,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据此,我们可以把它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从归纳音位上说,这叫‚互补原则‛。如汉语普通话[ A ]、[ A ]、[ a ]、[ B ]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 A ]出现[ -i ]、[ -n ]之前,[ A]的出现环境是无韵
所以它们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同时,它们与其他元音的差别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从功能角度看,这些差别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并归在同一个/a/里。
29、举例说明音节的划分要受语音的社会性的影响?
的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语音社会性的影响,要受到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节结构,不同的音节结构会使音节划分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听到[peid]这样一串音,说英语的人会认为是paid(付清的),是一个音节,因为英语的音节结构允许塞音出现在一个音节出现在一个音节的末尾,说汉语普通话的人会听成‚配的‛,是两个音节,音节的末尾。
30、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音节结构有什么明显区别?
答: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音节结构上存在着一备V、C一V 、V 一C 、C一V一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如‚衣‛是V型,‚比‛[pi]是C一V型,‚音‛[in]是V一C型,‚民‛[min]、是C一V一C型,但是其中的辅音C都不能扩展,也就是说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而英语没有这样的限制,音节中可以出现辅音群,如strays[strei](走离)里有辅音群[str],ask[a:sk](询问)里有辅音群[sk],sprints[sprints](疾跑)里有[spr]和[nts]两个辅音群,普通话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一C只能是鼻音,而英语没有这样的限制,除了鼻音之外,塞音、擦音、塞擦音、gate[geit](大门)life[laif](生命)。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能超过四个,英语的音节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如上面的sprints就是由七个成分构成的音节。
31、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复无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不同的。第一,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第二,复元音是一个整体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复元音[ai]时,是由发[a]的状态逐渐向发的方向滑动,元音下音质逐渐变化,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不是发完[a]以后再发一个。 32、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
答:同复元音一样,复辅音也是一个音节内部的音位组合,但复辅音也有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复元音里的几个元音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统一的发音过程。复元音的音质变化是逐渐过渡的,几个元音由一连串的过渡音串联结在一起,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复辅音则不同。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它们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复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彼此之间没有过渡音来联结,中间有明确的界限,正是因为复辅音与复元音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有人主张不用‚复辅音‛这个名称,而改称为‚辅音丛‛或
里没有和/ p /同部位的送气塞音音位。可见,答:音节的划分除了要根据音节在发音机制上
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因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不允许塞音出现在一个
标音中应用同一个符号标写。如汉语普通话| a 汉语普通话的[ p ]、[ p' ]、[ m ]、[ f ]、些明显的差别。普通话虽然同英语一样,也具
的,发辅音的时候,要形成阻碍不让气流外出,法的特征‚不送气‛和‚塞擦音‛与| tc'|、| 在[ i- ]、[ y- ]与[ -n ]之间,[ a ]出现在
‚舌面前‛与| tc' |、| c |构成一个聚合群。尾,[B]出现在[ -u ]、[-N ]之前,在正常情
[a]、[A]和[B]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它们就是变体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把几个不同的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除了要考虑它们是否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还要看它们在语音上是否相似,看它们的音质差异是否可以从各自出现的语音环境中得到解释。只有在不但互补而且说这种语言的人听起来又差别不大的条件如果语音相差太远,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音,那么几个音素即使是互补的,也不能归并为一
况下,出现[ A]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边音也都可以做闭音节的收尾辅音,如
才能通过,因而气流较强。(4)发元音的时候,性,而且同属一个聚合群的各个音位往往涉及
c|都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组合,而不能| ts, ts', s |、| k, k',x |中的各个音位则正好相反。
25、举例说明什么是 音位的自由变体?
共同的语音规则。比如汉语普通话里| tc, tc', 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出现对立现象,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组合,而| ts, ts', s |、/a/的四个条件变体。互补关系是归纳音位条件
小的语音单位。比如汉语普通话里的[ pai ]答: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和[p'an ]具有辩义功能,可以区别‚败‛和‚盼‛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等一系列不同的词义,但它们不是音位,因为从它们当中还可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pai]和[an]其中[ai]和[an]也具有辩义功能,可以区别‚爱‛和‚岸‛等一系列不同的词义,但它们仍然不是音位,因为从它们当中也可以切
自由变体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或者觉得它位来使用。如汉语兰州话里的[n] 和[l]可自‚脑‛和‚老‛同音,都可以读做[lC42]也可
下,才可以把几个不同的音素归入同一个音位。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
可以切分出[p]和[ai],[p'an]可以切分出[p' ]们的差别并不重要,总把它们当作一个语音单
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在这种话里,个音位。这是归纳音位的‚语音相似原则‛。比
只出现在音节开头,[-N ]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但这两个辅音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只能让它们分属不同的音位,而不能归入同一个音位。
28、如何理解音素和音位的区别?
答: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质不同便可以看作不同的音素。音位则是从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这种划分只关注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有关的语音细微差别则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划分角度和关注焦点不同,功能方面的语音单位与音质方面的语音单位也就不会一一对应。因此若干音质略有不同的音素,只要彼此之间的差别不能起音类的成员,归并为一个音位,当作一个功能
如 汉语普通适里的[p]和[-N ]也是互补的,[p]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比如发
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ai]可以切分出[a ]和,以读做[nC 42];‚泥‛和‚犁‛同音,都可以[an]可以切分出[a]和[n]。[p]、[p']、[a]、、读做[li 31 ],也可以读做[ni 31]。[n ]和[ l ][n]不但具有辩义功能,而且都不能再加以切分,所以它们都是汉语普通话里的音位。 21、简要说明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 答: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因为说话时产生的连续语流总占据一定的时间,音质单位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都各自占有一个时间段落。所以音质音位又叫做‚音段音位‛。而非音质音位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因为它所依附的并不局限于一个音段因此非音质音位又叫做‚超音段音位‛。 22、简要说明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 答:音位理论对具体语言或方言里的所有音素并非一视同仁,而是根据它们在语言中的作用区分出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凡是具有辨义功能
就是兰州话| n |的两个自由变体。 26、试举例说明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别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答:一个音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这需要把它放到特定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去考察,放到与其他所有音位的对立关系中去分析才能确定。因为一个音位需要而且只需要与本语言或p /,如前所述,以‚双唇‛和/ t /相区别,以‚闭塞‛和/ m /相区别,以‚不送气‛和/ p'/音位相对立,因为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和/ p /p /的区别特征是:双唇,闭塞,不送气。通过这三个区别特征,/ p /就可以与汉语普通话辅
方言的所有音位区别开来。如,汉语普通话的/ 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
音位,而且常常依附在音段音位的组合序列上,相区别,但并不通过‚清音‛这个特征与其他
同部位的浊塞音音位。总括起来,汉语普通话/ 区别意义的作用,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
单位来使用。比如汉语普通话中的[ A ]、[ a ]、‚辅音群‛。
音音位系统中的所有音位区别开。英语里也有/ [ B ],它们都不能从音质角度继续进行切分,33、试说明语音流变的含义及其类型?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的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 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34、简述韵律特征的特点及其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
答:韵律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高强方面的变化。它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永远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自身不能单独占据一个时间段落;二重要的不是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绝对值,而是这些方面的相对值,也就是通过与同类特征的对比而存在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形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层次上,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语调。
35、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有什么关系?
特别是对汉语来说,单音节词除极个别的如‚俩‛‚仨‛等几个合音词外,基本上都是单纯词;但单纯词却不限于单音节词,也就是说单纯词既包括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也包括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反过来说,汉语的合成词绝大多数是多音节词,但多音节词却不一定是合成词。汉语中多音节而又不是合成词的主要指拟声词、连绵词、叠音词、译音词等。
36、词的语汇学分类角度有哪些?
答:根据词的音节分类,看一个词由几个音节构成。汉语的词根据音节的数量一般分成单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三类。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看一个词由几个语素构成,一个词中只有一个语素的是‚单纯词‛,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则是‚合成词‛。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类,看一个词的语音或语形是否相同。语音相同的叫做‚同音词‛,语形相同的叫做‚同形词‛。从词的重要程度,可以先分出‚基本语词还可以分成‚常用语汇、非常用语汇‛和‚通用语汇、非通用语汇‛等。
37、基本语汇的特点和主要类别有哪些? 答:特点是:一是产生的历史长,二是使用的范围广,三是构词能力强。汉语的基本语汇包
率。然而,这两个概念也有很大的一致性;这是最常用语汇,那也就一定有资格称为基本语汇,反之基本语汇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应该是最常用的语汇。
40、试论汉语的词为什么有双音节倾向,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有什么作用?
答:汉语的双音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和同音语素。现代汉语的音节,如果考虑到声调,大约有1300个左右。这些音节与语素的对应关系,从一音一音一素的约占全部音节的25%。也就是说,有75%的音节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同音语素。同音会产生歧义,也给汉语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双
都会害怕‛,而不是‚风的声音和鹤叫的声音‛;的简单的合成词的多次组合。找到这些层次,第二,语的结构基本上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但又有各自的特殊格式。语由词构成,且比词长,一般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比如:专有名词多是偏正词组,如‚中国人民如汉语成语一般是四字格,惯用语一般是三四字格,惯用语中的比况语通常必须由并列的两项成分组成。成语结构限制严格,组成成分不能变动也不能拆开。惯用语的组成成分不能变动却可以拆开。汉语歇后语实际上是一种省略了后一分句的复句形式。汉语的简缩词语则是截取词组中的成分并进行概括。
44、外语的语素类型与汉语的语素类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外语的语素分类与汉语的语素分类大体一
逐层分析即可。如‚资产阶级化‛,第一层是‚资产阶级/化‛,第二层是‚资产/阶级‛,第三层是‚资/产‛和‚阶级‛。 49、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言词语和句子无限多,不可能每个词语和句子都去建立一条规则,这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所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比如‚桌子、书包‛等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根据某种共同特点,比如大都能受数量词修饰,就可以建立‚名词‛这个类,这就是从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格式和长度各种各样,即使抽象也不可能不断增加新的规则,这时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语言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管着。所有的语法规则都是互相联系着共同起作用的。4)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小,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 50、什么是语法规律?什么是语法规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语法‛这个术语有两种内涵:一种是指语法规律,另一种是语法规则。语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对于说本族语的人来说,语法用这种规律的能力,或者说共同受到这种语法规律的制约。语法规则是主观认识的语法,即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这种意义上的语法又可以称作‚语法学‛。人们平时所说的‚语法‛一般是指后者,即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的关于语法的一些规则。不过大家通常说语法时,并不特别区别上述两个概念。这是因为语言学家说的语法虽然指的是某种主观认识,但又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尽可能一致,即最大限度地去描写各种语法现象,提示客观的语法规律。 51、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
答: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比如研究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等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全部消失,并发展为‚的、了、呢、吗‛等语气词的原因及过程。这就是历时语法要研究的。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比如现代汉语的研究就是共时语法研究5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区别?
答: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即组合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臵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臵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
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两者涵盖的范围差不多。换言之,一个词如果
大学‛语的结构又有别于一般词组的特殊形式,答: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谓‚抽
是它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对韵律特征而言,素到一音二十素以上,各种情况都有,其中一
式和幅度。韵律特征在不同语音层次上表现为:音节化就是社会自觉地对这种现象进行调整的
结果。双音节化对汉语来说有重要意义。首先,致,如任何语言的语素都有成词和不成词、自可以减少同音词,如yi这个音节,文言有‚一、由和不自由、定位和不定位、实义和虚义的区医、衣、依‛等,改成‚医疗、衣服、依靠‛等双音节词就不是同音词了;其次是将多义词的意义分化,如文言‚道‛有‚道路、道理、道义、道学、道德‛等许多意思,改成双音节词后,意义就分开了。这两项事实上为减少汉语的歧义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双音节变成‚电影/制片‛,使表达变得合乎韵律。 答: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需要充分考虑‚最小‛和‚有意义‛两个因素。语素必须是最小的,但这种‚最小‛要从音和义结合的角度来看。比如‚姐‛是一个语素,而‚j‛‚ie‛和‚姐姐‛都不是。语素的意义有两种:一是指有具体的所指,如‚爸‛指向一个具体的人,‚吃‛指向一个动作;二是指能够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如汉语的‚的‛本身并无具体的所指,但如将其加在动词后该动词就变为表事物的名词,英语‚books‛中的s具有表名词复数的意义,这里的‚的‛和‚s‛所表现的就是语法意义。 42、词缀语素作用的异同?
答:词缀语素的作用有一致的地方,它们本身都没有太实在的词汇意义,但又能表示某种抽象的构词意义。比如英语‚一er,一ist‛本身没有什么词汇意义,但附加在其他实义语素后意义,如‚writer,pianist‛。不同的词缀的作用也有差异:一般说前缀在构词中通常只改变词的抽象意义,不改变词类。如英语possible是形容词,加上前缀im一后的impossible只增加否定义,但仍是形容词;后缀则除了改变
别。外语语素与汉语语素也有不对应的地方。比如英语中像‚—ly,—ful,—able‛这样专门构成词的语法类别的语素很多,而汉语除个别词后面能加‚子、儿、头‛构成名词、个别词后面能加‚化‛构成动词外,几乎没有这类语素;汉语的实义不成词语素如‚民、友‛等在古汉语中都是词,而英语的‚anti— ,dis— ,— ist‛等从来不是词,只是构词词缀,意义的成分是词尾形式,而汉语对应的‚了、着、过‛等则是独立的虚词。
45、语素的组合与语素义的组合是否对应? 答:二者并不完全对应。首先,一般说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就是语素义与语素义的组合,即词义等于组成成分的语素义,如‚性急‛就是‚性子急‛。但也有些情况是词义并不等于语素义的组合。第一种是语素义比较模糊,如‚江米、如‚鱼肉‛非‚鱼和肉‛或‚鱼的肉‛,而是‚像对付菜板上的鱼和肉那样欺凌残害人民‛;第三种是语素义脱落,好‚忘记、妻子‛等词中,一部分语素义脱落消失。外语中的情况跟汉语大致相同。
6、语素的组合与语素类的组合是否对应? 答:语素的组合与语素类的组合不完全对应。一般复合词的词类与组成成分的语素的功能大体一致,比如作为组成成分的语素都是名词性的,或者中心语素是名词性的,组合后很可能是名词。比如汉语的‚电灯、宿舍‛等,中心语素是名词性的,复合词也是名词;支配式如‚留神‛,补充式如‚推广‛,中心语素是动词性的,复合词也是动词。但汉语中也大量存在复合词的词类与语素的功能类组合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并列式的‚开关‛的语素都是动词性的,复合词是名词;偏正式的‚速写‛中心语素是动词性的,复合词是名词;支配式和陈述式的不对应现象更加普遍。形态丰富的语言中不对应现象较少,但也存在。
47、重叠词与叠音式单纯词和重叠式词组(语法的重叠形式)有何区别?
答:重叠词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的一个新词,如‚爸爸‛。它有两个特点,首先它是词,第二是由词根重叠构成。叠音式单纯词而重叠式词组则未定型为词,如‚个个‛。 48、怎样分析复杂的合成词?
也可以是多个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组合。无论是哪种组合,其内部都一定按组合的先后顺序形成不同的层次,而每一层也就是不同类型
答:它们之间有一定联系,但不是相同的概念。化还有韵律的作用,如本来是‚制/电影片‛要
41、语素的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语素的意义? 也不特别实在;英语等语言中大量表动词时态
麻利‛中的‚江‛和‚麻‛;第二种是词义引申,规律只有一种,只要能正常说话的人都具有运
汇‛和‚非基本语汇‛。从词的用途和特点看,面可以使整个词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
括那些表示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词,如‚天、地、词的抽象意义,也往往改变词类,如英语real人、火‛等;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如‚刀、本来是形容词或名词,加上后缀一ize后的车、船‛等;表示基本的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
realize,就不但改变了意义,而且也变成了动
的词,如‚走、谁、吃‛等;表示时令、方位、词。
数量、指代、亲属关系的词,如‚年、月、南、43、语在构造上的特点,如何理解这些特点? 上、下、我、父‛等;此外很多虚词,如汉语‚了、着、的、吗‛等,也属于基本语汇。 38、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是什么关系? 答:首先,二者的使用范围是不同的,通用语汇在全社会都普遍使用,而专用语汇只在某些领域被一部分人使用;但是,二者之间也并非截然对立,一方面所有专业、行业中也都要使用通用语汇,另一方面有很多科技术语或行业语也往往有可能转化为通用语汇。 39、常用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因为基本语汇根据的是词产生的历史、使用范围和构词能力,常用语汇只是根据词在一定语言中出现的频
答:第一,语的总体结构特点是结构的固定性和整体性。结构的固定性是说语的结构是一种特定的组合形式,大多不能像普通词组那样随意改变,否则改变后的形式即使成立也不再是语的格式了。包括:一般不能颠倒原有成分,如‚乱七八糟‛不能说‚乱七八糟‛;一般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远见卓识‛不能说‚远见和卓识‛。一般不能替换原有成分,如‚拍案叫绝‛不能改成‚拍桌叫绝‛。结构的整体性是说语表达的意义不一定就是词语的搭配结果,大多不能简单地像一般词组那样根据组成成分来分析整体的意义。比如‚风声鹤唳‛是形容惊慌和恐惧的情形,‚听到风的声音、鹤叫的声音
的意义不能分解,只是一个语素,如‚猩猩‛;的内容。
答:复杂的合成词可以是多个词根语素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就所有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
则。组合规则管辖着哪个语法成分在前,哪个语法成分在后的问题,所以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聚合规则管辖着什么样的成分能替换某个组合位臵的问题,所以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5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答: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不可分割。因此可以说语法研究的重要意义就是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即抓住一种形式的时候要问这种形式有什么用处,发现一种意义的时候要问这种意义是怎么来的。当然各种语言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又有不同情况,彼此有错综的表现。比如同样表现动作发生在过去的意义,英语用动词加词缀‚—ed‛的词形变化形式,汉语就用动词后面加虚词‚了、过‛的形式。一种语言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并非简单对应,相互有复杂的关系。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还有的是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 54、划分词类有哪些标准?
答:第一种意见是说可以根据词形变化确定词类,这就是形态标准。这种标准对形态丰富的印欧语言比较管用,但对汉语不太适用。第二种意见是说可以根据词的意义确定词类,这就是意义标准。这种标准对印欧语言还可以,但对于汉语的词类确定,仍有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第三种意见就是根据词的聚合位臵来确定词类,这就是分布标准,这条标准不仅适用于印欧语言,也适用于汉语。 55、各种语言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 答:第一个特点是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词类。比如已知的人类语言中无一例外地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连词等,这就是各种语言共同具有的一些词类。但不同的语言也往往有一些特有的词类。比如汉语的量词、助词等就是其他语言很少或没有的词类。第二个特点是各种语言的主要词类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比如一般语言中的词类都首先可以分成两大类,或者说各种词类都可以向上归为两类,即实词和虚词。实词和虚词都可以再往下分成次一级的大类,如实词一般可以分成分布性质对立的体词和谓词两类。体词主要指名词、代词等,常作主宾词,不能作谓语;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等,主要作谓语,一般不能作主宾语。很显然体词和谓词还可以再往下分成刚刚说到的名词、动词等词类。第三个特点是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些词可能是边缘的或跨类的词。
56、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
答:语素是最小的一种语法单位,但它在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特别重要。一方面从形式角度说它只是用来构词的单位,本身很难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另一方面从意义角度说语法分析也不太需要语素这个单位。比如汉语‚大‚哲学‛三个词。一般只要知道这三个词的聚合关系,如分别是名词或动词,进一步知道这三个词的组合关系,如先后是‚主谓/动宾‛结
构。语法分析到这一步就足够了。而且整个结构的意思也就清楚了。如果再要分析到语素,那不但聚合和组合关系都很复杂,而且语素义与整个结构的意义的关系反而不容易说清楚了。
57、句子变换形式有哪些情况?
答:语言中的特殊句式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基本句的变换形式,或者说是通过主谓结构中句法成分的位臵变化或删略添加等形式构造的。句子的变换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XY—YX变换‛即成分移位造成的句式。例如‚我认识这个人—这个人我认识‛(宾语前移)。二是‚XY—X变换‛,即成分删略造成的句式。三是‚X—XY变换‛,即成分添加造成的句式。四语‚你去上海—你去不去上海‛中‚去—去不去‛就是一种成分替换。这些变换也可以综合运用。
58、为什么说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答: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人们在用语言来交流思想感情时至少要使用一个句子,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句义是更大又必须了解句中词语的意义,然后还要知道句中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如施受关系意义,而正确把握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也离不开对词义的了解,因此说句子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59、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意义?什么是语境意义?
答: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通常称做语言意义。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通常称做语境意义。比如‚今天有点冷‛这句话表示‚今天气温比较低‛,这是它的一般的和稳定的系统;在不同的情况下它还可能表示客人请主人关上开着的窗户,或是母亲提醒孩子多空一点衣服,这些同特定的情景联系在一起的意义是难以穷尽列举的,它们是这句话的个别的和临时的意义。
60、为什么说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是概括的? 答:专有名词虽然用来指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而不是指称整类的事物,但它的词义也是概括的。比如‚鲁迅‛专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在他生活的不同时期里,这个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性格、思想、社会关系等等都不尽相同,这就像是许多‚不同的鲁迅‛,然而在这些‚不同的鲁迅‛中,总有其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将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鲁迅‛这一词的词义。
61、举例说明民族性的含义和表现? 答: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意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在词语的理性意义方面,不同的民族语言会有所不同,以至于两种语言中,词义上完全对应的词语不是很多。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比如汉语的‚狗‛似乎和英语的‚DOG‛意义相同,但在汉语里的‚狗‛这个字眼常用于贬义,可以英最初只有一个意义,发展为具有多个意义,这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词语多义化的过程也会受到民族特点的制约。
62、为什么说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答: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并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人们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时时、事事都像科学家实验那样,对谈论的对象做出精确的测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语义的模糊性,而是对所有的语义都做出严格的、精确的规定,那么社会的交际活动将难以进行。比如,在谈论一个人的身高时,由于语义的模糊,我们才可能在不知道他的身高的确切尺寸的情况下,说他个子高或者不高。如果‚高‛的词义是精确规定的,身高1.85米以上才可以算高,1.84米就不行,那么我们只好先问问他的身高究竟是更何况许多现象根本就无法做出严格的、精确的规定,如‚好‛和‚坏‛,因此,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63、词的理性意义的产生?
答: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这些现象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来,人从同类事物中抽象出足以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特征,并用一定的语音形式把这种认识成果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词。比如,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河,没有哪两条河是完全一样的,但不管这些河多么不同,它们都具有‚比这一类事物的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汉语中把这一区别性特征用语音形式来表示。就产生的‚河‛这个词,‚比较大的水道‛就成为这个词的理性意义。
64、语体色彩的含义及主要类型?
答: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存在于人与人交往的一切环境之中。为了保证语言表达同交际环境相适应,人们会根据不同交际环境的特点,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使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显现出不这种由交际环境达到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口语体和书面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局面语色彩两种类型。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也经常用于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用品的对话描写中;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和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不带任何语体色彩65、为什么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答:语言中的语素、词、词组、句子都是音义结合的单位,它们一方面有一定的意义,一方面又有一定的语音形式。义素则与之不同,它比如‚哥哥‛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就义素在语言中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它只有以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才能得出。所以说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66、义素分析的要求?
答:应力求做到准确。义素分析的结果必须准
确反映词语的所指范围,应能包容而且只包容词义所反映的那类对象,不能过宽,不能过窄,在准确的前提下,义素分析还应力求简明。义素分析的设想是要以一套数量有限的语义成分来描写整个词义系统,因而在分析过程中,应用尽可能少的义素来揭示词义的特征。 67、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分析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其次,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限制。比如,在汉语普通话里,手段,就不能说‚石头在笑‛。其原因就在于‚笑‛这个动词要求动作发出者的词语必须具备这样[+人]这个义素,而‚石头‛却不具备这样的义素。另外,义素分析还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这种形式化的语义知识便于用计算机来处理,因而对包括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在内的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68、义素分析存在的问题?
答:就目前而言,义素分析的方法还不完善,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义素分析与语音分析或语法分析不同,语音分析以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作为客观依据,语法分析以语法形式作为客观依据,义素分析因涉及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而是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其次,义素分析的最初设想不多的语义成分来描写和说明整个词义系统,但这一设想的实现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一种语言中的音位不过几十个,用来分析这些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数量也是有限的,但一种语言中的词义的数量却庞大的多,而且词义系统是开放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认识的深化,新的词语及其词义层出不穷,分析和描写这些词义到底需要多少义素,是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 69、语义场研究的意义?
答:语义场研究对词义研究和语言间语义对应究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可以更多地了解词义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词义的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清楚地看到语言内部因素对词义形成和变动的影响,从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词义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原因。其次,语义场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再其次,语义场的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最后,语义场研究为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立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70、词为什么会由单义发展为多义? 答: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是具有其各方面的根源的,首先,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相关性和相似性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由于客观事物间具有这种相关性或相似性,在使用语言某种关联,用指称甲类对象的词去指称乙类对义。比如英语的‚pen‛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便和书写工具联系在一起,人们用同一贯词去指称这两个虽不同但又有联系的事物,就使‚pen‛增加了‚笔‛的意思。其次,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必然产物。语言中的语音形式总是有
就像是语法这一张白纸的两面,二者互相依存,是‚X—X'变换‛,即成分替换造成的句式。汉多少,或者找尺子给他量一量,然后才能说话,可以说‚男孩在笑‛、但不是在运用拟人的修辞
单位意义的基础。要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们通过大脑对这些现象进行比较、分类,然后
较大的水道‛这一共同特征,这一特征使‚河‛是要仿照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分析,用一套数量
同的状态,产生与特定交际环境相关联的变体,关系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首先,语义场研
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的手段和框架。
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着差异,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没有语音表现形式,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形式,的过程中,人们就有可能根据客观对象之间的与‚哥哥‛的语音形式毫无关联,正因为如此,象,从而产生出与原来的词义有联系的新的意
家学哲学‛这个结构,它包括‚大家‛、‚学‛、语里‚DOG‛这个字眼常用于褒义。一个词语由
限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认识的深化,语言要表达的意义又总是不断增加的,用数量有限的语言形式去表达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意义,就必然会出现一个语音形式表达多个意义的多义化现象。
71、应如何看待语义场的系统性?
答:语义场最重要的是它的系统性。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词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素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成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在意义领域恒其他词义的地盘势必就会缩小;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小了,其他词义的地盘必然就会扩大。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后来‚齿‛退出了口语交际领域,‚牙‛便扩大了自己的意义范围,指所有有牙齿。 72、词汇意义和关系意义的区别?
答: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首先要懂得句中词语的词汇意义。句子通常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关系意义和词汇意义不同,词汇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关系意义只存在于一定的句法结构中,孤立的既要懂得句中词语的词汇意义,还要知道词语的关系意义。
73、语气意义的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在语言中,语气意义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在有些语言中,一向虚词和语气副词也有表达语
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除,而模糊则始终是模糊的,除非能以量化的方法来定义他们。比如‚新‛是模糊的,它与‚旧‛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新汽车牌照‛是歧义的,如果换个说歧义就消除了,但‚新‛依旧是模糊的。 76、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 答: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形式不同,就无所谓有歧义,有歧义则语言符号序列必然形式相同。所谓形式相同,韵律特征也相同;从书面表达上说,则要求书写符号件不一样,口头同形和书面同形并不总是一致的。口头同形的,书面不一定同形;书面同形的,口头也不一定同形。进一步说,口头上有歧义的,书面上不一定有歧义。书面上有歧义的,口头上不一定有歧义。又如‚北京人多‛在局面上是有歧义的,但在口头上说出来,一
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字。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80、如何正确认识汉字的类型?
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样联系的标准来归类,是一种词语文字;而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是一种意音文字。但是社会上还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有的仅仅是分类角度稍有不同,有的则是误解,甚至是有意曲解。有人认为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那是‚现代‛的情况,因为在创制汉字的时代,汉语的词语绝大多数是
82、如何理解‚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但不能将这种影响绝对化‛。 答: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应该说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是有一定联系的,特别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单位作为字符代表的对象跟不同语言固有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汉字在语音上代表一个音节,这跟汉字产生初期汉语的词闪含语系的语言的词根一般包含三个辅音音位,在不同的地方加进不同的元音表示不同的形态变化。不过掌握这种语言的人完全知道要表示什么意思,应该在什么地方加进什么元音,因此没有表示元音的字母也没关系,只写出辅音字母就够了。相反,如果要写出元音字母反而太麻烦了。但是到了后世,语言本身发生了变化,后人已经不能完全掌握在什么地方加进什么元音的规则,所以就在必要的地方增加表示元音的附加符号。但是属于印欧语系的希腊语的情况跟阿拉伯语不同,词根是由辅音和元音组合而成的,如果字母不表示元音就无法正确表示词语的语音形式,也就无法阅读,所以希腊人在借用腓尼基字母的时候就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对某些字母加以变化来表示元音,通过这种方法增加了元音字母,从而创制了既表示辅音又表示元音的音位文字。这些事实都说明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但是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的影响也不能绝对的语言只能使用什么样的文字系统,这种绝对化的观点至少目前还缺乏证据,因为同一系属、同一类型的语言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以及
法,说成‚新的汽车牌照‛和‚新汽车的牌照‛,是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表音
答:关于汉字的类型,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语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特点显然是不分开的。
定或封闭的情况下,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大了,及其排列形式相同。由于口头和局面的同形条
如在先秦时代,‚牙‛和‚齿‛指中间的牙齿,个是‚北京/人多‛,停顿在‚北京‛和‚人多‛单音节的,现代的语素在当时绝大多数还是地
之间,一个是‚北京人/多‛,停顿在‚北京人‛地道道的‚词语‛。不过,说汉语是词语文字还和‚多‛之间,二者不同形,歧义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77、如何理解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答: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说文字是语而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浊文字。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也表示一定的意义:可以通行,或不可以通行。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的符号,因而不是文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是语言的符号的符号。说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的。文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78、简要说明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答:意符就是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
是语素文字仅仅是立足点和着重点不同而已。从汉字创制时期来看,汉字字符代表的绝大多数是词语,但是从今天来看,也可以说多数汉字代表的是语素,因为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语种语素、音节文字,那是因为,一方面,现代汉语的词语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已经多数是双音节和多音节的,所以在这些词语中汉字代表的只是语素而不是整个词语,另一方面每一个汉是指一个字符代表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由一个字符来代表的表音文字,可汉字说不上是表音文字,有些汉字往往不止代表一个音节,而同
言的书写符号,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般的符号,在绝对数量上已经占多数。还有人说汉字是一
一个词即使孤立存在,也会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是红绿灯不直接跟哪个语言单位挂钩,所以词语是没有这种意义的。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字。旗语和莫尔斯电码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
字只代表一个音节。不过,一般说‚音节文字‛化。说语言的特点制约了文字的特点,什么样
一个音节又常由很多不同的汉字来代表,因此,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说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至少是不确切的。系统的实例并不少见。同属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而认为现代的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象形‛是只指制定原始字符图形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造字法‛,例如要表示‚日‛的意思就画一个像太阳的圆圈。象形字符最初直接表意,但是同时也间接表音。至多很多虚词、语法形态和抽象的概念则是根本无法用任何‚象形‛的方法来表示的,只能假借意符的读者来表示。因此,全
藏语就采用不同的文字系统,一种是意音文字,一种是音位文字;越南语在过去几百年内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可是过去使用的是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属于意音文字系统‚字喃‛,现在则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系统。这些就是最好的证明。
83、如何理解‚文字也会影响语言,但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 答:文字也会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其次,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不过,总的说来,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限的。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有人说文字怎么怎么影响了语言,是根本不区分文字和书面语,甚至把文字和语言混为一谈了。如果语言中没有‚种‛‚众‛和‚重‛这三个不同的词语,文字怎么能强行区别?现代汉语经常利用古汉语的词语来创制新词,这跟西方语言经常利用古希腊拉丁语词根来创制新词一样,这是利用古代语言的实例来创制新词的实例,不能说是文字本身能创制语神奇作用,归根到底都是语言本身,包括口语系统的文字的作用。
84、简要说明结绳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
答:有一种意见认为文字起源为‚结绳‛,但从谈到结绳的种种资料来看,结绳都只能起一种
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义包括陈述、符‛以及字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
气意义的作用,如汉语普通话里的语气词‚吗‛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也就是表就可以独立表达疑问语气,语气副词‚竟然‛、意的字符。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居然‛都可以表示惊诧语气。
74、从属述谓结构和降级述谓结构的区别? 这种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例如‚我希望你去。‛中‚你去‛就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作谓词‚希望‛的变元。从句法结构上看,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制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如‚小李正在看我昨天送给他的小说。‛中‚我昨天送给他‛是一个述谓结构,充当变元‚小说‛的限定成分,因而是一个降级述谓结构,从句法结构上看,充当定语的述谓结构都是降级述谓结构。如果说从属述谓结构是从述谓结构下降到变元的地位,那么降级述谓结构则更是下降到了变元的地位,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语义特征,因此降级述谓结构又被称做‚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 75、歧义与模糊有什么区别?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语义学所谓的‚模糊‛,是指语言形式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边界是,是指一个意义分别与别的意义难以绝对划分清楚,歧义则是指同形的语言符号序列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义。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上下
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就是音符,也
就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由图形来表示,部字符都只表意的文字是难以存在的。至于说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原本是一个意符,后来采用这个字的字音去记录同音的虚词‚其‛,‚簸箕‛的意思就抛开了不管了,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是成了只在语音上跟有关的语言单位有联系的音符。 79、简要说明文字类型的分类标准及其分类情况?
答:文字的类型可以根据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标准来分类:一种是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另一种是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音位文字还可以细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是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是语素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是音节文字。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车间2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
也有人认为汉字是一种典型的表意文字,说汉字能够直接‚表意‛,似乎任何一个民族的人见到一个汉字就可以懂得那是什么意思,因此说汉字是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语言的最神妙的文字。这种说法是完全把汉字神话了,同样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81、简要说明不少人将文字和书面语等同起来进而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的原因? 答:书面语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书面语和文字的关系十分密切。正由于文字和书面语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混淆文字和书面语,甚至混淆文字和语言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在现代汉语中‚文字‛有三个不同的义项: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等,2)文章,如‚文字通顺‛。正因为现代汉语中‚文也有‚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的意思,而书面语也是语言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不少人就把文字和书面语等同起来,进一步就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
答: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因此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现代汉字还是‚象形文字‛就没有任何根据了。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克服了时间
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言中的新词新语。总之,现在说的文字的种种字‛不仅有‚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的意思,和书面语的作用,并不是作为语言的书写符号
记数的作用,或者起一种帮助记忆和提示的作用,并没有跟任何一种语言单位结合,而且现在已知的任何一种文字也都没有迹象表明脱胎于结绳,因此,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助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关系。 85、如何看待‚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 答: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和音位文字阶段。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就造字的方法而言的确大都是‚象形‛的,就其跟语言单位的语义和语音的关系而言也的确大都是‚表意‛的字符都是后起的,而就表音文字而言,大致先有音节文字,后有音位文字。从使用字符的多寡和学习的难易而言,的确音位文字使用的字符是最小的,是最经济、最容易学的,音节文字次之,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多,最不经济,因而也最复杂,最难学。但是,一个符号系统的优劣首先应该就其功能而言。就服务于语言的功能来说,以上各种文字似乎都能很好地为有关的语言服务,难分高低,似乎说不上哪个高级,哪个低级。这个问题可以暂时不做结论。 86、简述汉字字体演变?
答:汉字众甲骨文、金文到现代汉字,在字形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字体的演变。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这么几个不同字体的阶段。其中甲骨文和金文是同时代的,可能只是使用场合和书写材料不但是菜体太繁,在简化趋势的冲击下,很快就让位于隶书和楷书。隶书出现得比小篆还早,可是成为一种通行的字体比小篆晚。甲骨文和金文象形程度还比较高,还没有完全线条化。隶书和小篆都已经完全线条化了。楷书最早在魏晋之际就出现了,但不久就出现了印刷术,从此汉字的字体也就基本上稳定下来了,但是字形简化的趋势始终没有停止。至于行书和草书不是普遍通行的规范字体,可以看作一种别体。
87、‚已知的所有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词语文字‛,如何理解?
答:古老的独立发展起来的‚自源文字‛总是选择词语作为制定字符的依据,这大概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大都认为最明确的语言单位是词并且音节的界限不那么明确,那么选择词语作为制定字符的依据,就是十分自然的。例如古埃及文字的字符,不论是单纯的字符,还是复合的字符,代表的语言单位都是词语,不管这些词语是单音节的还是多音节的。因为这样的文字以词语作为字符代表的单位,所以后人称之为‚词语文字‛。从已知最古老的自源文字来看,最初的字符都是表意的,不论字符的图形结构是‚象形‛是‚会意‛的,还是‚指事‛特别是一些虚词和语法形态更是没法用图形来表示的,只能用表音的办法来记录。自源文字最原始的字符图形同有直接表音的,这大概是没法用图形来直接表示语音的原故。不过表意的字符直接表意,也间接表音。所以自源文字都是利用原来有的意符间接表音的作用,假借某些意符来作为表音的字符,也就是音符。因此,这些文字就既有意符又有音符,所以这些文字又都是意音文字。
88、为什么说‚汉字的偏旁跟用做独体字的意符和音符不完全相同‛?
答:汉字合体字里面的‚形旁‛是表意字符,但是跟独体字中的表意字符不完全相同。由意符构成的独体字是跟语言中确定的词语相联系不跟语言中的具体词语相联系,如‚江,河,湖‛等合体字中的‚水‛旁就只表示这些词语都跟‚水‛有关,只是起一种语义分类的区别但是情况比较复杂。一部分声旁在合体字里面的确只表音,不表意,如‚花朵‛的‚花‛里面的‚化‛。可是另一部分声旁作为独体字的时候原来就是一个表音字符,是通过语音上的联系来表示某个词语的字符,因此是有相应的语义内容的,而在合体字里面加上去的形旁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承担合体字所代表的词语的语义内容。因此有人认为这些偏旁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意符或音符,至少跟用作独体字的意符和音符是不完全相同的。
89、简述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答: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 90、人类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哪三方面的条件?
答:首先,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其次,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最后,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这三个条件都是语言产生的必要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劳动。
91、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的发展演变在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等语言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都是存在的,只不由于这些发展演变通常是缓慢的,因而往往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到。先来看语音的演变。当人们用现代的语音读古人的诗时,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和谐,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花‛三个字应该是押韵的,但用今天的普通话读,‚斜‛与后两个字并不押韵,这是因为古今汉语的语音已发生了变化。语汇、语义和语法的发展演变通过古今语言以及不同时期的语言的比较,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劳模‛、‚德育‛‚电脑‛等一大批新的语汇大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语汇库。像‚探花、榜眼‛等词现在一般只有在讲述历史时才可能被使用,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人们一般是不会用到它们的。‚脸‛原淡白匀双脸‛的句子,其中的‚脸‛就是这个意思,后来‚脸‛的指称范围扩大了,用来指整个面部。‚臭‛本来指气味、香味,臭味以及别的什么气味都可以说是‚臭‛,因此《易经》中才有‚其臭如兰‛的廉洁,后来‚臭‛的指称范围缩小了,指不好闻的与‚香‛相对的气味。语法的发展演变虽然非常缓慢,但通过对比,仍不难发现古今语言在语法上的差异。除了语言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发展演变之外,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语言的内部会分化出不同的方言,有些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
件下还可能成为不同的语言;而随着社会的发不同的语言也可能通过各种方式统一为一种语92、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化的推动下,语言又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又不得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不能满足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日益增长和变化的交际需要。所以除了已经退出社会交际领域的死语稳固和发展都是由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一语言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这两个互相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变得过于急剧。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但这种演变和发展不能以突变的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发展的联系紧密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其中联系最为直接的是语汇。语汇必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社会生活中新事物、新概念出现、旧事物的消失、人的观念的更新都是经常发生,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社会生活就会不断地提出新的交际需求,语汇必须随时对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作出反应,才能使语言满足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交际需求,因而与语音和语法相比,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言中虽然有成千上万的词语,但是表达这些词语的语音形式却极其有限,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完全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新词语的产生只能使用已有的语音形式,否则就不会被社会接受;旧词语的消失一般也不会造成某个语音形式的消失,因为这个语音形式还会保留在其他词语里。可见,语言中的语汇即使迅速发展,也不会立即引起语音系统的演变。所以,语言中的语音系统是比较稳定的,它的演变速度是缓慢的。 93、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答:社会的进步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人们的思维成果也越来越复杂、精密,这些都会不断地对语言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汇。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在一个社这些不同的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也会产生差异,从而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各具特点的社会方言。如果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各个处于分化状态的部分走向统一,它们之间的交际势必逐渐增多,但不同语言或方文豪裼差异会妨碍甚至阻断人们之间的交际,进而影响社会的统一或统一的巩固,影响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就需要有一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的交际工具,以适应社会统一的需要,于是通行于全社会的共同语就会形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日益发达,社会统一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语言就会在共同语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统一。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从根本上讲,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语言中的每一项具体演变和发展都有其直接的社会根源。这些演变现象都难以从社会的发展方面找到直接的原因,而需要从语言中
94、简述语言分化的过程并归纳方言产生的条答:语言自产生之是起,它的语音、语汇、语些变化总是开始于某一人群,然后借助人们之受食物资源的限制,人类社会的规模不可能很大,社会成员也很少。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长,人们不得不分成不同的人群而分开居住,并且一分再分,越走越远,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对这些原先住在一起后又分开的人们来说,如果彼此居住和活动的地效也就会越来越少,原本统一的社会就会逐渐发生不完全分化,在地域上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甚至难以发生,一个地区内的语言发展演变也就难以借助言语交际的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增多,时间一长,不同地区的语言就会各自形成一系列自己的特点,不同的方言就形成了。由此可见,社会的不完全分化是一种语言内部产生方言分岐的必要社会条件,可以说,没有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就没有方言的产生;但如果只有社会的分化,而没有语言的发展演变,一种语言内部的方言分歧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95、方言在语汇和语义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首先,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北京话的‚家具‛,广州话叫‚家私‛。其次,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如长沙话的‚蚊子‛包含了‚苍蝇‛的意思,但北京话的‚蚊子‛就无此义。
96、简要说明语言的谱系分类?
答: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谱系分类首先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世界上的诸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分,大致可分为九大语系。其中,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可以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程度,把语言分为若干个语族,比如英语和德语有比较直接的亲属关系,它们同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同一个语族之下还可以分为不同的语支,有时甚至还能在语支下分出语群。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这种谱系分类的层次体系,反映了原始基础语随着社会的分化而不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
97、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答: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相同点都是一种语言的变体,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社会方言虽然也是一种语言内部的变体,但却与我们前面讲述过的地域方言不同。除了地域方言同社会的地域分化
展,一种语言也可能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件?
的,但是合体字中的形旁只表示某个语义类别,言,这些现象也都是语言发展演变的重要方面。 法、语义各组成部分就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
答:特点有二: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渐变性‛间的言语交际向四方扩展。在远古时代,由于
作用。汉字合体字里面的‚声旁‛是表音字符,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社会发展变
言之外,不处在演变发展之中的语言是没有的。点越来越分散,相距越来越遥远,相互之间的
方式而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不平衡性‛力量扩散到其他地区,各地区使用的原本相同
的心理条件;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一致的。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变化
同形成的不同的字体。小篆是经过规范化了的,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生
语。如果一种语言的词语绝大多数是多音节的,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斜、
会内部会形成不同的社会集团,产生社群分化。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之下又
的。但是语言中有些词语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来指两颊上部,北宋词人晏殊的词中有‚轻红
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去寻找原因。 有关,而社会方言同社会的社群分化有关这一
区别之外,从结构系统上看,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别可以大到不能通话的程度,汉语的一些地域方言就是如此。社会方言却没有自己独立的结构系统,它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基本上都是全民语言或当地方言所共同具有的,仅仅是有某些值得注意的不同于其他社群的特点而已,因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一般并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
98、社群分化给语言的分化带来了哪两个直接后果?
答: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群分化会带来两个直接后果。一是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程度不同的社会距离,社会距离又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交际障碍,甚至有可能使一些不同的社群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结果社群内部的交际活动要比社群之间的交际活动频繁得多,最后各社群就会在语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特点,产生不同的社会方言。二是会在社会上或特定的社群内形成与特定社群相关联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影响人们的言语行为。 99、有些学者将‚共同语‛和‚通用语‛合称为‚共同语‛,它们的实质一样吗? ‚通用语‛是指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而选择的一种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的方言。比如我国古就是当时人们给这种通用语起的名称。但是在社会处于半统一半分化的条件下,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来往很不普遍,频率也很低,通用语的使用者就可能只局限于一些官员、商人和读书人,人数势必不多。这样一来,通用语也就难以对广大民众所使用的方言产生大的影响,对消除方言分歧也不会起多大的作用。而共同语则不同,它是社会打破地域封闭状态走向完全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对方言来说,共同语是一种高级形式,它能够积极地影响方言,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并准备最后取代方言。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但我们仍应看到二者在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在语言统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的重要差别。
100、现代汉民族为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答:这主要是由政治上的原因决定的。北方方言区的代表点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一直是一个政治中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几百年来被用作中央政府实施国家管理的工具,被称作‚官话‛;加之元曲和明清的白话小说等,大多是用北方方言或者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而且使用北方方言的人也最多。这些因素使北方方言在汉语众多方言中地位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因而它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101、简述共同语在其普及过程中对方言的影响?
答:影响有二:首先,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如上海方言中的大批语被‚电影‛替代等。其次,共同语会逐渐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将随之不断缩小。比如现在很多方言区的中小学都逐渐开始使用普通话教学。
102、造成语言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答:阶级和阶层的差别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的差异。如在一项著名的社会语言
学调查中表明,纽约社会中高阶层的人在发[r]音时会特别强调地发出卷舌音,而低阶层的人则不。职业的差别也会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的差异。这种与不同职业集团相关的语言差异突出地表现为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各有一些自己特殊的用语,即通常说的行话。如教师把讲课前的准备的教学方案叫做‚教案‛。大多数行话用语只在内行的人中使用,外行人一般不懂,也不使用,因而行话的使用往往可以起到显示说话人内行身份的作用。但行话中的有些用语也会向全民语言中转化。年龄的差异也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的差异。其实在我们周围有不少话是只限于一个年龄阶段的人说的。性别的差异也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的差异。如北京的‚女由于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按性别分化为两个相对隔绝的社群,因此性别差异不大可能导致形成有严重差别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方言。不同性别的人虽然有各自惯用的语言项目,但是不影响交际的。文化程度也是影响语言的一个社会因素。不过这一因素往往同阶级、阶层、职业等其他社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并共同对语使用民族标准语,文化程度低的人一般使用方言或土语。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有可能阁下不同的社群,如果相互之间的交往不那么频繁,就度语和乌尔都语的形成就是最好的例证。从根本上说,任何社会方言都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社会的社群分化是语言产生社会方言分歧的根源。 103、语言规划的特点?
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实施。其二,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它并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而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104、为什么要进行语言规划?
答: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共同语在推广的过程中,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会经常出现一些新的成分和用法。这些新鲜事物有些是符合规范的,有些则不然。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语言现象并不为社会所接受,它们的存在只会造成共同语内部的分歧和混乱,只会妨碍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进行语言规范化。其目的就是要向全社会推广一种标准语,消除由种种语言变异造成的分歧混乱现象,保障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维护民族共同105、简述思维和思想的区别和联系? 答: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结果;而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侧重于用何种方法想问题,想得多少,是否想得到;而思想侧重于用不同的方法思维和思想并不是一回事。但思维和思想又有联系:因为不管怎么想总会得到某种结果;反过来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总是经过想的过程在深入去想的过程中也要利用以前想出来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和思想事实上又分不开。所以广义的‚思维‛,既包括不同程度呀不同阶段想的过程,也包括不同程度或不同阶段想的结果。
106、要正确认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要真正搞清楚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需要从以下三个具体问题入手:一个问题是,从起源和发生上说,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出现的,还是有先有后,甚至各有各的产生过程?再一个问题是,从范围和功能上说,语言和思维是始终对应的,还是既有交叉又有区别,或者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还有一个问题是,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还是思维决定语言或语言决定思维?
107、关于语言和思维产生的先后问题,历史上曾有哪些不同的看法?请分别列举出两个代表人物?
答:第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发展过程,二者不是一回事,也没有多少关系,甚至认为语言出现后还干扰了纯正的思维,主学家贝克莱。第二种意见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而且由于坚持思维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所以如果一定要分出先后,那么甚至应该先有语言然后才有思维,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第三种意见认为思维先于语言发生,虽然语言出现后成了思维的主要工具,但语言出现前人类就有了思维,甚至直到语言出现后也存在着不需要语言参与的思维活动,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和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108、简述思维的分类?
答:思维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叫做‚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也称为表象思维。第二类叫‚抽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察,儿童在手势思维和直觉思维阶段,不但逐步把手势和直觉与词语联系起来,而且词语也帮助儿童发展了这一个阶段的思维活动。至于发散思维,无论是人的情感、美感还是文化意识,都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或者反映到语言文字上面。
112、简述儿童的思维活动与儿童语言的关系? 答:儿童在掌握语言以前更多的是利用直觉,而不是用语言来思维的,儿童的思维还算不上抽象思维。虽然这时语言不但是儿童学习的对象,而且在培养儿童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皮亚杰曾观察到儿童在手势思维和直觉思维阶段,不但逐步把这些手势和直觉与词语联系起来,而且词语也帮助儿童发展了这一阶段的思维活动。
113、简述发散思维和语言形式的关系? 答:发散思维包括人的情感、美感以及深层的文化意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或者反映到语言文字上面。文学家、艺术家进行创作时,主要是运用属于发散思维范畴和形象思维,而这种形象思维恰恰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手段。小说、戏剧本身即需要语言进行创作,而音乐、绘画的创作也需要语言的参与,甚至它们的意义、内涵,最终也得靠语言来说明和阐释。
114、简述语言和思维在地位、作用上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一种观点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包括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果,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语言学家沃尔夫,他们的主要观点是‚语言相关论‛。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语言确实对思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维,而更主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目前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115、目前,在思维和语言的地位作用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什么?
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116、语言和思维谁是主导?
答:语言和思维在地位作用上到底谁更重要,谁决定谁,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这是一种较极端的看法。最有代夫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其核心内容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又称‚语言相关论‛。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语言确实对思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语言的作用,不能说语言决定思维,而更主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因为一方面从整个对思维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看,即使承认语言影响思维,也并不是只有语言才影响思维。另一方面从整个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的现象看,即使承认思维受语言的影响,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受到语言的影响,世界上使用不同语言的人通过翻译可以相互理解就是因为尽管不同语言其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组织方式不同,但是表达的思维内容是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因此,应该说目前在语言和思维地位作用问题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Sample Text 117、抽象思维是否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答:抽象思维活动肯定需要语言参与。因为表达概念,就得使用词语,而要作出判断或推理,
国音‛现象,就是指当时的女学生爱发‚尖音‛。要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英国哲
答:‚共同语‛和‚通用语‛有本质上的区别。言产生影响。一般地说,文化程度高的人一般
代所谓的‚雅言‛、‚通语‛以及后来的‚官话‛有可能形成因宗教因素而产生的社会方言。印
答:其一,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象思维‛它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
它是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例如感情、意志、美感等。 109、简述语言和思维相互对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抽象思维肯定需要语言的参与。要表达概念、就得使用词语;要作出判断或推理,就得用到句子或复句;逻辑思维中的公式代码,也是语言的转化符号。所以抽象思维实际上就是以语言作为工具或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只有人才有语言,因此只有人才能进行抽象思维,反之,人之所以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就因为人有语言。
答:相对于抽象思维,其他两种思维活动不一定须借助语言来进行,或者说即使其中与语言有关,语言的作用也远比不上在抽象思维中那么大,这是语言与思维不对应的地方。感性思维,特别是直观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古籍,这种思维并不是人类独有的,它不借助语言进行,只有在语言参加以后,才可能上升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时,是思维活动对人类社会生活其他方面产生的影响,但语言与发散思维活动的关系比较疏远,可以说此时的语言不但已不是思维的工具,而且也成了受其影响的对象了。
111、简述语言和非抽象思维的关系? 答:抽象思维以外的思维,特别是感性思维,叫做非语言思维,文化意识和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叫做形象思维,这二者统称为非抽象思维,非抽象思维虽不一定需要语言,但非抽象思维也不是完全没有或不需要语言参与。根据
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第三类叫‚发散思维‛,不能无限夸大语言的作用,不能说语言决定思
答:语言与思维的对应主要表现在抽象思维上,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
110、语言和思维相互不对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性的是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语言学家沃尔
近千年来,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宋人话本、语的统一性,使其更好的这社会的发展服务。
去想,因而得到不同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发散思维,特别是表现为
汇已经或正在被普通话语汇所替代,像‚影戏‛得出来的;更进一步说,想的过程有深有浅,
就得用到句子或复句。因此可以说抽象思维实际上就是以语言作为工具或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只有人才有语言,因此只有人才能进行这种抽象的思维;反过来说,人之所以有高度抽象的思维能力,就是因人有语言。不过即使如此,即抽象思维与语言是对应的,在思维和语言在范围和功能的对应问题上也仍然不能绝对化。有时抽象思维活动只借助于语言还不够,不能绝对地说语言就是抽象思维的惟一工具。实验还部分证明人脑的神经元并不是单通道线性排列的,而似乎是一种多通所以,复杂的思维活动也并不是完全凭借线性的语言来进行的。 118、什么是语言能力问题?
答:人要说话,当然就得利用说话的器官。人的身体器官跟语言有关的除了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外,还有就是大脑。但发音听觉器官是纯粹的生理功能器官,大脑才是支配发音和听觉的器官,具有心理的功能。大脑与人类语言的关系最为密切。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就必须研究人的大脑,研究大脑与语言的关系,这就是语言能力的问题。 119、什么是语言获得问题?
答:人类语言十分复杂,语音、词汇、语法、语义都有一大堆规则,但儿童差不多都能在五岁左右基本掌握这个复杂的系统。儿童语言的学习,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获得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过程,心理学上把儿童学会自己母语的也就必须研究儿童是怎样获得语言的,这就是语言获得问题。
120、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包括哪些方面? 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经过了哪些阶段和步骤,这就是所谓‚语言获得过程‛的问题;另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是由什么原因和条件决定的,这就是所谓‚语言获得原因‛的过程;前者多的是一种对‚其名‛的观察,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对‚其所以然‛的解释。 121、儿童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语义能力,语法能力;儿童听的能力往往要早于说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要早于构造句子的能力。
122、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1)非自控阶段,也叫语言前阶段,幼童对语音产生的感性。2)咿呀学语阶段,幼童在这时出现听觉的语言化。3)单词阶段,儿童具备了综合句语言或以词代句语言能力,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4)双词阶段,儿童掌握了两个实词的连接,具备了双词句语言能力,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5)简单句阶段,儿童掌握了多个实词的连接,具备了简单句语言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结构。6)复杂句阶段,儿童能够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句子具备了成人句语言的基本特点。
123、语言学习和语言获得有什么区别? 答:语言学习称做‚Language Learning‛;语acquisition‛前者是一种广义上的学习语言的过程,而后者是特指儿童学会说话,特别是学会自己母语的过程,‚获得‛并不单是自然而然的模仿过程,更是一种积极的创造过程。 124、简述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就有的? 答: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人类的大脑具有‚遗传机制‛,其中有一部分肯定是后天才获得的非
本能的知识,如词语、发音等个别的语言现象,历史和文化传统,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的而另一部分则可能是人先天就具有的本能的知识,如语类、层次等最基本的句法原则。美国当代语言学家乔姆斯最早提出这样一种假设。他认为人的大脑中储存的语言知识应分作两类,一类叫做‚语言能力的知识‛或‚普通语法‛,这是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另一类叫做‚语言运用知识‛或‚个别语法‛,这是各民族语言所特有的。前者是一种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获得的知识,后者则是人出生以后在一定环境下通过学习掌握的。人出生时大脑的构造已经决都有,人人都一样。根据这种假设,人以大脑中的普通语法为内因基础,以所处的语言环境为外因条件,最终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和具有完备的语言能力。当然‚语言遗传机制‛到底是什么东西目前还不能肯定,若能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最终证明人类语言是否合格和各种变化的现象都是受到普遍原则限制的结果,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儿童在短短丙三年内就能学会复杂的语言,因为这一部分普通原则是不必学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本来就储存在大脑的某个部位中的。
125、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一方面归根结底是不同民族文化意识才决定了不同语言的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确实可以不能夸大。具体来说,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关系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 126、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通常说的认知活动主要就是指抽象思维活动。具体来说,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语言可以帮助人完成人的认知过程。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思考简单的事情或者是表达复杂的想法或意见时,语把要表达的意思组织好,再翻译成外语说出来,在听外语的时候,也得先把外语的词句变成本族语想一想,才能理解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可见人们思维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运用语言。二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人们经过想的过程,得到一些结果,比如得到一些概念、判断和比较复杂的结论等,要把它们保存起来,或者让别人也能理解和应用这些思维结果,也得靠语言,即必须使用一些词语、句子甚至篇章来把它们‚包装‛起来,否则这些东西就失去了物质载体。三语言可以发展人的认知能力。人的思维认知能力,包括思索问题的能力和得出结果的能力,都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分发达和完备。在这种能力的发展中语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思维认知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语言能力的强弱。
127、举例说明语言如何反映民族文化? 点,这是语言和思维最根本的区别,客观现实对各个民族来说是基本相同的,思维上形成的概念、判断也是基本一致的,但对同一事物,各个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却可能有所不同,无论是在词汇、语法上,还是在语义和表达上,不同民族的语言都不能不有自己的特点。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的民族的社会
特点,这种研究就是所谓的文化语言学。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比如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同一些亲属使用称谓词语的区别以及光高产田划分颜色词语的区别。再如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语。例如汉语里的‚窝头‛、‚筷子‛是中国特有的仪器 餐具。再如有些词义色彩不同,如汉语的‚狗‛和英语的‚DOG‛在褒贬上有差异。从语言到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这种方法对于研究没有历史文献资料可资参考的早期历史乃至史前史,都很有好处。如商代称父亲的兄弟为‚诸父‛,反映了在商以前的远古社会时期也曾经实行过一个氏族的兄弟和另一个氏族的姐妹共同互为夫妻的制度。通过语言材料研究古代的历史,研究民族的历史,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
128、为什么说语言学应用的结果也能推动语言学研究?
答:语言学的应用有赖于语言研究的成果,但反过来可以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动因。事实上常常是先有了某种应用上的需求,才推动了语言学研究朝这个方向更深入迅速发展。一方面就分支学科都是随着语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才训诂学就是因为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在应用中扩大了,才推动了这些语言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就语言学的某些领域看,还存在着语言的应用已经走在前面,而语言学研究却迟迟跟不上的情况。计算机处理是个典型的例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成了紧迫要求,而语言学的理论准备和相关研究却很不充分。
129、为什么说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 答:语言学的应用或应用语言学当然有特定的学科范围,但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实际上又是十分广阔的。应用语言学以语言教学为主,既包括学校里进行的母语教学,也包括儿童语言教学、民族地区的共同语教学、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盲聋哑人的特殊语言教学。除些之外,还应该包括语言学在其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更大范围内的实际应用,如词典学、翻译学等。最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大致上可以分成两大块:一是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即面向人的语言学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语言规范化有关的直接应用研究,还可以包二是语言这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即面向机器的语言这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跟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还可以包括语言学与数学、物理学、电子学、符号学、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遗传学、神经病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答:人们掌握一种语言,特别是母语,在很大程度上是‚获得‛的,语言教学不一定要懂得太多的语言理论或语言本体的知识,比如记住一个字的发音,不必非要知道音节构造或音位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学的某些知识,或者确实不用教。但这并不能说语言教学完全用不着语言学知识。因为从一方面看,上面说的掌握语言或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需要语言学
的知识,实际上最多只能理解为不需要语言学的‚某一些‛知识,如语言理论知识或语言本体知识。但其实这种掌握和学会某种语言过程的现象本身,也正是语言学知识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语言学的‚另一些‛知识。从另一方面看,上面说的掌握语言或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需要语言学的知识,实际上最多只能理解为‚不一定‛需要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或语言本体知识。但其实即使是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语言教学也还是有用处的,或者说不能认为在语言教学中‚一定不‛需要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或语言本体知识。
131、母语语言教学跟外语教学相比有哪些不同答:一是从初步的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首先要打牢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一方面让学生从具备听说能力发展到具备读写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既巩固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又补充新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二是从稍高的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还应该培养阅读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使具备了基础语言知识的人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一是使学生从具有认字看书能力发展到阅读欣赏的能力,从写字造句的能力发展到写作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把语言仅仅作为生活交际的工具发展为作为逻辑思维的工具,或者说通过提高语言的水平来发展思维的能力。三是从更高的要法语看,母语语言教学更重在提高文化素质和建设语言文明。也就是使具有自如运用母语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序,甚至包括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 132、外语教学有哪些特点?
答:1)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基础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要更多借助语言学知识的帮助。2)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交叉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既需要依赖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母语的干扰。3)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多元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要发现特殊的客观现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133、‚词典‛可分哪两大类?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可分两大类:一类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的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词典就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另一类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词典就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前者如我国明代编纂的《永乐大典》后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英汉词典》。另外,也有的词典兼具以上两种词典的功能,134、试论是否所有的语言教学都需要或都用得上同样的一些语言知识?
答:不是,人们掌握或者学会一种语言,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获得‛,一种是‚学习‛这两者很不相同。从一个角度说,语言获得主要是通过非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所谓直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所谓死记硬背和听说读写的练习等来完成的。这两者需要的语言学知识当然就不同。从另一个角度说,语言获得主要是指学习一种外语,特别是成人学习外族语言的过程。这两者需要的语言和‚学‛的问题,因此跟狭义的语言教学的关系并不直接,也不需要太多通常说的语言学知识。而‚语言学习‛才较多涉及‚教‛和‚学‛
道的全息装臵,可以进行所谓‚跨越式思维‛。定了人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这部分能力人人
统,这种研究就叫做语言文化学或语言民族学,要求?
某些表现形式,这种‚决定‛的关系不能颠倒;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情况看,几乎所有的语言学
过程叫做‚语言获得‛。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这种‚反映‛关系产生的。比如前面提过的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读写水平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现出高度
答:主要有: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语音能力,都得使用语言。例如学习外语时,得先用本族
括语言学与哲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如《辞海》就既有词语释义,又有百科知识。
130、为什么说语言教学也需要语言学的知识? 觉习惯和模仿强化等来完成的;而语言学习则
言获得在心理学上称做‚languge 答: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而语言则是民族特
对于特定的对象和目的来说,或者确实教不了,学知识当然也不同。语言获得并没有太多‚教‛
的问题,因此跟狭义的语言教学的关系并不直接,也不需要太多通常说的语言学知识。而‚语言学习‛才较多涉及‚教‛和‚学‛的问题,这也就是狭义的语言教学,或者说语言教学指的主要是语言的‚学习‛,这其中需要更多的通常说的语言学知识。
1、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言特征叫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和p这两个音位就是靠‚送气或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来区别的。
语法手段:根据某些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2、‚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又可以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性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称后面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式,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3、意符:即表意的字符,指文字系统中那些与所代表的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文字符号,如汉字的‚人‛最初就是用类似一个人的侧面图形的符号来表意的。
机器翻译:指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外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例如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宣布,将在北京主要街道上安装数百台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的设备,这类设备就是应用这种技术的产品。 4、语言获得:本族人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这种知识的,同时在说话时也就逐步具有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这种过程通常称作‚语言获得‛
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5、借词:外来词也叫借词,即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这也是一般语汇的来源之一。各种语言的语汇中都大量吸收外来词。
它跟词的相同之处是都能够独立使用,区别则在于词组肯定要比词大一些,或者说凡是由词和词组组合起来的语言片段就是词组。词组可以由两个词组成,如粉刷房子是由粉刷和房子两个实词组合成的词组,粉刷了是由粉刷和虚词了组合成的词组。
7、元辅音分析法(1)元辅音分析法是以元辅(2)音节结构可氛围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8、语法形式:(1)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2)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3)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9、义项:(1)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
‚花‛意思不同,且无关联,因此不是同一个词的两个义项。
10、外语教学的听说法:(1)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 学说影响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2)听说法基本上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不大进行语言对比,一般也不讲语法规则。(3)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4)例如,特别注重口语听说训练和句型练习的谈话类教材,就是听说法的一种具体运用。
所要学的外语又叫‚目标语‛,前面说过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做语言迁移。
14、重位: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形成音位对立,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重位。例如英语中的rebel(叛逆者)和re'bel(反叛)。
15、音符:音符即表音的字符,指文字系统中那些与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文字符号,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是一个意符,后来用该字记录同音的虚词‚其‛,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成了表音的字符。
16、儿童语言获得的‚天赋说‛(1)这是基于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这样一种假设的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是偏重于内部条件的一种理论。(2)根据这种解释,人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如基本的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调整和补充,最后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
17、语言迁移:(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所产生的影响叫做语言迁移。其中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2)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语言之外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19、仿译词—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的词,他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0、语言符号的强制性—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种语言的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人们对于语言的使用时不21、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
22、音位变体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叫做‚音位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a/音位的音位变体[a][A][ɑ]等。
23、语法手段 :(1)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
个别的语音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例如,上海话以【p】为声母的字,在北京话里也以【p】为声母;上海话以【p‘】为声母的字,在北京话里也以【p‘】为声母;上海话以【b】为声母的字,在北京话里仄声字是【p】,平声字是【p’】2、这种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不可能是偶然的,而且只能用历史同源来解释,因此,语音对应关系是语言间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 25、中介语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所学
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例如木头房子等于房子,仔细看等于看就是向心词组,还有动宾词组、动补词组、和联合词组也是向心词组。
41、音节文字:指全部字符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例如日文的假名每一个字符代表一个确定的日语中的音节,而且同一个音节只由一个假名字符来表示,是典型的音节文字。
42、第二语言教学:指母语教学之外的外语教学第二语言主要是‚学得‛的因此跟狭义的语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除外语教学外,还应该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但后者也可以说就是一种外语教学。例如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我国少
11、语言迁移: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又叫‚来源语‛外语的语言系统。(2)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
越到后期发展越慢。(3)中介语是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26、克里奥耳语---克里奥尔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
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言教学即‚教‛和‚学‛关系更密切的是第二
而成的语言,它实际上就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 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普通话教学
27、借词---借词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43、音素: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又叫外来词。
28、音节---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29、词的语体色彩:一个词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语体色彩也属于词的附加色彩。
30、轻音:(1)轻音是指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读轻音的音节叫轻音音节。(2)轻音的特征同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方面的变化都有关系,而并非只同音强形成对立,因而可以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丫头)。
31、语言规划:语言规划是指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汉语规范化等工作。
32、语言遗传机制:(1)语言遗传机制,又称‚语言获得机制‛,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最早提出的,指人出生时大脑的构造就已经决定的、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获得的知识。(2)这如人们说话都需使用句子,句子的基本构造形式‚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就属于这类知识。 33、应用语言学:(1)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包括面向人的和面向机器的语言学应用研究,如语言信息处理研究。(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仅指语言教学研究。
34、组合关系: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
35、词的理性意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比如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河,都具有‚比较大的水渠‛这一共同特征,区别于其他事物,就产生了河‚比较大的水渠‛就成为了词的理性意义。
36、双语现象---是语言融合过程中必经的过渡本族语,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 39、发音部位:指的是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例如发辅音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p的发音部位 40、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
语音单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电视,可以切分出d-i-a-n-sh-i五个单位,它们不能从音质角度继续进行切分,所以它们都是音素。 44、基础方言:(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2)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共同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系统主要来自基础方言。(3)例如,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多斯岗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45、语言迁移:(1)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46、语言获得:(1)儿童会说话虽然不是完全不需要学习,但更深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过程。儿童不可能先把词语和不可能在说出新的句子时先去学习规则,而完全可能说出许多从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2)儿童说话能力的这种发展和创造过程叫做‚语言获得‛。
47、词形变化::就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是印欧语,很多采用这种语法形式。具体说词形变化又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 48、派生词: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如汉语的老—虎。派生词又分成三个小类:一是前缀式派生词,二是后缀式派生词三是中缀式派生词。 49、语言转用: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替换‛
50、韵律特征: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言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如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层次上,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又可以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又可以构成语调。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音素。
51、语系:(1)语系是按照‚谱系分类‛的方
的减弱有关。(3)轻音可以同非轻音构成对比,叫做‚语言迁移‛。(2)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语普通话中[ia55t‘ou35](鸭头)∶[ia55tou2]响。(3)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
如我国有关机构进行的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句子都模仿下来存在脑子里以后再说出来,也
6、词组: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18、口语—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
种知识主要指语类、层次等最基本的句法原则。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世界上很多语言,尤其
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俗成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
(一)、[t‘i](题)、[an](安)、[t‘an](谈)自由的。
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阶段,即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
少确定的。例如,‚凉‛既可以表示‚温度低‛,(2)词法手段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和词也可以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的重叠;句法手段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2)一个词的几个义项之间应该有可以感觉得到的联系,否则这些不同的义项就只能属于不同的词。例如,‚花钱‛的‚花‛与‚鲜花‛的
和语调。
24、语音对应关系 :1、语音对应关系是指方言之间或亲属语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而非
法,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所分成的不同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反之则属于不同的语系。 (2)比如汉语、藏语、壮语、傣语、苗语等是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汉藏语系。(3)世界上的诸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九大语系。 51文化局限词语: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语。例如汉语里的‚窝头‛、‚馒头‛、‚筷子‛、‚京剧‛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在很多民族中没有相应的事物对应词,只得把‚馒头‛译成‚Steamed bread(气蒸的面包)‛把京剧叫做‚Peking Opera(北京歌剧)‛。而很多外来语如‚hot dog(热狗)‛ 、‚沙拉(salad)‛、‚芭蕾(ballet)‛等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只好采用直译或音译。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文化局限词语‛。 52、中介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而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例如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学到一定程度之后,虽然已经可以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但外国人会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外语‚不地道‛,这是因为学习者所用的‚外语‛只不过是较为高级的中介语。 53、.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 (1)形成关系指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功能性差别。即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选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但各级语法单位所含成分也是词,还可能直接成为句子,就反映了这种关系。
54、义素: (1)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义项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3)例如,‚哥哥‛词义经过与同类的其他词(如‚弟弟、组组、妹妹‛等)对比,可以得出它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 55、音位文字: (1)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单位相联系的文字是音位文字。音位文字可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全音位文字常常也简称音位文字。(2)例如,古腓尼基文字就是只表示辅音音位的辅音音位文字;古希腊文字既有表示辅音的字符,又有表示元音的字符,是全音位文字。
56、语言的亲属关系: (1)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称作语言的亲属关系。(2)语言的亲属关系是语言谱系分类的基础。具有亲属关系(历史同源关系)的各个语言就是亲属语言归属为同一语系。(3)例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归属汉藏语系。
57、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
缀表示。例如,英语的book和books,前者是单数名词,后者复数名词。
59、蕴含: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甲就蕴含乙,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甲→乙‛。例如:‚他买了萝卜→他买了菜‛,‚他踢了小张的腿→他踢了小张‛。
60、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叫‚他源文字‛。‚他源文字‛的特点希腊文字和拉丁文字都是他源文字。 61、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这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例如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上述四种基本类型。
62、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例如,补语位臵上的成分,在语义上既可能指向主语,如‚我吃饱了‛中的‚我‛;也可能指向宾语,如‚我吃光了碗里的饭‛中的‚碗里的饭‛。
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汉字中许多字符是直接表意的,而假借字则是假借意符直接表音、间接表意的音符。 64、语言规划: 语言规划是指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例如,我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工作。) 65、聚合关系P23::在同一个位臵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系称为‚聚合关系‛或者称为‚联想关系‛如词语的聚合类或功能类,句子的聚合类或功能类,语素的聚合类。
66、社会方言: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67、语言符号的强制性: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因为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那就互相听不懂了,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
68、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因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模糊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往往出现在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而词义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则是清楚的。
70、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非音质音位的叫调位
语言的类型分类——根据词的结构特点对世界的语言进行的分类叫语言的类型分类。 1、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1)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在同一种社会和同一种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具有强制性,符号的音和义都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例如,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去改变社会公众已经认可的某个词语的读音,否则就会造成混乱,影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和义会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缓慢的,而一般不可能是突然的,否则也会影响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例如,从中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经历了2、汉语存在大量同音词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同音词一般不会妨碍交际?
1、汉语同音词多,有以下三个原因:(一)语音偶合,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数量算上声调也不过一千多,而词的数量要大得多,这就难免有大量的同音现象。(二)历史音变。古代原本不同音的词,如‚十‛和‚实‛后来就变得同音
5、结合实例说明语义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1、一个语义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局部的词义系统,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邻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比如,先秦时代,‚牙‛指两旁的牙齿,‚齿‛指中间的牙齿,后来‚齿‛退出了口语交际邻域,‚牙‛便扩大了自己的意义范围,指所有的牙齿。2、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有强弱之分。一般来说,一个语义场的意义邻域越恒定越封闭,词义之间的相互规定、相互制约的作用也就越明显;反之语义场内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成员,而这种新词语的出现不一定会引起其他词义以及词义之间关系的变动。3、语义场还具有层次性。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比如‚卡车、轿车、吉普车、等可以构成‛汽车‚这个语义场,汽车又可以和火车、自行车等构成‚车‛这个较大的语义场,‚车‛还可以和‚船‛‚飞机‛等构成‚交通工具‛这个更大的语义场。 6、简述语言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 语言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主要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汇中的基本词汇却是不易变化,非常稳固的,一般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灵敏反应和基本词汇的相对稳定是语言语音和语法的发展演变是缓慢的。
7、简述划分词类常用的三个标准。(1)根据词的音节数量分类: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三类。如书,看是单音节词阅读是双量分类:这种分类就是看一个词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这是词最重要的一种构造分类。分为单纯词、合成词。(3)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类:这种分类就是看一个词的语音或语形是否相同。分为同音词和同形词。(4)根据词的地位用途分类:这种分类主要是看某些词在语汇系语言的语汇都有这样一些分类。分为基本语汇和非基本语汇。
8、举例说明近义词的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上。有的近义词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它们的所指范围并不完全重合,而只是大部分重合。比如‚书‛和‚书籍‛都指‚装订成册的著作‛,但前者既可以指个体,也可以指集合体,而后者则只能指集合体。(2)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也可以表现在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上。有些近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的不同。比如‚教师‛是中性的,而‚教书匠‛是贬义的。有些近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色彩,‚父亲‛带有书面语色彩。有些近义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形象色彩上,比如‚狮子狗‛和‚哈巴狗‛指同一种狗,但前者能使人联想色彩
9、举例说明同音词和同形词的关系 (1)语音相同而意义没有任何联系的词叫作同既是同音词,也是同形词。例如普通话‚(一朵)花‛和‚花(钱)‛。(3)音同形不同,只是同音词,不是同形词。例如英语的‚right(正确)‛和‚write(写)‛。(4)形同音不同,只是同形词,不是同音词。例如普通话的‚好hǎo‛和‚好hào‛。
是音符一般跟语言单位的意义没有联系。例如,能。(2)、语言符号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号的音
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一千多年。
了。(三)词义的分化。例如‚速度快‛的‚快‛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同音词。2、同音词的大量存在一般不会妨碍交际,在交际中可以利用语境或上下文的提示确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
3、思维和语言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二者毕竟是不同的社会现象。试说明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1、虽然思维要用语言来体现,但二者有各自的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语言的内容是意义,语言的形式是语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即使说思维要借助语言来进行,二者也不一一对应,如虚词就不表达概念,疑问词和祈使句就不表达判断。一个词或句子可以对应多个概念或判断,多个词或句子也可以对应语言则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所以相同的概念、判断等,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很难做到丝毫不差。
1、语言规范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消除共同语使用中的分歧混乱现象,维护其统一性,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例如字母词的大量使用就是现代汉语规范化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语言规范的推行,一般不是或主要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倡导、宣传来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例如,有些人将‚法国‛的‚法‛念作去声,这是不规范而只能通过教育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影响 等手段去引导。3、语言的发展变化需要规范的约束,反过来,语言的发展也需要语言的规范是字句原本用来表示不如意的事情,但现在也常常表示用来表示如意的事情,语言发展了,语言规范也需要随之发展了。4、‚约定俗成‛是在语言规范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新兴成分和用法在社会公众中的接受程度,如果它们在社会上已得到普遍认可,就应该承认它们是规范的。例如,过去认为‚曝光‛的规范读音应为puguang但后来人们都读作baoguang,就应该承认这种读音是规范的。
63、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指一部分字符是意符,和‚人心大快‛的‚快‛是出自一个多义词的
定某个词语的意义,进而排除产生歧义的可能,既要稳固又要发展这两方面要求的必然结果。
的数量不一定增加。(2)汉语‚好‛,即是语素,所作的推广普通话、文字改革、语言规范化、
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音节词半导体是多音节词。(2)根据词的语素数
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2)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这种关
一个概念或判断。3、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统中的重要程度或使用特点是怎么样的。各种
4、举例说明语言规范化的目的、性质和原则。 (1)近义词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
的,但不能用行政的、法律的强制手段去纠正,为主体色彩的不同。比如‚爸爸‛是带有口语
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汉语中‚被‛到和着长毛的狮子形象,后者则没有什么形象
了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就叫‚语流音变‛。例如,71、语法意义: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在汉语北京话中的‚晨‛[tş‘ n]在‚早晨‛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中读成[ş n]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就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一些语言的数范畴是把可数名词分成单数和复数,大多用词
得的意义。如客人来了和来了客人这种相同名词出现在动词前后的形式适用于一批结构而且是语法意义。
自源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等都是自源文字。
语言规范化的重要原则,语言是一种社会习惯,音词,词形相同的词叫做同形(2)同音同形,
58、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都能造成名词有定无定的区别,这种意义也就义的类就叫作‚语法范畴‛。例如‚数‛范畴,72、.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可以称为
10、‚船来了‛这一表述中的‚船‛,在具体运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并 (1)根据主谓形式给句子进行结构分类,就是句子的句型类。因此最主要的句型大类就是分成完全主谓句和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两大类。举例略。(2)具有主谓词组形式的句子就是主谓句,下面又可以分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不具有主谓形式但又可以补出省略成分构成主谓句的是不完全主谓句,不具有主谓形式又不能或不需要补出省略成分的是非主谓句。举例略。(3)动词谓语句是最主要的主谓句类型,它还可以分成若干更小的句型类。例如,可以先分成无宾语句、带宾语句;带宾语句又可以分成带谓词宾语句和带体词宾语句;带体词宾语句又可以分成带单宾语句和带双宾语句。举例略。 33.简述国际音标的优点。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含混的缺陷;它的符号以世界上很应用比较容易,它的符号比较完备,能够比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19、词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成词。词尾附在词干的后面,只能改变同一个词的不是,词缀可以同词根一起构成新词,是构词语素,而词尾不能构成新词,是变词语素。 汉语的语素、音节和汉字不完全一一对应。现代汉语中,大部分情况下,一个语素的语音形式就是一个音节,写下来就是一个汉字;但是汉语中也有一些语素的语音形式不止一个音节,如连绵词、叠音词等,写下来也不止一个汉字;就音节和汉字的关系而言,一个汉字有时代表的不止一个音节,而同一个音节又往往由很多不同的汉字来书写。因此,三者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21、举例说明句法手段有哪几种类型?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种类型。虚词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臵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2、举例说明组合歧义有哪些主要类型?组合歧义是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分为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语法结构歧义是指相同的词语之间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或是不同的层次构造造成的歧义;语义结构歧义是指相同的词语之间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造成的歧义。 及其对语言的作用。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组成成和‚写信‛两个组成成分;‚写信‛又可以进一步分解成‚写‛和‚信‛两个组成成分。(2)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依时间的先后成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才得以形成各种组
才有可能依线性序列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数量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这种反复的重新组合,可以表达无限的意义内容。 24、举例说明汉语词双音节化的作用。 (1)双音节化后可以减少同音词。例如,‚衣、依‛同音,变为双音节‚衣服、依靠‛后,就不是同音词了。(2)双音节化后可以减少多义词。例如,‚道‛有‚道路、道理、道德、道学、道义‛等不同意义,变为双音节后,不同意义就得到了有效的区分。(3)双音节化后可以调节韵律节奏。例如,‚制电影片‛没有‚电影制片‛顺口。
25、说明什么是儿童语言获得的‚模仿说‛和‚强化说‛。
(1)‚模仿说‛和‚强化说‛都是偏重于外部条件的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2)‚模仿说‛认为儿童只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来掌握语言的。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语言环境是不可缺少的,与语言环境隔绝的儿童,如聋哑儿童,会语言除了模仿,还需要外界的强化刺激来形成语言习惯,例如,父母对儿童说出的话进行夸奖或纠正就是一种外界的刺激。
26、结合实例说明述谓结构的构成和类型。 (1)构成:①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变元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例如,‚天气热‛这个句子中,‚天气‛是谓词‚热‛的变元。 (2)类型:①简单述谓结构。例如,‚他给我一张票‛是由一个谓词和三个变元构成的简单述谓结构,其中的变元‚他‛‚我‛‚一张票‛都是名词性成分。
②复合述谓结构。例如,‚他去买东西‛是由‚他去‛和‚买东西‛两个述谓结构组成的复合述谓结构,后一个述谓结构是前一个述谓结构的目的。③从属述谓结构。例如,‚我希望他去‛中‚他去‛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充当谓词‚希望‛的变元。④降级述谓结构。例如,‚他在看我写的文章‛中,‚我写‛是一个降级述谓结构,充当变元‚文章‛的限定成分,其作用相当于变元的一个语义特征,又被称作‚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
27、举例说明语言接触会造成哪些结果。 (1)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是词语借用。借词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例如,汉语中的‚吉普‛‚沙发‛就是从英语借入的借词。语音方面的借用包括音位和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语法方面的借用包括词缀、虚词、语法规则的借用。(2)语言接触会造成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例如,我国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中都有一部分成员除(3)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转用。语言转用指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改用另一民族的语言。例如,我国回族的先民放弃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而改用汉语。 (4)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混合。语言混合指来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语言混合的形式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 28、词义的模糊性和歧义有什么区别?
用中可以指渡轮、帆船、游艇等各种类型的船,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但‚船‛的词义却是‚水上运输和交通的工具‛。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可能发生。③在民族说明其中的道理。
(1)词义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船‛的词义‚水上运输和交通的工具‛,是渡轮、帆船、游艇等各种类型的船共同具有的特征,也是‚船‛这个词在具体用例中赅括出来的共同意义。(2)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们谈论的对象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在特定的语境下,人们可以用表达概括意义的词语来指称个别的对象,如‚船来了‛中的‚船‛在具体语境下可以指轮渡、帆船、游艇等,离开特定的语境,其所指对象就难以确定了。(3)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千差万别,正是由于词义是概括的,人们才可能用有限的词语去指称它们。 11、举例说明语言特点对文字特点的影响。 (1)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有一定影响,特别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单位作为字符代表的对象,与语言的特征是分不开的。例如,古希腊人在借用腓尼基字母书写自己语言的过程中,在原有辅音字母的基础上,对某些字母加以变化来表示元音,从而创制了既表示辅音又表示元音的音位文字。(2)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的影响不能绝对化,因为同一类型的语言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以及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的实例并不少见。例如,1928年土耳其政府下令废弃原来使用的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
12、结合实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及其对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可变性的影响。 (1)语言符号的语言形式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其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这没有什么理据可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人为地根据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凳‛为什么叫‚凳‛,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为什么叫‚长凳‛就不完全是任意的。(2)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语言符号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个人是无法随意改变的。社会的约定俗成决定语言符号对使用者而言必然具有强制性。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语言,互相就听不懂了,语言也就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例如,汉语‚人‛‚车‛‚我‛等基本词的音义结合,社会约定俗成之后,是不能朝令夕改,由个人随意变更的。(3)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原指两颊的上部,后来指整个面部,人的脸没有变,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却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任意性,这样的变化就不会发生。。 13、谈谈什么是‚语言转用‛以及语言转用的条件和过程。
(1)‚语言转用‛的定义:①‚语言转用‛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换用另一民族语言。②语言转用是几种不同的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主要方式。 (2)‚语言转用‛的条件:①语言转用与民族的融合密切相关。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征服者往往强迫被征服民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改用征服者的语言,但民族融合也可以不依靠强语言的转用也可以自然地发生。②同数量占优
融合过程中,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因素。 (3)‚语言转用‛的过程: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语言转用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转用就不可能实现。
14.汉语普通话‚资‛‚知‛‚鸡‛的韵母分别是[ ][ ][i],汉语拼音方案却只用一个符号i来标写,请运用音位理论说明其中的原因。
15.举例说明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的区别。 (1)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就是单纯字符,因为‚人‛这个字分解出的‚一撇一捺‛只是组成字形的笔画,它跟任何语言单位都没有联系。(2)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依据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字符。例如,汉字‚位‛由单纯字符‚亻‛和‚立‛组合而成,是复合字符。(3)复合字符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组合而成和复合字符‚位‛组合而成的字符。 16、举例说明社会距离和社会行为规范对语言社群分化的影响。
(1)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程度不同的社会距离,社会距离又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交际障碍,甚至有可能使一些不同的社群处于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社群内部的交际密度明显大于社群之间的交际密特点,产生不同的社会方言。例如,文化程度的差异会造成社会距离,使文化程度相差较大的人说话各有特点。(2)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在社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影响人们的言语行为,以行为规范指的是对某种人应该怎样做的共同标准,其中包括对某种人应该怎样说话的共同标准。例如,几乎每一个社会里都有一套‚男人应该怎样说话‛和‚妇女应该怎样说话‛的无形标准,违反这些标准就会受到他人 的嘲笑。
17、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以及二者关系的特性。
(1)语言符号的‚能指‛是指能够表示某种意义的物质实体,即符号的语音形式;‚所指‛是指‚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语音形‚所指‛的统一,二者不可分割。(2)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但任意性只是就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则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所以原则上又是有理据的。(3)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强制性,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改变‚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特定关联,否则语言就会丧失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4)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可变性,这种关联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例
多民族通用的拉丁字母为基础,形体简单清晰,就不可能学会语言。(3)‚强化说‛认为儿童学
的字符。例如,汉字的‚莅‛是由单纯字符‚艹‛同语法形式,不能产生新词。它们最大的不同
20、汉语的语素、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的吗? 构。②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
系。汉语的‚书‛叫shū,英语的‚书‛叫book,度,最终会使各社群在语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
的,所以原则上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会上或特定的社群内形成与特定社群相关联的为这是一个单纯的初始语言符号;可是‚长凳‛致产生语言分歧,形成社会方言。这里的社会
以音与义之间是可以变化的。例如汉语的‚脸‛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语言符号是‚能指‛和
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任意性,23、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分。例如,‚我写信‛这句话,可以分解成‚我‛了讲本民族的语言之外,还会讲汉语。
合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我‛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找‛和‚找我‛,前者形成主谓关系,后者形成动宾关系。(3)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
如,1949年解放前后,‚太太‛改称‚爱人‛。 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能线性排列为‚我些小类。
迫的手段二发生,伴随着这种民族的融合过程,18、举例说明汉语句子类型可以按层级分成哪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歧义是指同形的语言符号序列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义。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语境来消除,而模糊词语始终是模糊的。
29、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可以分解的,而不是囫囵的一团。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语言符号是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的,它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而不能在空间上展开。
30、一般语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一般语汇的主要类型有:新造词,又称新词,指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这是一般语汇的最重要的来源;古语词,指古代已经产生,但又不算基本语汇,现在只是偶尔还使用的词,它又包括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两类;方言词,指那些本来只在方言地区使用,进入共同语不久,并且被全社会接受和比较广泛使用的词;外来词,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 语言发展演变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的实际工具,语言必须是稳固的,突然改变就会妨碍交际;同时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要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又不能不变。这样,语言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
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言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不一致,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不一致。适当举例
32、词类划分的标准有哪些?
词类是指可以替换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臵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词类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形态标准,即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意义标准,即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分布标准,即根据词的聚合位臵来确定词类。适当举例 33、举例说明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音质不同便是不同的音素;音位是从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几个音即使音质不同,但如果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就可以归彼此间的音质差别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而可以归并在同一个/a/音位里。
(2)音素是具体的发音,音位则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抽象音类。如从音素角度看,汉语普通话的[a][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从音位角度看,它们都属于同一个单位。 (3)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而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却可能具有相同的音素。如汉语普通话和法语都有[a]和[],但二者的/a/音位却具有不同的内容。
34、说明文字类型的分类标准,指出汉字所属的类型。
(1)文字的类型可以根据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标准来分类:①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②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2)汉字的类型:①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②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汉字是
一种意音文字。
35、举例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一种语言的变体,都是社会不完全分化和语言发展演变共同客家方言、粤方言等不同的地域方言,在同一个地域方言内部还存在不同的社会方言,如老年人的话和年青人的话、知识分子的话和体力劳动者的话。(2)从形成条件上看,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导致的语言社群分化,地域方言是因社会的地域分化而导致的语言地域分化。造成语言社群分化的社会因素主要有阶级、阶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造成语言地域分化的因素则主要是地理环境对交际活动的阻隔。(3)从结构系语法和语义系统,它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基本上都是全民语言或当地方言所共有的,不同社群的语言特点一般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如北京话‚女国音‛的存在,并不妨碍独立的语音、语汇、语法和语义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别可以大到不能通话的程度,在这一点如北京话和广州话在语音、语汇、语法上差异很大,以致北京人很难听懂广州话
36、怎样理解语言和种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1)人类从生理学的角度能确定的种族只有几种,如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等;人类语言却有很多种。从语言和种族的对应关系上看,同一种族的人可能说不同的语言,不同种族的人也可以说同一种语言。因此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2)就语言的本质来说,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尽管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后天获得的,不是先天遗传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37、按照不同的角度,语法现象可以分为‚词‚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举例说明上述不同划(1)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词法、句法两个部分。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指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即跟词的形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和句子类型,包括语序、虚词、结构等。举例略。
(2)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两种规则。组合规则是线性序列不同位臵语法成分相互搭配的关系,包括构词和句法结构聚合规则是语法成分在线性序列某个位臵上能够相互替换出现的关系,包括构形和词类等问题。聚合规则实际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举例略。
(3)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成核心语法、外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比如词语的搭配、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和语音的实现等。举例略。 (4)以上第一种划分不适用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而后两种划分比较适合汉语。 38、《现代汉语词典》对‚鸟‛的释义是:‚脊椎动物的一纲,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一般人
对‚鸟‛的词义的理解并非如此科学、准确,但并不妨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鸟‛这个词。请根据有关词的‚通俗意义‛
43、语法意义的类叫作‚语法范畴‛,其中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是‚词法范畴‛。请参考下面的答题示例,试定义和举例(1)‚数‛范畴: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与词汇上表示事物具体数量的数量词不同,一些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和复数,大多用词缀表示。如英语‚house/houses(房子)‛,前者是单数名词,后者是复数名词。 (2)‚格‛范畴:是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我‛主格形式‚I‛,宾格形式‚me‛,属格形式‚my‛等。 (3)‚有定和无定‛范畴:是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在印欧语的很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意义。如英语‚the book‛是有定的,‚a book‛是无定的。汉语中要用‚这本书‛或‚一本书‛等形式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
(4)‚时‛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射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如英语现在时‚He works(他工作)‛,过去时‚He worked(他工作过)‛。
(5)‚体‛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状况的一组特征。如英语‚I am reading the book(我正在读这本书)‛是进行体,‚I have written the book(我写完了这本书)‛是完成体。汉语在动词后面加‚了、着、过‛等助词(6)‚态‛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如英语‚The cup was broken by Mary(杯子被玛丽打碎了)是被动态。
(7)‚人称‛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加‚-s‛,将来时主语是第一人称用助动词‚shall‛,其他人称用‚will‛。 44、说汉语的人可以用‚苹果‛这个词指称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的苹果,而不必为每一个具体的苹果设立一个名称;另一方面,当人们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之类的话语时,又很容易确定话语中的‚苹果‛具体指的是哪个或哪些苹果。请根据语义的性质从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道理:
(1)词义具有概括性的重要属性。词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使一类事的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苹果‛这一词可以指称各不相同的苹果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2)同时,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概括的、一般的,而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闪谈论的对象却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表达概括意义的语言形式要同个别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就要依靠上下文和交际环境对语言形式所指的限定作们很容易确定‚苹果‛的具体所指,就反映了这个道理。
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
字符不同于一般图形的地方在于字符跟一定的语言单位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不论是音位、音节,还是语素或词语。
字符与一般图形也有相同点,即字符本身是一种视觉图形,不论是由直线、折线,还是曲线组成的图形。
和‚科学意义‛的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说明。 说明语言中其他几种词法范畴(答出5种即可) 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词的科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是‚鸟‛的科学意义,而一般人对‚鸟‛的理解是‚鸟‛的通俗意义。(2)尽管通俗意义不太科学、准确,但一组非本质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起到使不同的事物相互区别的作用,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专业活动除外),只要掌握了词语的通俗意义,就足以使人们正确地使用词语来指称不同的事物。(3)词语的科学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39、文字改革有哪些类型,请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文字改革有三种类型:(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我国在1956年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英文、法文在19世纪进行的正字法改革;俄文在十月革命以后取消了某些字母和对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废弃了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改革前后两种文字类型没有变,都是表音文字,但字符类型变了。(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越南的文字改革就是将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拉丁字母拼写的表音文字。
40、简要说明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P271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以及现代科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人们认为,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能产生语言。(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生了相互交往的迫切需要,即‚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须产生语言。 41.‚语言‛和‚言语‛具有怎样的区别?区别‚语言‛和‚言语‛对语言学和现代汉语研究有什么意义?
(1)‚语言‛和‚言语‛是从言语活动这种社减去‚言语‛。(2)‚语言‛是社会的,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则是个人的,是言语活动中具有个人特色的部分,不是全社会共同使用的,因此是异质的。 从属的和偶然的。语言学应该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而‚言语‛问题可以另行研究。(4)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就纯化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均质的系统范围内,这就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科学。区分‚语言‛和‚言语‛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要求研究者从相对均质的语料中去寻找具体语言的内部一致规律。
作用的结果。如汉语存在着北方方言、吴方言、(1)词的通俗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
统上看,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汇、都是按照通俗意义来理解和使用词语的。
31、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有哪些主要特点。 男女北京人之间的言语交际。地域方言有自己
上,地域方言与独立的语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正字法的改革。(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
都变了。如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表示相应的意义。
法部分和句法部分‛、‚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
(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分的两个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具备了这种生理条件,才可能产生有声语言。说明其中的道理。
并为一个音位。如汉语普通话的[a][A][]包括构形、构词、词类等。句法主要指句子成
等问题。组合规则实际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会现象中区分出来的,语言等于‚言语活动‛
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抽象的均质的系统。‚言语‛用。当他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时,人
围语法两个层面。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3)‚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45、结合实例说明字符与一般图形符号的异同。
46、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的地域分化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同一种语言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即地域方言。地域方言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上都有所差异,比如北京人把‚叫‛字读做[tşiau51 ] ,广州人却读做[Kiu33 ] ,北京人说‚客人‛,广州人说‚人客‛;北京人说的‚自行车‛,广州人却叫做‚单车‛;北京人说‚你先吃‛,广州人却说‚你食先‛。
另外,在同一个方言区内,由于社会的地域分化,仍存在着分岐,产生次方言和土语。比如‚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语境、逻辑等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现象是一个整体。语法和语音、语汇、语境、修辞、逻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语法与语音。 语音形式有时可能影响语法。
比如说:‚想起来了‛有两个意思(回想起/打算起床),也是两种结构(动补/动宾),这种区别在语音上就表现为‚起来‛要分别轻读和重读。
(2)语法和语汇。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往往影响到语法,因为某些特定词语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
在表示‚不安、抱歉‛时,只需要联系一个名词。
(如‚我很过意不去‛);但在表示‚刁难、苛待‛时,就必须引出另一个对象(如‚他跟我过意不去‛) (3)语法和修辞。
修辞也可能影响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可以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比如在‚别这么近视眼‛、‚太阿Q‛、‚很女性‛这样的句子里,名词就话用为动词或形容词而作了谓语。 (4)语法和语境
语境对语法的影响也很大,即在特定条件下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比如‚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其它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话的特定场所(公共汽车上)的成分省略现象。 (5)语法与逻辑。
逻辑是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因此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一般人们说话既要符合语法,也要合逻辑。如‚门把风吹开了‛,虽合语法,却不合逻辑,所以就不是正确的句子。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两种语言变体。二者的区别也经常用于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对话描写中;带有书面语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和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比如:‚头‛,在口语中,人们经常会用‚脑袋‛来表达,而在书面语中则常用‚头颅‛;又而在书面语中,则常可能用‚徜徉‛。口语和书面语也是紧密相联在一起的,它们都以我们所共用的语言为基础,在语言用法上没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往往会有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通用词语与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词语相对应。如口语
中的‚好看‛,书面语中的‚美丽‛其实都表达‚漂亮‛的意思,二者的意思是等同的。 49、举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区别和联系。
(1)单纯词、合成词是根据词所包含语素的数量划分的;单音节词、多音节词是根据词所包含音节的数量划分的。(2)合成词一定是多音节词,但单纯词不一定是单音节词。(3)合成词是多单节词,如‚飞机‛。单纯词是单音节词的例子,如‚书‛。单纯词是多音节词的例子,如译音词‚沙发‛,拟声词‚轰隆‛,连绵词‚逍遥‛等。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组成成‚找他‛两个组成成分。‚找他‛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找‛和‚他‛两个组成成分。(2)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依时间的先后成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之间才得以形成各种‚我‛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可能线性排后者形成动宾关系。(3)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有可能依线性顺序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这种反复的重新组合,可以表达无限的信息和思想。 变的。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急剧变化会使社会的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这一性质要求语言必须有一定的稳因性。例如汉语中‚山、水、日、月、人、手、笑、哭‛这(2)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交际活动的内容也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例如‚网吧‛、‚网虫‛就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新词汇。(3)稳固和发展这两个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突变,因此,语言的演变和发展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
52、谈谈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1)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2)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更关注音节内部的结构层次,按照
构成的,韵母是由元音或元音和元音、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构成的。
54、举例说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方面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永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2)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帮助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就是文化语言学。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上最明显。例如相同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示,(适当举例)(3)从语言到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了解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学。这对于了解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族文化和早期历史及史前史,都很有用处。 55、在汉语和英语中可以发现:(1)作为初始符号,‚猫‛这个意思,汉语用‚猫‛(māo)来表示,而英语用cat来表示;‚书‛这个意思,汉示。(2)汉语的复合符号‚新书‛不同于初始符始符号book。请用语言符号性质的理论对上述现象作出简要说明。
(1)语言初始符号的音和义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例如,同是‚猫‛这个意思,汉语用‚猫‛(mao)表示,而英语用cat表示。相同的意义,联系着不同的音。(2)但是语言中的复合符号不是任意的,而是可以论证的。复合符号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根据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 例如,‚新‛可以修饰限制英语的new book同理。56、为什么在汉语普
译词的词义都来自外语,差别在于意译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族语言的,而音译词则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对外语原词的语音形式进行摹写。如英语的microphone在汉语中有两种说法,意译为‚扩音器‛,跟汉语一般的合成词没什么区别,音译为‚麦克风‛,听起来跟英语原词很接近。
(3)意译词与仿译词不同。
a、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所造的词。如汉语的‚黑板‛来自英语的blackboard,‚足球‛来自英语的foot-ball。b、意译词和仿译词都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差别在于意译词是按照外语原词的词义,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差别在于意译词是按照外语原词的词义,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造新词,仿译词则不仅把外语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如‚水彩‛,仿照英语watercolour(water+colour)构成;‚黑匣子‛仿照英语blackbox(black+box)构成。 58、举例说明确定词类(词的语法分类)可以采用哪些不同的方法,确定汉语的词类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具体说明理由。
1)确定词类可以采用三种方法:a、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这个标准对于形态丰富的语言确实简单管用。如印欧语的名词都有性、数、格的词形变化,动词都有时、体、态的词形变化,形容词都有级的词形变化,就很容易根据不同的词形变化分别这三类词。 (适当举例) 另外构词词缀也可以用来确定词类。(适当举例)
b、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这个标准对一般人的感觉来说很有用。(适当举对于确定词类不可靠。(适当举例) 另一种是语法意义,如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动(适当举例)
c、根据词的聚合位臵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分布指一类词可能或不可能出现的位臵的总和,把这些位臵加起来,或根据其中一些典型分布位臵(或称语法功能),就可以得到词类。 (适当举例)
(2)上面三种确定词类的办法中,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也没有词类与句法汉语只能采用第三种子选手办法,即分布标准(或称语法功能) (适当举例)
(3)表面上看好像前两个标准比较适用于印欧语,第三条标准比较适用于汉语。其实,只有分布标准才反映词类聚合关系的本质,形态变化和语法意义只不过是这种聚合关系的体现,即分布标准适用于所有语言。 (适当举例)
因此印欧语的词类也需要利用分布标准。反过来说,汉语的词类主要采用分布标准,但词的意义也可以作参考。
59、举例说明为什么说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
区别特征,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因此音位的辨义功能实际上是由区别特征来负担的。(2)例如,汉语普通话里/k//k‘/和/p/三个音位具有辨义功能,它们的语音特征分别是‚舌根、闭塞、不送气‛、 ‚舌根、闭塞、送气‛和‚双唇、闭塞、不送气,‛/k/通过‚不送
在‚北方方言‛内部,又可分出‚华北方言‛、50、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相同词语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47、试各举一例说明语法与语音、语汇、修辞、分。例如:‚我找他‛这句话,可以分解为‚我‛、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否
组合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语用‚书‛(shū)来表示,而英语用book来表列为‚我找‛或‚找我‛,前者形成主谓关系,号‚书‛;英语的复合符号new book不同于初
如‚过意不去‛的两个意思也会造成语法差异:51、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为什么只能是渐
‚书‛,类似的例子又如‚旧书‛、‚好书‛等。例)但词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词汇意义,这
些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没有变化,一直沿用于今。通话中,同是不同的元音,[pi51](壁)中的[i]
而 (边)中的 和 (帮)中的[ɑ]却应该归入同一个音位?请根据音位的性质和归纳音位的原则对以上问题作出说明。 (1)音位是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语音单位。凡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音就应该分立为不同的单位。根据归纳音位的对立原则,几个可以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彼此间的差别又可以区别不同意义的音位和 [ u ]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并且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例如,‚力‛[li51]和‚路‛ ‛[lu51]的意义就是靠这两个元音的差别来区分的,所以它们应分属不同的音位。 (2)根据归纳单位的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几个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别意义的作用,当它们在语音上又相近时,就可以把它们归入同一个音位,看作同一个语音补关系之中,而且人们并没有明显地感到它们之间的差别,因而它们可以归入同一个音位。 57、什么是意译词?请结合实例说明意译词与纯粹音译词及仿译词有什么不同?P297 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所构成的词。如汉语的‚银行‛、‚电话‛是英语bank、telephone的意译词。
(2)意译词与纯粹的音译词不同。 a、纯粹的音译词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汉语的‚沙发‛、‚咖啡‛音义分别借自英语的sofa和coffee。b、意译词与纯粹的音
和[pu51](布)中的[u]应该分属于不同的音位,词表示动作行为等意义,这对于有些语言有用。
就应分属不同的单位。在汉语普通话中,[ i ] 成分的对应,所以前两个标准不适用于汉语,
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语音环境中出现的音,彼此间的差别不能起区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整个部分,韵母又分成韵
48、举例说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声调三个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
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例如汉语普通话‚挑‛功能单位。在汉语普通话里,[æ]和[a]处在互调,在韵母里,是韵腹,是韵尾。声韵调分析法能够比较好的揭示汉语音节内部的组合规律和整个语音系统的面貌,是汉语音节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3)声韵调分析法和元辅音分析法并不是对立两个不同层面。如果从元音和辅音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仍要考虑它们处于音节结构的位臵和层次,如果从声韵组合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也要考虑它们由哪些元音、辅音来具体实现。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都是由单个辅音
在于: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t`iau55]里的[t`]是声母,是韵母,[55]是声
(1)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1)具体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
如:‚散步‛一词,在口语中,人们会说‚溜达‛,的和互相排斥的,可以看作是音节结构分析的
气‛和/k‘/相区别•,通过‚舌根‛和/p/相区别。因此,像‚干‛/kan51八‚看‛/k‘an51/和‚办‛/pan51/等三个词在语音形式上的区别可以归结为这三个音位在区别特征上的对立。
60、请结合实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法规则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2)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如以从词的用法建立词类为例。(3)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如以从结构形式建立语法结构为例。(4)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如以从形态或格式建立时态意义、句式意义等为例。 61、以实例说明义素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步骤。 (1)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义素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分析‚男人‛的义素,可以先从‚男人‛与‚女这个最小类别。(2)比较词义的异同。对比的范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比如要分析‚男人、女人、男孩‛的义素,可以首先比较这三个词的意义,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人],然后将‚男人‛与‚女人‛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再将‚男人‛和‚男孩‛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成年]。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不仅可以使这三个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的词语相区别。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
常常要从谓词入手,也就是把谓词看作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1)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在由‚咳嗽‛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只‚吃‛的意思是‚经咀嚼把食物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充当谓词的述谓结构中就可以有两个必有变(2)一个述谓结构是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既然变元的数量和性质都是由谓词决定的,因而也可以说整个述谓结构的框架是由谓词语义规定的。人们只要按照一个谓词对变元数量和性质就可以产生一个句子的命题意义。这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去不去北京‛,某人回答‚去‛,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去‛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去北京‛,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去‛的动作发出者和目的地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去‛所规定的述谓结构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
63、结合实例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 (1)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总是从引进借词开始,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例如,公元11世纪起,说法语的日尔曼人曾长期占领和统治英格兰,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英语从
法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成分。
(2)出现双语现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如果在同一个社会杂居,还可能产生双语现象。例如,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壮族人长期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壮族人都是壮语和汉语使用者,
(3)出现语言转用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及长期现语言转用现象。例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转用了汉语。 (4)出现语言的混合。①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会出现语言混合现象。不同语言混合会产生‚洋泾浜语’。例如,在旧上海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出现的混杂着汉语成份的‚洋泾浜英语‛。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洋泾浜语有可能转变为‚克里奥耳语‛,成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并被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例如,广泛使用于加勒比海地区的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
‚家长‛既可以有偏正关系,意思是‚学生的家长‛也可以有并列关系,意思是‚学生和家长‚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构造,也有可能造成歧义。例如‚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中的层次构造既可以是两个---外语学按前者来理解,词组的意思是两个来自外语学院的学生;按后者来理解,词组的意思是来自两所外语学院的学生。语义结构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例如‚连老王都打了‛中的的受事按前者来理解,全句的意思是说‚老王打了别人‛按后者来理解,全句的意思是‚别人打了老王‛
68、举例说明基本语汇的重要特点。: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基本语汇有几个重要特点:一是产生的历史长。很多次都是土等二是使用的范围广,汉语中表示基本的事
‚鹅黄‛会使人联想到小鹅绒毛的颜色。这种联想就是词的形象色彩。在语言中,用募状、拟声方法构造的词语大都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
71、简述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儿童语言获得控阶段。婴儿出生到一岁左右就属于语言前阶段,或叫语言准备阶段。其中前六个月就是非自控阶段。2、咿呀学语阶段:儿童大约六个月后到一岁左右是语言前阶段中的咿呀学语阶段。3、单词阶段:儿童一岁左右就进入了真正段起,观察儿童语言的发展就主要是以说而不是以听为标准了。幼儿在单纯阶段实际上就已经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即通过词语来表示意义4、双词阶段儿童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开始进入了双词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说话,这可以称作‚双词句语言‛力。5、简单句阶段儿童在两岁或两岁半就进入了多个实词连接的简单句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也就称作‚电报句语言‛6、复杂句阶段最后当儿童能够开始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时,就进入了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虚词与实词连接的复杂句阶段也称为‚成人句语言‛
72、简要说明语言和思维有什么不同之处。:即是说抽象思维就是使用语言进行的思维,也要承认语言和思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即不能把语言和思维完全等同起来。一方面,从功能上说二者不同。虽然思维要用语言来体现,如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推理要用句子和复句来表达,但思维和语言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思维是有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或者思维是内容,语言是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从范畴上说二者也不同。即使说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
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1、答: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语言是从社会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因此是属于全社会的。(2分)言语总是具有某些个人的特点,但这种个人特点不能违反他所运用的语言的总规约。(2分) 语言和言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研究语言必须从言语中获得语料;(2分)另一方面,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言语只是以语言为规范,才能成为有条理、可理解的东西。(2分)总之,言语总是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作为活动基础,而语言则在言语运用中得以存在和发展。(2分)
2、简述词缀与词尾的区别。 答:区别有以下几点: ①词缀一般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2分)而词尾表示的纯粹是语法意义。(2分) ②词缀有构成新词的能力;(2分)而词尾仅有改变一个词的语法意义的作用,没有构成新词的能力。(2分) ③词缀可以处于词根之前,也可处于词根中间或词根之后;(1分)而词尾则只能处于词根(若有词缀还包括词缀)之后。(1分)
院的学生。也可以是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的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非自
(1)所谓‚抽象‛即对具体的东西进行类的概括。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还会出
‚老王‛既可以是‚打‛的施事,也可以是‚打‛的语言阶段,也就是能开口说话的。从这个阶
千百年前就已经有了,比如‚天、地、人、火、这标志着儿童在此阶段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
人‛、‚男孩‛的对比开始,因为它们同属于‚人‛64、简要说明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元音和
辅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发元音的时候,物、动作、性质状态和语句关系的词不管什么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发辅音的时候,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较强。4、发元音的时候,声道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有的振动声带有的不振动声带。
65、简要说明复合词的几种主要类型。按照语素与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复合词可以分成几小类:一是陈述式复合词,即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和对这个事物陈述的意义。比如口吃,性急。二是偏正式合成词,即前一个语素表示性质状态或方式程度等意义,如狂热三是支配式复合词,即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动作行为和动作行为所渋及事物的意义。如丢脸四是并列式复合词即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相关、相近或相反的事物、性质或动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动作行为和相关结果的意义。如改善等。
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客服了时间和空
用。三是构词的能力强。基本语汇中除了代词和虚词以外大部分词都往往成为了构成新词的基础语素。
69、科学实验是如何发现思维可以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证据的?科学实验是如何发现思维可以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证据的?
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主要有来自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一是从人类的系统发生学,也就是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来探索语言和思维产生的先后顺序,乃至语言和思维产生的绝对年代。人和猿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再是从人类的个体发生学,也就是从儿童掌握思维和语言的过程来推测人类发展史上发生过的情况。还有就是从大脑受到损伤,丧失了语言能力或思维能力的病理现象,以及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绝大多数患失语症的人是由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受到了损伤,这样的患者不会说话了,或说话变得很困难,也说不清楚。但是实验证明,这样的病人的思维能力并不一定因此受到影响,而是心里明白说不出来。
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声道完全开放,发辅音的时候声道内形成阻碍。时代什么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都必须使
62、举例说明为什么在描写句子的语义结构时,后一个语素表示被修饰的事物或动作等意义。
比如‚咳嗽‛指一种生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作的意义。如动静等。五是补充式复合词,即
能有一个必有变元,而且这个变元只能是施事。66、文字对语言的积极作用是什么?首先文字
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70、结合实例说明非理性意义在词义构成中的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不过,总的说来,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限的,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
可以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两大类,每一类下还可以分出若干个小类,这种分类实际上也就是寻找和说明歧义产生的原因。1、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语句的意义都是在词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词语的同音异义、同形异义和一词多义都可能造成语句的歧义。例如:到libaisi我再告诉你。中的再如:小吃店关门了,中的‚关门‚既可以表示‛营业时间已过‚也可以表示‚停业‛2、组合歧义是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组合歧义又可以分为‚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两类。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例如‚学生家长都来了‛中的‚学生‛和
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情色彩。人们在反映现实现象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对该现象的主观态度,从而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增添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词义所带有的对现实现象的主观态度就是‛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是中性的。二是语体色彩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存在于人与人交往的一切环境之中,为了保证语言表达同交际环境相适应的,人们会根据不同交际环境的特点,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语,他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例如脑袋是口语,头颅是书面语头是通用语三是形象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例如同是描写黄颜色,
定还要有被‚咽下去‛的东西,因而在由‚吃‛其次,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地位以及非理性意义的类型。词的非理性意义元,而且这两个变元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 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义的‚附加色彩‚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在
的要求,在述谓结构的框架中填入适当的变元,67、举例说明歧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歧义一般
libaisi既可以表示礼拜四也可以表示礼拜寺;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